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債務高企的中國經濟將面臨「雷曼時刻」還是「日本式衰退」?

刊登於 2016-04-26

中國債務負擔再破紀錄,是否會引發金融危機惹人擔憂。

根據金融時報的統計,截至2016年3月末,中國國內和海外借貸的總債務已達到163萬億人民幣(合25萬億美元),這意味着第一季度中國的總債務達到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37%。2007年,這一比例還只有148%。

國際清算銀行(BIS)的數據則顯示,中國債務達到 GDP 的249%,接近歐盟地區的270%和美國的248%,但高於其他新興經濟體。2015年第三季度,新興經濟體債務與 GDP 的比例均值為175%。

在短期刺激經濟增長與長期去槓桿的目標中,中國政府一直猶豫不決。然而,由於經濟硬著陸的威脅越來越明顯,政府近期頻出刺激政策。根據中國央行的數據,2016年前三個月,中國的新增借貸量已達6.2萬億,不僅較上年增長了50%,也是有記錄以來規模最大的借貸量。

所有債務快速增長的主要國家都會面臨金融危機或者 GDP 增速放緩期延長。

高盛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

經濟學家大多同意中國的經濟正處於危機中,一部分觀點認為,目前中國經濟的狀態非常接近金融危機爆發前的「雷曼時刻」;另一部分經濟學家則認為,中國將出現類似日本的「資產負債表衰退」(balance-sheet recession)。

諮詢機構 Emerging Advisors Group 的合夥人 Jonathan Anderson 警告,2008年以來快速擴張的銀行信貸,越來越依賴銷售高收益財富管理產品帶來的短期融資而非穩定的存款。一旦違約率提高,這類融資可能快速蒸發。「按照目前的擴張速度,銀行發現資不抵債只是時間問題。到那時,一場金融危機很有可能發生。」

持類似觀點的還有投資大亨索羅斯(George Soros)。他在近日表示,債務驅動的中國經濟與美國2007年到2008年間的狀況很相似,「銀行提供的貸款大部分用於維持壞賬和虧本企業的生存。」索羅斯還表示,「毫無疑問人們急需將財富轉移出來,實現多元配置」,他認為此前安邦試圖以140億美元收購喜達屋就是「顯著的例子」。不過索羅斯也指出,「轉折點會比想象中來得晚」。

北大光環管理學院的教授 Michael Pettis 則認為,上升的債務只會帶來「財務困境成本」(financial distress cost),「除非它造成危機,預設『債務過多』很糟糕是錯誤的,而這是許多經濟學家的典型預設。」財務困境可能帶來人才流向高收益企業,融資成本增長和隨之而來的違約風險,無力滿足供應商的即時付款需求,因無力提供售後服務造成顧客流失。Michael Pettis 認為,1990年代因債務過多而出現經濟衰退的日本才是合適例子。

Autonomous Research Asia 的高級合夥人 Charlene Chu 也在近期的報告寫道,「不是說金融危機一定會發生,不過我們會持續觀察。如果損失無法顯示在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表──他們(金融機構)通常在經濟下滑通貨緊縮時這樣做,中國就正處於日本的道路上。」

5 萬億美元
紐約時報2月份引述分析人士估計稱,中國的不良信貸規模可能已經超過了5萬億美元,相當於中國年經濟產出的一半。

聲音

從信用角度,我們希望中國的(經濟增速)再慢些,我們對中國政府進行結構改革的承諾越來越沒信心。

評級機構惠譽的亞太區主權主管 Andrew Colquhoun

資產負債表衰退

資產負債表衰退(Balance Sheet Recession)是指當全國性的資產價格泡沫破滅後,大量的私人部門(企業和家庭)資產負債表都會隨之處於資不抵債的狀況,從而大規模地遏制經濟活動,並因此造成經濟持續衰退。資產負債表型衰退與一般的經濟週期波動不同之處在於衰退的時間持續更長,歷史上最典型的資產負債表型衰退有30年代的歐美「大蕭條」、90年代日本的經濟衰退和德國在2000年的經濟衰退。(資料來自MBA智庫)

來源:金融時報紐約時報中文網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