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dine, or NOT to dine]:現代人對吃要追逐味道、新奇,還有摘星名廚。本欄目以食客第一身體驗出發,發掘城中各國精緻獨特料理,從餐廳特點、氣氛、食材、服務、設計、餐具各方面,帶來更具趣味、知性的試食報告。
我最重視午飯了,在 Lunch Hour 短短一個半小時 (或頂多有兩小時),條件許可的話,首選肉扒,一是為了蛋白質,二是旁邊的新鮮沙律和香脆薯菜。近年港島區開了不少扒房,幾近每家都說自己的扒塊肉嫩、味汁獨特,味蕾卻是誠實的,什麼是貨真價實的法國地道體驗 ? 要看以下幾點……
化繁為簡
午飯想吃得好,請別太複雜,上法式扒房的好處,大抵如此。從入座到點菜,前後不用十分鐘,因為餐牌僅有幾種選擇(甚至單一的牛扒薯條),有時比在茶餐廳點 ABC 餐更直接、穩妥。這家隱身於灣仔船街的 Atelier Vivanda ,是區內旺中帶靜之選,就算前一、兩天訂位,也沒有問題。試食當日中午1時入座,客人數量剛好,餐廳內不會太擠擁或嘈吵。從門外露天座位,走到室內帶 Rustic 味道的開放式廚房,視野開揚,可以看到廚師們在製作不同的食物,煎肉扒的香烤味道漫遊室內,令人垂涎,氣氛放鬆。
「這是法式鄉郊肉店氣氛!」侍應介紹餐牌時,總不忘說明餐廳背景和主廚的名字──Akrame Benallal,這位摘下米芝蓮星評的法國廚師,去年在香港開了唯一的海外分店 Restaurant Akrame(即在 Atelier Vivanda 旁邊),2015年便帶來小酒館,主打肉類美食和生活享受。餐廳菜單尚算簡潔:頭盤、肉食、配薯、甜點,各有四、五款選擇,然而要在牛、豬、鴨、雞、五種不同煮法薯仔、自家漢堡 Le Croquavor 之間作選擇,實在有點不知所措。
「牛扒有分兩種,一種是 Black Angus Flask,即牛腹裙邊位置;另一種是 Persille Black Angus,則是牛腰,牛隻均產自美國,採用有機草飼;豬肉來自西班牙的Iberian Pork Rib,這種黑毛豬肋骨,可以生點吃也沒問題;鴨胸則是來自法國……」年輕、充滿活力的男侍應,即主動地介紹。「至於馬鈴薯,共有五款,包括加入奶油、洋蔥和青蔥烤焗的 Gratin Dauphinois、切絲加芝士煎製的 Pommes Darphin、混入肉蔻的炸薯球 Pommes Darphines、薯蓉 Mashed Potatoes 和 Sauteed Potatoes,由於是無限供應,可以點兩、三款以上嘗試。」環看身邊食客,有人雙手夾着漢堡,大口大口地咬;有人邊聊邊切牛扒,每次將焗薯放進嘴巴時,眉毛禁不住微微上揚;有人則獨享煙燻五十天熟成的荷蘭薄牛片;肉扒、薯塊加一大盆新鮮蔬菜,每張桌子上都是這三組紅綠黃色彩,令我好奇的,卻是旁邊的餐報、黑椒橄欖油和餐肉刀……
準備之心
對於主廚背景,大部分食客可說是一無所知,打開這份設計精美的黑白餐報《Le Journal De La Viande》,Akrame 就似在為大家上一堂肉食課。
第一版打開先看宣言:「我是肉食工藝飲食鏈的最後一員,我的食譜、烹煮都是為了展示農家、肉匠心機,在這兒沒有花巧秘密,只有專業,從肉種、製作時間、熟成、刀工,目的就是為 Meat Eater 帶來最好的食物。」之後,還用圖片、牛肉分割圖說明如何分辨肉的肌理、肥油、骨頭之間關係(即beef rib和fore rib之別);細說不同動物品種、飼養方法如何影響肉質味道;當然少不了他在餐廳裝潢、設計、制服上運用的法式肉店概念。「我想把店子概念強化,從制服上的皮革圍裙、餐肉刀,靈感都是來自古羅馬肉店。」讀到這兒,視線又回到貌似砧板的木桌,旁邊就是餐廳特製的餐肉刀,其外形短桿、採牛角手抦、刀頭尖銳,說是為了方便刺進肋骨間取肉。好吧,理論到此,還是回到食物本身才重要。
肉扒VS薯菜
點餐後約十五分鐘,在廚房上菜位置熱燈罩、微微的黃光下,就看到肉扒和薯菜。牛扒煎得香,黑豬那片的油香卻更勝一籌,這家的肉扒都沒有預先調味,廚師只在上菜前灑少許鹽和自家製的黑椒橄欖油。本以為肉味會很淡,想不到牛肉質感肌理分明,具有嚼勁;而黑毛豬肋骨則入口即溶,豬味濃,且帶果子香;進食時,一口新鮮蔬菜,一口肉,平衡感足。這間餐廳做得最出色卻不是橄欖油的黑椒味,而是散落在沙律、牛扒和薯仔之中的細香蔥碎,香草味正好化解了肉的油膩感,又或者可以說是法式特色味道之一。法式菜的份量向來不大,這家也如是,最飽肚的卻是馬鈴薯,建議喜歡熱食、又不怕太重口味的話,可以點 Gratin Dauphinois;薯球 Pommes Darphines 即叫即炸,上菜後要即食,不然肉蔻味會變淡;我則偏愛小巧的 Pommes Darphin,感覺較輕盈。
午餐的話,單叫 La Viande (肉食)和 L'accompagement (馬鈴薯),對於女士來說,份量已足夠;男士可以挑戰漢堡 Le Croquavor,採用鄉村風法包,內有免治牛肉、Comté 芝士、甜生菜和傳統 Gribiche 雞黃醬。至於晚餐,可以多試前菜、小吃,試過 A Picorer 的法國 Old Comté,芝士發酵了24個月,味道濃淡分明,奶味之中帶鹹香,很下酒,另一種 indulgence 之選。
Highlights
01 黑椒橄欖油
獨家秘方橄欖油 ,用上了來自馬達加斯加的黑胡椒和意大利 San Remo 橄欖油調配,伴麵包時有微刺激的味道,其濃香的橄欖油味配上牛扒,更具風味。
02 廿四月芝士
A Picorer 有不少獨特選擇,如煙燻五十日的熟成牛肉片,我卻要推介這個發酵了24個月的 Old Comté,是餐廳自家從法國引入,吃時先把芝士切成長條薄片,灑上黑胡椒和橄欖油,奶濃帶鹹香,記得要點杯紅酒同吃,可以是餐前最佳的開胃菜。
03 古羅馬餐刀
餐廳木製桌子仿法式肉店的砧板設計,旁邊特設坑位擺放餐刀,外形靈感取自古羅馬肉刀,前端瘦尖,可以更容易地切入肉塊的骨架位置,Akrame 特別找來巴黎年輕刀匠製作,刀鋒採用不锈鋼,刀柄則是牛角,然而在切肉的時候要留意肉紋、執刀方向,用錯刀背就會切不到了。
04 餐報
這份《Le Journal De La Viande》,一坐下就可以在餐桌上看到,6大版的內容全是 Akrame 對於肉食的宣言,從肉食與地球關係、肉味跟動物身體的緊密關係、飼養方法、地區、食具等等,食客都可以從中了解清楚。
05 甜點
法式甜點,誰不喜歡? 餐牌上有四款選擇,當中最特別的是 Caramel Profitocalire with Chocolate Tonka,泡芙、焦糖雪糕都是自家製,不會太甜,且餅皮香噴。
06 裝潢
大部分扒房裝潢都以傳統為主,Atelier Vivanda 以肉店為主題,採用了鄉村暖色、木砧板餐桌和不同的皮革裝飾。
07 黑毛豬
肉食是餐廳的賣點,大部分人都會點牛扒,我卻推薦黑毛豬肋骨,果子般的肉味,卻不會太油膩,每口都可以感受到豬肉肌理質感,軟硬適中。
08 推介
餐廳經理:「不少客人都說這兒有在法國小館吃飯的感覺,十足地道的法式味道。」
Atelier Vivanda
地址:香港灣仔船街9號地下A舖
營業時間:12:00-15:00,18:00-23:30
訂座:(852)2109 1768
讀者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