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政治責任」下,中國各地出台「十三五」規劃大綱

刊登於 2016-02-24

中國各省、直轄市、自治區的「十三五」規劃大綱陸續出台,紛紛提出「主動適應和引領新常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攝 : Kevin Frayer/GETTY
中國各省、直轄市、自治區的「十三五」規劃大綱陸續出台,紛紛提出「主動適應和引領新常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

農曆新年伊始,中國領導層便為今年乃至「十三五」時期(2016年至2020年)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政策定下基調。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2日召開會議,討論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要「穩定和完善宏觀經濟政策」;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簡稱「深改組」)也於23日召開第21次會議,要求各地區各部門「樹立全局意識、責任意識」,把改革作為一項「重大政治責任」。

為確保2020年 GDP 和城鄉人均收入較2010年翻倍的目標,中國政府曾在去年11月發布的「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提出,2016年到2020年的中國經濟需保持平均6.5%以上的增速。

近日,中國各省、直轄市、自治區的「十三五」規劃大綱陸續出台,紛紛提出「主動適應和引領新常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絕大多數省份提出未來5年的 GDP 年均增長目標都在6.5%以上,重慶和貴州甚至定下增長10%左右的目標,西藏也表示要「保持兩位數增長」。

今年全球經濟形勢異常複雜,所以我們要更加主動作為,掄起金箍棒應對挑戰!

2月1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春節後首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表示

22日,由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的中央政治局會議,稱2015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穩中有好,完成了全年主要目標任務」。但國家統計局上月公布的2015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僅為6.9%,創下25年新低。同時這一數據也受到一些研究機構質疑,其中英國諮詢公司 Lombard Street Research 對中國去年 GDP 增長率的估計僅為3.2%。

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為實現今年的經濟發展目標,要「穩定和完善宏觀經濟政策」,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並再次強調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官方媒體人民日報曾在上月刊文解讀,稱「供給側改革」是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因此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新形勢下的完善和深化」,絕非新的「計劃經濟」。

而對於所謂的「穩定經濟政策」,有分析人士解讀稱今年應該不會出現大規模或者強經濟刺激。但李克強此前在國務院會議上曾表示,「一旦經濟真的出現滑出合理區間的苗頭,該出手時我們會果斷出手」。

李克強還要求國務院各部門要針對主要經濟指標出現的問題及政策落實情況負責,讓負責人「緊張起來」,並督促各地方部門「動起來」。中國國家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王保安於上月落馬,有分析認為或與長期被質疑的官方經濟統計數據有關。

習近平在23日主持中央深改組會議則強調,要「堅定改革決心和信心」,把「是否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作為改革成效的評價標準,「既要通過抓改革來促發展,又要圍繞謀發展來抓改革」。中央深改組在2013年11月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決定成立,是中共中央對各領域進行改革的最高領導機構,小組成員包括組長習近平、副組長李克強等23人,平均每一個多月便要召開一次會議。

中國歐盟商會(European Unio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主席 Joerg Wuttke 近日表示,產能過剩問題若不能解決,將會嚴重阻礙中國經濟改革進程,他認為不良政策與地方官員盲目追求 GDP 的狹隘心態使得問題更趨嚴重。

中國政府也被外界認為正在加強對經濟的控制,例如地方政府被要求化解產能過剩,但同時又不能引發大規模失業;國有企業被要求提高效率,但在決策中要加強黨的領導。歐盟委員會原定於今年2月將決定是否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Market Economy Status),但由於中國加入 WTO 以來備受爭議的表現、歐洲傳統行業的強烈反對以及對中國低價傾銷的擔憂,歐盟決定將這一議題擱置到2016年下半年再討論,歐洲議會的研究報告也指出,中國政府對經濟「仍有很大幹預」。

5+5
2015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實施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託底共5大「政策支柱」, 以及解決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這5大「重點任務」。

聲音

可以預見,隨着經濟蕭條持續,即使是公信力欠佳涵義特殊的官方統計數據,也將會不斷下滑。依靠土地,人口和資本等要素資源粗放組合驅動經濟發展的模式,已經走到盡頭,中國經濟結構亟待調整,而因為體制約束,經濟結構幾乎沒有調整的空間。

經濟學者,專欄作家温克堅

財政當局不應該因為擔心收入下降就停止減少税費;國資監管部門在減少某些國有企業時不應遲疑;電力企業不應擔心利潤而不降低電費;地方政府應停止對殭屍企業的保護。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

中國經濟轉型必然成功。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鶴

他對我非常重要。

習近平對製造出「頂層設計」、「供給側改革」等經濟熱詞的劉鶴的評價

五年計劃

五年計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50年代開始進行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第一個五年計劃於1953年至1957年執行,簡稱「一五計劃」。1958年開始執行第二個五年計劃──「二五計劃」,依次類推。1958年至1960年的大躍進造成了3年的空窗期。「三五計劃」原本應該於1963年開始,因為這3年的延遲,起始年變成為1966年。2006年,「五年計劃」更改名稱為「五年規劃」。雖然文意上稱為「五年」計劃,實際上大部分均為長期性工程。(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來源:新華社鳳凰財經人民網華爾街見聞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