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鄉人風物深度

異鄉人——Peter Goff:在北京開書店,我大概是個B級外國人

十餘年来,「老書蟲」是他勉力維持以觀察中國的一個驛站,「沒有什麼特別的目標,存活下去就好。」

老書蟲書店有着漂亮的玻璃外牆、2.5萬多本中外文書籍、豐富的食物和形形色色的文學活動的空間。書店創辦人、愛爾蘭人Peter Goff來到中國已經17年了。

老書蟲書店有着漂亮的玻璃外牆、2.5萬多本中外文書籍、豐富的食物和形形色色的文學活動的空間。書店創辦人、愛爾蘭人Peter Goff來到中國已經17年了。 攝:尹夕遠/端傳媒

特約撰稿人 鞠起 發自北京

刊登於 2018-07-05

#異鄉人

在過去的11年裏,北京三里屯的老書蟲書店(The Bookworm)陸續更換了三個地址。近年的城市綜合整治,令三里屯這片混雜的區域變得衣冠整潔,甚至不復往昔野蠻生長、生命力旺盛的風貌。不過,在整齊劃一的行政指令之下,在三里屯南區的一座院子裏,老書蟲卻獨善其身地保存着北京多元文化的一方自留地。

老書蟲的創辦人,愛爾蘭人Peter Goff來到中國已經17年了。2001年他作為《每日電訊報》的駐華記者來到北京時,尚未想到自己有朝一日會成為一間位列「孤獨星球」(Lonely Planet)全球十佳書店的老闆。當我們在2018年3月的一個下午採訪他的時候,他顯得世故而低調,詳細而又謹慎地對我們訴說着這間書店的故事,彷彿他的書店從未獲得過這樣響亮的一個名頭。在這個有着漂亮的玻璃外牆、2.5萬多本中外文書籍、豐富的食物和形形色色的文學活動的空間裏,Peter和他的員工們正在為老書蟲的第11屆文學節而忙碌着。

在中國的17年時光雖然沒有教會他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但卻令他習得了一套渾厚的「太極拳」。隨着近年大陸對於文化出版事業的管控加強,北京更是用「封牆堵洞」的運動式治理掃蕩了許多亞文化的活躍之地,不少人和他們的生意都一起離開了。然而,Peter和他的老書蟲卻有些不同。其一、老書蟲還存在着;其二、Peter似乎並不抱有什麼理想主義信念,或者說,他對於這家店最大的信念,就是「存活下去」。

置身老書蟲之中,能明顯感受到這裏的氛圍和門外遍吹「兩會春風」的北京有所不同。在餐吧區域,不同膚色的人們正在交流着不同的觀念,貨架上的書籍有許多來自海外,某些題材可能正遊走在敏感的邊緣。包括一些活動的主題,不像是能通過官方審批的樣子。然而,Peter似乎已經在長期和官方打交道的過程中摸索到了一些走鋼索的技巧。當被問到「你們的活動有被叫停過嗎?」時,他幾乎是立刻回答:「沒有。」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