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條例 深度 香港

添華夏慤現場重組:第一枚催淚彈發射前後,他們經歷了什麼?

第一枚催淚彈發射前五分鐘,記者在現場目擊,前線的速龍小隊突然被後方指令退至添華道較後位置,放棄了原本阻隔警察和示威者之間、各自擺放的鐵馬,示威者這時一片歡呼,部分示威者跨過鐵馬,進入添華道。


2019年6月12日,一名示威者在催淚彈的煙霧中。 攝:林振東/端傳媒
2019年6月12日,一名示威者在催淚彈的煙霧中。 攝:林振東/端傳媒

雨傘運動近5年之後,《逃犯條例》修訂爭議引發眾怒,數以萬計的市民昨日再一次湧現金鐘街頭,佔領多條道路,警民衝突持續超過10幾小時。與五年前相似,香港警方同樣不斷噴射胡椒水,發射催淚彈以驅趕群眾,催淚彈數量由上次的87枚增加至約150枚。不同的是,警方這次還對示威群眾使用了布袋彈和橡膠子彈,布袋彈發射次數高達20次。

衝突中,大量市民和不少傳媒工作者因警方武力而受傷,截止13日下午5時,醫管局表示共有81名與示威活動有關的傷者,包括57男和24女前往10間公立醫院急症室求診,年齡介乎15至66歲。目前仍有三男兩女傷者留醫,全部情況穩定。

香港政府將這次大型衝突定義為「暴動」,而警方前日(12日)下午約4點多見記者時表示這是「騷亂」,其後於昨日(13日)記者會上承認日前說騷亂是「錯誤」,重申這場衝突是「暴動」。

到底在衝突爆發一刻,金鐘現場發生了什麼?警方發射第一枚催淚彈之前,警民之間是什麼狀態?

金鐘地理位置圖。

金鐘地理位置圖。圖:端傳媒設計部

在金鐘現場,市民佔領的面積龐大,包括龍匯道、龍和道、添美道、夏慤道等道路。端傳媒記者從6月12日早上開始駐守在夏慤道和添華道的路口,這裏是靠近解放軍總部、政府總部和行政長官辦公室的敏感位置。我們在這個路口直擊現場有成千上萬的市民在路面和夏慤道車行天橋上集結,他們大多數在旁平靜觀察,亦有零星示威者在警察防線前方防備、嘗試衝擊,現場氣氛持續緊張。

直至下午大約3點47分,警方於添華道發射第一枚催淚彈,而根據Now TV現場影片顯示,在立法會示威區和出入車處,警方也在約大約3點46分發射了第一枚催淚彈。根據警方13日公布,警方當日在金鐘不同位置一共發射約150枚催淚彈。我們嘗試重組現場,更仔細認識在大型煙幕背後,添華道和夏慤道交界發生了什麼。

2019年6月12日,警方在夏慤道清場期間,遺下一把雨傘。

2019年6月12日,警方在夏慤道清場期間,遺下一把雨傘。攝:林振東/端傳媒

09:00

6月12日,自清晨起大批市民在鄰近立法會的道路開始聚集,早上9點,已有大批市民停留在夏慤道路面,集結的範圍由灣仔警察總部至遠東金融中心對出。其後,他們逐步將鐵馬由近紅棉道位置,意圖推展至添華道與夏慤道交界,一批戴上口罩的示威者不時招手高呼,邀請旁觀者加入,也互相警惕「不要自己衝」、「慢慢來」、「小心小心」,又高呼「反送中」口號。現場群眾曾一度猶豫是否將鐵馬推近至警方防線,「我們不用行過去(添華道),封這邊(近紅棉道)就可以了。」

09:34

添華道和夏慤道是一個T字路口,路口交界處有一個大型花槽,夏慤道上方還有大型的夏慤道天橋(行車高架路)。這是一個敏感地帶,路口的一方是是解放軍駐港部隊大廈,另一方是直達政府總部及行政長官辦公室一個出入口,當時大批駐守當地的警察已配備頭盔、長盾、胡椒噴霧及催淚水劑等裝備駐守此地。

至早上9點34分,示威者與警方仍隔著幾條行車線(行車道)的距離,警察這時高叫數次「記者行埋一邊」,然後在無預警之下,突然向較遠方的示威者噴灑催淚水劑,再揚言「停止攻擊警方防線」。

前方市民及後持續推進,並在警方防線前方搭建鐵馬陣,氣氛持續緊張。現場記者開始主力守在路口交界的花槽紀錄,亦即示威者和警方之間。

2019年6月12日,一名示威者在警方清場期間哭泣。

2019年6月12日,一名示威者在警方清場期間哭泣。攝:林振東/端傳媒

11:00

接近11點,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公民黨楊岳橋及譚文豪到場向示威者宣布,主席梁君彥將延遲原定於11點召開的會議,但並非取消。兩名議員隨後與駐守的總督察談論現場情況,對方語氣強硬:「如果有任何牽涉傷害我同事,我絕對不會容許。」楊即回應:「會盡我們的責任,將警方信息都傳達予群眾」。

現場群眾突然起哄,高呼「撤回、撤回」,同時將鐵馬陣推前,期間有人在花槽表示胡椒噴霧射中,在警方前方位置急救,記者則在附近拍攝,惟警察再次在毫無預警下,向此方位噴射胡椒噴霧,多名記者被噴中,不停展示證件示意在場的是「記者」,警察方才退卻。

示威者隨後逐步佔據至解放軍總部及政府總部前方的該段夏慤道。自中午12點左右,午飯時段中,現場氣氛明顯緩和,警察及示威者雙方甚至坐在地上稍息。

先退守後發射催淚彈

14:00

下午兩點,警方防線仍然佈防在添華道和夏慤道交界處,但現場氣氛平靜,站在最前線的警員只有約20人,有些警察在後面席地而坐。

現場群眾數量龐大,佔滿夏慤道地面,而較後的天橋上亦站滿市民,紛紛向下觀看。

在防線靠近解放軍總部的一段,立法會議員楊岳橋及譚文豪站立於警方與市民之間,著警方冷靜處理,同時一些中老年市民不斷上前嘗試遊說警方,讓警方「不要破壞一國兩制」,有市民表示「其實林鄭和李家超應該自己出來見我們,不要推你們(警察)出來」,另有市民想送可樂給警方飲。

駐守防線的警方一言不發,但表情平靜,也有穿普通警服的警察上前對和他們說話的示威者表示「不要踩這個鐵欄,很危險」。市民持續向警方說話,而現場市民則不時一同起哄和大叫口號「撤回、撤回」。

接近三點的時候,駐守防線的警察進行換更。

2019年6月12日,示威者在政府總部前被警方噴射楜椒噴霧。

2019年6月12日,示威者在政府總部前被警方噴射楜椒噴霧。攝:林振東/端傳媒

15:00

添華夏慤交界:衝突現場。
添華夏慤交界:衝突現場(15:03-15:47)圖:端傳媒設計部
添華夏慤交界:衝突現場。
添華夏慤交界:衝突現場(15:03-15:47)圖:端傳媒設計部
添華夏慤交界:衝突現場。
添華夏慤交界:衝突現場(15:03-15:47)圖:端傳媒設計部

防線前方,有示威者用疑似木棒開始有節奏地持續敲擊佇立的一面鐵板,遠處的市民伴隨節奏大叫「撤回」,氣氛高漲。

15點03分開始,靠近政府總部的防線一端,有示威者突然推前及疊高鐵馬陣,同時有人向警方投擲水樽、頭盔、雨傘、雪糕筒等雜物,惟群眾立場各異,有人大叫「不要衝」、「不要擲」及「停啊」,要求大家一同向後退,「什麼也不知道就衝」,「衝的話,你是否夠打」,「對整件事沒有著數」,也有人反問:「幫手啦,為何不幫手?」

警察即時回歸防線,開始向示威者一方大量噴灑催淚水劑及胡椒噴霧,亦將雜物回擲至示威者一方,群眾撐傘抵擋;期間有線新聞的攝影師被催淚水劑射中,雙眼、面部和頸部紅腫,被帶離場急救。在靠近解放軍總部的防線一段,市民沒有衝擊,緊張觀望,而楊岳橋等議員則向眼前的警察高呼:「那是記者,不要噴!」警察沒有理會。

15:20

警方高舉紅旗,展示「停止衝擊,否則使用武力」。原先與示威者對峙的部分防暴警員退下,換上身穿黑衣、俗稱「速龍小隊」的特別戰術小隊赴前線,而在政總閘內的警察突然在未有警告下,向閘外、即示威者的右側方噴射胡椒噴霧。

示威者持續往前推進,防暴警員以警棍多次向前敲打撐傘的群眾,又揮手示意對方向前。

示威者既進又退,終退至較後方,與警方保持一段距離。

15:42

15點42分,前線的速龍小隊突然被後方指令退至添華道較後位置,放棄了原本阻隔警察和示威者之間、各自擺放的鐵馬,這時候示威者一片歡呼,部分示威者跨過鐵馬,進入添華道。

外圍示威者即由夏慤道一方推前,逐步突破兩路的交界位置,緊隨進入添華道,最後道路近半擠滿群眾,逼近行政長官辦公室。

而這時,大批原本駐守防線的防暴警察則退回至政府總部及立法會大樓的閘內。

15:47

警察退守約5分鐘之後,即15點47分,身穿黑衣的速龍小隊於退守位置發射第一枚催淚彈,前後連續發射幾次,現場一片嗆鼻的濃烈煙霧。

市民大叫「走啊,走啊」,爭相走避,先退回夏慤道及至紅棉道一帶方向,稍息後又再次走進添華道。

險釀人踩人

第一枚催淚彈後,端傳媒一名記者和兩名攝影記者留守衝突最前線。而另一名記者離開前線,留在夏慤道上、面對美國銀行中心的位置,不少逃避催淚彈的示威者跑向這裏。

與此同時,現場傳出警方在立法會外發射布袋彈及橡膠子彈的消息,多名記者嘗試經添華道轉入龍和道往立法會方向核證。

2019年6月12日,一名示威者與警察對峙時,拿起雪糕筒。

2019年6月12日,一名示威者與警察對峙時,拿起雪糕筒。攝:林振東/端傳媒

2019年6月12日,一名防暴警察在龍和道清場。

2019年6月12日,一名防暴警察在龍和道清場。攝:林振東/端傳媒

2019年6月12日,一名示威者在舉傘扺抗警方的楜椒噴霧。

2019年6月12日,一名示威者在舉傘扺抗警方的楜椒噴霧。攝:林振東/端傳媒

2019年6月12日,警察向示威者發射催淚煙。

2019年6月12日,警察向示威者發射催淚煙。攝:林振東/端傳媒

16:04

添華道與龍和道交界已一片煙霧彌漫,警察持開始增加佈防向前推進,並以警棍指向市民,要求他們離場,在16點11分,警察再次在沒有警示下連發催淚彈,大批市民自立法會及添馬公園逃往香港大會堂及中環碼頭方向。

因路上擺放不少花盤,他們爭相走避時一度混亂,險出現人踩人情況,還有人高呼「不要再推,前方有花圃」,亦有市民慌忙攀爬過中環海濱的圍板及鐵閘,跑至中環碼頭方向。

催淚彈和救護車聲不斷

16:30

在夏慤道與添華道交界,自16點30後,警方不時發射多枚催淚彈,在17點12分,更是連發5枚,市民隨即循紅棉路往力寶中心方向離去。

大量市民在電梯上奔跑,尖叫聲四起,「走啊、走啊」,市民不斷呼叫,力寶中心內的保安員則手持大聲公叫喊以維持秩序,「不要急不要急,有足夠地方讓你們疏散」。

2019年6月12日,一名防暴警察在金鐘龍和道清埸。

2019年6月12日,一名防暴警察在金鐘龍和道清埸。攝:陳焯煇/端傳媒

稍後,群眾再經力寶中心走往鄰近的金鐘道、統一中心及太古廣場等地稍息聚集;而警方繼續逐一推進,分別於17點38分及18點07分在樂禮街及添馬街等位置再次發射催淚彈,刺鼻的煙霧亦飄進商廈及商場,再次出現市民在室內奔走逃亡的情況,警方在晚上稍後時間更封鎖太古廣場其中一個出入口,不讓市民離去。

另有從衝突位置逃往大會堂的年輕女市民邊跑邊哭。

至少兩輛救護車停在夏慤道,救護員匆忙抬著擔架,跑往夏慤道和添華道衝突位,沿路示威者紛紛為救護員讓路,並大叫「開路,開路」,以及「辛苦了,brother(兄弟)!」

17:35

夏慤道路面處已經大片清空,警方防線和示威者之間存在至少十米的距離。

有救護員抬著一名年輕示威者從紅棉道近花園道處跑過來,擔架上的示威者雙眼睜開,但似乎沒有意識,一隻腳上沒穿鞋子。

記者在此地持續觀察,,一直留到晚上7時多,期間不斷傳來疑似催淚彈的爆破聲以及救護車聲,人們好像已經開始習慣,不再去數到底有多少枚催淚彈;而在場的數名外國人則不斷猜測到底警方使用了什麼武器。

2019年6月12日,警方在夏慤道釋放催淚彈。

2019年6月12日,警方在夏慤道釋放催淚彈。攝:陳焯煇/端傳媒

2019年6月12日,一名示威者在夏慤道。

2019年6月12日,一名示威者在夏慤道。攝:陳焯煇/端傳媒

2019年6月12日,一名示威者在金鐘道。

2019年6月12日,一名示威者在金鐘道。攝:陳焯煇/端傳媒

2019年6月12日深夜,一對情侶走在被佔領的金鐘道上。

2019年6月12日深夜,一對情侶走在被佔領的金鐘道上。攝:陳焯煇/端傳媒

2019年6月12日深夜,示威者築起路障,阻止防暴警察推進。

2019年6月12日深夜,示威者築起路障,阻止防暴警察推進。攝:陳焯煇/端傳媒

他們身後,一名穿著斯文、一身高白領襯衣的中年男子神情憂慮地站在路口,看著遠方的白煙和不斷奔跑的人群。他告訴記者,自己是一名牧師,知道自己有年輕教友在現場,要來找他們。

(實習記者梁敏琪對本文有所貢獻。)

觸摸世界的政經脈搏
你觀察時代的可靠伙伴

已是端會員?請 登入賬號

端傳媒
深度時政報導

華爾街日報
實時財訊

全球端會員
智識社群

每週精選
專題推送

了解更多
逃犯條例 雨傘運動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