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

讀者十論:什麼是價值

「讀者十論」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條精彩讀者留言刊出。

圖:端傳媒設計組

端傳媒社群組

刊登於 2019-01-07

#讀者十論

【編者按】「讀者評論精選」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條精彩讀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會因應長度及語意清晰作節錄或編輯。

1. Hakukai_1602、NeoAtlantis、市區的風,回應《與其學奧數,不如學寫程式:興趣為輔,升學才是王道》

Hakukai_1602:看着截圖裏的FLL和VEX機器人,想到我就是玩這些比賽度過了高中的一年半,當時還玩過還有FTC和 WRO,拿了不少獎。當時很少為了升學的目的,只是覺得好玩,去參加的也多是外國語學校、附屬中學這種無所謂升學壓力的大拿,大家場間也經常聊天,特別是非教育部主管的賽事組織方也有很多大學志願者,大家都聊得來,教育部主管的比賽就比較壓抑,獎項有含金量,但是過程沒什麼意思。想到功利目的放到機器人比賽的時候,也就不那麼好玩了。

NeoAtlantis:我從小學時出於興趣開始編程,大概也是十多年前的事情,從BASIC到VB6到VB.net,結果走捷徑繞了彎子,一些比較重要的概念直到學過C才撿起來。太早學就有這種似懂非懂的問題。

不過,高中我們唯一一節計算機課,發現機房裏裝的還是Windows 95(2009年啊!),老師的機器稍微高級一些,是98……就這個樣子怎麼開課?

市區的風:我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喜歡跟大孩子玩,有時候跟他們聊天,感慨還是越早當學生越好,在我之前的幾代的小學生小學都不用學英語,結果到我就要學了,現在又開始學編程這些了。

我接受義務教育那會應該是奧數熱的階段吧,不過我九年義務教育幾乎沒補過奧數課,主要是因為窮,加上信息閉塞,不過最後也考上了一本大學,不過是不是985我不是很清楚……感覺可能覺悟很高的那部分家長佔少數,只要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就行了,大多數家長是儘量讓自己的孩子不要脱離大部隊,像我的家長就屬於比較底層的,啥也不知道,這樣倒也給了我小時候挺多玩耍的機會

2. rhrm,回應圓桌話題《習近平提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是兩岸問題的解藥,還是毒藥?》

以我往來台灣十餘次的有限了解,兩岸統一的最大障礙,或者說台灣人民對共產黨政權的主要恐懼,倒不是沒有民主和投票,而是暴政。

一方面,共產黨政權採取了有效的產業政策和手段促進了經濟發展,顯著提升了社會財富,對此,抱有好感和嚮往的台灣人絕非少數。然而另一方面, 天網恢恢的社會監控,無處不在的言論審查,對律師記者學生的無情打壓,對歷史與真相的塗抹掩蓋,一旦見證了這些不斷髮生着的事實,沒有多少身處文明社會的人,能夠真心擁抱這樣一個政權。「民生安全、信息安全及制度化的民主監督機制」三道防護網這個說法,是很到位的。

更加不利的是,主要源於大陸大一統式的教育宣傳,兩岸特別是年輕一代的價值觀與思維方式都已然產生了相當大的差異,民間温情似在逐漸消退,煽動敵視情緒的事件越來越常出現,對於民間推動和平統一與融合的期待者來說,絕不是好消息。

至於武力攻台,以現今兩岸軍事實力的差距,是不存在難度的,美國為台灣而與中國正面開戰,也是相當難以發生的。但是這場戰爭,將意味着中國和平崛起的謊言破滅,是對世界宣告中共是一個法西斯式的世界和平威脅,極有可能導致新冷戰新鐵幕的出現,以及對外貿易這一數十年來中國經濟發展最大引擎的熄火,對中國內外的衝擊將難以估量。這場戰爭爆發的唯一可能,就是中共統治者在內憂外患到達臨界點的時候,孤注一擲,以此獲得支持和內聚力。這種情況發生的概率大嗎?不大,但是,可能性似乎正在一點點增大。

3. netf、rickdom,回應圓桌話題《習近平提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是兩岸問題的解藥,還是毒藥?》

netf:中華民國的憲法已經有說:一統中華,但是統一的方法,還有時間,沒有細說,馬英九也說了,這個是憲法要求做的,如果大陸開放民主,台灣願意統一,關鍵怎麼達到兩岸互相認同的條件跟說法,兩岸都暫時還沒有提出來。

為什麼只想到一統中華就是中共統一台灣呢?就不能想一下中華真正全民民主的時候一統中華,華人天下第一嗎?說不定統一的時候中共不再是大陸的政權。

rickdom:@netf 1. 憲法有提到,但有提到不代表要做,憲法前言不是具有強制力的條文;更何況提到統一也不代表是一個國家,就好像南北韓憲法各自也有統一的內容,但不妨礙他們是兩個國家。 2. 馬英九願意統一,但他不代表我,在他卸任之後,就更加不代表了。而無論未來中國多民主法治,我也不會願意和中國統一,我認同的國度就是現在的臺澎金馬。 3. 您可能認為,台灣人也和你一樣,心中都抱持著大一統思維,只不過現狀無法讓台灣統一中國;但實際上,你想像的大一統、大中國想法並不普遍存在台灣人的心中喔。

netf:@rickdom: 第一,一統中華不是中華民國憲法的前言。

第二,《中華民國憲法》來自於孫中山的立國精神,而中山先生一生辛勞,主要的目的就在謀求中國的統一與民族的復興。《 中華民國憲法》可謂「大一統」的憲法。 這樣的大一統精神直接來自憲法的條文,其第4條規定: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經國民大會之決議,不得變更之。「 固有疆域」包括大陸,也包括台澎金馬。

第三,你說的言論你沒有經過民意真正的調查數據得出結果,如果台灣人不想大一統的局面就不會選出韓國瑜………韓國瑜就是主張九二共識,你所說的並不是全台灣人。

還有,現在民進黨跟共產黨很像,民進黨整天把党放在第一跟民眾宣傳,把中華民國放後面,贏了總統選舉的時候完全沒有拿出中華民國的國旗,當輸了九合一選舉了才把國旗拿出來,平時國內不宣揚愛國,當被大陸打壓的時候才拿出中華民國的名字還有國旗………民進黨的老元老回去日本的回去日本,去美國拿綠卡的拿綠卡,不是拿著自己國家的國籍整天在那裏讓讓台獨,獨立………可笑………這些很多地方的做法都跟中共一樣。

rickdom:@netf

  1. 憲法與憲法增修條文唯一提到統一的用語,就是憲法增修條文前言:「為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你後面提到的那些孫中山的精神、第4條的領土規定,都不是統一中華的用語,要討論法律,請精準。而增修條文前言並不具備強制力,頂多只有指導功能。
  2. 你拿來立論一統中華的,就是虛幻的立國精神?立國精神不管是什麼,都不是憲法條文,當然也沒有一絲一毫的強制力可言,這個論點可以及早放棄吧。
  3. 至於憲法第4條,或許你不了解中華民國的領土變動史吧,憲法第4條對領土僅規定「固有疆域」,沒有說範圍何在。所以是要依照中華民國成立當時的領土呢?還是依照憲法施行當時的領土呢?沒有定論。但最寬鬆的依成立解釋,那外蒙古也還是中華民國領土喔,但另一方面,中華民國政府可是早在憲法實施前就承認外蒙古獨立了。所以你要說固有疆域到哪裡?其實是有爭議的。再者,我一再的舉出南北韓的例子,不知道你為什麼一直無視。南北韓憲法都規定其領土包含完整的朝鮮半島,但現實上主權僅及於一半,仍無礙於這是兩個國家阿。同理,中華民國憲法可以說我們的領土是全地球,但無礙於實質主權僅有台澎金馬。再者,法律用語是精確的,第4調僅規定領土範圍,而非「統一義務」,要說中華民國憲法要求統一,麻煩再多找點依據吧,至少你提的這幾點都不成立。
  4. 關於九二共識,不妨看一下這篇研究。事實上,台灣人民對於九二共識所指為何,意見並不一致,高達3成3的人認為九二共識是一邊一國喔。再者,你如果去探究韓國瑜乃至於檯面上所有選上的國民黨縣市長,沒有任何一個人說過認同「統一」,為什麼?因為說出來就等於台灣人不買帳阿。所以事實上,我所說的就是多數的台灣人喔。
  5. 我是不知道你所說「把黨放在第一跟民眾宣傳」的主張在哪裡啦?像這次蔡總統的談話,也沒提到民進黨阿,都是說中華民國台灣呢,不知道把黨放第一,是哪邊看到的?至於回日本、綠卡什麼的,我是不知道人數比例啦,但有服公職的都沒有喔,不知道您舉這點出來要幹嘛。況且,縱使有,民進黨和中共還是天差地別阿,民進黨可不會全面監控人民、不依照法律規定關押人民、刪除不喜歡的言論、要求媒體不可以報導特定議題...
  6. 比對一下過去的數據吧,蔡總統執政的時候,臺灣的來台旅客人數是這10年來最好的喔,還是你看到的數據和我不一樣,不妨提出你的數據吧?

4. 舟自橫、鈴木、塔森,回應圓桌話題《習近平提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是兩岸問題的解藥,還是毒藥?》

舟自橫:不要讓ideological obsession矇住雙眼。話說年初的時候我去日本玩,在東京住的膠囊旅館,退房的時候打算在留言區寫些感謝的話,結果看到有人貼了「台灣國獨立」的那個貼紙。我沒有做甚麼,只在旁邊寫上了「歡迎來中國」和「謝謝」以及日語。唉,感到悲哀,畢竟最初兩岸分離就是甲午戰爭後日本造成的,到現在還是這種局面。

鈴木:身為台灣人,我很好奇中國人欲統一台灣的情緒從何而來?我去過中國幾次,但真的覺得我們是不同的國家,生活、法治、文化、教育觀念,以及語言差異都很大,沒必要硬是湊合,而老實說我對中國真的完全沒有認同。有一說會強調中國跟台灣本是同源,透過讀歷史會有一些中華民族的感觸,甚至想要積極復興中華民族(?)這在我看來也是很奇怪的說法,我願意認識中國歷史,也覺得歷史很有趣,但跟我選擇怎麼樣的生活方式、住在什麼國家沒有關係,我不大會混合起來思考。

舟自橫:@鈴木 我之所以這麼評論(就講了個經歷)其實就是因為我知道中國大陸和台灣考慮的出發點不一樣。

中國大陸從歷史宏大敘事,民族希望,國家利益考慮,台灣人從自己意識形態,生活方式微觀層面考慮,都有道理的,我也完全可以理解台灣人的這种想法。不過既然你問了,我可以簡單回答下。你問這种意識從哪裡來,從學校和家庭教育,從歷史傳承的濡化中而來。

你去看金庸的小說,會發現這種對家國意識是刻在中國人骨子裡的,尤其是近代遭受了很多侵略戰爭,經曆了割香港割台灣的恥辱之後,這種意識愈發深刻。正如你可以問問韓國人為甚麼想要南北韓統一,以色列人為甚麼要建國一樣,可以說這種意識在人類中是有共性的,當代大部分國家都可以稱作是民族國家。不過,有些人家國意識比較強烈,有些人比較淡,這都很正常。

當然,除了這種感情原因,也有利益上的考量,台灣在地緣政治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這也是中國大陸現在要力爭台灣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也是日美不想讓兩岸統一的最大原因。

總而言之,在感情上我希望兩岸統一,理智上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評價這個事。只能說希望能找到雙贏的處理方式吧。

鈴木:@舟自橫: 謝謝你的回覆,那我來分享許多台灣人心裡為何覺得台灣需要從維持現狀走出來,繼而邁向獨立。我認為害怕中共是佔一大因素,看到香港言論自由被打壓、新疆維族問題、很多維權人士消失、許多未經合法審判的案子,讓台灣人民很害怕,而我更不確定此刻我的發言,在未來兩岸如果統一的狀況下,會不會出事?對我而言,這樣的危機感更讓我有台灣應該成為獨立國家的心情,而一國兩制的風險真的太高,台灣無法承受。也許未來中國會變,等那時候再說,但如果中共持續打壓台灣,我想兩岸問題不會有更好的解方。

塔森:很多支持統一的理據邏輯簡直和共產黨一樣莫名其妙:

  • 台灣現在經濟不好,所以要和中國統一。

數據顯示台灣這兩年的經濟正往上行。此外,「經濟不好」和「和中國統一」之間並沒有直接關係。如果經濟不好就要和中國統一,那中國是不是應該先去招安朝鮮?

  • 民主制度不好,所以台灣要和中國統一。

台灣民主在許多國際組織的評分中確實是東亞首位。再說,「民主制度不好」和「和中國統一」之間也沒有直接關係。台灣就算變成獨裁政體,也不構成和中國統一的理由。如果民主制度不好是中國統一的理由,那中國豈不也要去和其他民主國家統一?

  • 台灣外籍旅客人數下滑,所以要和中國統一。

請看數據,台灣旅客人數並沒有下滑。同上,就算旅客人數下滑,也「和中國統一」沒有關係。全世界不是只有中國人會出國旅遊、會來台灣,不是人口基數多就可以為所欲為。

  • 台灣和中國同文同種,所以必須統一。

「同文同種」和「統一」根本沒有必然關係。要這樣說,新加坡也和中國同文同種,怎麼中國不去和新加坡統一?美國和英國也同文同種,美國可不可以拿這個理由去和英國統一?再說台灣還有原住民、新住民,不是每個人都跟中國漢人同文同種。不是習近平說「必然」就是「必然」,要在國際上講話,請講邏輯。

  • 台灣是中國固有疆域,所以必須統一。

台灣是「清朝」固有疆域。清朝並沒有和PRC簽訂條約,把所有「固有疆域」轉給PRC,中華民國更沒有和PRC簽訂任何終戰或投降條約。PRC也不曾統治過台灣,因此台灣從哪個角度來說,都不是PRC的「固有疆域」。

  • 台灣人這麼想獨立,為什麼不立即獨立。

因為台灣武力不足,打不過中國,這是事實。同樣的話也可以轉送回去,既然中國這麼想獨立,武力這麼堅實,為什麼不立即開戰打過來?

既然以上幾點都是邏輯錯誤的論點,中國唯一想佔領台灣的理由,就是台灣戰略位置對中國極為重要。但台灣現在有自己的政府,人民又不想和中國統一。中國沒有所謂統一的確鑿理據,又口口聲聲說台灣屬於中國,這不叫「統一」、「內政」,這叫「侵略」。中國政府若想找理據,大可大大方方地說想侵略台灣,不必用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和扭曲的邏輯讓人笑話。

5. 苟利國家,回應圓桌話題《習近平提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是兩岸問題的解藥,還是毒藥?》

統一本身不是價值,自由才是。如果統一有利於促進自由,我當然支持,但如果統一會危害自由,那麼還是不要統一為好。其實我們都認同,在更加自由和民主的政治體制實現和平統一是最好的選擇。但如果這樣無法實現,是支持獨立還是支持武力吞併,在心目中孰先孰後,才能反映出我們真正是什麼人。

6. NatsumeShiu,回應圓桌話題《習近平提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是兩岸問題的解藥,還是毒藥?》

一國兩制之所以能夠在香港推行,是因為在香港的殖民困境下香港人根本無權對此發表任何意見,「一國兩制」基於《中英聯合聲明》推行,是關於沒有成熟民主機制的殖民地香港的兩個宗主國之間的醜惡交易,根本不是香港人自己的選擇。

至於台灣,從現實出發,所謂「統一」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一國兩制」就更是異想天開。1979年的《吿台灣同胞書》,一方面建立在台灣尚處於威權時代,統戰一個威權的「台灣當局」相較於統戰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的民意對中共而言是更為輕鬆和容易的,因此1979年的歷史語境下,談「一國兩制」或許尚能和蔣經國政府取得共識,但對今日民主機制已經成熟的台灣社會而言,純屬癡人說夢,是習近平和中共面對九合一國民黨大勝之後不自量力的錯誤判斷。

另一方面,國際形勢的變化亦十分重要。台灣問題從來都不是台灣和中國之間的問題,而是美、中、台三國博弈和西太平洋地區整體勢力範圍與安全秩序鬥爭的重要場域。1979年伊始,美台斷交,中美建交,美國在台灣問題上傾向於中共,台灣在與美國斷交後國際地位一落千丈,彼時中共談統一,特別是「和平統一」,尚能得到美國的支持,且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美蘇冷戰處於關鍵期,美國願意用西太平洋勢力的一定程度上的犧牲換取中共在冷戰上支持美國,制衡蘇聯。而今天,中美進入「新冷戰」的霸權爭奪時代,美國又怎能忍耐自己辛苦建立的西太平洋秩序遭到自己霸權競爭對手的破壞?

最後,還有一個關鍵點在於,「一國兩制」在1979年是一個新概念,沒有先例可以參考借鑑,在中共虛情假意的「尊重台灣人民的制度,生活方式,政權」的表態下,反對聲浪不會太高。但今天,「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已經充分證明了「一國兩制」概念的欺騙性,在參考「一國兩制」對香港的壓迫之後,台灣也就自然不會接受中共再用「一國兩制」的騙局欺騙台灣人。習近平此時提出「一國兩制」,或許是對自己在香港的「一國兩制」過份自信的表現吧。

7. jasonz04,回應圓桌話題《習近平提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是兩岸問題的解藥,還是毒藥?》

就算民族相同,在重大問題上的分歧依舊會讓分別選擇不同答案的兩部分人逐漸分化最終成為新的國族。已知最好的例子就是美國和加拿大。原本美國人和加拿大人本都是從歐洲前往北美殖民的人。最後有人認為英皇好,有人認為英皇不好,最終也就分為了兩個國家,有著不同的習慣和不同的性格。

這段講話可以說是對國族的分化和歷史的進程完全不了解,就算在中國的方面也只是會激化分歧,加速中國和台灣的分裂。

其實在許多網路平台,台灣年輕人也和中國使用一樣的平台,甚至流行語也有交流。這一講又把人家從夢中驚醒,害得是誰大家也應看出了。

8. liberQ、dadala,回應《疾病王國:病態的浪漫》

liberQ:曾經的韓劇的確是這樣的,柔弱的女主角需要強力的男主角來扶助,極端表現就是得白血病,悽美死去。想想很多言情小說也是這樣的啊,柔弱的女主角加上強悍的男主角。但今天的韓劇已經不是這樣的,女主角們更獨立更自由,不再是被動的接受愛情,而是可以去選擇,去追尋。而今天的言情小說也相應地有了這些變化。期待作者寫出更多的韓劇觀察文章。

dadala:「相比於先輩,白血病的浪漫化則顯然更具殺傷力,它讓人在視覺愉悅中消費虛妄的愛情,嫁接到現實生活之中,從而對疾病和死亡產生了一種妄想的態度。」

用幻化疾病的角度試圖去解釋「韓流」得以流行的原因,很特別。

其實並非生理上的病態才算是疾病,更讓人生畏的恐怕是心智上的殘缺或認知方面的缺陷,這比眼見的所謂「疾病」,更流行,因為患者通常覺得自己沒有這個病。

9. user09601230,回應《東亞族群自始自終就是黃種人嗎?——<成為黃種人>書評》

其實人種本身在生物上也是個偽命題。歷史上對人種的分類大體相同而都擺脫不了主觀描述,且無科學或足夠龐大的數據做支持。

地理學家,自然人類學家們始終只是在描繪某個人種在自己心裡的印象。文化人類學認為人種在生物學上是基本不存在的,也就是說,決定你是黃皮膚的基因,既不能同時決定你有asian eyes,也不與決定你asian eyes的基因想捆綁。一個人種如果沒有一套共享的基因組,那人種的說法不攻自破。

文化人類學認為,人之所以被劃分為不同「人種」與其說是因為身體構造的不同,實際更是因為各自的「文化」差異。歐洲人深受古希臘的體形美學影響,更注重自己的身體線條和肌肉。相比較而言,東方人之所以被冠以矮小瘦弱之名,也是和體形美學在東方的歷史上沒有被特別強調和發展有關。然而非洲裔被捆綁的「更強壯」標籤,其實是歷史上歐洲人認為非洲裔,相較於其他地區的人更貼近自然,更原始,沒有文化的刻板印象。

10. 市區的風、AshLumos,回應圓桌話題《<黑鏡>交互電影褒貶不一,你喜歡為電影角色作主嗎?》

市區的風:形式新穎肯定不是了,上世紀90年代已興起,端也在文章裏寫了嘛。我看過90分鐘的版本,就是剪輯好了,你只是作為一個觀看者來看的那種,第一次有一個支線劇情結束了回到存檔,那個存檔的畫面重播四五次的時候我還以為電腦卡機了……

我玩過塞爾達荒野之息,我覺得這裏面也有電影的元素啊,但人們明確把它分類為遊戲,像之前的生命線,也是交互式類電影的遊戲,底特律也是分類在遊戲裏的吧。說起分界線我就想起米蘭昆德拉說的(大意上)小說就是寫只有小說才能說的東西,而不是為改變為電影。以前是電視電影火,什麼都向那方面靠攏,現在是遊戲火了,什麼都往遊戲靠攏。

但是電影發展的時間與戲劇小說比又很短,我想起一個電影人說過他相信電影還有更多的可能,如果把這一次的黑鏡看作是電影藝術的可能性探索也不錯。就像之前獲得72界金球獎的boyhood(大陸翻譯叫少年時代),導演是真的跟着那個男主角拍了這麼多年,這樣的電影比黑鏡耗時長多了,我想到那個電影人說過現在電影過分工業化,這也是為什麼會有人對耗時長不滿意吧,當把電影當作生意來做的時候當然就要在意投入產出比了。

AshLumos:這部電影不只是「互動式」和「選擇」這樣的手法,更重要的是黑鏡以此引出的內涵——自由意志的存在。

以選擇的方式去強調這樣的主題,我認為是相當不俗的。形式上絕不流於炫技而已,因為「選擇」這個形式和「自由意志」有高度的重疊、緊密的連結。

身為黑鏡影集的觀眾,個人從不認為黑鏡的觀影體驗會是舒適、放鬆的。也不認為此係列的立意是為了讓人放鬆心情、娛樂自己而已。黑鏡之所以特別,正是因為它帶給觀影者的不安。藉由觀影時的焦躁不適,讓人進一步去反思,那些科技為現代文明帶來的衝擊、對你我日常造成的改變。也同時會探討科技之外的問題,公平正義、人與人之間的依戀、人性善惡等的。

回到這部電影,我們控制主角的行為,而使得主角逐漸情緒高漲、行為脱序。透過他的歇斯底里,觀影者/操縱者也因而坐立不安。控制了主角意識的我們,也因而去思考自由意志的形成或者存在與否。

我私自認為引導出這些問題,已經故事裡無可避免的覆滅是黑鏡很核心的概念。滿欣賞這部作品的。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