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十三五建議公布,經濟增速不低於6.5%

刊登於 2015-11-04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表示,「十三五」期間中國經濟增速需保持在6.5%以上。攝:Stringer /REUTERS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表示,「十三五」期間中國經濟增速需保持在6.5%以上。

中國正站在經濟和社會轉型的十字路口,面對經濟下行的壓力和區域發展的差異,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正成為中國政府未來面臨的最大挑戰。這也是10月29日閉幕的十三屆五中全會的討論焦點。11月3日,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發布了這次會議中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和習近平就《建議》起草情況所作的說明

根據《建議》和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說明,在2016年到2020年期間,中國應實現一系列目標,包括持續6.5%以上的經濟增速、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聯網等方面。

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在3日的發布會上表示,中國經濟的確面臨下行壓力,目前的目標是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其中穩增長排第一位。他稱「穩增長」和「保增長」有所不同,「我們更看重就業,居民收入和物價平穩。」

中國經濟一直保持在合理區間,長期向好基本面沒有改變,中國有條件在『十三五』期間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穩增長仍然是排在第一位的目標。

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

習近平定調「十三五」期間經濟增長目標

《建議》肯定了「十二五」期間的經濟建設成績。根據官方統計數字,「十二五」期間,中國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則增至7800美元左右,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也達到55%。

針對「十三五」期間的經濟增長目標,習近平表示,2016年到2020年間中國經濟需保持6.5%以上的增速,才能確保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人均收入翻倍的目標。他強調,中國經濟具有較大增長潛力,有必要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速,更重要的通過改革創新實現更有質量的增長。

發展與改革

國泰君安首席宏觀分析師任澤平認為,《建議》的主體是「五個發展」,亮點則是改革創新。

《建議》對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分別做出闡述和部署,並強調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在改革創新方面則提出,要在「十三五」期間基本建成法治政府、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權、擴大金融業雙向開放、完善能源安全儲備制度、加快開放電力電信交通油氣公用等自然壟斷行業等舉措。

根據《建議》,綠色指標在GDP的權重得以增加,還提到將實行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推動低碳循環發展。

此外,根據十三屆五中全會期間的決議,中國將在明年初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在中國實行36年的一胎化政策就此廢止。

「互聯網+」與網絡建設

《建議》還首次將互聯網發展列入其中,提出要實施「互聯網+」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結合,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今年3月,中國總理李克強在「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

《建議》還強調,將加強網上思想文化陣地建設,淨化網絡環境,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體。這也引發外界擔憂,中國是否會進行更嚴格的網絡監管、運用更靈活的宣傳手段。

中國的五年規劃由中共中央全會提出建議,由全國人大審議通過,其地位形同法律,是中國規格最高、領域最全、涉及面最廣的發展規劃。根據慣例,五年規劃一般由國務院總理擔任起草組組長,但「十三五」規劃却由習近平擔任起草組組長。

有分析認為,中共十八屆中央委員會成立以來,習近平連續三年主導中央全會文件的起草,反映出習近平後希望打破最高決策層中條線分割的機制,重新強化最高領導人本人在權力結構中的中心地位。

7589 美元
雖然十三五規劃稱2014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至7800美元,但這一數據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有所出入。根據IMF的統計,2014年人均GDP超過7800美元的共有76個國家,中國以7589美元排第78。

聲音

這是習的中國夢的關鍵支柱,它不僅認為中國可以實現內部的穩定繁榮,也轉而希望中國成為國際秩序的主導者之一。

BMI研究所亞洲國家風險部主管Andrew Wood

習好像在說,我正掌控一切並且將繼續掌控。

牛津大學社會學系教授Stein Ringen

五年計劃

五年計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50年代開始進行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第一個五年計劃於1953年至1957年執行,簡稱「一五計劃」。1958年開始執行第二個五年計劃──「二五計劃」,依次類推。1958年至1960年的大躍進造成了3年的空窗期。「三五計劃」原本應該於1963年開始,因為這3年的延遲,起始年變成為1966年。2006年,「五年計劃」更改名稱為「五年規劃」。雖然文意上稱為「五年」計劃,實際上大部分均為長期性工程。(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來源:彭博社路透社南華早報新華社京華時報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