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電影

新加坡有多少種中文口音?專訪《熱帶雨》導演陳哲藝

失去了語言和文化,就像是群體斷了根。一旦斷了根,社群還可以凝聚在一起嗎?我們沒有了過去,又該如何邁向未來?

新加坡導演陳哲藝的第二部劇情長片《熱帶雨》,並陸續於平遙國際電影節、倫敦東亞電影節的競賽單元奪得最佳影片殊榮,入圍第 56 屆金馬獎六項提名,最終楊雁雁抱回最佳女主角獎,是今年最受矚目的華語電影之一。

新加坡導演陳哲藝的第二部劇情長片《熱帶雨》,並陸續於平遙國際電影節、倫敦東亞電影節的競賽單元奪得最佳影片殊榮,入圍第 56 屆金馬獎六項提名,最終楊雁雁抱回最佳女主角獎,是今年最受矚目的華語電影之一。 攝:Edmond So/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via Getty Images

特約作者 謝以萱 發自台北;錄音整理 王筠琪

刊登於 2019-12-28

#新加坡#中文#2019金馬獎

新加坡四季如夏,一年之中只有兩三個月的時間受季風影響雨水較多,這潮濕陰雨的天氣,為恆溫乾枯的熱帶氣候帶來些許滋潤與變化。自首部長片《爸媽不在家》(Ilo Ilo)一舉獲得金馬獎最佳影片、坎城金攝影機獎等數十項國際獎項,新加坡導演陳哲藝備受期待的第二部劇情長片《熱帶雨》(Wet Season),曾在多倫多影展「站台」競賽單元首映,並陸續於平遙國際電影節、倫敦東亞電影節的競賽單元奪得最佳影片殊榮,這部電影之前入圍第 56 屆金馬獎六項提名,最終由楊雁雁不負眾望抱回「最佳女主角」,《熱帶雨》可謂今年最受矚目的華語電影之一。

跟名字一樣,電影裡的故事設定在濡濕、水氣氤氳的時節,講述一位在新加坡中學教授中文的馬來西亞女教師,人生步入中年之際,同時在事業和家庭兩端面臨低谷,唯一為她枯寂生活注入暖流的,是班上一名稚氣未脫的男學生。然而,兩人經由日常相處一點一滴,積聚而成情感雲雨,但這種情感將為彼此的人生帶來何等轉變呢?

電影一開始,就是有雨的場景,車子雨刷規律擺動,行人撐傘匆匆行過,車內的廣播以中文播報著馬來西亞街頭的抗議遊行。楊雁雁飾演的女主角阿玲熟練地將車子停妥後,拿出一根排卵針,朝肚腹用力扎了進去,那扎進去的瞬間,似乎一切生氣都被抽乾殆盡。她手裡捧著講義與卷宗緩步走入校園,校園的升旗台升起新加坡國旗,教室裡的男學生正處在青春期的活跳躁動;鏡頭循序漸進地向觀眾呈現更多的訊息。她是阿玲,是來自馬來西亞的中文老師,在新加坡的中學教授中文。

《熱帶雨》電影劇照。
《熱帶雨》電影劇照。網上圖片

思考中文:斷了根,如何邁向未來?

中文,對許多新加坡學生而言,是無用武之地、不被重視的學科。雖然新加坡華人人口佔總人口七成以上,但主流社會長期偏重英文,使得華語及其背後華人文化在現代化的新加坡社會中,快速地消逝。導演陳哲藝對華語/華人文化急速消逝的深刻感觸與焦慮,正反映在《熱帶雨》中的阿玲身上,她在課堂上一再對學生重申「華文課講華語」、「尊重一下中文可以嗎」。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