風物深度

中陰身幾時解脫?香港與它隱身其中的賽博朋克經典

常於科幻作品中出現的香港,過去一年似乎卡在一個現實與幻想之間的混沌地帶,以佛家術語,我們可能正處於一種中陰身的微妙狀態。

Ridley Scott《Blade Runner 銀翼殺手》劇照。

Ridley Scott《Blade Runner 銀翼殺手》劇照。

特約作者 葉郎 發自台北

刊登於 2020-01-02

#科幻

為 Cyberpunk 經典電影《銀翼殺手》(Blade Runner )設計2019年未來景觀的知名工業設計師 Syd Mead 趕在2019年的最後一天過世,連同11月過世的美術設計 Lawrence Paull 、以及7月過世的男演員 Rutger Hauer,都先後登出了2019年。這一切似乎急著想提醒我們:2019已經成為歷史,而我們所在的現實世界終於超越了《銀翼殺手》的科幻時間線。

不過《銀翼殺手》當年在香港(和台灣)上映時用的片名其實叫做《2020年》,也就是說2020年的我們到底跳出這條 Cyberpunk 時間線了沒,恐怕還不能太早下定論。

去年8月,我們還沒追上《銀翼殺手》時間線的時候,Twitter上某個用戶張貼了一段影片,內容是關於香港街頭的反送中抗爭者如何運用鐳射來干擾監視器的人臉辨識軟體。發文者標註了 Cyberpunk 之父、《神經喚術士》(Neuromancer,另譯:神經漫遊者)小說作者 William Gibson 的Twitter帳號,問他說:「請問這算是一種 Cyberpunk 嗎?」

沈迷社交軟體(不意外)的71歲小說家本人火速在 Twitter 上回覆了該問題:「如果這不算 Cyberpunk,什麼才算?」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