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吳強:無處不在的霧霾,無處不在的中產抗議政治?

隨著霧霾擴散,城市中產階級任何不經意的抗議,都可能讓「公民社會不存在,中產階級無意義」的謊言不攻而破。

過去一週,中國內地被霧霾籠罩。一些城市緊急頒布各種霧霾警告、取消中小學戶外活動。而在四川成都,政府發布了天府廣場的集會禁令,當局似乎在害怕着什麼。果然,就在週末,一些成都市民出現在市中心的春熙路和天府廣場,有的戴着口罩靜坐,有的打出了抗議標語。

2016年霧霾鎖國的寒冷冬夜,成都市民的抗議恍如流星閃過。

這就是中國的霧霾政治。自2015年2月柴靜放出《穹頂之下》紀錄片以來,霧霾幾乎已經改變了中國的政治景觀。一方面,在「京津冀」(北京、天津、河北)一體化規劃的名義下,北京開始整治霧霾的社會工程:強行關閉、停產、減產河北的重污染工業,在北京展開「低端人口疏解」,京郊農村今冬全面推行「煤改氣」(燃煤改為天然氣)。另一方面,在時斷時續的霧霾籠罩中,中產階級的不滿也間斷性地瀰漫在社交媒體空間,並且隨時因為「毒跑道」「雷洋案」「羅爾眾籌救女」「中關村二小霸凌」等等個案事件,演變成插曲性的公共話題。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