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3日,一個名叫天鴿的颱風吹襲澳門。
那天以前,大概全澳門的人都以為這不過是個一年幾遇的普通颱風——都以為我們又要水浸一下、交通混亂一天以及抵住大風大雨地取笑氣象局的8號風球訊號生鏽——騷動一輪,又繼續回到日復日的工作裏;但不幸的是,天鴿沒有如我們所願的乖乖離去,在九個半小時裏,8號或以上的風球訊號高掛,暴風於小城肆意破壞,造成10死200多人受傷,還有由風災引致的建築損毀、隨之而來的斷水斷電斷網,令民眾生活大受影響。據稱,這次事件的經濟損失數以十億澳門元計。
天鴿襲澳,固然是天災,但我們不能控制天災發生的時間、方式和強度的同時,難道就不能選擇面對天災時的應對措拖、配備和態度?答案顯然是否定,我們可以準備得更多、更好、更完善。所以,假如我們到今天仍繼續容許自己相信「天災就是天災」這一說法,那不只是無知,更是無恥。
那麼,既然確定了事件是天災加上人禍,我們接下來要做的是甚麼?整頓城市、重新規劃去水系統、制訂危難時刻能源穩定供應、救援隊伍、物資安排等應急方案,這些都是該做而且要快做的事,但作為澳門人,我更希望大家能做到以下三點。
一.辭職,不等於要收貨
颶風重創澳門造成人命傷亡、財物損失,大家馬上將手指指向氣象局局長馮瑞權,認為他未及在最適當時候懸掛8號風球,連累群眾不能做好防風措施,最終釀成慘劇。
風災翌日,崔世安特首於新聞會上公佈已接納氣象局局長請辭,而行政法務司司長陳海帆亦表示馮已申請退休,有關紀律責任則需交由其主管司長作相應決定。消息一出,民眾無不認為這只是「棄卒保帥」,試圖以馮瑞權「祭旗」,甚至開始追問有關長俸、轉職顧問的不同可能。
的確,雖然辭職、退休、轉職和問責下台,四件事的客觀結果都是馮瑞權不再擔任氣象局局長一職,但卻有着極大分別,除了待遇和福利等與錢相關的問題外,更重要的是前三者都沒有承認過錯、迴避與事件相關的責任,唯有問責下台才是真正的認錯。
我們要清楚記住:我們不只是要換人,而是主事者承認過失,繼任者亦有責任完善相關工作內容。
但其實,失職的不只是馮瑞權一個。
二.追究,不能夠閃閃縮縮
天鴿肆虐,小城滿目瘡痍,但其實根據第72/92/M號法令,澳門民防體系的頂端是崔世安,不但有權宣佈緊急預防狀態,更可宣佈進入災禍或災難狀態,好讓民眾有一定意識,知道乃危急存亡之際;同時,澳門亦有一套應付各種災難的預警制度(可參第78/2009號行政長官批示),但今次事件當中,以上內容不但未被善用,政府當局亦未顯示出與事件危急程度相關的關注:崔特首在事件當日的遲遲未回應、到花城巡視以及當晚再發新聞片段,統統都未能為事件帶來甚麼改變;面對市民提出「停工停課停市」的聲音,崔生更是置若罔聞、視若無睹。
接續的情況則令人更為氣憤。當全城群眾自發走到街頭,參與義務工作時,我們的政府官員龜縮的龜縮、消失的消失,要不就到災區撿垃圾後五分鐘離場,要不就坐在冷氣房召開那些根本沒有成果的會議;當群眾、前線救援人員甚至解放軍都在為這個城市出一分力時,高官們,你們在做甚麼呢?須知道,你們今次可以將救援、重整工作外判予解放軍,但澳門始終要有自己的災難應變機制及後續安排;今次事件中,市民對政府除了失望,就是憤怒。
所以,我們要追究,而且不單是一個氣象局局長的問題,而是整個政府班子都要為今次事件負責,當中崔世安特首,更是責無旁貸。要追究,而且追究到底!
三. 收錢,不可以再噤聲
最後就是派錢,這招澳門政府慣用的伎倆。由當年五一遊行的一記槍聲後,澳門的現金分享計劃未曾間斷,外間早已戲言這是澳門政府給予澳門人的「掩口費」;而今次風災後,澳門政府打算老調重彈,繼續以銀彈來安撫民眾,推出各種各樣的補貼、資助、賠償......
以金錢來補償市民在是次風災中的損失,無可厚非,但我們要問的是:派錢,怎樣派?派給誰?而最最重要的就是:派錢了,然後呢?假如派錢後依然沒有改善基建、假如派錢以後沒有檢討過失、假如派錢以後沒有令澳門變得更安全,那麼今次的派錢,其實只是政府再一次「用錢來解決問題」,但事實已經告訴我們,這招並不奏效,因為解決問題要用腦。
所以,就算大家真的接收了補貼、資助或賠償,我希望各位也能認清真相,不要再迷信收錢以後一切就會變好,問題一日不根治,我們一日也有機會成為下一個苦主;我們可以接收政府的錢,但不可以就此噤聲,而是要更用力監察政府,要求他們運用腦袋去替澳門人解決問題,還我們安居樂業的生活。
容我再重申一次,天鴿為澳門帶來的慘痛,是天災加上人禍;災禍第一次發生,我們沒有經驗去應對,都是苦主,但假如我們沒有汲取教訓,杜絕下一次災禍,那麼災禍第二次發生時,我們不必辯解,我們都是幫兇。
(蕭家怡,九十後澳門人,Lonely Planet 中文作者;深信澳門的精彩在賭場以外、街頭巷尾當中。本文原刊於其臉書專頁,端傳媒獲授權編輯轉載。)
讀者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