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科是基礎教育重要科目,而怎樣讓青年人學歷史課,則關乎教育實施者想培養新一代怎樣的頭腦:是死記硬背、被灌輸意識形態的?還是具備基本解讀、討論與思辨能力的?
「好可惜。若非近年的政治問題,中史科在香港教育體系中總是被學生及學校忽視、甚至鄙視的一科。」訪談期間,歷史教育研究學者、在大學培訓歷史科老師的簡麗芳這樣感慨。「連學校決策層也覺得『歷史』就是照本宣科,教育者也不必很多專業資格吧。哪位體育老師課節不夠,就給你塞一兩班初中『中史』吧。」製作今次專題過程中,訪談所遇的前線老師也都表示無奈:人們總覺得歷史教育是「小兒科」,不是一門專業;覺得憑常識就可以做歷史老師。
到底死記硬背、單向灌輸之外,歷史還可以怎樣教?不同的教法會有什麼不同的效果和意義? 我們就和來自美、德、台灣、加拿大的幾位歷史教育工作者和其歷史課的真正「用家」中學生聊一聊,關於歷史課的多種可能。
「連學校決策層也覺得『歷史』就是照本宣科,教育者也不必很多專業資格吧。哪位體育老師課節不夠,就給你塞一兩班初中『中史』吧。」
美國:歷史課可以讓你看穿真假新聞
史丹福大學歷史教育學群(Standford History Education Group ),是一個著重發展教授學生歷史素養(Historical Literacy)、而非歷史資料的課程的組織。Sam Wineburg是這個組織的創辦人,他和同事們期望通過自己開發的課程,幫助學生建立如何探究史源(Sourcing)、將史料脈絡化(Contextualise)以及建立觀點的技能。他們開發的「像史家一樣閱讀」的教案,已經在美國許多高中的歷史課中試行,亦可免費下載。以下是Sam Wineburg對端傳媒講述的情況。

這個年代再『背誦』年份地點,太沒有意義。我們讓學生知道,經常耳濡目染的歷史故事、一錘定音的歷史課叙事方式,其實只是眾多觀點之一,或只是多重篩選的結果。
Sam Wineburg:史丹福大學瑪格烈特·傑克斯教育與(榮譽)歷史講座教授;史丹福大學歷史教育學群(Stanford History Education Group)創辦人;著有《Reading Like a Historian: Teaching Literacy in Middle and High School Classrooms》;積極推動美國歷史教育改革,為歷史老師培訓及提供支援。
「在我唸書的年代,我單靠腦袋就可以記得20個電話號碼,但我現在只會背得出太太的電話號碼。因為所有資訊都在彈指之間,我們沒有再花腦力去『背誦』。歷史科也一樣,這個年代再『背誦』年份地點,太沒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