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二二八事件屆滿70週年前夕,台灣國家發展委員會(國發會)檔案管理局宣布,其典藏的二二八事件檔案已全數解密,待後續工作完成後,預計3年內就可以開放給民眾申請調閱。總統蔡英文為此表示,這是完成轉型正義調查報告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之一。
我們常常要在「迷霧」中挖掘真相,其中最關鍵與繁複的一個環節,就是清查徵集各機關相關檔案的工作。
此前,檔案管理局的二二八相關資料中有4617件被列為機密文件,僅開放調查人員或有權限者調閱;而即便是那些非機密文件,普通民眾的調閱途徑也麻煩耗時。國發會檔管局副局長陳海雄表示,如今資料解密並數位化,等於是為找出受害與加害真相的轉型正義跨出一大步。
轉型正義
據檔案局統計,二二八事件相關檔案共137萬頁,疊起來高度約有228米。檔案局表示,將於3月1日起啟動檔案分析、索引編製及數位化等工作,預計3年內完成。檔案局又表示,不排除還有此次未徵集到的二二八事件檔案,他們還將繼續追查。
而其中有關台灣獨立黨及台獨分子二二八集會的僑情資料等4件檔案,蔡英文也於 Facebook 發文表示,其原列保密期限至2020年底,但經過僑委會、外交部與行政院的合作,也提前於2月24日解密。
中正紀念堂「去蔣化」爭議
此外,文化部長鄭麗君日前也表示,為回應社會對轉型正義期待,將提修法推動中正紀念堂「中性化」,包括將現有「中正廳」、「介石廳」改名、停售涉及威權崇拜的蔣中正公仔、紀念品,停放蔣公紀念歌等。
但這些被媒體稱為「去蔣化」的舉措,遭國民黨批評為製造社會對立及分化。蔣介石曾孫、國民黨立委蔣萬安認為應該將蔣的功過並陳;立委賴士葆也指出,民進黨執意去國民黨威權、討好獨派,形同實行另一種威權政策。
但無論是228事件或白色恐怖,他(蔣介石)是當時國家的負責人,他當然有責任……不要太急促地下結論,反而會造成不必要的衝突。
對此政策,二二八受難者家屬召開記者會表示支持。台灣二二八關懷總會的秘書長林辰峰表示,先前台灣高中生扮演納粹一事引發社會批評,但昔日的獨裁者卻仍被神格化地紀念。家屬則認為,轉型正義是扭轉過去「反民主」的現象,造成對立並非目的。
過去台灣前總統陳水扁執政時期,已進行過第一次大規模「去蔣化」行動,包括移除多地蔣公銅像、將中正紀念堂更名為「國立台灣民主紀念館」、撤除守護陵寢的三軍儀隊等,但馬英九上任後,又恢復了其中數項更動。
聲音
歷史是一回事、感情是一回事。歷史問題不能因個人感情而改變,在民主時代,每一個人都必須學習客觀看待歷史,不能因為個人感情,包容不公不義的事。
政府機關不同於民間社團,決策、處置必須符合正義,不宜有挑起對立、仇恨的作為;更何況二二八事件功過在當前台灣仍無共識與定論,文化部此時急於去蔣,動機可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