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為什麼《東方華爾街》這麼不好看?港式擦邊球如何擊中大陸市場

希望呼應香港真實事件,在大陸市場播出講述香港政治控訴及社會公義的擦邊球,這是不可多得的野心,但僅有意念,卻無紮實的劇本、吸引人的橋段,則是遠遠不夠⋯⋯

《東方華爾街》劇照。

《東方華爾街》劇照。網上圖片

特約撰稿人 林綸詩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18-06-15

隨著電視數碼化,全球都能看到各地電視節目,越來越多的外國電視劇平台與亞洲各區製作人合作,希望做出多元化劇目,也能面向個別地區的觀眾口味。去年台灣公視拍摄的《通靈少女》,與HBO Asia、新加坡稜聚傳播合製,也是HBO Asia首部中文發音原作。縱觀香港,去年的代表有劇集《反黑》。雖不是由國際品牌資金製作,但在優酷及YouTube 播出後,再由 Netflix 購入,一次性全季上架,成為 Netflix 首齣粵語片。如今已開拍第二季。

而近期火紅的《東方華爾街》,則包含以上兩套的合作特色——既接軌國際,又不失在地化意念。《東》是福斯傳媒集團 (FOX) 首次出資的港產劇,製作班底也是亞洲猛人,監製有劉德華,演員有港台明星,包括張孝全、桂綸美、譚耀文等。今年5月24日在福斯旗下的衞視電影台及網絡平台騰訊視頻啟播,共五集逢星期四播出。

進軍大陸,香港指涉被模糊

說起來,以上幾套衝出國際的影片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展現了獨一無二的本土文化。《通靈少女》以本土信仰為骨幹,台灣的宮廟及靈媒是大中華地區最興旺的,滿天神佛、百無禁忌,社會相對接受且崇拜廟宇和靈媒。至於《反黑》,港產的警匪片由1980年代至今,向來是世界獨有,甚至是荷里活的參考對象。

但《東》其實走的是相反方向,它打著「Fox進軍大陸頭炮」的旗號,並非是把港產片帶到國際層次。它用的是如假包換的「香港」——《東方華爾街》原名《香港華爾街》,但可能為了架空與現實的關係,甚至是模糊香港指涉,最後改名。10年前,內地通過《個人外匯管理辦法》,開始可以買港股,加上近年的滬港通、深港通,大陸人買港股更方便。對內地人而言,香港作為接通國際金融的角色變得更立體。他們對香港政經資訊的渴求亦更強烈。在這樣的背景下,《東》的使命原來是將香港的脈絡以迷你劇的形式介紹給內地人。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