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

讀者來函:物理距離再遙遠,也比不上心靈的距離

追夢彷彿是一顆種子期待着穿破土壤。而愛情,意味這場黑暗旅途中你身邊還有另一顆種子陪伴。當你們終於離開地面,才發現一棵是樹,另一株是花。

這一代人作為個體是空前自由的,我們想要上哪兒遊蕩都不困難。即使在進入愛情的時候,也更希望保持獨立的自我,希望探索各自的世界。於是「聚少離多」儼然已經成了這個時代愛情的最大公約數。

這一代人作為個體是空前自由的,我們想要上哪兒遊蕩都不困難。即使在進入愛情的時候,也更希望保持獨立的自我,希望探索各自的世界。於是「聚少離多」儼然已經成了這個時代愛情的最大公約數。攝:Mario Tama/Getty Images

F小姐

刊登於 2017-06-14

【編者按】端圓桌昨日發起《我們的愛,距離遠了就不回來?》話題,桌友們討論熱烈,端小二收到這一篇文章,希望與大家分享,同時拋磚引玉,邀請讓來自不同地方的你,向我們分享你獨一無二的異地戀故事。

端小二與同伴們,也希望你進來圓桌看看哦,希望這裏可以成為跨地域的交流平台,大家一起無顧慮地聊聊天,交流生活經驗,一起成長。

我明白愛情從來都不會是「風平浪靜」的事情,但莫名總覺得我們這個世代幾乎都身處一些「命懸一線」的戀愛關係中:隔着幾萬公里的戀愛,隔着十幾個小時的戀愛,隔着兩個季節的戀愛……

這一代人作為個體是空前自由的,地球彷彿變得越來越小,我們想要上哪兒遊蕩都不困難。即使在進入愛情的時候,我們也更希望保持獨立的自我,希望探索各自的世界。於是「聚少離多」儼然已經成了這個時代愛情的最大公約數,戀人們靠着即時通訊軟件上蒼白的情話度日。

過年前恰好看到朋友圈裏一位姑娘寫了這樣一段心路:談戀愛六年,異地六年(包括異國),每年在一起的時間不超過20天。「聽上去是挺勵志的故事,不過它一點兒都不美好。因為我們倆人之間沒故事,只有各自同別人的故事。」

在一起的時間不夠多,沒有足夠的荷爾蒙來維持那種美妙的眩暈狀態,理性就開始重新掌控主導權。於是逐漸搞得談戀愛跟買股票一樣,開始評估預期和計算收益了。「你畢業會不會回國?」「你明年會不會來我的城市?」「你打算在這個城市呆多久?」每一則詢問的背後都彷彿一道最後通牒。

愛情可以不計付出,但是「相處」絕對不是在一個零摩擦力的環境裏的。是你來找我,還是我去找你?誰犧牲?誰妥協?最終我們狠下心來博弈談判,愛情只能躲在角落裏低低地哭。

但這甚至還不是「聚少離多」最可怕的部分。其致命更在於,你的相處對象不再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而是一個你通過想像力補全的投影。而這二者之間的鴻溝,往往會在相聚時暴露出來。

電影《La La Land》裏有一幕我哭得特別難過。男主角和他的樂隊搞得小有起色,四處巡迴演出的機會越來越多。那天他們難得在一起吃晚飯,男主角提出想帶上女主角一起去巡迴,女主角詫異了,她也有她的事業要忙啊!而且,男主角不是一心想追逐爵士夢嗎?這個奇怪的樂隊是怎麼一回事兒?

「我以為這是你想要的。」他也一臉詫異地對女主角說。「我以為」。這正是我最害怕的:錯頻的兩個人,各自支撐着一場獨角戲戀愛。

更讓人心碎的一幕還在戲外。當 Emma Stone 因為這部電影獲得金球獎音樂/喜劇類最佳女主角的時候,台下那個帶頭起立鼓掌的人,是她的前男友 Andrew Garfield。 這樣的深情讓人失神,驀地想起兩人分手時娛樂版上的報導:仍然愛着彼此,奈何聚少離多。

在《La La Land》裏,男女主角或許從來沒有真正進入過彼此的世界的內核。「同是天涯淪落人」的親切演變成愛情的火花,但實際上只是共享了一些外圍的寂寞。
在《La La Land》裏,男女主角或許從來沒有真正進入過彼此的世界的內核。「同是天涯淪落人」的親切演變成愛情的火花,但實際上只是共享了一些外圍的寂寞。

你找到了夢,但那個夢裏沒有我了

這幾年有一個趨勢是很明顯的。朋友們的喜報一波一波地來,唸了很好的學校,找到了很有前途的工作,從這片大陸飛到另一片大陸……而與此同時,這些優秀的人類卻在一茬一茬地恢復單身。

某個夜裏我跟一個男孩子聊起過失落的愛情。他回憶起十八九歲的年紀,當時的戀人對前路感到迷茫,他鼓勵她,一定可以找到那個值得一輩子付出的事業。

「沒想到,她找到了,但另一個目標無法做到了。」竟然沒有一座城市能同時安放兩個人的夢想,又一段戀愛終結於異地。

我們故作瀟灑地交換了一些對「異地戀」的吐槽,但或許我們內心都清楚,這不只是異地的問題。物理的距離再怎麼遙遠,也比不上心靈的距離。

有這樣一句話我很認同:「在時間中,能將兩個人綁死的,只有精神上的你來我往。」當我們的精神不再契合,即使抱得再緊,也留不住。

靜下心來想一想,在《La La Land》裏,男女主角或許從來沒有真正進入過彼此的世界的內核。他們相遇時都是鬱鬱不得志的創作者,「同是天涯淪落人」的親切於是演變成愛情的火花,但實際上,他們只是共享了一些外圍的寂寞。

我很難回憶起電影裏有哪幾幕是他們在熱烈地討論着共同熱衷的志業。男主角的夢在於音樂,在於爵士,但是女主角最開始甚至不明白爵士是什麼。女主角的夢在於戲劇,在於電影,她寫出劇本之後,男主角好像只是誇張地讚歎了一句「寶貝你是天才」。他們對彼此的理想抱有一份尊敬,但看上去似乎了解不深。我擔心這種溝通會變得淺薄。

夢想與愛情,對應了人與這個世界的兩種不同交互模式。追夢,就彷彿是一顆種子期待着有朝一日穿破土壤。而愛情,意味着這場黑暗的旅途中你身邊還有另一顆種子陪伴。當你們終於離開地面,才發現一棵是樹,另一株是花。你們都在各自變成更成熟的自己,但是你們的視野終究會離得越來越遠。

你終於接近了天空,發現再也找不見那朵花了。可是,如果再選一次,你願意當一棵拒絕長大的樹嗎?

我不願意啊。因為你說過,你最喜歡我提起夢想時亮晶晶的眼睛。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