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鋼語象報告:十九大之後,什麼是「新時代」的關鍵詞?

在黨權、鬥爭等方面,十九大報告的「毛式話語」力度不降反升,或許這正是「新時代中國特色」:集一黨之權、舉國之力,統一意志和步伐,壓制異見,清除路障,高效建設美麗新世界。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十九大被寫入新黨章。江澤民的「三個代表」和胡錦濤的「科學發展觀」在寫入黨章時都不曾冠名,習近平做到了。
十九大 大陸 政治

香港大學中國傳媒研究計劃(CMP)從政治話語的角度分析了習近平的十九大報告。

五年前,筆者曾在香港電台「傳媒透視」欄目發表《中共十八大報告文本分析》,以十個關鍵詞語為觀察點,分析報告預示的走向。十九大前我們匯集中共建政以來十一次黨代大會報告,建立了三十餘萬字的語料庫,做了更細緻的研究準備。(參見《中共歷屆黨代大會報告語象分析》

了解文本演變歷史,有助判讀十九大報告。下圖顯示中共十二大以來八屆黨代大會報告的相似度比較:

中共十二大以來歷屆黨代會報告的相似度。
中共十二大以來歷屆黨代會報告的相似度。

該表上的數字越高,代表相似度越高。下圖顯示每一屆大會報告與上一屆的異同,綠色柱越短,說明差異度越大:

每屆黨代會報告與上屆黨代會報告的異同。
每屆黨代會報告與上屆黨代會報告的異同。

胡錦濤所做的兩個報告,十八大與十七大,相似度為98%。習近平十九大報告與十八大報告的相似度為92%,在上表七個數值中排列倒數第二。換言之,十九大報告與十八大報告相比,政治話語有不小差異。

習近平的烙印

有學者認為,十九大報告「刻上了鮮明的習氏烙印」。習近平執政五年,新詞語大量出現,這些詞語,在中共黨代大會報告中首次使用,其中有部分詞語,十九大前從未見諸媒體,是純粹的「首秀」,下圖顯示了習近平使用的關鍵詞語在十九大報告中出現的頻次:

習近平使用的關鍵詞語在十九大報告中出現的頻次。
習近平使用的關鍵詞語在十九大報告中出現的頻次。

其中最重要的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後者是十九大確定的中共新的旗幟語。

中共的旗幟語,即指導思想,前有「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俗稱「馬列毛」),後有「鄧小平理論」、江澤民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錦濤的「科學發展觀」(俗稱「鄧三科」)。

十四大以來的每屆黨代大會報告,在開宗明義點出大會主題時,都要提到旗幟和指導思想。十四大提的是「鄧小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十五大提的是「鄧小平理論」,十六大提的是「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和十八大,在「鄧」、「三」之後加上了「科學發展觀」。

2017年10月24日,習近平在十九大閉幕儀式上,與前國家領導人及共產黨委員一同舉手通過工作報告。
2017年10月24日,習近平在十九大閉幕式上舉手表決。

十九大報告不再延續以上疊床架屋的提法。習近平說:「大會的主題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他不再講大會要以「鄧三科」為指導。在報告中,他兩次提到「馬列毛」和「鄧三科」,前一次說的是,黨以「馬列毛」、「鄧三科」為指導,「進行艱辛理論探索,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形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後一次說的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並不斷發展。」「鄧三科」在這裏是過去時,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現在時。

十四大至十九大的報告詞頻顯示,以往的旗幟語,到十九大已成為歷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十九大被寫入新黨章。江澤民的「三個代表」和胡錦濤的「科學發展觀」在寫入黨章時都不曾冠名,但習近平做到了。

十九大報告中,前任的影響力明顯減弱。胡錦濤執政十年的高頻口號「和諧社會」和「以人為本」不見蹤影。

中共指導思想在十四大到十九大的詞頻。
中共指導思想在十四大到十九大的詞頻。

強力宣示黨權

什麼是「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有十四條闡述。其中第一條是:

「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必須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自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善堅持黨的領導的體制機制,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

十九大報告中,「黨的領導」的詞頻達到歷屆報告最高點:

「黨的領導」在歷屆黨代會報告的詞頻。
「黨的領導」在歷屆黨代會報告的詞頻。

許多經歷過文革的人,對習近平所說的「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感覺耳熟。這的確是毛時代語言。中共十大報告提出:「要進一步加強黨的一元化領導。工、農、商、學、兵、政、黨這七個方面,黨是領導一切的。」

十九大報告中,「權威」一詞的詞頻,也達到歷屆最高:

「權威」在歷屆黨代會報告的詞頻。
「權威」在歷屆黨代會報告的詞頻。

「基本矛盾」和「偉大鬥爭」

大權集於一身,將做什麼?除了「新時代」、「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們還可以加上報告全文中出現三次以上的下列高頻詞語,簡略勾勒他的藍圖:「美好生活」、「中國夢」、「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四個全面」、「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一帶一路」、「供給側」、「法治國家」、「獲得感」。

有一個詞語在報告中出現了五次:「不平衡不充分」。出自一個前所未見的提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温飽問題,總體上實現小康,不久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同時,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問題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這個新提法值得關注,估計近年來甚囂塵上挺毛批鄧、為文革翻案的毛派對此更敏感。

1956年,中共八大曾宣布「我國的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已經基本上解決」,國內的主要矛盾「是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同落後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八大剛閉幕,該提法就遭毛否定,文革中更作為劉少奇的罪狀。中共九大到十一大,對「主要矛盾」對表述都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鬥爭」、「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的鬥爭」。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擯棄「以階級鬥爭為綱」,十三大到十八大, 都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作為主要矛盾。十九大因應中國經濟的現狀,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取代了「落後的社會生產」,並提及人民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日益增長的要求。

2017年10月24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簡稱十九大)在北京閉幕。
2017年10月24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閉幕。

對主要矛盾的最新表述,無疑更靠近鄧而遠離毛。十九大報告論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十四個堅持」中,第三條「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強調「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決破除一切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吸收人類文明有益成果,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第四條「堅持新發展理念」,強調「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這些表述都是毛左不能接受的(在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問題的決定時,他們在互聯網上曾表示不滿)。

但十九大報告中的另一個關鍵詞會令毛派鼓舞,那就是「鬥爭」。習近平在報告中提出「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鬥爭」。要帶領人民「人民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特別強調「全黨要更加自覺地堅持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堅決反對一切削弱、歪曲、否定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言行」。從十三大到十八大,「鬥爭」在大會報告中是一個頻率不斷下降的「下行詞」,但到十九大,突然掉頭向上,在報告中出現了二十三次。「革命」、「反對」、「意識形態」也有相似的衝高軌跡:

「革命」、「鬥爭」、「反對」、「意識形態」在歷屆黨代會報告的詞頻。
「革命」、「鬥爭」、「反對」、「意識形態」在歷屆黨代會報告的詞頻。

報告中還第一次出現了「維穩」。「維穩」是「維護穩定」的縮略語,在中國語境中,「維穩」比「維護穩定」更強硬。十六大、十八大,用的都是「維護穩定」,沒有用「維穩」。十九大報告中,贊揚軍隊有效執行了「反恐維穩」任務。

十九大報告中「人民」出現203次,詞頻為歷屆報告最高。與此形成對照的是「公民」。十八大後批「公民社會」, 「公民」在十九大跌到低點,僅使用了一次。請對比兩詞軌跡:

「人民」和「公民」在歷屆黨代會報告的詞頻。
「人民」和「公民」在歷屆黨代會報告的詞頻。

十九大報告是一個「左」、「右」混合體,閲讀時多次予人矛盾之感。

六十多年不變、每一屆黨代大會報告都出現的59個「標配詞」中,十九大未用「改造」(主要是因為沒有使用「社會主義改造」等說法)。

十六大、十八大報告均曾使用的「絕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在十九大報告中改為語調略顯温和的「不能生搬硬套外國政治制度模式」。

筆者一直關注的「深紅詞語」——「毛澤東思想」和「四項基本原則」的詞頻,在十九大已降至歷屆報告的最低點,但在黨權、鬥爭等方面,毛式話語的力度不降反升。這或許正是「新時代中國特色」:集一黨之權、舉國之力,統一意志和步伐,壓制異見,清除路障,高效建設美麗新世界。

冷卻政改預期

習近平的報告使用了一個新詞:「引導預期」。此話有深意。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鄧小平啟動政治體制改革以來,中國社會一直存在著對中共政改的預期。2007年、2012年,中國傳媒研究計劃(CMP)在分析十七大、十八大報告時,一直把政改話語作為重點。十九大出現了若干重要變化:

首先是「政治體制改革」從標題消失。從十三大到十六大,「政治體制改革」都出現在報告的章節標題中。十七大消失,十八大又出現,十九大再次消失。十九大報告與政改有關的第六部分的標題是「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十三大後的歷屆大會報告,這屆談論政改的温度最低。報告中,「政治體制改革」僅出現一次,詞頻為十三大以來的最低點:

「政治體制改革」在歷屆黨代會報告的詞頻。
「政治體制改革」在歷屆黨代會報告的詞頻。

與此相應,「(黨要)在憲法法律範圍內活動」的提法消失。「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是十二大最先提出的。十三大沿用。十五大提出「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並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十七大提出「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要自覺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十八大提出「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這一提法在十九大消失了。替代的說法是「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由於去掉了主語「黨」,分量減輕。

「政治體制改革」的相關詞語「依憲治國」和「依憲執政」沒有在報告裏出現。這兩個詞語是習近平上任之初提出的,2012年12月4日,他在紀念現行憲法施行30週年大會上提出「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關鍵是依憲執政」。2014年,這個講話在中宣部編選的《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中消失。當年9月,習近平在紀念人大60週年大會上又使用了這兩個口號。近兩年,這兩個口號在人民日報很少出現。十九大報告提到「憲法至上」,甚至提到推動「合憲性審查」。但未提「依憲治國」和「依憲執政」。十九大以後,這兩個詞語可能被長久打入冷宮。

顯然,當局要杜絕人們因「依憲執政」而產生的「憲政」聯想,降低、冷卻社會對政治體制改革的預期,阻遏任何限權、分權的意圖。這與鄧小平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提出糾正「權力過分集中」的政改方針逆向而行。

2017年10月25日,中共十九屆一中全會選出新一屆政治局常委及委員,習近平率領其餘6名常委於人民大會堂會見中外傳媒。市民在北京火車站外觀看電視直播。
2017年10月25日,北京市民在觀看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亮相。

「接地氣」詞語之去留

習近平喜歡使用「接地氣」的語言。十九大報告中此類語言有:

  • 「行百里者半九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

  •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 「打虎、拍蠅、獵狐」

  •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 「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眾人商量」

  • 「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上述語句,有的在他上任後的五年中已使用。不過,另一些五年中用過的語句,在十九大報告中缺席。如:

  • 「敢於亮劍」

  • 「不能吃黨的飯砸黨的鍋」

  • 「擼起袖子加油幹」

中共黨代大會報告的字斟句酌,有許多考量,有許多不為外人道的內情。「接地氣」的語句,為什麼有去有留?話語研究者們不妨深入探討。

(本文作者為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榮譽講師、中國傳媒研究計劃主任;數據編輯鄭鑫;本文原刊於香港電台「傳媒透視」欄目,端傳媒獲授權編輯轉載。)

讀者評論 8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十分有用的分析!

  2. 很好奇相似度和差异度是怎么计算的

  3. 他集权之后,可能效仿的是蒋经国,打压全部跟他作对的利益集团,最后全面否定中共向民主社会过渡,回归中华民国。如果不是,那就是跟斯大林 希特勒 毛泽东一类的人。斯大林 希特勒也对本国经济作出巨大复兴,可是有人性吗?

  4. 愚以为依宪治国那段,以任何组织和个人替代党,似乎分量应有加强。

  5. 92%的重複率,好像也沒有多少新意。很喜歡那張熱詞圖。
    又看到端的數據分析類新聞,很讚。

  6. 不错不错

  7. 「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依憲執政關鍵是依憲執政」这一句后半句有误,应该为“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

  8. 一个小建议:一些词语和短句单独成行的话可不可以不要两端对齐?移动端的视觉体验很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