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之礼赞

作为肉食工艺饮食链的最后一员,这里的食谱、烹煮都是为了展示农家、肉匠心机,在这儿没有花巧秘密,只有专业,从肉种、制作时间、熟成、刀工,目的就是为 Meat Eater 带来最好的食物。”
风物

[TO dine, or NOT to dine]:现代人对吃要追逐味道、新奇,还有摘星名厨。本栏目以食客第一身体验出发,发掘城中各国精致独特料理,从餐厅特点、气氛、食材、服务、设计、餐具各方面,带来更具趣味、知性的试食报告。

我最重视午饭了,在 Lunch Hour 短短一个半小时 (或顶多有两小时),条件许可的话,首选肉扒,一是为了蛋白质,二是旁边的新鲜沙律和香脆薯菜。近年港岛区开了不少扒房,几近每家都说自己的扒块肉嫩、味汁独特,味蕾却是诚实的,什么是货真价实的法国地道体验 ? 要看以下几点……

化繁为简

午饭想吃得好,请别太复杂,上法式扒房的好处,大抵如此。从入座到点菜,前后不用十分钟,因为餐牌仅有几种选择(甚至单一的牛扒薯条),有时比在茶餐厅点 ABC 餐更直接、稳妥。这家隐身于湾仔船街的 Atelier Vivanda ,是区内旺中带静之选,就算前一、两天订位,也没有问题。试食当日中午1时入座,客人数量刚好,餐厅内不会太挤拥或嘈吵。从门外露天座位,走到室内带 Rustic 味道的开放式厨房,视野开扬,可以看到厨师们在制作不同的食物,煎肉扒的香烤味道漫游室内,令人垂涎,气氛放松。

「这是法式乡郊肉店气氛!」侍应介绍餐牌时,总不忘说明餐厅背景和主厨的名字──Akrame Benallal,这位摘下米芝莲星评的法国厨师,去年在香港开了唯一的海外分店 Restaurant Akrame(即在 Atelier Vivanda 旁边),2015年便带来小酒馆,主打肉类美食和生活享受。餐厅菜单尚算简洁:头盘、肉食、配薯、甜点,各有四、五款选择,然而要在牛、猪、鸭、鸡、五种不同煮法薯仔、自家汉堡 Le Croquavor 之间作选择,实在有点不知所措。

「牛扒有分两种,一种是 Black Angus Flask,即牛腹裙边位置;另一种是 Persille Black Angus,则是牛腰,牛只均产自美国,采用有机草饲;猪肉来自西班牙的Iberian Pork Rib,这种黑毛猪肋骨,可以生点吃也没问题;鸭胸则是来自法国……」年轻、充满活力的男侍应,即主动地介绍。「至于马铃薯,共有五款,包括加入奶油、洋葱和青葱烤焗的 Gratin Dauphinois、切丝加芝士煎制的 Pommes Darphin、混入肉蔻的炸薯球 Pommes Darphines、薯蓉 Mashed Potatoes 和 Sauteed Potatoes,由于是无限供应,可以点两、三款以上尝试。」环看身边食客,有人双手夹着汉堡,大口大口地咬;有人边聊边切牛扒,每次将焗薯放进嘴巴时,眉毛禁不住微微上扬;有人则独享烟熏五十天熟成的荷兰薄牛片;肉扒、薯块加一大盆新鲜蔬菜,每张桌子上都是这三组红绿黄色彩,令我好奇的,却是旁边的餐报、黑椒橄榄油和餐肉刀……

摄:Lit Ma/ 端传媒

准备之心

对于主厨背景,大部分食客可说是一无所知,打开这份设计精美的黑白餐报《Le Journal De La Viande》,Akrame 就似在为大家上一堂肉食课。

第一版打开先看宣言:「我是肉食工艺饮食链的最后一员,我的食谱、烹煮都是为了展示农家、肉匠心机,在这儿没有花巧秘密,只有专业,从肉种、制作时间、熟成、刀工,目的就是为 Meat Eater 带来最好的食物。」之后,还用图片、牛肉分割图说明如何分辨肉的肌理、肥油、骨头之间关系(即beef rib和fore rib之别);细说不同动物品种、饲养方法如何影响肉质味道;当然少不了他在餐厅装潢、设计、制服上运用的法式肉店概念。「我想把店子概念强化,从制服上的皮革围裙、餐肉刀,灵感都是来自古罗马肉店。」读到这儿,视线又回到貌似砧板的木桌,旁边就是餐厅特制的餐肉刀,其外形短杆、采牛角手抦、刀头尖锐,说是为了方便刺进肋骨间取肉。好吧,理论到此,还是回到食物本身才重要。

肉扒VS薯菜

点餐后约十五分钟,在厨房上菜位置热灯罩、微微的黄光下,就看到肉扒和薯菜。牛扒煎得香,黑猪那片的油香却更胜一筹,这家的肉扒都没有预先调味,厨师只在上菜前洒少许盐和自家制的黑椒橄榄油。本以为肉味会很淡,想不到牛肉质感肌理分明,具有嚼劲;而黑毛猪肋骨则入口即溶,猪味浓,且带果子香;进食时,一口新鲜蔬菜,一口肉,平衡感足。这间餐厅做得最出色却不是橄榄油的黑椒味,而是散落在沙律、牛扒和薯仔之中的细香葱碎,香草味正好化解了肉的油腻感,又或者可以说是法式特色味道之一。法式菜的份量向来不大,这家也如是,最饱肚的却是马铃薯,建议喜欢热食、又不怕太重口味的话,可以点 Gratin Dauphinois;薯球 Pommes Darphines 即叫即炸,上菜后要即食,不然肉蔻味会变淡;我则偏爱小巧的 Pommes Darphin,感觉较轻盈。

午餐的话,单叫 La Viande (肉食)和 L'accompagement (马铃薯),对于女士来说,份量已足够;男士可以挑战汉堡 Le Croquavor,采用乡村风法包,内有免治牛肉、Comté 芝士、甜生菜和传统 Gribiche 鸡黄酱。至于晚餐,可以多试前菜、小吃,试过 A Picorer 的法国 Old Comté,芝士发酵了24个月,味道浓淡分明,奶味之中带咸香,很下酒,另一种 indulgence 之选。

Highlights

01 黑椒橄榄油

摄:Lit Ma/ 端传媒

独家秘方橄榄油 ,用上了来自马达加斯加的黑胡椒和意大利 San Remo 橄榄油调配,伴面包时有微刺激的味道,其浓香的橄榄油味配上牛扒,更具风味。

02 廿四月芝士

摄:Lit Ma/ 端传媒

A Picorer 有不少独特选择,如烟熏五十日的熟成牛肉片,我却要推介这个发酵了24个月的 Old Comté,是餐厅自家从法国引入,吃时先把芝士切成长条薄片,洒上黑胡椒和橄榄油,奶浓带咸香,记得要点杯红酒同吃,可以是餐前最佳的开胃菜。

03 古罗马餐刀

摄:Lit Ma/ 端传媒

餐厅木制桌子仿法式肉店的砧板设计,旁边特设坑位摆放餐刀,外形灵感取自古罗马肉刀,前端瘦尖,可以更容易地切入肉块的骨架位置,Akrame 特别找来巴黎年轻刀匠制作,刀锋采用不锈钢,刀柄则是牛角,然而在切肉的时候要留意肉纹、执刀方向,用错刀背就会切不到了。

04 餐报

摄:Lit Ma/ 端传媒

这份《Le Journal De La Viande》,一坐下就可以在餐桌上看到,6大版的内容全是 Akrame 对于肉食的宣言,从肉食与地球关系、肉味跟动物身体的紧密关系、饲养方法、地区、食具等等,食客都可以从中了解清楚。

05 甜点

摄:Lit Ma/ 端传媒

法式甜点,谁不喜欢? 餐牌上有四款选择,当中最特别的是 Caramel Profitocalire with Chocolate Tonka,泡芙、焦糖雪糕都是自家制,不会太甜,且饼皮香喷。

06 装潢

摄:Lit Ma/ 端传媒

大部分扒房装潢都以传统为主,Atelier Vivanda 以肉店为主题,采用了乡村暖色、木砧板餐桌和不同的皮革装饰。

07 黑毛猪

摄:Lit Ma/ 端传媒

肉食是餐厅的卖点,大部分人都会点牛扒,我却推荐黑毛猪肋骨,果子般的肉味,却不会太油腻,每口都可以感受到猪肉肌理质感,软硬适中。

08 推介

摄:Lit Ma/ 端传媒

餐厅经理:「不少客人都说这儿有在法国小馆吃饭的感觉,十足地道的法式味道。」

Atelier Vivanda

地址:香港湾仔船街9号地下A舖

营业时间:12:00-15:00,18:00-23:30

订座:(852)2109 1768

查询:www.ateliervivanda.com.hk

读者评论 0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目前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