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控制現在,就控制未來——中共宣傳系統的「攻心計」

有「筆桿子」之稱的中共宣傳系統,是如何展開擴權之路?面對新媒體不斷湧現,它如何「攻佔」互聯網?五花八門的「官方媒體」,究竟誰才能發出「最強音」?
十九大 大陸 政治

北京,西長安街5號,一棟中西合璧的多層建築佔據着街角舊王府的位置。在車水馬龍的長安街上,眾多地標性建築分列兩側,使這棟小樓顯得毫不起眼。然而,此處卻裝載着全國意識形態的「大腦」——中共中央宣傳部。

中宣部,作為中共最為核心的工作部門,自成立之初至今已近一世紀。仍掌握着龐大的宣傳機器,決定着中國文化、藝術、教育的政策方向。

以中宣部為核心的宣傳系統,無孔不入地蔓延至全國各地,從政府、媒體到企業、高校,數以萬計的宣傳官員將北京的旨意從中南海層層傳遞到最基層。

那麼,中共在文宣工作中最重要的原則是什麼?宣傳系統的權力又有多大?面對新媒體不斷湧現,它如何「攻佔」互聯網?五花八門的中國「官方媒體」,誰的聲音才能真正代表最高層?

無所不包的意識形態帝國

中共一向以重視宣傳工作著稱,中宣部的歷史幾乎伴隨着整個中共黨史。1924年正式成立後,中宣部便配合中共中央和地方各黨部,發布宣言、提出口號、製作傳單,借時局闡釋中共主張。在革命年代,中共因宣傳工作之高效,輿論上常常遠勝敵手。

1967年2月,在北京市中心有一幅毛澤東的巨大海報。 海報上有標語「我們必須是毛澤東的好士兵,我們必須聽他的話,我們必須按照他的指示,讀他的書」。
1967年2月,在北京市中心有一幅毛澤東的巨大海報。海報上有標語「我們必須是毛澤東的好士兵,我們必須聽他的話,我們必須按照他的指示,讀他的書」。

1930年代末,毛澤東成為中共實際領導者後,透過改組黨報黨刊,創立了一系列宣傳原則,其最核心的內容是——宣傳工作應以黨的利益為最高準則。這種將政治功利性視為新聞學本質的觀點,被史學家高華稱為「毛氏新聞學」。

其後,全面、迅速、真實、客觀的普世新聞價值遭到徹底壓制,報章輿論等必須要為黨的政治運動服務,或造勢,或批判,或釋放政治訊號。此外,為控制消息流通的層級,內部刊物制度也應運而生。

時至今日,這些原則仍是中國新聞界揮之不去的底色。

中共成立了延安根據地後,也開始積累執政經驗。此時,宣傳工作被賦予更多社會管理職能,中宣部擁有了時局鼓動之外的更多日常業務。在毛澤東改造宣傳系統後,被毛信賴的陸定一成為中宣部部長,並與「文藝沙皇」周揚一道統御中共文化宣傳工作二十餘年,直至文革。

中共建政後,黨報黨刊壟斷輿論,宣傳網絡覆蓋全國,文藝作者也遭到收編,中宣部的擴權也此徐徐展開,逐步成為一個無所不包的意識形態帝國。

周揚

周揚(1907年-1989年7月31日),原名周運宜,字起應,筆名綺影、谷揚、周莧等;湖南益陽人;畢業於上海大夏大學;中共文藝理論家、文學翻譯家、文藝活動家,中科院院士。曾參加領導『中國左翼文藝運動』;任中國左翼作家聯盟黨團書記、文化總同盟書記、《文學月報》主編。因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文藝界的官方領導地位,又親自參與和發動中共歷次文化批判運動,有中共「文藝沙皇」之稱;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打倒,曾遭監禁和批判;文革結束後,獲得平反;恢復工作後,歷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國文聯主席、黨組書記,中宣部副部長,中紀委常委等職。晚年思想有巨大變化,曾向在歷次鬥爭、運動中被其批評或攻擊的人士道歉,提出人性論和異化論。(資料來自維基百科,百科內容以 CC BY-SA 3.0 授權)

中宣部的基礎職能,原本應集中在闡釋和傳播中共意識形態。然而事實上,中宣部承擔的管理權限遠超「宣傳」二字,例如對新聞輿論的管控、對書刊出版發行的審查監督,以及對文藝創作的指導等。1958年,中共設立「中央文教小組」,由中宣部長陸定一擔任組長,教育系統也被納入中宣部職能範圍之內。毛澤東時代的中宣部,還掌管着體育、衞生等諸多非政治性工作,部長也由中央書記處書記擔任。在當時,中央書記處是中共中央處理日常工作的機構,擁有實權,中宣部長亦處於權力的核心。

2015年9月1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博物館期間,有展示中共歷任領導人的語錄的展板。
2015年9月1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博物館期間,有展示中共歷任領導人的語錄的展板。

改革年代,中宣部地位略有下降。尤其在胡耀邦與趙紫陽時期,兩任部長朱厚澤與王忍之既非政治局委員,也非書記處書記,僅是普通的中央委員。他們對宣傳系統也保持着相對寬鬆的態度,中宣部在意識形態領域的話語權有所降低,一大批圖書、影片、文學藝術作品在1980年代中期得以自由出版。然而很快,宣傳系統又迅速反彈,在中央政治局委員丁關根1992年擔任中宣部長後,中宣部再次進入權力核心。2002年,李長春進入政治局常委兼任中央文明辦主任,與時任中宣部長劉雲山(現任政治局常委)共管意識形態長達10年。此後,「常委+部長」共治宣傳系統的模式一直延續至今。

從內容來看,今天的中宣部掌管着四個方面。

中宣部管什麼?
中宣部管什麼?

首先是意識形態。此項工作由中宣部理論局、宣教局負責,時常發布對中共新理論、新政策的條文解釋,為不斷發展的意識形態背書。例如年年出版的《理論熱點面對面》,以及宣傳中國政治制度特殊性、反駁西方制度的《六個為什麼》等,都由中宣部理論局組織撰寫、出版。

其次是文化藝術。中宣部自身會成為文化藝術創作的組織者,例如主旋律作品的創作和「五個一工程」的評選;此外,文化部、廣電總局等國家部委以及中國文聯、作協等官方團體也在中宣部的領導下參與其中,形成「體制內」的文藝創作力量。

五個一工程

「五個一工程」,是由中共中央宣傳部組織的精神文明建設舉辦的評選活動。自1992年起每年進行一次,評選上一年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央部分部委,以及解放軍總政治部等單位組織生產、推薦申報的精神產品中五個方面的精品佳作。這五個方面是:一部好的戲劇作品,一部好的電視劇(或電影)作品,一部好的圖書(限文藝類),一部好的理論文章(限社會科學方面),一部好電影。1995年度起,將一首好歌和一部好的廣播劇列入評選範圍,「五個一工程」的名稱不變。(資料來自百度百科,百科內容以 CC BY-SA 3.0 授權)

再次是教育學術。一方面,中宣部掌管着全國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將馬克思主義理論等設為學校的必修課程,對大學的黨務工作也有一定干預;另一方面,中宣部嚴格管控着中國人文社科專業的學術研究。由中宣部長擔任組長的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掌握着數十億元的國家社科基金。該基金原本應當歸中國社科院管理,是人文社科專業的教授、學者從事研究、等級評定的最關鍵項目。然而,在中宣部的控制下,小組發布的年度社科基金指南,充斥着大量意識形態色彩的研究課題。僅2017年,有關「習近平總書記某某思想研究」的學術課題就多達幾十個。此外,中宣部對於政治立場的優先強調,絕不會容忍與官方論調不符的研究題目獲得資助。

最後是對外宣傳。在黨內,中共設立中央對外宣傳辦公室(簡稱外宣辦),由中宣部領導。外宣辦則與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簡稱國新辦)是「一個機構,兩塊牌子」,負責將中國情勢、政策包裝給世界,並與外國媒體接觸、合作。在每年的兩會和官方記者會上頻頻露面的「外媒」,如《歐洲時報》等,早已成為中宣部海外投資的受益者,不遺餘力地協助外宣部門打造中國國際形象。

2006年6月28日,北京一個售賣報紙的單車檔。
2006年6月28日,北京一個售賣報紙的單車檔。

從媒介來看,中宣部在不斷發展的信息時代,亦牢牢掌控着中國大陸所有的媒體渠道。

傳統上,報刊、圖書出版、廣播電影電視都屬中宣部管轄。中國境內的報刊、出版社皆由黨委、政府或事業單位主辦,由宣傳部管理。在政府層面,目前的國家新聞出版和廣電總局(簡稱新廣總局)是行政上的管理者。但新廣總局的局長聶辰席目前亦是中宣部副部長,對中宣部負責。

隨着互聯網的興起,媒體渠道的寬度被大幅擴展。網絡媒體與自媒體成為新興力量。對此,最引人矚目的一個變化則是2011年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國家網信辦)的成立。2014年,又成立「中共中央網絡和信息化安全領導小組」,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親任組長,下設辦公室。同時重組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與中共中央網信辦為「同一機構、兩塊牌子」,全面負責互聯網管理。而截至目前,兩任網信辦主任都兼任中宣部副部長,足見其政治地位。

「喉舌」究竟代表誰?

媒體輿論,是中宣部最關鍵的業務之一,也是近五年來中國宣傳體制轉型的主要脈絡。隨着黨媒的逐步市場化和互聯網給中國輿論環境帶來的改變,中宣部及其所轄的新聞出版和廣電總局,也從幕後走到了台前,一方面強化「黨的喉舌」功能,另一方面對日益鬆動的市場化媒體展開嚴厲的審查。

官方媒體(簡稱官媒)要充當黨的「喉舌」,是「毛氏新聞學」的核心要求。然而,如今的官媒絕非鐵板一塊,不同「喉舌」之間的出身、級別、功能定位各不相同,文章的涵義與影響力也無法相提並論。因此,在今日複雜的媒體生態下,從宣傳部門的角度,梳理出中國媒體的政治地位和角色,顯得尤為必要。

中國官媒「鄙視鏈」。
中國官媒「鄙視鏈」。

「官媒」體的第一梯隊,是新華社和「兩報一刊」。新華社是中國的國家通訊社,亦是中國官方新聞稿的主要來源。「兩報一刊」則指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和《求是》雜誌(由《紅旗》雜誌改版而來)。從行政級別來看,新華社和人民日報是中國大陸僅有的正部級媒體機構。

而在媒體市場化改革後,一批極具知名度的紙媒為公眾熟知。包括隸屬於人民日報社、以民族主義立場聞名的環球時報,和隸屬於南方日報(後整合為南方報業集團)、曾經以新聞專業主義見長的南方週末。在全媒體平台湧現之前,兩家市場化媒體,在「官媒」的外衣下,走上了截然不同的立場路線,也各自收穫了忠實的擁護者。

緊隨環球時報、南方週末,各地的晚報、都市報亦在90年代後紛紛崛起。如新京報、揚子晚報等。它們雖然行政級別較低(一般為處級單位),但輿論號召能力卻不小,這些市場化媒體的採編人員逐步建立起一套新聞專業主義原則,對「毛氏新聞學」形成了事實上的顛覆。

而由地方黨委直屬的地方日報(如北京日報、南方日報等)原本是「根正苗紅」的廳局級單位,卻由於正統官媒的定位,內容枯燥、充斥官話,在新的輿論環境中喪失了吸引力。

2015年1月21日,中國四川北川紅軍小學,小學生穿著紅軍制服上課。
2015年1月21日,中國四川北川紅軍小學,小學生穿著紅軍制服上課。

然而,所謂「官媒」的話語分量究竟多大,同樣無法確定。例如,北京日報曾發表其社長梅寧華的多篇極左言論,包括稱讚維穩體制、支持指導思想一元化;而中國社科院院長王偉光甚至在《求是》雜誌發文重提階級鬥爭。但這是否能代表中共官方的立場,卻值得懷疑。首先,官媒本身作為黨國體制的一環,亦遵循着官場升遷的邏輯。通過揣摩上意,在黨媒表達轟動一時卻又鐵定安全的政治態度,勢必能引起高層注意;另一方面,許多政治理論文章的發表,多是宣傳系統幹部或馬列理論研究者完成任務、考核達標、獲取學術職稱的需要,並無任何授意的成分。

相反,市場化媒體的春秋筆法,才引起宣傳部門的警覺。因此,胡錦濤時代的中宣部,針對市場化媒體加強了攔截式的審查。不論報刊如何改組、實行股份制,宣傳部門不僅有權影響媒體高層人事,更可直接干預報紙的選題、採訪內容甚至文字編輯。以南方週末為代表的市場化媒體幾經整肅,艱難生存。

宣傳系統如何「攻佔」互聯網?

2012年前後,移動互聯網開始普及,社交媒體等新媒體不斷湧現,普通公眾想要成為「媒體」的門檻越來越低,這也成了宣傳部門要面對的新問題。

不過,宣傳系統對此很快做出了反應。原本垂死掙扎的正統黨報開始復甦,通過業務重組等方式成立了一批巨型媒體集團,以大軍壓境的方式「佔領互聯網輿論引導的主陣地」。2013年,解放日報報業集團和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整合重組,成立了上海報業集團,旗下的澎湃新聞、界面新聞、上海觀察等紮根於互聯網的新媒體相繼問世,吸納了一批新聞專業人才,試圖將過去市場化媒體留存的「新聞專業主義」為官方輿論服務。而人民日報、央視、新華社等「第一梯隊」也紛紛進駐微博、微信,佔據移動端。憑藉鉅額的資金投入和暢通無阻的媒體特權,五年來,重新整合的官方新媒體已逐漸統御了互聯網輿論場,原本依靠市場壯大的都市報群體迅速則被邊緣化,而這亦成為中宣部「十八大以來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大功一件

2009年9月16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週年的獻禮作品《建國大業》上映。
2009年9月16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週年的獻禮作品《建國大業》上映。

另一方面,對於民營媒體、自媒體的大規模整肅成為「新常態」。新成立的國家網信辦,如同官方新媒體的「大護法」,為官媒開道掃清障礙。

在市場化媒體之外,門戶網站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是輿論場的重要領地。但在宣傳部門眼中,這些影響巨大的新媒體並無採編權,又在官方管控之外。更重要的,這些新媒體、自媒體,打破了行政級別、隸屬關係的束縛,成長為自下而上的強大輿論力量。因此,網信辦開始不斷出台禁令,並引發了一系列令人咋舌的輿論地震。

例如,2017年6月突然發生的娛樂類自媒體集體遭遇封號事件。在一夜之間,擁有百萬讀者粉絲的「嚴肅八卦」、「毒舌電影」、「關愛八卦成長協會」等高知名度自媒體突然在微信公眾平台被封禁,人民日報其後更刊出評論稱,要「讓高雅的文化佔領陣地,低俗的東西才不會有市場」。

誰在管理中國的互聯網?
誰在管理中國的互聯網?

雖然民營媒體、自媒體並不直接隸屬於某個業務主管單位,但由於其本身(例如騰訊新聞、網易新聞)或其依託的平台(例如微博、微信等)屬於互聯網公司,按規定應屬公司註冊地的網信辦管理。而在地方網信辦之上,還有國家網信辦、中宣部以至於習近平親自掛帥的中央網信領導小組。

由此可見,無論微信公眾號或微博帳戶的公眾知名度、輿論影響力多大,作為民間資本,在中國大陸的公權力面前,也僅僅是廳官之下的一介草民。相對於有着一定人脈根基和行政級別的市場化紙媒,官方對互聯網公司的執法成本更低,禁令也更加容易,而民間資本更是無絲毫還手之力。兩相對比中,輿論場的「官進民退」,亦會成為現行宣傳體制下不可逆轉的趨勢。

從統治術的角度來看,宣傳系統並非一個笨拙而臃腫的黨機器。相反,它坐擁權力與財富,又不斷「與時俱進」,擁抱新技術,善用新手段,使固有的審查、監管和行政干預變得高效和隱秘。控制着現在的「筆桿子」,也必將控制過去和未來。


本文要點

  1. 中共的宣傳工作核心是以黨的利益為最高準則。這種將政治功利性視為新聞學本質的「毛氏新聞學」,直到今天仍是中國新聞界揮之不去的底色。

  2. 中共建政後,黨報黨刊壟斷輿論,宣傳網絡覆蓋全國,文藝作者也遭到收編,中宣部的擴權也此徐徐展開,逐步成為一個無所不包的意識形態帝國。

  3. 從內容來看,今日的中宣部掌管着意識形態、文化藝術、教育學術和對外宣傳四個方面。

  4. 從媒介上看,報刊、圖書出版、廣播電影電視都由中宣部直接管轄;2014年,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下設辦公室,負責中國的互聯網管理。目前,兩任網信辦主任都兼任中宣部副部長。

  5. 中國官媒有着不同的層級(詳見文中信息圖表),卻不一定都能代表官方真實的立場。相反,市場化媒體紛紛崛起,建立起一套新聞專業主義原則,對「毛氏新聞學」形成了事實上的顛覆,遭到宣傳部門整肅。

  6. 面對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和新媒體不斷湧現,宣傳系統一方面通過業務重組等方式成立了一批巨型媒體集團,以大軍壓境的方式「佔領互聯網輿論引導的主陣地」;另一方面,對於民營媒體、自媒體的大規模整肅成為「新常態」,執法成本更低。

讀者評論 28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chninus
    这一“系列”的报道有没有一个总标题?直接在端搜索大陆舆论审查或大陆言论管控就能查到吗?

  2. 好想让墙内的朋友也看到~

  3. 其實在各媒體裡還是有專業跟有新聞理想的人,只是現在我們都是每天小心翼翼帶著手銬跳舞。

  4. 太喜歡這一系列的報導,端對GFW和中國政治的報導可以說是全球獨家,每次都能總結得很系統又深入淺出

  5. 比如端这个使用Cloudflare加速
    国内只需要屏蔽或者不直连,就可以很好杜绝国内读者访问

  6. 其实三家运营商各自机房互联互通比互联互通国外还糟糕,有的是绕美国一圈回国的例子

  7. 殊不知翻墙普及了,但各个用户用的产品不一样,服务的质量与稳定性,参差不齐
    经典例子就是去看Youtube视频,调画质到4K,看看可不可以秒开

  8. 好希望這一系列出書啊

  9. GFW效果不如对印刷厂的控制,印刷厂都是公安局备案
    光说GFW影响是不够的
    即使没有墙,如果不允许国外网站使用国内数据中心,什么CDN云计算,延迟太高,几乎就是断网
    幸好有南方有香港,北方日本韩国
    中间套一个中继会好很多
    上网也有等级制度
    CN2就是例子
    和级别越高的领导享受的各方面质量越高同一个道理

  10. 不该对GFW只字不提啊。网络时代,如果没有墙,党宣做再多工作都是无用功。

  11. 文章很好,前面留言者們的都說過了。閱後還想問,中宣的工作好像因應著互聯網「無疆界」的特點與趨勢,也「被迫」把工作範圍溢出國門(一己之瞎猜)之外了,雖然大家都知道國內看不到Youtube之類的內容供應商,但顧及歷來年月翻牆的普及,儘管境內直接看不到,往往很多「擬似中宣系統/關聯團體個體戶的作品」仍然在Youtube等媒體上頻頻上架,好像就要來一個預定翻牆觀看出口轉內銷策略來繼續履行其意識形態的維護功夫,與此同時,也對順道向外輸出國內(被熱捧著的)主流觀點,影響一下大中華以致全球華文圈的輿論。這個只是懷疑,因為目前YouTube出現太多品質差劣的歌功頌德低俗視頻,感覺大有弄巧反拙的倒米宣傳一樣,究竟與中宣有關無關?還是其他部門的「貢獻」訥?

  12. 写文章可不可以多用一点心?例如“「喉舌」究竟代表誰?”一段请不要让读者读了几百字的“什么是‘喉舌’”然而才开始进入副标题的内容。要么修改标题,要么精简介绍,要么分割出来。这应该是大学写作有已经cover的conent

  13. 希望端拓展一下评论的功能。在移动端,一些链接不能直接打开,文字也不能复制。还有,有时想要修改评论也不能修改。

  14. 感觉互联网时代,意识形态的管控成本与难度都比以前低很多

  15. “一块机构,两个牌子”写反了,应当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16. 宣傳和傳播的區別是?🙃

  17. 非常清晰!单篇也开支付收钱吧。

  18. 極好的文章!

  19. 可以增加一些外鏈,譬如: “僅2017年,有關「習近平總書記某某思想研究」的學術課題就多達幾十個”,我就很想知道這到底是研究什麼。
    另外,這種”毛式新聞學”應該不是中國特有的吧,各類極權國家是否都一樣呢?

  20. 付费是值了。建议可以加一些参考书籍,高华的红太阳、何清涟雾锁中国都切合这个主题。

  21. 文章很好,希望以后可以研究一下谁有删帖的权力

  22. 词丰编伪绩,粉厚掩真疮

  23. 有军队,有中宣,愚民永无摆脱蒙昧之日了,这国完了

  24. 市场化媒体如今死得差不多了……理想破灭,生存艰难。这就是我转行的主要原因。

  25. 有“本文要点"挺好的。希望以后政务分析都有

  26. 1984活生生地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