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深度

紅色工程師李鵬的一生

他的經歷是1949後一整代「又紅又專」的中國技術官僚的集體寫照。他在起伏的政治鬥爭中一路上升,最終決定並持續影響着那個時代和今天中國的樣貌。

1993年3月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期間中國國務院總理李鵬。

1993年3月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期間中國國務院總理李鵬。攝: Forrest Anderson/The LIFE Images Collection via Getty Images

端傳媒記者 段平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19-07-24

#三峽#李鵬#六四

2019年7月22日23點11分,北京正經歷一場夏夜的雷暴雨,與此同時,曾任中國國務院總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中共第十三到第十五屆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李鵬,在醫院病逝,時年90歲。

新華社在第二天(23日)傍晚發佈長逾2000字的訃告,讚譽李鵬在1989年六四事件中的表現:「……政治風波中,在以鄧小平同志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堅決支持下,李鵬同志旗幟鮮明,和中央政治局大多數同志一道,採取果斷措施制止動亂,平息反革命暴亂,穩定了國內局勢,在這場關係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斗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以「六四事件」中強硬的「四二六社論」、在人民大會堂面對學生時不妥協的態度,和宣布戒嚴的命令,成為那段歷史記憶中最重要的臉譜式人物。曾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所所長、八九後流亡美國的學者陳一谘曾評價李鵬「無德、無才、無能」,「扮演了歷史上一個很恥辱的角色」、「早晚會被釘在恥辱柱上」。

多家外媒在報道李鵬死訊時引用了「北京屠夫」( Butcher of Beijing)這一稱呼,直指李鵬是「民望最低的中國總理」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