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深度電影

廟、市場、警備車,楊雅喆的台北三處

他從小在廟裏,看盡裸體和「地獄的故事」;在市場內穿梭,觀察台北城裏的「籠民」生活與貧富差距;高中時代,參與台灣解嚴後警民激烈衝突的社會運動,卻在20年後被抓上警備車......。

台灣電影《血觀音》四十六歲的導演兼編劇楊雅喆。

台灣電影《血觀音》四十六歲的導演兼編劇楊雅喆。攝:張國耀/端傳媒

特約撰稿人 劉致昕 發自台北

刊登於 2017-12-26

#電影#金馬獎

奪下金馬獎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女配角之後,台灣電影《血觀音》隨即應邀前往香港,即使政治制度不同,片中女人心機、官商勾結、以愛為名的控制等,還是跨越了海峽,獲得台港觀眾共鳴,截至24日,光是台灣票房就已突破新台幣8300萬元,是六年來票房最好的金馬最佳影片,也是Google最新公布的十大熱搜電影裡,唯一的台灣國片。叫好叫座的背後,46歲的導演兼編劇楊雅喆,是如何從社會中煉出如此故事?典型的台北冬雨日中,我們跟著他走進三個台北,三個「導演楊雅喆」的熟成角落。

信維市場大樓:台北,有座九龍寨城......

在台北101大樓兩個捷運站外,有座「台北的九龍寨城」。

這裏是屋齡超過40年的信維市場大樓,除了地下一樓是菜市場,1到6樓每戶只有8坪,上千民眾,就在台北蛋黃區中的核心,彷彿「城中村」一般的存在,村裏住著一群「籠民」。

5年前,與楊雅喆約了採訪拍照,放著一旁的都會街景、文青咖啡店不拍,他一路帶我們鑽進這裏。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