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專訪 Pussy Riot:我們是誰,為什麼一點也不重要?

最重要的是行動,而行動如何進行、何時進行、或者由誰執行,都不重要。

Pussy Riot成員Olya Kurachyova(左)與Nika Nikulshina(右)。

Pussy Riot成員Olya Kurachyova(左)與Nika Nikulshina(右)。攝:Stanley Leung/端傳媒

特約撰稿人 Sonia Wong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18-12-15

#Pussy Riot

Pussy Riot 11月初來香港,不夠一星期的時間內要出席人權發展論壇「遠距離的愛」(Miles of Love)及異見漫畫家巴丟草的作品展《共歌》。而後個活動的主辦者之一 Hong Kong Free Press ,於展覽開幕前一日突發聲明,表示因「安全問題」及「收到來自中國當局的威脅」而取消展覽。11月5日,Pussy Riot 與同是獲邀出席展覽開幕禮的香港眾志黃之鋒一起,發起快閃抗議活動。

這是上月頭香港新聞裡的 Pussy Riot,這個維基百科上寫為「女性主義龐克樂隊」的名字,再次跟「抗議」相連,只是地點換成了香港。從2012年衝進莫斯科基督救世主的主教座堂,舉辦反對普京和俄羅斯正教會的「龐克祈禱會」,到今年7月扮成警察衝進世界盃決賽球場示威,她們一直是政治抗爭者、異見人士、女性主義運動份子,她們在新聞畫面裡高舉標語、叫口號、被捕,放出來後用意想不到的方式再示威。

這次訪問是趁其香港快閃抗議之後幾天,跟她們約在香港一家酒店酒廊後面的music room。那裡燈光昏暗,絲絨沙發酒紅墨綠,像是老式歌廳,但又有外星人和1980年代燈球這樣的古怪陳設。Olya Kurachyova先推門進來,她粉紅頭髮,在兩張厚皮椅中挑了近門口的坐下,「Nika 快要下來了」,她說。等待期間,Olya出人意料地害羞,眼睛一直睜得大大,好像一頭容易受驚的貓。Nika 是 Nika Nikulshina,她像一陣風走來,能量高漲但看得出疲累,於是我開始了第一個問題:「你們為何在2011年創立了Pussy Riot呢?」

異見者長什麼樣?

「像Pussy Riot這種戴著巴拉克拉瓦頭套、身穿繽紛緊身褲的女權主義者的形象,是前所未見的。」

「大概在2011年,有群自稱為 Pussy Riot 的人開始行動,她們應該做了大概三次示威行動,其中包含音樂成分。教堂行動之後,她們三人被捕,其中兩位被判刑,在監獄裏關了兩年。其實歷年來她們都有做不同的行動,但並非每次都被報導,所以外人不知道。2012年教堂那次,不是 Pussy Riot 第一次行動,那只是她們第一次登上國際頭版的行動。」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