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今年「兩會」(全國政協會議 、全國人大會議)開幕前夕,中國媒體財新網於3月3日刊登了一篇訪問,全國政協委員、上海財經大學教授蔣洪在訪問中稱「公民表達的權利必須要保障」,但該篇報導隨後被中國網絡監管部門以「非法內容」為由刪除;財新網又於5日及7日分別刊發中文及英文報導講述前文被刪一事,並引述蔣洪稱「太可怕了」、「完全不能接受」,但這兩篇報導隨後也遭到刪除。
財新網是財新傳媒旗下網站,該傳媒集團由中國最有聲望的新聞人之一胡舒立於2009年創辦,曾多次在中國重大社會及政治事件中發表獨家深度報導,被認為具有較高公信力。近日有消息稱,中國電商巨頭阿里巴巴集團的關聯公司螞蟻金服,正在洽談收購財新傳媒股權。
中國共產黨黨內的事情由黨的紀律規範,作為一般公民來説,絕不意味着就不能隨便表達對國家大事的看法,表達的權利是憲法上規定的。
身在北京參加「兩會」的蔣洪在財新網3日的被刪報導中呼籲,兩會委員應該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公民表達的權利必須要有保障,因為「公眾暢所欲言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和諧的標誌,也是社會自信的標誌」。但他同時指出,「受某些事件的影響,現在公眾也都有點迷茫,希望少講些話」。
雖未明確交待,但他口中所指的「某些事件」被外界普遍認為是中國知名地產商任志強因直言而被「圍剿」一事。任志強此前在個人微博質疑習近平要求官媒「必須姓黨」,結果引來官媒連番批評、他的個人微博帳號也被關閉,其所屬黨委也表示將對其進行「嚴肅處理」。
財新網3日的報導被刪除後,又於5日及7日先後刊發中文報導及英文報導描述事件經過,並就3日文章被刪一事採訪蔣洪。這兩篇報導隨後也毫無意外地遭到刪除。
蔣洪於5日對財新網回應稱,他此前所表達的只是一個法治社會的基本共識,卻也被視為違法違規,「太可怕了,太讓人驚奇了」,「我左看右看,看不出什麼違法違規的內容」。他表示所謂違法違規的內容,恰恰是憲法賦予的權利,包括公民的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和監督權。他重申國家治理現代化應該是法治化管理,保障公民的言論自由,應該保障他們通過網絡、微博、微信、報紙等各種形式的媒體表達的自由。
蔣洪特別指出,作為全國政協委員,「至少應該享有一般公民的權利」。他在該篇訪問最後表示,「我不排除這種可能,在適當的時候,用更正式的方式提出我的意見」。
然而,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在3月3日作全國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時稱,政協工作中「具體意見有分歧但在基本原則上要有共識,思想觀念有不同但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上應聚共識」,並提出要「在各種履職活動中更加廣泛地凝聚發展共識、改革共識、法治共識、反腐敗共識和價值觀共識等」,「自覺抵制和反對一切違背、損害和削弱共同思想政治基礎的言行,不斷鞏固已有共識,凝聚新的共識」。
紐約時報就財新網報導接連被刪一事發表評論指,「一家中國新聞機構報導政府對新聞媒體的審查是極不尋常的」,更何況習近平不久前曾高調視察新華社等政府控制的重要新聞機構,要求他們「是作為共產黨的宣傳工具而存在的」。該評論續指,「雖然財新傳媒比那些機構擁有更多的自由度,但對新聞機構可以發布什麼內容的規定日益嚴格,即使他們也必須服從。」
總部在法國巴黎的無國界記者組織發表的2015年度全球新聞自由度報告指,中國的新聞自由度排在180個國家和地區中第176位,即倒數第5;報告指責中國政府持續進行新聞審查,並囚禁持不同政見的網誌作者及記者。
聲音
我們會接近這條線(當局對批評報導的忍耐度)——甚至可能去挑戰它。但我們從不跨越它。
(以前)聽人説人大是橡皮圖章,政協是花瓶,幾年下來,我本人也有了很多切身的感受。但是,該表達還是要表達,其實表達也是履行職責的組成部分,否則的話,覺得自己傻傻的,來幹什麼呢?
財新在習近平調研後的發聲行為既大膽又罕見。這也確實表達了中國新聞環境裏的一種絕望…… 中國的媒體現在面臨巨大的壓力。他們承受壓力由來已久,甚至在習近平之前就有。但是在習的領導下,壓力如此加劇,以至於我們真的可以看到幾乎所有的專業媒體空間都受到侵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