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因各種緣由和時機,犯罪題材的電影突然間主導了2023年整個中國電影的走勢。且影片劇情並非普通的犯罪偵破,而是參考了各種真實案例或原著作品,突出跌宕起伏甚至匪夷所思的案情走向,以及三言兩語不能盡述的偵破過程。奇案片,絕對是2023年中國電影無可爭議的關鍵字。無論有意還是無意,它們與香港電影曾經的奇案片類型千絲萬縷。但作者王秋辰並非要整理中港電影的淵源,而是透過整理這些電影的創作特色和思維內核,透露出了在中國大陸特殊的語境下,這些奇案電影背後的無形之手體現了怎樣的工業狀況與社會集體意識。
2023年,中國電影市場總票房達到了549億人民幣,觀影總人次12.98億。在拉動票房增長上,奇案電影功不可沒。在票房榜TOP100裏,約有15部電影是犯罪、懸疑電影。
回顧2023年,犯罪、懸疑電影佔據著中國電影市場輿論的中心。它們情節之離奇、案情之曲折,似乎遠超過往的尺度,頗有早年香港奇案電影的意味。而香港今年的賀歲片《臨時劫案》,就是一部帶著奇案色彩的電影,它在香港預定在2024年除夕夜開畫,在大陸提前已於1月19日上映,雖沒有變成話題之作,截止完稿前也輕取了兩億人民幣票房。
2023年,中國電影市場總票房達到了549億,觀影總人次12.98億,雖不及疫情之前,卻也超出許多從業者的預期。在拉動票房增長上,奇案電影功不可沒。在票房榜TOP100裏,約有15部電影是犯罪、懸疑電影。《滿江紅》、《孤注一擲》、《消失的她》分別位居第一、三、四名,單這三部爆款的票房就超過了110億。
然而,票房數字只是表面風光,每部奇案電影都在把反轉、情緒、尺度作為賣點,它們像是長著同一副空洞面孔,觀看時無一不令人感到如芒刺在背。即使如此,考慮到商業類型一般有固定的創作範式,它們的模樣往往與政治、文化等現實環境互為因果,我們無法完全把它們忽視。
在失序的市場、成熟的觀眾、陳舊的創作觀念與嚴苛的政治審查之間,這些奇案電影呈現出比以往更為複雜的狀況,其本身已然也是一樁奇案了。
奇案的作者:夭折的現實主義
這一年的奇案電影熱衷於用反轉製造懸念,依靠奇觀刺激情緒,這些是經典黑色電影和香港奇案電影中最常見的技巧,它們只是將其用得更加極致,然而過猶不及,用得越多,故事就越容易失去現實性。現實主義是創作初衷,卻不能落為結果,是所有創作者呈現出的一個共性問題。
張藝謀的兩部作品均以權力鬥爭為題材。《滿江紅》講的是金國使者被殺案,因為定性的正史不允許顛覆性改編,岳飛和秦檜都沒有戲說空間,所以影片雖然在形式上做足了設計,卻始終未把主線邏輯講得更為合理,倘若某一個反轉不發生,故事便不會存在了。影片只能在結尾呈現一場全軍復誦「滿江紅」的戲碼,以煽動國族情緒來拔高立意。
《堅如磐石》依靠表演來渲染官商關係的複雜,按劇情正常發展,故事勢必應該觸及官僚體制問題,然而性錄像和一隻存有證據的舊手機出現,把罪案動機反轉成了個人的惡念與私慾所致,影片不得不在邏輯崩塌中潦草收尾。
《堅如磐石》面對相似的瓶頸。故事取材重慶大審判和1981年廈門公車爆炸案兩起真實事件,是一個融合謀殺、暴力、貪腐等多種元素的掃黑大案。影片依靠表演來渲染官商關係的複雜,霓虹調色晦暗濃重,美學風格頗似陰間地獄。按劇情正常發展,故事勢必會觸及官僚體制問題,然而性錄像和一隻存有證據的舊手機出現,把罪案動機反轉成了惡念與私慾所致,影片不得不在邏輯崩塌中潦草收尾。
以陳思誠為代表的創作者,善於像玩積木一般搭配多種類型技巧,糅合視覺奇觀和社會議題,建立起了一種完全不同於張藝謀的敘事風格,這些影片也基本不會涉及權鬥和體制。
《消失的她》是一樁男主角妻子南亞失蹤案。這部電影有標籤化的人物面孔,對女權議題的利用,意料之外的反轉,脫離中國的異域奇觀,這些都是陳思誠電影的典型特徵。陳思誠雖是監制、編劇,但主創曾多次不避諱地談起,許多鏡頭是由其本人親自指導的。
陳思誠被稱為導演中的產品經理。暑期檔電影《孤注一擲》上映後,「質疑思誠,理解思誠,成為思誠」是該片在豆瓣最火的評論之一。
如果不去特別留心,觀眾很難知道《消失的她》是一部改編作品。影片的結構來自法國戲劇《為單身漢設下的陷阱》所改編的蘇聯電影,而故事原型參考了真實的孕婦泰國墜崖案。或許是因為把多個源頭縫合在一起的改編方式,影片在觀感上有一種弗蘭肯斯坦式的拼接感,原創性顯得極其薄弱。
陳思誠被稱為導演中的產品經理,從《唐人街探案》系列和《誤殺》取得票房成功開始,業內已有不少效仿者出現。暑期檔電影《孤注一擲》上映後,「質疑思誠,理解思誠,成為思誠」是該片在豆瓣最火的評論之一。這句話生動描述了電影從業者在利益誘惑下的心態轉變:過去對陳思誠抱持懷疑,後來研究陳思誠的方法論,現在效仿陳思成的創作模式。
很難想象,這部效仿電影的出品方是寧浩掌舵的壞猴子影業。寧浩是中國類型電影更早的探索者,其代表作品黑色喜劇《瘋狂的石頭》,和獲得柏林影展提名的犯罪電影《無人區》,都展現了他在類型創作上的經驗和潛力。
《孤注一擲》聚焦緬北詐騙案,秉承了《我不是藥神》「凡人成聖」的現實題材路子,但異域奇觀疊加社會議題的做法與《消失的她》如出一轍,人物也是陳思誠電影最常見的標籤化人物——呆板的大廠碼農、性感的美女荷官、寵愛女兒的凶殘頭目、完美的受害者、正義的公安幹部。
2023年有多部奇案電影把故事背景設定在東南亞。槍戰、暴亂和謀殺,意外、巧合與反轉,這些在審查上無法發生於國內的事,它們不約而同地暗示著,相比境外的混亂而言,國內的穩定才是抓在手心裏的幸福。
還有馬浴柯的《怒潮》、張末的《拯救嫌疑人》等,2023年有多部奇案電影把故事背景設定在東南亞。那裏有多元而複雜的信仰,詭譎又熟悉的文化,可以為奇案提供豐富的敘事空間。無論對創作者還是觀眾來說,槍戰、暴亂和謀殺,意外、巧合與反轉,這些在審查上無法發生於國內的事,只要發生在東南亞,邏輯便是合理的。
於是,陳思誠和他的效仿者們拼湊出這樣一幅東南亞圖景:那是一個野蠻、危險的法外之地,罪惡叢生。一些畸形秀、噶腰子傳聞,更是讓人從生理本能上感到恐懼。它們不約而同地暗示著,相比境外的混亂而言,國內的穩定才是抓在手心裏的幸福。
在作者性較強的奇案電影裏,最值得談論的是曹保平的《涉過憤怒的海》。在日留學的少女娜娜被殺,黃渤飾演的父親老金千里追凶,和周迅飾演的嫌疑人李苗苗的母親景嵐上演人性角力,個中夾雜著兩對父母和家庭給孩子帶來的成長創傷,以此探討原生家庭和親子關係議題。
從故事可以看出,曹保平是一個兼具張藝謀和陳思誠特徵的創作者。他既像張藝謀那般,對經典黑色電影技巧有深入研究,也擁有某些與陳思誠相似的思維,比如選擇境外作為謀殺案發生地,議題先行,利用巧合來串聯奇觀場面等等。
奇案電影大部分都與女性受害者有關,包括失蹤的妻子,被謀殺、性侵的女孩,失去孩子的母親等等。工具化的女性受害者數量之多令人咂舌,但完整的女性角色少之又少。
影片最震撼的一幕是天空下魚雨,那是一個黑雲壓城的末日景象,令人想起美國電影《木蘭花》中的青蛙雨。魚雨之下,是一場過於巧合的三車相撞情節。此時,巧合和奇觀使故事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約束,現實懸浮得像一座海市蜃樓。
曹保平的上帝視角和壓迫感很重的攝影機運動,渲染了故事所發生的極端環境,正因為極端,便難以觸及主題在社會中的普遍性,進而失去了對現實的批判力量,人物的憤怒變得有些虛張聲勢。
奇案的女性:「她」的消失
如果把奇案電影所涉及案件一一列出,我們會發現大部分都與女性受害者有關,包括失蹤的妻子,被謀殺、性侵的女孩,失去孩子的母親等等。工具化的女性受害者數量之多令人咂舌,但完整的女性角色之少又令人遺憾。
邱禮濤導演的國產片《莫斯科行動》和馬浴柯的《怒潮》是利用女性的兩個極端案例。《莫斯科行動》的原型事件裏,女性的確是配角和受害者。但是,影片先後三次呈現女性直接被殺場面,強姦、割喉文詠珊飾演的真真,甚至狙擊一位白人女性,考慮到它的受眾目標是主流的男性觀眾,導演營造爽感的動機著實令人懷疑。
馬浴柯的《怒潮》是一個發生在東南亞的針對女性的綁架、謀殺和器官買賣案。影片開篇即呈現了女性被剝取角膜、被殺害,屍體被砌入水泥磚的場景。張家輝、阮經天和王大陸扮演的男主角相繼出場後,再無任何女性角色出現,影片看起來像一個由女性屍體堆砌出的修羅場。
捧出過鞏俐、章子怡的張藝謀,彷彿對女性角色不再有興趣了。《滿江紅》配角瑤琴是一個受男主角張大「救風塵」之恩而成為其妻子的舞姬,影片先後兩次以凌辱瑤琴為籌碼進行刑訊逼供。且不說兩宋時期民間尚未流行貞操束縛,情節並非與歷史相符,這種女性貞潔比性命更重要的落後觀念,竟是推進敘事的關鍵所在,令很多觀眾感到不適。
而在《堅如磐石》裏,女性是權色交易的受害者,是被偉岸父親和父權寵溺的女兒,也是依附於父權庇護下的施害者。這意味著女性被認定為權力秩序中裙帶關係的關鍵,是驅動男性官員犯罪的根源,但與此同時,女性也不可能成為權力場域裏的核心話事人。
女性真正擔任主角的奇案電影只有《消失的她》《拯救嫌疑人》《熱搜》和《迴廊亭》。
《消失的她》原故事發生在一個封閉空間,在封閉空間中,倪妮飾演的女主角沈曼才有可能導演一場戲,讓朱一龍飾演的何非相信戲是真實的。但本片拋棄了封閉空間,沈曼設計的girl helps girl局中局在現實邏輯裏無法操作。也就是說,這個女性人物的現實框架非常潦草,幾乎是個不成立的角色。
大部分現實題材遭遇審查限制,針對女性的犯罪是為數不多被允許拍攝的「救命稻草」;當越來越多中國人關注性別平權,女性題材也是極少數具有時代紅利的選題。在這些奇案電影裏,觀眾只能看到陳舊的父權敘事,這些電影的主要受益者往往也是男性。
相比之下,攝影機在捕捉朱一龍的表演上顯得尤為細緻。到了最後,男主角被告知妻子死時已懷孕的消息,殺害妻子的他流下悔恨的眼淚。這個結局讓很多觀眾感到疑惑:父愛會比母愛更天然、更深沈嗎?對男人而言,女性的生命價值只是她的生育能力嗎?
在《熱搜》開篇,自媒體博主陳妙借題發揮、製造爆款以謀取投資。然而這件事牽扯出性侵大案,她開始以記者的方式重新調查真相。影片最後,她面對鏡頭為開篇的行為道歉。這是把影片的重心放置在對操縱輿論、帶節奏行為的批判上,性侵的施害者卻從未露面,女主角反而成為主要承受道德詰問的人。
《拯救嫌疑人》是極少數由女性導演的奇案電影之一。張小斐飾演的華人律師陳智琪,惠英紅飾演的受害少女母親林淑娥,兩個人物的情節發展均由母愛驅動。當母權成為情緒、破壞和非理智行為的動機,影片既是對母權的污名化,也是在以母愛名義對女性施以規訓。在本質上,導演張末採用的是一種常見的父權敘事。
女性受害者案件扎堆,一方面可能因為,大部分現實題材遭遇審查限制,針對女性的犯罪是為數不多被允許拍攝的「救命稻草」;另一方面,當越來越多中國人關注性別平權,女性題材也是極少數具有時代紅利的選題。
可是,在這些奇案電影裏,觀眾只能看到陳舊的父權敘事,個中隱藏著規訓女性回歸傳統性別秩序的意味。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些電影的主要受益者往往也是男性。
主旋律電影到了近兩年,製造正能量的偉光正敘事盡顯疲態,被寄予厚望的《志願軍》國慶假期票房不足5億元。
比如《孤注一擲》幫助張藝興進一步完成偶像到實力演員的轉身,王傳君的演技在短視頻平台上備受關注,孫陽是為數不多被電影捧出的流量演員,同樣出演的金晨、周也和詠梅就沒有這般幸運了,要麼表演受限於角色空間,要麼迎合了大眾對女性的刻板印象。
也有不少人認為,女性受害者需要被看見,呈現本身就是一種意義。但不可忽視的是,在過去幾年,中國社會已曝光過許多針對女性的犯罪新聞,即使在政府瘋狂刪除和圍堵之下,像徐州鐵鍊女這樣的事件依然引起了巨大轟動。僅從呈現即是意義層面來講,這些電影也遠遠落後於現實需要了。
奇案與審查:從與之周旋,到與之共舞
在過去,與電影人聊天,對方會告訴你這不能拍、那不能拍。現在,對方會告訴你只能這麼拍。從質疑審查,到理解審查,再到融入審查,越來越多製作者已逐漸適應日益嚴苛的文化環境。由於政治尺度是犯罪懸疑類型的必備元素,相比其它類型,這些奇案電影顯得尤為典型。
《孤注一擲》是一部在轟轟烈烈的反詐運動背景下推出的主旋律奇案故事,幾乎不會有審查之憂。在上映期間,不少地方的公安機構借助影片熱度普及反詐宣傳,這些官方行為同時又成為電影營銷的一環。
從早年樣板戲,到以徐克、林超賢、吳京為代表的類型化探索,主旋律電影到了近兩年,製造正能量的偉光正敘事盡顯疲態,被寄予厚望的《志願軍》國慶假期票房不足5億元。而《孤注一擲》呈現小人物視角下的人性善惡,故事性更足。它意味著主旋律電影已擺脫舊套路,正在嘗試更隱晦、更貼近生活的敘事方式。
從立意上看,《三大隊》和《第八個嫌疑人》是迎合審查的典型。兩個長年追凶的故事在視角上完全互補,都是反映體制的最好素材。改編自紀實文學《請轉告局長,三大隊任務完成了》的《三大隊》,以刑偵大隊隊長程兵為主視角,而改編自1995年廣東武裝劫鈔案的《第八個嫌疑人》裏,主視角來自兇手陳信文。
在原型事件裏,三大隊因刑訊逼供打死人而被判刑,隊長程兵出獄後獨自一人開始追凶,在這個人物身上,我們能看到個體和體制的關係,以及執念裏的豐富人性。電影更改了這個設定,以熱血的口號渲染隊員出獄後重新集結又逐漸分別的悲壯情緒,一個被體制淘汰的個體英雄敘事,就這樣成為了煽情的集體英雄敘事。
一些長期未能上映的奇案電影,因為國家電影局針對電影市場救市的需要,最終得以上映。它們被稱為「庫存電影」。在觀看過程中,觀眾可以明顯感受到審查帶來的累累傷痕。
《第八個嫌疑人》不呈現體制細節,表演重點是主角陳信文在逃亡中受到的人性折磨和心理轉變。有一個情節是,東南亞生存環境過於惡劣,他選擇假冒他人身份回國生活,為此影片著意拍攝了一場殺人戲。考慮中國電影市場沒有分級制度,審查對暴力情節的尺度把握實在令人猜不透。
相比而言,改編自余華小說的《河邊的錯誤》要聰明得多,它偏離出類型敘事,作者電影的意味更重。男主角馬哲在體制內工作卻被體制異化,魏書鈞使用曖昧不明的超現實元素,時常失焦且顆粒感很強的膠片攝影,讓影片看起來更像在探索新的視聽風格,而非對體制的批判。
還有一些長期未能上映的奇案電影,因為國家電影局針對電影市場救市的需要,最終得以上映。它們被稱為「庫存電影」。在觀看過程中,觀眾可以明顯感受到審查帶來的累累傷痕。
電影《迴廊亭》改編自東野圭吾小說《迴廊亭殺人事件》,原本定檔2022年3月,因為疫情原因而撤檔,最終在2023年3月得以上映。影片有多處口型對不上配音的場景。原著中主角復仇和動用私刑情節,被修改為按照公安程序推動調查,並增設一個社區民警角色,推理邏輯因此被破壞,謎底基本是靠兇手自曝來揭露的。
《堅如磐石》最初公佈的定檔海報上,體現了「官上有官,錢外有錢」的口號。海報上線不久便被要求下架,重新上線版本刪去了這句口號。
《涉過憤怒的海》是一部沈寂四年的庫存電影。在瞭解曹保平的影迷看來,影片的缺陷不應該是導演正常水準下會犯的失誤。例如,老金和景嵐兩家人的階層差距未能體現,二人之間本來有更激烈的情慾戲發生。當這些戲份被刪改,人物關係也就被弱化了。
同樣歷時四年方能上映,《堅如磐石》最初公佈的定檔海報上,體現了「官上有官,錢外有錢」的口號,這句話是對整個故事的概括。海報上線不久便被要求下架,重新上線版本刪去了這句口號。
多位自稱看過《堅如磐石》未刪減版本的網友,透露了一些與上映版不同的細節,例如鄭市長被改為鄭副市長,陳道明飾演的督導組組長戲份是後來補拍的等等。雖然這些細節未被證實,但不少網友因此為影片辯護,他們認為儘管接受了刪改,它依然是一部敢於挑戰政治尺度的電影。
滿屏打碼,對不上的口型,不流暢的剪輯,失去邏輯的推理,被抽離現實的現實題材等等,審查看似只是限制了拍攝內容,但其對思想的鉗制,和普遍薄弱的電影原創能力之間也存在著微妙的關聯。
從審查角度看,與其說陳思誠探索出一條弱原創和強營銷綁定的路子,不如說他為了避免審查風險,主動放棄了對原創的追求,這正是審查想要達到的結果。
比如,這些奇案電影幾乎沒有原創劇本。而像《消失的她》這樣把奇觀、議題縫合在一起的改編或翻拍項目,不僅是安全的,還能衍生出噱頭十足的營銷物料。從審查角度看,與其說陳思誠探索出一條弱原創和強營銷綁定的路子,不如說他為了避免審查風險,主動放棄了對原創的追求,這正是審查想要達到的結果。
然而,對觀眾來說,電影只有好看與不好看之別,與審查共舞不過是創作者自欺欺人的說辭。質量和營銷之間的落差,讓越來越多觀眾意識到營銷的欺騙性。大部分片方會花費巨資維護口碑,卻沒有一部奇案電影在豆瓣上超過8分,幾部爆款都在映後出現口碑大幅下滑現象,《消失的她》豆瓣開分7.5分,如今已降到了6.2分。
這個局面令人想起導演婁燁在《今天》雜誌採訪裏說的話:「對我來說,戴著鐐銬跳舞,就是你失去了跳舞的快樂,也失去了面對鐐銬時的沉重和尊嚴。我覺得這是你自己騙自己。」
王秋辰,電影媒體編輯,記者。常駐北京。
这篇文章没啥新意,大家不觉得把很多篇幅都放在了简述电影剧情上了吗?其他探讨也都是泛泛,分析陈思成的文章《人物》在暑假出过一期,至少比本文透彻。中国院线电影压根没有分析的必要,探讨女性在荧幕上的比例就是个笑话,中国院线根本没有真正的女权电影!
“对我来说,戴着镣铐跳舞,就是你失去了跳舞的快乐,也失去了面对镣铐时的沉重和尊严。我觉得这是你自己骗自己。”
爛片藏著人最兇惡的意識。
大陆电影一滩烂泥,有什么好写的,拍成什么样各位心里清楚就好了,不用写成文章,太对得起它了,它根本不配,就像去年的黑兔年春晚,早有预料的东西还废什么文笔呢?这些影片根本就是沉沙,立刻要被时间抛弃,还来分析它干什么呢?
虽然也不是很喜欢《怒海》,但是这部片子跟怒潮拯救嫌疑人之流,还是有一些显著的区别:怒海发生在海外,个人认为并不是讨巧和躲避审查,而是原著故事本身就发生在日本;另外,怒、拯等片的东南亚国家,全都因为审查的关系,没有真真实实的东南亚国家地名(巴兰迪亚、槟市等等假名),而且基本都是在澳门、海南等地取景,而怒海真真实实交代了东京中国地名,并且实地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