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

「文學好自然—海」亞軍作品︰〈回歸的魚〉

如魚得水,各魚有各魚命定的水。都說,回歸復生有千法。

「香港文學季:文學好自然——海」徵文比賽亞軍 朱植球

刊登於 2017-01-06

黃花魚。
黃花魚。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香港文學季:文學好自然——海徵文比賽」,該比賽由香港文學館主辦,李律仁太平紳士、黃英琦太平紳士及艺鵠贊助。由潘國靈、俞若玫、曾卓然擔任比賽評審。端傳媒風物頻道將由即日起連續轉載是次徵文比賽的得獎作品,本篇為徵文比賽亞軍作品。

王觀娣耳朵貼在船艙地板上傾聽。不一會,「穀穀」作響,像鳥啼,一群黃花魚在船下暢游而過。 他奔上甲板,猴叫般呼喚鄰船,我父親呼應,兩艘船馬上擺陣施網圍捕。

王觀娣識字不多,卻自悟出一套簡易的法則:黃花魚被漁翁逮住,在不鏽鋼碟上被瞻仰,然後翌年,過了中秋,牠們會復活歸來,再經歷一次苦難。王觀娣飯後在棚頭抽煙,帶鹽味的風拂面,他覺得,眼前這盪漾的一片黑,是有靈魂的。信奉天后的父親聽他侃侃而談,半點不明白,卻是永遠牢記在心。

後來王觀娣無法不推翻這信仰:年產量由1975年的20萬噸,銳降至90年代的不足1噸,黃花魚一去不復返。

王觀娣覺得,牠們就像那個十六歲便隨家人上岸的女孩;跟自己同齡,也姓王,在兩人最熾熱的曖昧期,她離開了,想圍捕也捕不到。他自覺這譬喻滑稽,傻笑起上來。翌日,他向父母開心見誠,說要走,說這裏沒有自己的棲身地。 後來父親也隨王觀娣的腳步遷到都市。 他們像兒童書裏有鰭獸進化成四足獸的歷程,棄守這破港,轉而腳踏石屎瀝青鋪墊的實地過活。

王觀娣的兒子王俊偉,土生土長的陸地純種,有時會在緊接晨早新聞的財經時段亮相。那時,他正有意置業,屬意新樓盤「南澳灣畔」。該盤前臨海濱公園,被耳機線和手機臂帶糾纏的跑者如鯽,偶爾有婦女練習中國舞,噪音不少;另,位置不夠便利,間隔不算實用。但以物業投資的踏板來說,不能奢求太多。於是王俊偉擲下千金,即日簽好正約,即日取匙。

置了物業,也有了經理專有的私人房間。辦公室在港灣道,落地玻璃可眺望天星小輪來往。人生得意須盡歡,我們在賀升職暨入伙派對上酒杯高舉過頭。

王觀娣當然為兒子驕傲。王氏兩父子,感情和睦,偶爾喜在私房菜館聚餐。王父喜歡點一道煎封黃花魚、一道黃魚麵,入饌的當然是瀕危的野生貨,而非下欄養殖貨。但野生來獲幾近絕迹,亦不屑以養殖貨充數,老闆最近把餐牌上所有黃花魚菜式剔除。王觀娣只道是生態演變沿革,一尾海魚早已看得很化,反正沒了黃花,尚有三文魚吞拿魚填充。

除了黃花魚,馬友、鰽白等常客通通離座,似乎約好了一起離棄這破敗的漁港:由木樁撐起的棚屋,隨着海洋大潮兩年一小浸、五年一大浸;也有火災,2000年四級火吞滅上百間棚屋,同類事故近年不絕於耳;每逢潮退,由珠江口湧至以及漁人自家製的垃圾,通通擱淺於棚屋底下,囤積疊疊無從清理;標誌性老本業蝦醬蝦膏失守,皆因以拖網捕蝦遭禁,蝦醬廠一是撒手不做,二是由大陸漁民供應、加工,無奈將家業拱手讓人。 連大陸史詩式飲食紀錄片都要走訪的「香港威尼斯」,回頭已是百年身,黃金時代遠逝。

偏王俊偉選擇這個不逢時,從癌細胞般不斷擴散增生的都市盆景,退避到被淘汰的邊陲,四足獸退化成有鰭獸,一步接一步讓水平線浸過自己的頭蓋。

他選址吉慶街,新張那天,我和父親、王觀娣一同步進樓高兩層的咖啡室,王俊偉和太太早已在內迎賓。一顆貝殼敲到我的眼角,原來是他太太創作的彩繪貝殻,成串從天花垂下。暖黃的燈光罩下來,罩在數張柚木桌和馬賽克玻璃桌之上,罩在虹吸壺和蒸餾咖啡機之上。父親與王觀娣雖則上岸數十載,對年輕一輩的事兒仍是不解,坐在棚頭以白瓷小杯喝味道似苦茶的飲品,對他們是天方夜譚。

是以王觀娣與父親無法投入這陌生的國度,只談兩人同感興趣的話題,那一檔新鮮,那一檔便宜,說到「黃花魚」三字,我神經反射地豎起耳朵。父親說:最近黃花魚重出江湖,王觀娣接道:當然知道,買了一尾,自己劏,一刮鱗,黃斑已經剝落,冒牌的染色貨。 誠然,那片黑無間地把生靈往前推,推向轉生之輪,只不過,這次有狡獪的人類代勞。或許,所謂的輪迴,其實有千般百態。

玄理與早起令我昏昏欲睡,唯有呷口咖啡,微妙果香跟淡澀滑進喉嚨。南美洲異國某山嶺的特產由王俊偉一手引入這南中國廣東省蜑家人的夕陽境地。厭倦名利場的當代陶潛大有人在,多由對都市意識形態的反思造就。縱然難再聽到黃花魚的鳥叫聲,「濱」不必是受硬性規劃的直線或弧線,濤聲不必被拒諸落地玻璃以外,水波載的也不一定是緣薄的陌路人,王俊偉於願足矣。反觀,王觀娣和父親當年不出走,今天會吸吮一盤枯瘦的小蟹伴稀粥當晚餐,任觀光客健行者參觀熊貓館一般望穿棚屋的玻璃窗,思忖:原來香港還有這樣一個地方,落後,但有「特色」。如魚得水,各魚有各魚命定的水。都說,回歸復生有千法,這一回合,出走的王觀娣以王俊偉的臉孔歸來了。

此時,一個意態嫵媚銀髮亮麗的徐娘跨過門檻,王觀娣馬上和父親咬耳朵擠眉弄眼。徐娘瞥見王觀娣和父親,綻出笑容,像回到十六歲光境。



評審意見

潘國靈︰散文與小說結合,富思考性,黃花魚的變遷用筆出色,最後寫魚、海濱,乃至人以不同形式「回歸」亦富喻意。王俊偉發迹一筆稍嫌太戲劇性。

俞若玫︰技巧圓熟,特別是意象的構思及轉喻,巧現而不梳硬,有所指而保留有想像。但後期發展的確有些跨張,沒有繼續在詩意上的經營,而取路更有故事性的「劇情」,可惜。

曾卓然︰具本次比賽少有的成熟圓潤,閱完使人心情好。本篇為有「我」之敘事文,黃花魚與王家「回歸」是對照也是重像。惟「娣」字為女性專用,蜑家有帶來男丁之意,父化名王觀娣礙眼。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