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阿潑:在台北懷念香港書展

香港媒體看不到香港書展擁有的能量,台灣社會也無視書展能延伸的可能。沒有哪個媒體有興趣好好報導精采的座談,讓座談記錄可以被留下、發散,甚至滾動其他討論。

阿潑:在台北懷念香港書展
2015香港書展。

十幾年前,我就租屋在台北世界貿易中心附近。那兒有家誠品,規模非常小,但足以讓我挖到不少寶。每年到了台北書展期間,看著溢出到基隆路的人潮,我總會想:「買書何必湊熱鬧?」那時,我還沒想著踏進去,不知道身在其中的瘋狂美好。這些年,許多出版人感慨書展「賣場化」,或是人潮越來越少。書展賣場化是老問題,但人潮越來越少卻不一定是警訊,讀者或更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亦或者不會因打折叫賣而昏頭。

我有那麼幾年,喜歡衝到書展買特價書,但這些年,若踏進會場,都直接往港澳書區、國立大學出版或中研院等展區去。理由很簡單,在台灣買書並不難,但有些出版品卻不容易在書店架上看到,在書展卻有機會一次補足。

更別說,平時動輒大打折扣的網路書店提供便利,城市邊緣的獨立書店擁有個性,觀光客朝拜的誠品是等人、約會的場合。這座城市不缺賣書場合,不欠買書的人。那為什麼一座城市還需要一個書展?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