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being queer電影

《Girl》(夢女芭蕾):順性別者對性小眾電影所懷的敏感與謙卑

作為性別運動路線之爭的一個面向,性小眾電影怎樣拍才「恰當」的爭論一直存在。

《夢女芭蕾》(Girl)電影劇照。

《夢女芭蕾》(Girl)電影劇照。 圖:安樂影片提供

特約撰稿人 馮夢哲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19-01-08

#電影#LGBTQIA

那天和一個法國人說起最近的跨性別電影《Girl》(港譯《夢女芭蕾》)。

「主角是個15歲的『男孩』。」我雙手比着引號,「她自覺是女孩,正在等待手術⋯⋯」還未說完,就聽見他問:「她的父母呢?」「她的父親很支持。她還想成為專業的芭蕾舞者⋯⋯」「很支持?為什麼?」他又問,「我意思是,當然每個人都想做自己的選擇,但15歲真的能清楚自己要什麼嗎?」

我正準備將故事娓娓道來,卻沒料到對方會問這樣的問題,一時語塞。大概是感受到氣氛尷尬,他開口:「那最後怎麼了?」「她無法繼續承受等待手術的煎熬,自己動手⋯⋯」「噢⋯」他留下一個像是在說「看吧」的神情。而我邊懊惱自己竟把這電影介紹得如此沒趣,邊反省我因對法國人的刻板印象而來的失落。

《夢女芭蕾》(Girl)電影劇照。
《夢女芭蕾》(Girl)電影劇照。 圖:安樂影片提供

我忽然想到戲內 Lara 的失語。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