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being queer台灣同婚法案

陳子瑜:婚姻平權打折,恐將重創民進黨

「另訂專法」引爆的政治效應,將不只是自由派再次對民進黨失望,極有可能造成黨內世代衝突

刊登於 2016-11-28

#台灣同婚法案#台灣#LGBTQIA

2016年11月24日,台灣就同性婚姻立法舉行公聽會,有支持同性婚姻團體在場外。
2016年11月24日,台灣就同性婚姻立法舉行公聽會,有支持同性婚姻團體在場外。

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上週表示,透過「另訂專法」來實現同性婚姻是「一個選項」,並未堅持目前推動婚姻平權者要求的「直接修改民法」。他甚至一度在臉書上宣稱「民進黨傾向立專法」;唯不久後便將貼文刪除。柯的立場,迅速在追求婚姻平權的群眾中,引起廣泛不滿。從立法委員、助理、黨工、公民團體到一般群眾,連署施壓者有之、串連堅持修民法者有之,更促成許多人加入高雄同志遊行的行列。

本文先提出較悲觀的結論:如果府院認為與黨內保守派及護家盟(守護幸福家庭行動聯盟)等團體妥協,以仍在形式有歧視性的「制定專法」為這項議題定調,本案極可能會重創民進黨進步形象,宛若2001年陳水扁總統任內宣布的「核四復工」。

國際反自由主義逆流下的焦慮

在聚焦討論台灣同婚議題的正反拉鋸之前,要先理解一股正在瀰漫於國際上,自由派或左派面臨的沈重氣壓。自英國宣布脫歐以來,德國地方選舉由右派「另類選擇黨」崛起、美國總統大選川普勝出、法國總統初選由民族陣線的勒龐領先群雄,短短半年,這些老牌的民主國家似乎不再信守自由平權的價值,而投向了種族民族主義的懷抱。

綜觀這幾個國家支持極右翼的心聲,幾乎都不約而同地指出:「我們其實不是支持種族主義,我們是反對國家花錢養懶惰的外來移民。」即使在性質上,這股力量是基於對全球化、經濟自由化、多元文化主義的反彈,但帶來的種族主義焦慮,則是有如外洩的瓦斯般,確確實實滲透進台灣的進步圈。

面對這種無能為力的焦慮,近日的婚姻平權法案,就成為台灣進步圈唯一可以施力與抵抗這股逆流、證明自己能有所作為的具體象徵。

蔡政府新局累積的期待

民進黨對婚姻平權的態度,長期以來都表現得樂觀其成。民進黨過去從未在國會擁有過半席次,歷年來黨籍立委數度提案,都遭到國民黨封殺而作收;於情於理,都足以向支持者交代。

到2015年的總統大選期間,蔡英文陣營對婚姻平權明顯表態──除蔡英文本人拍攝短片支持,競選總部、募款小物等都有鮮明的彩虹元素在內,也因而吸引到一部分非傳統支持者與自由派的稱許。後來總統大選勝負底定時,「至少有一位支持婚姻平權的總統」就成為自由派社群的基本認知。而民進黨掌握國會過半席次,加上蔡政府上台後提名的七名大法官候選人,有六名支持婚姻平權,再再都加深支持者對於「同性婚姻合法化」指日可待的信心。

同性婚姻、婚姻平權這些價值,過去曾以「同性伴侶法」的形式出現在國會,同樣遭到國民黨封殺。但2016年的狀況與之前截然不同:當前除了新總統表態,國會內有長期耕耘這個議題的尤美女立委,也增加了林靜儀、時代力量等生力軍;更令人意外的是,國民黨在年輕助理與立委串連下,也出現了許毓仁的版本。

這些法案,都是直接修改民法 972條,改變婚姻的構成要件用字(例如用「配偶」取代過去的「夫妻」)。一時間幾乎整個立法院都支持直接修改民法本文,表面局勢也變成無人反對,就等你民進黨完成競選承諾:支持婚姻平權。

政策折扣下的失落

然而與此同時,反對陣營迅速調整戰略,退守到可以接受「另立專法」,即同性伴侶法,另一方面則積極動員群眾,對民進黨區域立委施壓,也透過與民進黨高層友好的宗教人士表達疑慮。此舉最後促成了民進黨團表態,主張兩案併陳,把「另訂專法」也列為可行選項。

對於支持同性婚姻的群眾,這無疑帶來嚴重的失落感,說是被民進黨「打臉」也不為過。由於另訂專法是以護家盟為首的反對陣營主張;民進黨團的表態,立刻構成了「支持民進黨就是支持護家盟」的連結。

從民調數據來看,研考會在2001年調查時,台灣僅有23%支持同性婚姻;到了2016年,台灣智庫的民調支持數據升高到 47.8%,而且年齡越輕,支持度越高。這個數據顯示,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不但以接近過半,且在可預見的未來,將成為絕對多數。

當議題在特定時點正反拉鋸時,立一個先進法律,對政黨有加分;當議題已有明顯的未來趨勢時,立法的加分效果不免打折,但還是有;但是如果立一個較保守、甚至針對性強的法律(如法務部空洞的的同性伴侶專法),那麼絕對是一個大扣分。原本是可以成為執政亮點的議題,很容易迅速染黑,成為污點。

有趣的是,同性婚姻法案的處理過程,與日前的「週休二日」爭議幾乎一模一樣:兩者同樣都是總統競選承諾,都在總統就職後提出打折的版本(同性伴侶法與「一例一休」);而這個「折扣」,往往來自於當時競選承諾中的模糊空間。當人民帶著較高的想像期待,發現現實的下修,難免有受騙與受辱的感覺,接著轉化為對民進黨的不滿。

實權總統無可迴避的責任

Pierre Rosanvallon 在其著作 Counter Democracy 中曾指出,相較於正面的政績,負面的事項引起的情緒感受,更容易在人的心中留下深刻、長期的記憶。

同性婚姻法案對於自由派或進步圈所造成的受騙感,不亞於當年陳水扁政府宣布核四復工。當年陳水扁政府是少數執政,國民黨不惜發動總統罷免,逼其屈服,尚算情有可原;但完全執政的蔡英文政府,則完全沒有任何理由將責任歸於他者,甚至是柯建銘。

自從蔡總統在10月宣布實施執政協調平台以來,便已透過實務運作,將台灣憲政體制往總統制方向推。這樣能在體制上解決,全民直選的總統卻要與總統所任命的行政院長共同分享權責的問題。只是這樣一來,真正享有實權的總統,也必須親自為每一個重大議題負責。

在此之前,已經有總統親自拍板,取消七天國定假日的例子。那麼同性婚姻法案中,府方就不能用「總統不宜干預立法個案」來設下防火牆,僅以「沒有特定立場」為由讓民進黨團總召主導。況且,倘若府方讓柯主導,也將產生了「我支持婚姻平權,但沒有具體方案」的印象。

於是乎,從近期國際氛圍所醞釀的情緒,加上民進黨在核四案的記憶,「另訂專法」引爆的政治效應,將不只是自由派或進步圈再次對民進黨失望。不少黨內青年世代的主管及黨工,均已表態力挺修改民法──不僅發起「政治工作者挺同婚:修民法、爭平權」活動,更將在11月28日的立法院公聽會到場表達心聲。對比於柯總召的態度,這次極有可能造成黨內的世代衝突。這些發展所帶來的效應,最終,都要由民進黨來接收。

在台灣的政、經及官僚結構下,國民黨與民進黨能採取的經濟策略選項有限,也連帶讓兩黨的形象看起來差不多。民進黨人想擺脫「藍綠一樣爛」的刻板印象,最直接與有效的作為,就是諸如性別平權、外籍移工權益、環境議題、非核家園等所謂的「進步議題」。然而在本次的同性婚姻議題中,卻如此輕易地,造成了與國民黨一起支持護家盟的印象。

如果本案到了最後以專法方式作結,或是不了了之,恐怕都將徹底失去民進黨原本可以爭取的自由派支持,變成「有做應該,沒做被罵活該」。自由派願意將藍綠有所區隔,是因為還相信兩者有所不同。他們對國民黨不期待,所以不意外;對民進黨有期待,要是受到傷害,一定不會善罷甘休。

(陳子瑜,前民主進步黨社運部副主任)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