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逃犯條例

攬炒、新冷戰與顏色革命:歷史十字路口的香港與北京

1990年代的幻覺,對誰來說,都一去不復返。北京和香港,真的都準備好了嗎?

2019年8月5日,警察施放催淚彈驅散示威者。

2019年8月5日,警察施放催淚彈驅散示威者。攝:林振東/端傳媒

楊山

刊登於 2019-08-19

#逃犯條例#香港#楊山#評論

北京和香港同時處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上。8月初,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張曉明在深圳召集香港建制派開會,對街頭運動拋出「顏色革命」的指控。數日後,港澳辦發言人楊光在簡短的記者會上宣布:暴力抗議者已經趨向恐怖主義。隨之而來的,是香港警隊對「勇武」示威者更加鐵腕的彈壓。隨着示威者的「勇武」不斷升級,武警在深圳灣口岸邊駐紮操練,中國各駐外使館也開始統一「顏色革命」和「中央不會坐視不管」的調性,似乎,一部分抗議者最期待的「攬炒」——北京出兵香港,「一國兩制」的國際聲譽跌到谷底進而大挫中國經濟——就要發生。

在這個不斷趨於向下的循環中,再詢問港府為何仍不設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或質疑示威者為何不見好就收,已經不太有意義。當下的運動,見好就收短期內恐怕仍不可能——在一場「沒有大台」的運動中,誰後退,誰就先變成割席,和許多運動一樣,這場街頭抗議也沒有一個明確的妥協和退出機制。

北京則同樣把自己架在了火山口上。連月來,內地從控制新聞報導,到現在各路自媒體、新媒體加入戰團「各顯神通」。動員起來的宣傳機器,既製造出了《環球時報》記者付國豪的「真漢子」形象,也動員了在海外和香港示威者對峙的年輕內地民眾,以至於到了如今,人們甚至幾乎要驚歎,《環球時報》原來還是一份有操守的「和理非」媒體!既然民眾也動員起來,妥協空間也自然變得更加渺茫。

在香港「勇武」抗議者的「攬炒」心態,與北京愈發堅決的定性之間,是整個世界的急劇變化。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