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權威人士」再談中國經濟,釋放出哪些關鍵信號?

端傳媒記者 張淼

刊登於 2016-05-10

「權威人士」在訪談中提出了「去產能、去槓桿、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的五大任務。圖為河北唐山的一間鋼鐵廠。攝:Kevin Frayer/Getty
「權威人士」在訪談中提出了「去產能、去槓桿、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的五大任務。圖為河北唐山的一間鋼鐵廠。

中國官方媒體人民日報日前在頭版刊登了文章《開局首季問大勢——權威人士談當前中國經濟》,不具名的「權威人士」以問答回應了關於中國經濟的幾大焦點問題。

由於「權威人士」對中國經濟的公開表態往往對應政府政策的重大變化,文中罕有的「潑冷水」姿態也引起各方猜測。

在中共中央機關報重要版面,由不具名的「權威人士」回應社會重大關切的做法,是沿襲自中共歷史上一項悠久的傳統。

人民日報海外版旗下微信公號「俠客島」

官方態度轉向:重心由穩增長改調結構,經濟運行走勢定調L型

2015年5月人民日版曾刊文《五問中國經濟——權威人士談當前經濟形勢》,為當時的中國經濟把脈定調。但與去年不同,這次「權威人士」一改「既有『面子』又有『裏子』」的樂觀,坦承「穩增長與調結構之間可能存在矛盾」。

「權威人士」將調結構視為治本的「裏子」,穩增長視為治標的「面子」,強調「標本兼治、重在治本」,以供給側改革為主、需求側改革為輔,明確傳遞「投資擴張只能適度,不能過度,決不可越俎代庖、主次不分」的信號。「權威人士」還特別表示「避免用『大水漫灌』的擴張辦法給經濟打強心針,造成短期興奮過後經濟越來越糟。」

與去年訪談時釋放出的樂觀信號所不同的還有「權威人士」對當前經濟形勢的判斷。今年4月,國家統計局發表第一季度經濟數據時,新聞發言人曾表示「經濟波動受外界因素干擾很多,有可能是階段性的U型或W型」。但此次「權威人士」則明確表態「我國經濟運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勢」,更強調「這個L型是一個階段,不是一兩年能過去的」。

今後幾年,總需求低迷和產能過剩並存的格局難以出現根本改變,經濟增長不可能像以前那樣,一旦回升就會持續上行並接連實現幾年高增長。

《人民日報》專訪的「權威人士」

減少行政干預,讓市場機制發揮決定性作用

針對結構調整過程中行業、企業、地區日漸加劇的分化,「權威人士」在兩次訪問中都表示調結構必然帶來分化。不過這次「權威人士」的態度似乎更為決絕,不再提及調結構「還需要過程」,而是強調新常態下「我們最需要優化資源配置,培育新動力、形成新結構」,並表示「二八定律」下有的脫穎而出有的嘗到苦頭,「我看也不是什麼壞事」。

處置「僵屍企業」,該「斷奶」的就「斷奶」,該斷貸的就斷貸,堅決拔掉「輸液管」和「呼吸機」。

權威人士

除了放棄插手分化,「權威人士」還表示,股市、匯市、樓市的政策取向,要「回歸到各自的功能定位,尊重各自的發展規律,不能簡單作為保增長的手段」。

「權威人士」認為,股市要發揮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加強發行、退市、交易等基礎性制度建設,切實加強市場監管」;匯市則要「立足於提高貨幣政策自主性、發揮國際收支自動調節機制,在保持匯率基本穩定的同時,逐步形成以市場供求為基礎、雙向浮動、有彈性的匯率運行機制」。

為去庫存,中國央行曾在半年內兩度下調購房首付比政策刺激也被視為2016年一、二線城市房價井噴的主要推力,「權威人士」本次則強調「房子是給人住的」,「要通過人的城鎮化『去庫存』,而不應通過加槓桿『去庫存』」。

此外,「權威人士」還提到,「那些本身沒有行政干預、市場機制發揮較好的領域,就別再去指手畫腳了」,稱讓市場機制發揮決定性作用是目的,政府自我改革是手段。

供給側改革是「輸不起的戰爭」,具體設計為「五大任務」

「權威人士」在訪談中表示,供給側改革是走出眼前困境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措施,要「形成共識、狠下決心」,並提出了「去產能、去槓桿、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的五大任務。

其中,「去產能」指的是「加大環保、能耗、質量、標準、安全等各種門檻准入、制度建設和執法力度」,「去槓桿」則主要指「宏觀上不放水漫灌,微觀上有序打破剛性兌付」,「去庫存」措施中包括「加大戶籍改革制度,建立健全農民工進城的財稅、土地等配套制度」,強調城鎮化在「去庫存」中扮演的角色。

「權威人士」明確指出,「去產能或許會影響一些地方的GDP和財政收入,去槓桿會使一些風險顯性化。但如果不去,不要說長期穩不住,短期效果也越來越差,『僵屍企業』會越來越多,債務越積越重,加劇財政金融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的「權威人士」訪談中曾提及降低「企業資金成本」,而本次「權威人士」談論「降成本」任務時,只強調「把整體稅負降下來,把不合理的收費取消掉,把行政審批減下來」。「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貨幣寬鬆政策似乎已經不作為考慮選項。

高槓桿是金融高風險的源頭,不再掩蓋和拖延風險

中國債務問題近期已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如果急於克服下行壓力,槓桿率就會進一步提高」,「權威人士」也在訪談中對此作出回應,「高槓桿必然帶來高風險,控制不好就會引發系統性金融危機,導致經濟負增長,甚至讓老百姓儲蓄泡湯。」

「權威人士」還表態,「要徹底拋棄試圖通過寬松貨幣加碼來加快經濟增長、做大分母降槓桿的幻想」。

針對備受關注的銀行壞賬持續上升,「權威人士」認為這是「經濟問題在金融部門的必然反映」,應「不掩蓋和拖延風險」。

今年3月路透社曾引述消息,稱中國將出台文件允許商業銀行處理不良資產時債轉股;本次「權威人士」則稱,「對那些確實無法救的企業,該關閉的就堅決關閉,該破產的要依法破產,不要動輒搞『債轉股』。」此外,「權威人士」還表示,處置「僵尸企業」時,要將人員處置作為重中之重。

預期管理的關鍵是穩政策,宏觀經濟政策不能搖來擺去

值得注意的是,「權威人士」還在訪談中提及「預期管理」的關鍵是穩政策,提出不動搖大政方針、宏觀經濟政策不反復搖擺、加強政策溝通和前瞻性引導、提高輿論可信度的四個方向,稱「對成績不能說過頭,對問題不能視而不見甚至文過飾非」。

2015年發布的「權威人士」訪談中,「預期管理」僅作為一個問題提及,而在本次訪談中「預期管理」則是五大問答要點之一。在2015年股災、2016年房市狂歡、熔斷機制緊急剎車等一系列事件的衝擊下,也顯示出高層對「預期管理」的格外重視。

聲音

無論需求端還是供給端都不是核心問題,要點在於改革端,而真正改革必然觸動各類既得利益集團,這顯然需要政策智慧做出權衡。昔日地方競爭成就了中國奇跡,但今天卻已經步入蛻化,地方經濟分權與中央政治集權在過去成就了三十年的高增長,但未來這一模式可能將面臨更大挑戰。

FT中文網專欄作者徐瑾

既然要加強預期管理和透明度,不如先披露「權威人士」是何方神聖吧。

中國網友

經濟衰退形態

經濟衰退形態是用於描述衰退類型的術語,主要包括V型、U型、W型、L型。V型衰退指經濟經受到急劇的衰落,但在很短暫時期中又重新出現強烈的回升,最明顯的V型衰退例子是1953年的美國經濟衰退;U型衰退的時期要比V型衰退時間長,其低谷曲線也沒有V型衰退的低谷那麼明顯,美國1973-75年的經濟衰退被認為是典型的U型衰退;W型衰退也叫雙下沈衰退,經濟出現衰退後,會有一個短期的回升,但是很快又掉向低谷,這樣的衰退,稱為W型衰退;L型衰退是經濟一旦陷進嚴重的衰退,便一蹶不振連續許多年都無法見到增長的勢頭。(資料來自百度百科)

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也稱80/20法則或帕雷托法則(Pareto principle),指在眾多現象中,80%的結果取決於20%的原因,如80%的勞動成果取決於20%的前期努力、20%的人口擁有80%的財產、一間圖書館的80%館藏是由20%的讀者所借閱。這一法則最初由意大利經濟學家維弗雷多•帕雷托在1906年對意大利20%的人口擁有80%的財產的觀察而得出。二八定律在品質控制上有很多的應用,它是全面品質管理、六標準差的關鍵工具,也被當做ABC-analysis和XYZ-analysis的基準線,廣泛的使用在進行物流和採購時;在計算機科學里,二八定律可借由觀察80%的資源是由20%所操作使用來優化資源。(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來源:微信公號「智谷趨勢」金融時報第一財經人民日報財新網新華網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