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2017奧斯卡

《月亮喜歡藍》:一個男孩的孤獨超越了所有議題

黑人、同性戀、成長背景⋯⋯但這部電影入圍僅是政治正確的結果嗎?

刊登於 2017-02-20

#奧斯卡#2017奧斯卡

《月亮喜歡藍》劇照。
《月亮喜歡藍》劇照。

上屆奧斯卡曾出現「Oscars So White」的批評,今屆提名名單裏,黑人題材的電影明顯增多了。《月亮喜歡藍》(Moonlight,台譯《月光下的藍色男孩》)獲八項提名,《Fences》(台譯《籬笆內的風暴》)獲四項提名,《NASA無名英雌》(Hidden Figures,台譯《關鍵少數》)獲三項提名,《Loving》(台譯《愛侶》)非裔女主角亦獲影后提名。最佳紀錄片提名有《I Am Not Your Negro》、《13th》、《O.J.: Made in America》,都涉及種族議題,連《動畫醫神》(Life, Animated)導演羅渣勞斯威廉斯(Roger Ross Williams)本身也是黑人。

向侯孝賢、王家衛取經

巴利贊堅斯也承認喜歡王家衛的電影,相信他必定參考過《春光乍洩》,戲裏也同樣用了 Caetano Veloso 的〈鴿子歌〉(Cucurrucucú Paloma),尾段利用餐廳點唱機以歌傳情,播放着 Barbara Lewis 的〈Hello Stranger〉,也很有王家衛電影的味道。

或許有人會認定這是政治正確的結果,但就影片水準而言,以《月亮喜歡藍》為例,卻是實至名歸,英美不少影評人選年度最佳電影,《月亮喜歡藍》都名列前茅。雖然它是非裔題材,並且談及同性愛慾,但沒有凸顯種族壓迫,不像同樣由畢彼特參與監製的《被奪走的12年》(12 Years a Slave)和《馬丁路德金:夢想之路》(Selma)那樣觸及種族歧視及抗爭題材,而是專注描寫男孩成長的心路歷程。

根據導演巴利贊堅斯(Barry Jenkins)在記者會表示,電影採取三段式結構,是受到侯孝賢《最好的時光》啟發,不過更明顯的影響,應該來自王家衛。影片由運鏡、色彩運用、憂鬱感性的調子,到挑選音樂的敏銳觸覺,都有王家衛的影子。巴利贊堅斯也承認喜歡王家衛的電影,相信他必定參考過《春光乍洩》,戲裏也同樣用了 Caetano Veloso 的〈鴿子歌〉(Cucurrucucú Paloma),尾段利用餐廳點唱機以歌傳情,播放着 Barbara Lewis 的〈Hello Stranger〉,也很有王家衛電影的味道。

《Moonlight》

導演:Barry Jenkins
上映日期:2017年2月(香港)
發行:安樂影片(香港)

不過影片並非黑人版《春光乍洩》,它要說的是更內在的身份尋索。電影改編自非裔劇作家Tarell Alvin McCraney的半自傳劇本《In Moonlight Black Boys Look Blue》,此劇一直未有機會在舞台公演,結果成為了《月亮喜歡藍》的藍本,由巴利贊堅斯再改成三段式結構。三個章節,分別以男孩生命中三個階段的名字為標題:阿細(Little)、舒朗(Chiron)、黑哥(Black)。

對應希臘神話

男孩的本名舒朗,即是希臘神話裏的凱龍。給主角起了這樣的名字,相信創作時有參考過希臘神話。根據神話傳說,凱龍的母親是海仙女 Philyra,跟化身為馬的天神 Cronus 發生關係,懷上了孩子。凱龍一出生就是半人半馬的模樣,結果被母親遺棄,經歷母子分離之痛,幸得到太陽神阿波羅及女神 Artemis 照料,長大後就跟阿波羅一樣精通醫藥。後來被愛徒 Hercules 的毒箭誤傷,成了致命原因。故此凱龍也是受傷與療癒的象徵。

凱龍一出生就是半人半馬的模樣,結果被母親遺棄,經歷母子分離之痛,幸得到太陽神阿波羅及女神 Artemis 照料,長大後就跟阿波羅一樣精通醫藥。

電影裏的舒朗則生於單親家庭,母親染上毒癮因而疏於照顧。毒販阿昆及其女友 Teresa 替代了父母角色。舒朗長大後,綽號黑哥,亦以販毒為生。成長的創傷,加上性傾向的壓抑,令舒朗變得內向寡言。而他也彷彿人馬模樣的凱龍,自覺與其他同齡孩子格格不入,他的與眾不同,令他備受同儕排擠及欺凌。Kevin 的出現,令他了解到自己的性傾向,卻也像 Hercules 發出的毒箭,狠狠把他刺傷。

《月亮喜歡藍》片場花絮。右為導演Barry Jenkins。
《月亮喜歡藍》片場花絮。右為導演Barry Jenkins。

超越種族議題

據說導演自己的母親也曾染上毒癮,而取景地點邁阿密住宅區,亦是導演的出生地,因此在風格化的攝影裏,仍保持了來自生活的實感。電影之所以備受英美影評人的好評,相信並非只因為種族議題及同志元素,而是由於電影注重人物內心,情感內蘊克制,並留有餘韻。

《月亮喜歡藍》其實超越了種族議題,終究要說的,是個人成長的創傷與療癒。舒朗遇上阿昆,以及 Kevin(性啟蒙的一幕同樣在海邊),令他一步步擁抱自己的身份,到最後,在藍色月光下,尋回那個孤獨地站在海邊的「內在小孩」,完成療癒的過程。

三位演員分別演譯舒朗的童年、少年及壯年,都散發着同樣的沉鬱氣質,令三段式的敘事連成一個整體。有人或許會嫌三段之間跳躍太快,換個角度看卻是適度的留白,避開了過於戲劇化的通俗處理。即使描寫毒販角色,亦有別於一般慣見的毒販形象。阿昆與壯年的舒朗,外型皆粗獷健碩,電影卻花了更多篇幅去表現他們的感性與溫柔。主角雖然是黑人,《月亮喜歡藍》其實超越了種族議題,終究要說的,是個人成長的創傷與療癒。舒朗遇上阿昆(像父親一樣在海邊曉以人生道理,教導他要自己決定將來成為怎樣的人,而教游泳一幕更猶如施洗的儀式),以及 Kevin(性啟蒙的一幕同樣在海邊),令他一步步擁抱自己的身份,到最後,在藍色月光下,尋回那個孤獨地站在海邊的「內在小孩」,完成療癒的過程。

《月亮喜歡藍》劇照。
《月亮喜歡藍》劇照。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