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

張曉卿:南洋華商的中國夢(一)

過去20年,香港最有影響力的中英文媒體都由馬來西亞華人富商掌握,但隨著中國新貴資本家進場,南洋華商參與母國崛起敘事之夢是否將隕落?

端傳媒記者 林怡廷

刊登於 2016-08-10

#華商

張曉卿在第42屆世界中文報業協會年會上致辭。
張曉卿在第42屆世界中文報業協會年會上致辭。

本系列從2016年8月10日至13日,連載4日。系列之二之三之四,點擊即可閱讀。

作為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只要人在東馬砂勞越州的老家詩巫,張曉卿必定會出席新福源堂週日早上七點的禮拜。

這位2016年福布斯(Forbes)馬來西亞富豪榜排行十二,身價十億美金的81歲木材大亨,沒有穿西裝打著招牌綠領帶時,像個安靜的小鎮老人。他多半時間雙手環胸,透露一絲威嚴,他專注聆聽台上的唱詩班和牧師講道,不隨著眾人鼓掌,偶爾才會開口唱和。

他是馬來西亞常青集團(Rimbunan Hijau Group)的執行主席。1975年張曉卿成立常青公司,以伐木業起家,40年後這個小公司,發展成三萬多名員工,年營業額數十億馬幣的巨型跨國企業,擁有16個國家的森林特許權。常青集團跨足木材、油棕、石油、物業、石油天然氣、飯店、媒體….等產業,去年在詩巫落成的常青總部成了當地新地標,門型的豪華雙併大樓就在濃濁的拉讓江河畔,與河對岸屬於集團一望無際的油棕園遙遙相對。

然而張曉卿較為港台熟知的,是他另一個身份──

他是香港《明報》的老闆,世華媒體集團的董事會主席。這個在香港及馬來西亞同時上市的跨國華文媒體集團,還包含馬來西亞的《星洲日報》、《中國報》、《南洋商報》與《光明日報》四家華文報。在有700萬華人的馬來西亞,有近300萬的讀者,約80萬的發行量。

張曉卿1995年收購明報集團,20餘年至今,明報編輯室還大致保有獨立空間,但今非昔比。

今年4月20日,明報總編輯鍾天祥以節省資源為由,突然解僱執行總編輯姜國元(筆名安裕),引起內外部震盪。令人聯想到2014年初,《明報》總編輯劉進圖遭到撤換,馬來西亞《南洋商報》前總編輯鍾天祥被調到香港接任,被質疑不熟悉香港情勢的馬來西亞人如何處理香港新聞。一個月後劉進圖在街頭被砍,香港社會嘩然。

由於撤換劉進圖和姜國元的時間,正好是明報在處理ICIJ(國際調查記者同盟)和巴拿馬文件,揭露中國權貴資金流向的敏感時刻。輿論矛頭在這時指向張曉卿,認為他親中國政府的立場,使得查良鏞(金庸)於1959年創立、過去在香港報業公信力總在前兩名的《明報》,編輯室的新聞自由及獨立性受到傷害。

根據世華媒體集團財報,2015年的集團營業額衰退18.6%,幅度是2008年整合上市以來最大(2008到2013年每年營收平均成長7%)。其中以明報為主的中港台媒體營收6000餘萬美金,較去年下滑12.8%,多年來首度出現虧損。

去年12月,曾有媒體曝出阿里巴巴收購《南華早報》後欲再收購《明報》的傳聞,雖然很快阿里巴巴出面否認,但傳聞出來之後,世華集團的股價飆漲。

也是去年12月11日,阿里巴巴正式宣布以20.6億港幣收購嘉裏集團旗下的《南華早報》,集團老闆是91歲的馬來西亞首富郭鶴年。這位有亞洲糖王之稱、知名香格里拉酒店集團的老闆,1988年以20億港幣收購香港無線電視,1993年再以26.5億港幣買下《南華早報》。兩年後張曉卿買下《明報》,過去長達20年的時間,香港最有影響力的中英文媒體,都在馬來西亞華人富豪手上。

今年3月世華媒體集團宣布,計劃出售持有的萬華媒體2.92億股股份,約佔已發行股本的73.01%。潛在買家是青島西海岸控股(國際)有限公司,屬於中國國企。8月1日,世華媒體集團公告這筆收購敲定。

中國國企已經買下萬華媒體,如果《明報》也會像傳言一樣最終賣掉,那麼張曉卿的媒體版圖將只剩下東南亞華人圈。

郭鶴年及張曉卿,這兩位最具代表性的南洋華商九十年代透過收購香港媒體,獲得進入中國市場的重要籌碼。二十年後,時代轉換。隨著中國崛起,中國資本家與影中的權力,反過來一步步進軍香港,成為媒體霸主,並將這裏作為新的發聲管道,對外向世界建立影響力。

這是否意味中心的終是中心,邊陲的重歸邊陲?原本寄望在母國的崛起敘事中取得一席之地的南洋華商,一代風雲將要結束?

敬請期待下篇。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