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中央紀委於1月26日傍晚18時40分發出通報,稱中國國家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王保安「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當天下午,王保安還出席了國家統計局的吹風會,就中國經濟形勢答記者問。
在記者會上,王保安表示股市波動對經濟「影響不大」,還稱金融大鱷索羅斯(George Soros)近日唱空中國經濟的言論僅是「一家之言」,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變。
當天17時50分左右,新華社、中國政府網等官媒發布了王保安答記者問的報導,但在中紀委通報後,又緊急撤下了相關報導;反應「慢一拍」的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則幾乎在中紀委通報的同時,播報了王保安參加記者會的消息,10分鐘後又緊急播報其被調查的消息。
境由心生,心有多大,舞台才有多大……如果只打自己的小九九,以己之利而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就會誤事、誤人、誤己。
現年52歲的王保安在落馬之前擔任國家統計局局長僅僅9個月,此前則長期在財政部及國家稅務總局任職。被稱為「學者型官員」的他是中國財税改革的主要參與者之一,於2012年升任財政部副部長,後於2015年4月調任國家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
經濟觀察網轉述一位財税系統內部人士稱,王保安落馬「十之八九」是因為任職財政部時的事情;但亦有分析認為,其被調查或與長期被質疑的官方經濟統計數據有關。
1月1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稱2015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6.9%,創下25年新低,但仍有媒體和研究機構對數據的真實性提出質疑。王保安當時回應稱,中國 GDP 核算有「紮實的、準確的基礎數據」,核算的方法是與國際接軌的、機制是有保障的。
但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中,各省 GDP 相加之和並不總是與全國 GDP 相符;中國的貿易統計數據也常與其貿易夥伴的數據不相匹配。中央巡視組去年底在東北地區的巡視通報也從側面承認了 GDP 數據存在「注水」 。有黑龍江官員坦言,根據核查,有些投資數據至少有20%的水分。
據英國諮詢公司 Lombard Street Research 估計,中國去年 GDP 增長僅為3.2%;多家國外研究公司及銀行對中國未來數年經濟增速的預測結果都在4%到5%之間。
金融時報亞洲版主編 David Pilling 認為,此類數據差異的部分原因在於中國扭曲的激勵機制,即根據粗略統計的經濟增長速度來獎懲官員。
紐約時報報導稱,中國國家統計局本應向領導人提供經濟發展長處與短處的真實評估,同時向投資者和公司領導層發布足夠詳細和準確的信息。報導援引分析人士指,國家統計局對數字做了「平滑處理」,即在經濟高速增長期間低估增長率,在經濟衰退期間則高估增長率。
王保安是繼邱曉華之後,近十年來第二位落馬的國家統計局局長。自去年經濟下行、股市下跌以來,中紀委針對金融系統開展了大規模反腐行動,中國證監會主席助理張育軍、副主席姚剛先後被查。而國家統計局亦是去年中央第三輪巡視的駐點之一。王保安於去年10月主持中央巡視組巡視統計局工作動員會時,表示「要把接受專項巡視作為國家統計局當前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自覺接受巡視監督,如實向巡視組匯報存在的問題」。
聲音
可以説每一次改革都是千難萬難、千辛萬苦、矛盾錯綜複雜、推進如履薄冰。
對中國而言,這個(針對王保安的)調查出現在一個微妙的時刻。中國的製造業在萎縮、股市下跌,已經讓全球的投資者不安。對中國經濟數字的任何進一步懷疑,都會給經濟健康景象增添甚至更黑暗的色彩,加劇市場中的痛苦。
官方對此有充分自覺和警惕,因此在數據確定上往往綜合了各種政治考量。反映經濟真實面的客觀統計數據,或許內部核心圈層有所掌握,但對外公布時必須綜合各種情勢,服務於政治目標。
原來支撐較高增長的條件和環境已發生變化,無論外部運行環境,還是內部轉型需要,都不允許預期目標定得太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是一個單純的經濟指標可以衡量的。對地方政府應結合短期目標和中長期目標來考核,特別是要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這五大發展理念作為核心。
中國國民經濟核算
來源:紐約時報、南早中文網、新京報、BBC中文網、經濟觀察網
2017 年 7 月,端傳媒啟動了對深度內容付費的會員機制。在此之前刊發的深度原創報導,都會免費開放,也期待你付費支持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