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貝托魯奇去了哪一個中國?《末代皇帝》與相信勞動改造的國度

那些年,中國政府選擇信任歐洲左翼導演,把拍片許可變成一種重新打造國家品牌的手段,那部電影不容商量的條件就是必須由「共產黨員貝托魯奇」拍攝。

義大利導演貝托魯奇在北京的《末代皇帝》拍攝現場。

義大利導演貝托魯奇在北京的《末代皇帝》拍攝現場。攝:Imagine China

特約撰稿人 葉郎 發自台北

刊登於 2018-12-01

義大利導演貝托魯奇( Bernardo Bertolucci)11月26日去世,他一生既有傳奇性,也有爭議性。人們都知道貝托魯奇晚年身陷《巴黎最後探戈》(Last Tango in Paris )性侵戲的拍攝爭議,而其實他終其一生,從來就沒選過容易的題目。除了導致對情慾議題的大無畏探索(令他被義大利法院褫奪公權五年),他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冒險,應該就是1986年帶著上百人劇組到中國拍攝《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 )。

就像歷史上另外一名義大利人馬可·波羅一樣,三十年前天真、懷抱理想主義、對中國充滿幻想的貝托魯奇,用他的攝影機敲開了那道曾經深鎖的中國大門。

持攝影機的馬可·波羅

「換成今日,《末代皇帝》根本不會用那種方式去拍,事實上很可能根本不需要大費周章真的移師中國拍攝。所有當年我們經歷的各種冒險,比如危險的帳篷、飲用水不足、攝影機和底片在酷寒或是高溫之中隨時會壞掉之類貨真價實的冒險,都不會發生了。實地冒險的時代已經結束了。」製片Jeremy Thomas幾年前受訪時說。

《末代皇帝》電影劇照。
《末代皇帝》電影劇照。網上圖片

「換成今日,《末代皇帝》根本不會用那種方式去拍,事實上很可能根本不需要大費周章真的移師中國拍攝。」

歷史就像個不斷來回的鐘擺。在這個西方世界急著關門防止中國進來的2018年,很難想像不過就是三十多年前敲開中國的門、去中國冒險,還是一件大事。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