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

李芄紫:浸大普通話豁免試比中國水平試還要難?浸大語文中心亟需出面解釋

浸大語文中心在還原與平息事件方面仍可扮演重要角色,可至今一直躲在背後,既不肯澄清學生關心的問題,又不肯承擔至少部分責任,也不肯面對公眾,態度令人遺憾。

香港浸會大學上週有學生因不滿普通話豁免試被定為畢業要求,前往學校語文中心抗議。浸大校長錢大康代表校方決定將兩名參與抗議的其中兩位學生即時停學,被暫時停學的是學生會會長劉子頎及陳樂行。

香港浸會大學上週有學生因不滿普通話豁免試被定為畢業要求,前往學校語文中心抗議。浸大校長錢大康代表校方決定將兩名參與抗議的其中兩位學生即時停學,被暫時停學的是學生會會長劉子頎及陳樂行。攝:Stanley Leung/端傳媒

李芄紫

刊登於 2018-01-27

#浸大普通話豁免試風波

【編者按】有話想說嗎?端傳媒非收費頻道「廣場」歡迎各位讀者投稿,寫作形式、立場不拘,請來函 community@theinitium.com,跟其他讀者分享你最深度的思考。

香港浸會大學普通話考試事件,詳細可參考我們的報導圓桌討論

浸大事件已被政治化得遠遠超出其最初的糾紛層次,但還原到事件發生之初,對理解整個事件與找到解決方法仍很大幫助。佔領事件之所以發生有以下幾個基本事實。

第一,浸大訂下規定,普通話必須達標才能畢業。該措施實行已經有約十年,當時是為回應社會對大學生普通話能力不足的批評。應該說,其初衷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競爭力,並無不妥。其他一些學院也陸續提出類似規則。

第二,有浸大學生認爲,強制學生上普通話課「一刀切」,應該給學生有豁免考試的權利,以便把學分與時間用在其他科目上。考慮到現在香港中小學普遍有普通話課程,港人普通話水平近年大有增長,不一定必須在大學再上課才能達標。學生的要求也並非無理。

第三,學校答應了學生的要求,本學年第一次設立豁免考試。據學生說,學校保證考試不會太難,大部分人能通過。但結果有七成學生未能通過考試。這引發學生不滿,質疑考試標準不明以及考試內容難度過高。更有認爲語文中心故意讓大部分人「肥佬」(不及格),好讓自己的課有人上,這點筆者認爲比較陰謀論,無根無據之下難以認同。

第四,學生要求語文中心公開評分標準。此前聯繫過語文中心但不得要領,於是「佔領」語文中心,找個説法。這種做法是否合適待商議,但語文中心本身也確實應該積極解釋。

第五,學生在醞釀佔領時,也不乏其他一些涉及公平與「本土主義」思維的驅使,比如「爲何大陸學生可以免試」,「爲何香港人一定要學普通話」,「爲何大陸學生不用學粵語」等。這些背後的思維不能說不重要,其是否正確是另一個問題。關鍵是如果豁免試不是「肥佬」這麼多人,就不太可能會有佔領行動。

因此回到本源,關鍵還是「豁免試是否過難」?

如果開設了一門課程,有七成修讀者在最後考試中不及格,那麼這門課程與考試必然有問題。但作為豁免試,任何學生都可以參加,老師又不存在「教得不好」的問題。單憑七成學生不能通過,並不能説明考試過難。因此,還必須考察試題與考試方式。

在浸大語文中心的普通話自學網站中,可以看到豁免試的樣本 (校方拒絕出示正式考核内容,但稱題目深淺程度相似,出題方式亦與樣本試卷類似)。考試屬口試形式、考生隨機抽取題目,有25分鐘預備時間。每份試題設三部分,朗讀一篇短文(10%)、五條廣普對譯題(20%)、七條「説話題」(70%)。從樣本看,朗讀與對譯都不算難,但説話題有相當難度。每條題目要求學生用1-2分鐘的時閒展開演説。三條樣題中,有的是對某個事物的議論(現代人提筆忘字),有的是敍述自己的經歷(做過什麼特別後悔的事),有的是代入某個情境(如何以餐廳服務員的身份挽留一位表示不再光顧的生氣客人)。

這種説話題的要求非常高,而且準確説來已經並非測試普通話能力,而是考類似作文那樣的語言組織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要回答得好,相當不易。對議論題,作答者必須對涉及的事物有一定認識,同時具備清晰的邏輯與分析問題能力;對敍事題,作答者需要有一定的敍事技巧及相應經歷;對情景題,作答者還必須代入角色,還要具備一定的演藝能力,如有學生就投訴自己因「語氣不對」被「肥佬」。更何況,考生需一口氣回答完七條試題。

由於學校事先沒有給出考試範圍,令學生無法準備,第一次實行這樣的考試沒有參考文本,學生拿到試題後準備時間太短,連接七條説話題強度太高,主題轉變太大,就算學生用母語廣東話作答,也未必能達標,何況是非母語?有來自中國大陸的教師把試題轉給大陸朋友看,也紛紛說「自己回答不出來」。

當然,即便試題難,如果評分標準低一些,也並非不可接受。但語文中心的評分標準又過於模糊籠統,主觀因素很大,而且從「不合格率」與同學的反饋看,也很可能過於苛刻。

對香港學生有不恰當要求

普通話作爲一種口語,其功能是交流。學校對一般的非中文或師範專業的學生的要求不應過高。

中國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與國家教育委員會、廣播電影電視部聯合頒發的《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準(實行)》,把普通話水平分爲三個級別(標準、比較標準、一般水平),每個級別分爲甲乙兩個等次。對話劇、電影表演、播音主持的教師等的水平要求是一級;廣播員的要求是二級甲等;師範專業、中小學教師的要求是二等;對高等學校的非現代漢語的教師、國家公務員的要求是三級甲等。

三級甲等的要求是:「朗讀和自由交談時,聲韻母發音失誤較多,難點音超出常見範圍,聲調調值多不準。方言語調明顯。語彙、語法有失誤。測試總失分率在30%以內。」三級乙等的要求是:「朗讀和自由交談時,聲韻調發音失誤多,方音特徵突出。方言語調明顯。語彙、語法失誤較多。外地人聽其談話有聽不懂的情況。測試總失分率在40%以內。」

注意到這是對大部分母語是普通話的大陸人的標準,對非以普通話為母語的香港學生,過高要求顯然是不恰當的。因爲連國家公務員也只要達三級甲等即可,香港學生到三級乙等就理應可達標,最多到三級甲等已經到頂了。

中國普通話水平測試試題分爲四部分:讀單字、讀雙音節詞語、400字短文朗讀、説話題。其中説話題佔40%。以一份模擬樣卷為例,考生在兩個話題(我的學習生活、談談服飾)中任選一個,說話三分鐘。

它顯然比浸大的説話題容易。首先,時間只有3分鐘,浸大的要10分鐘左右;其次,學生只需要就一個主題演説,浸大的要七個;再次,主題可以二選一,挑自己把握大的,浸大的是七選七,沒得選;最後,不存在情景題,不需要「演員天分」,不存在因爲語氣不對被「肥佬」的問題。

語文中心的責任

因此,學生方面要求語文中心作出解釋,要求是合情合理的。但根據學生的説法,語文中心一直迴避問題,這才有「佔領行動」。

從佔領行動的錄像看,總體是和平的(沒有動手),大部分時候氣氛也比較平和,有粗口、情緒激昂、有冒犯性的只是少數時間。而且,在激化學生情緒方面,語文中心的兩個負責人也不無責任。

其中華裔女教師態度較好,但一再強調自己不是負責人,又不肯與學生明言到底應該找誰。而外籍的副主任文麗夏(Patricia Warren)問題更大,在她出現之前,學生雖然堅持不走,但氣氛尚可,她一出來就抛出「自己感到被威脅」的言論,這種説法實屬無稽。她又強調自己是teacher,給學生聽來,不免會覺得她要利用身份「大」(欺壓)他們。正是她的言論才導致陳同學上前理論,説出“I warn you”激化了情緒,這樣才有劉同學的「粗口」。注意到激烈氣氛只維持了一陣,其中也不斷有同學呼籲「大家都不要說話了」緩和氣氛。但後來一些媒體剪輯發布成「威脅外籍老師」片段,又挑動起公衆情緒。

雖然現在事件已經被政治化,但浸大語文中心在還原與平息事件方面仍可扮演重要角色。可中心至今一直躲在背後,既不肯澄清學生關心的問題,又不肯承擔自己在整件事上的至少部分責任,也不肯面對公眾,這種態度令人遺憾。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