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电影现象:奇案电影成绩斐然,是类型的胜利还是自欺欺人?

失序的市场、成熟的观众、陈旧的创作观念与严苛的政治审查,奇案电影的复杂状况,其本身已然也是一桩奇案。
《涉过愤怒的海》剧照。网上图片

【编者按】因各种缘由和时机,犯罪题材的电影突然间主导了2023年整个中国电影的走势。且影片剧情并非普通的犯罪侦破,而是参考了各种真实案例或原著作品,突出跌宕起伏甚至匪夷所思的案情走向,以及三言两语不能尽述的侦破过程。奇案片,绝对是2023年中国电影无可争议的关键字。无论有意还是无意,它们与香港电影曾经的奇案片类型千丝万缕。但作者王秋辰并非要整理中港电影的渊源,而是透过整理这些电影的创作特色和思维内核,透露出了在中国大陆特殊的语境下,这些奇案电影背后的无形之手体现了怎样的工业状况与社会集体意识。


2023年,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达到了549亿人民币,观影总人次12.98亿。在拉动票房增长上,奇案电影功不可没。在票房榜TOP100里,约有15部电影是犯罪、悬疑电影。

回顾2023年,犯罪、悬疑电影占据着中国电影市场舆论的中心。它们情节之离奇、案情之曲折,似乎远超过往的尺度,颇有早年香港奇案电影的意味。而香港今年的贺岁片《临时劫案》,就是一部带着奇案色彩的电影,它在香港预定在2024年除夕夜开画,在大陆提前已于1月19日上映,虽没有变成话题之作,截止完稿前也轻取了两亿人民币票房。

2023年,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达到了549亿,观影总人次12.98亿,虽不及疫情之前,却也超出许多从业者的预期。在拉动票房增长上,奇案电影功不可没。在票房榜TOP100里,约有15部电影是犯罪、悬疑电影。《满江红》、《孤注一掷》、《消失的她》分别位居第一、三、四名,单这三部爆款的票房就超过了110亿。

然而,票房数字只是表面风光,每部奇案电影都在把反转、情绪、尺度作为卖点,它们像是长着同一副空洞面孔,观看时无一不令人感到如芒刺在背。即使如此,考虑到商业类型一般有固定的创作范式,它们的模样往往与政治、文化等现实环境互为因果,我们无法完全把它们忽视。

在失序的市场、成熟的观众、陈旧的创作观念与严苛的政治审查之间,这些奇案电影呈现出比以往更为复杂的状况,其本身已然也是一桩奇案了。

《满江红》剧照。网上图片
《满江红》剧照。网上图片

奇案的作者:夭折的现实主义

这一年的奇案电影热衷于用反转制造悬念,依靠奇观刺激情绪,这些是经典黑色电影和香港奇案电影中最常见的技巧,它们只是将其用得更加极致,然而过犹不及,用得越多,故事就越容易失去现实性。现实主义是创作初衷,却不能落为结果,是所有创作者呈现出的一个共性问题。

张艺谋的两部作品均以权力斗争为题材。《满江红》讲的是金国使者被杀案,因为定性的正史不允许颠覆性改编,岳飞和秦桧都没有戏说空间,所以影片虽然在形式上做足了设计,却始终未把主线逻辑讲得更为合理,倘若某一个反转不发生,故事便不会存在了。影片只能在结尾呈现一场全军复诵“满江红”的戏码,以煽动国族情绪来拔高立意。

《坚如磐石》依靠表演来渲染官商关系的复杂,按剧情正常发展,故事势必应该触及官僚体制问题,然而性录像和一只存有证据的旧手机出现,把罪案动机反转成了个人的恶念与私欲所致,影片不得不在逻辑崩塌中潦草收尾。

《坚如磐石》面对相似的瓶颈。故事取材重庆大审判和1981年厦门公车爆炸案两起真实事件,是一个融合谋杀、暴力、贪腐等多种元素的扫黑大案。影片依靠表演来渲染官商关系的复杂,霓虹调色晦暗浓重,美学风格颇似阴间地狱。按剧情正常发展,故事势必会触及官僚体制问题,然而性录像和一只存有证据的旧手机出现,把罪案动机反转成了恶念与私欲所致,影片不得不在逻辑崩塌中潦草收尾。

以陈思诚为代表的创作者,善于像玩积木一般搭配多种类型技巧,糅合视觉奇观和社会议题,建立起了一种完全不同于张艺谋的叙事风格,这些影片也基本不会涉及权斗和体制。

《消失的她》剧照。网上图片
《消失的她》剧照。网上图片

《消失的她》是一桩男主角妻子南亚失踪案。这部电影有标签化的人物面孔,对女权议题的利用,意料之外的反转,脱离中国的异域奇观,这些都是陈思诚电影的典型特征。陈思诚虽是监制、编剧,但主创曾多次不避讳地谈起,许多镜头是由其本人亲自指导的。

陈思诚被称为导演中的产品经理。暑期档电影《孤注一掷》上映后,“质疑思诚,理解思诚,成为思诚”是该片在豆瓣最火的评论之一。

如果不去特别留心,观众很难知道《消失的她》是一部改编作品。影片的结构来自法国戏剧《为单身汉设下的陷阱》所改编的苏联电影,而故事原型参考了真实的孕妇泰国坠崖案。或许是因为把多个源头缝合在一起的改编方式,影片在观感上有一种弗兰肯斯坦式的拼接感,原创性显得极其薄弱。

陈思诚被称为导演中的产品经理,从《唐人街探案》系列和《误杀》取得票房成功开始,业内已有不少效仿者出现。暑期档电影《孤注一掷》上映后,“质疑思诚,理解思诚,成为思诚”是该片在豆瓣最火的评论之一。这句话生动描述了电影从业者在利益诱惑下的心态转变:过去对陈思诚抱持怀疑,后来研究陈思诚的方法论,现在效仿陈思成的创作模式。

很难想象,这部效仿电影的出品方是宁浩掌舵的坏猴子影业。宁浩是中国类型电影更早的探索者,其代表作品黑色喜剧《疯狂的石头》,和获得柏林影展提名的犯罪电影《无人区》,都展现了他在类型创作上的经验和潜力。

《孤注一掷》剧照。网上图片
《孤注一掷》剧照。网上图片

《孤注一掷》聚焦缅北诈骗案,秉承了《我不是药神》“凡人成圣”的现实题材路子,但异域奇观叠加社会议题的做法与《消失的她》如出一辙,人物也是陈思诚电影最常见的标签化人物——呆板的大厂码农、性感的美女荷官、宠爱女儿的凶残头目、完美的受害者、正义的公安干部。

2023年有多部奇案电影把故事背景设定在东南亚。枪战、暴乱和谋杀,意外、巧合与反转,这些在审查上无法发生于国内的事,它们不约而同地暗示着,相比境外的混乱而言,国内的稳定才是抓在手心里的幸福。

还有马浴柯的《怒潮》、张末的《拯救嫌疑人》等,2023年有多部奇案电影把故事背景设定在东南亚。那里有多元而复杂的信仰,诡谲又熟悉的文化,可以为奇案提供丰富的叙事空间。无论对创作者还是观众来说,枪战、暴乱和谋杀,意外、巧合与反转,这些在审查上无法发生于国内的事,只要发生在东南亚,逻辑便是合理的。

于是,陈思诚和他的效仿者们拼凑出这样一幅东南亚图景:那是一个野蛮、危险的法外之地,罪恶丛生。一些畸形秀、噶腰子传闻,更是让人从生理本能上感到恐惧。它们不约而同地暗示着,相比境外的混乱而言,国内的稳定才是抓在手心里的幸福。

在作者性较强的奇案电影里,最值得谈论的是曹保平的《涉过愤怒的海》。在日留学的少女娜娜被杀,黄渤饰演的父亲老金千里追凶,和周迅饰演的嫌疑人李苗苗的母亲景岚上演人性角力,个中夹杂着两对父母和家庭给孩子带来的成长创伤,以此探讨原生家庭和亲子关系议题。

《涉过愤怒的海》剧照。网上图片
《涉过愤怒的海》剧照。网上图片

从故事可以看出,曹保平是一个兼具张艺谋和陈思诚特征的创作者。他既像张艺谋那般,对经典黑色电影技巧有深入研究,也拥有某些与陈思诚相似的思维,比如选择境外作为谋杀案发生地,议题先行,利用巧合来串联奇观场面等等。

奇案电影大部分都与女性受害者有关,包括失踪的妻子,被谋杀、性侵的女孩,失去孩子的母亲等等。工具化的女性受害者数量之多令人咂舌,但完整的女性角色少之又少。

影片最震撼的一幕是天空下鱼雨,那是一个黑云压城的末日景象,令人想起美国电影《木兰花》中的青蛙雨。鱼雨之下,是一场过于巧合的三车相撞情节。此时,巧合和奇观使故事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约束,现实悬浮得像一座海市蜃楼。

曹保平的上帝视角和压迫感很重的摄影机运动,渲染了故事所发生的极端环境,正因为极端,便难以触及主题在社会中的普遍性,进而失去了对现实的批判力量,人物的愤怒变得有些虚张声势。

《怒潮》剧照。网上图片
《怒潮》剧照。网上图片

奇案的女性:“她”的消失

如果把奇案电影所涉及案件一一列出,我们会发现大部分都与女性受害者有关,包括失踪的妻子,被谋杀、性侵的女孩,失去孩子的母亲等等。工具化的女性受害者数量之多令人咂舌,但完整的女性角色之少又令人遗憾。

邱礼涛导演的国产片《莫斯科行动》和马浴柯的《怒潮》是利用女性的两个极端案例。《莫斯科行动》的原型事件里,女性的确是配角和受害者。但是,影片先后三次呈现女性直接被杀场面,强奸、割喉文咏珊饰演的真真,甚至狙击一位白人女性,考虑到它的受众目标是主流的男性观众,导演营造爽感的动机着实令人怀疑。

马浴柯的《怒潮》是一个发生在东南亚的针对女性的绑架、谋杀和器官买卖案。影片开篇即呈现了女性被剥取角膜、被杀害,尸体被砌入水泥砖的场景。张家辉、阮经天和王大陆扮演的男主角相继出场后,再无任何女性角色出现,影片看起来像一个由女性尸体堆砌出的修罗场。

《满江红》剧照。网上图片
《满江红》剧照。网上图片

捧出过巩俐、章子怡的张艺谋,仿佛对女性角色不再有兴趣了。《满江红》配角瑶琴是一个受男主角张大“救风尘”之恩而成为其妻子的舞姬,影片先后两次以凌辱瑶琴为筹码进行刑讯逼供。且不说两宋时期民间尚未流行贞操束缚,情节并非与历史相符,这种女性贞洁比性命更重要的落后观念,竟是推进叙事的关键所在,令很多观众感到不适。

而在《坚如磐石》里,女性是权色交易的受害者,是被伟岸父亲和父权宠溺的女儿,也是依附于父权庇护下的施害者。这意味着女性被认定为权力秩序中裙带关系的关键,是驱动男性官员犯罪的根源,但与此同时,女性也不可能成为权力场域里的核心话事人。

女性真正担任主角的奇案电影只有《消失的她》《拯救嫌疑人》《热搜》和《回廊亭》。

《消失的她》原故事发生在一个封闭空间,在封闭空间中,倪妮饰演的女主角沈曼才有可能导演一场戏,让朱一龙饰演的何非相信戏是真实的。但本片抛弃了封闭空间,沈曼设计的girl helps girl局中局在现实逻辑里无法操作。也就是说,这个女性人物的现实框架非常潦草,几乎是个不成立的角色。

大部分现实题材遭遇审查限制,针对女性的犯罪是为数不多被允许拍摄的“救命稻草”;当越来越多中国人关注性别平权,女性题材也是极少数具有时代红利的选题。在这些奇案电影里,观众只能看到陈旧的父权叙事,这些电影的主要受益者往往也是男性。

相比之下,摄影机在捕捉朱一龙的表演上显得尤为细致。到了最后,男主角被告知妻子死时已怀孕的消息,杀害妻子的他流下悔恨的眼泪。这个结局让很多观众感到疑惑:父爱会比母爱更天然、更深沉吗?对男人而言,女性的生命价值只是她的生育能力吗?

在《热搜》开篇,自媒体博主陈妙借题发挥、制造爆款以谋取投资。然而这件事牵扯出性侵大案,她开始以记者的方式重新调查真相。影片最后,她面对镜头为开篇的行为道歉。这是把影片的重心放置在对操纵舆论、带节奏行为的批判上,性侵的施害者却从未露面,女主角反而成为主要承受道德诘问的人。

《拯救嫌疑人》是极少数由女性导演的奇案电影之一。张小斐饰演的华人律师陈智琪,惠英红饰演的受害少女母亲林淑娥,两个人物的情节发展均由母爱驱动。当母权成为情绪、破坏和非理智行为的动机,影片既是对母权的污名化,也是在以母爱名义对女性施以规训。在本质上,导演张末采用的是一种常见的父权叙事。

《拯救嫌疑人》剧照。网上图片
《拯救嫌疑人》剧照。网上图片

女性受害者案件扎堆,一方面可能因为,大部分现实题材遭遇审查限制,针对女性的犯罪是为数不多被允许拍摄的“救命稻草”;另一方面,当越来越多中国人关注性别平权,女性题材也是极少数具有时代红利的选题。

可是,在这些奇案电影里,观众只能看到陈旧的父权叙事,个中隐藏着规训女性回归传统性别秩序的意味。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些电影的主要受益者往往也是男性。

主旋律电影到了近两年,制造正能量的伟光正叙事尽显疲态,被寄予厚望的《志愿军》国庆假期票房不足5亿元。

比如《孤注一掷》帮助张艺兴进一步完成偶像到实力演员的转身,王传君的演技在短视频平台上备受关注,孙阳是为数不多被电影捧出的流量演员,同样出演的金晨、周也和咏梅就没有这般幸运了,要么表演受限于角色空间,要么迎合了大众对女性的刻板印象。

也有不少人认为,女性受害者需要被看见,呈现本身就是一种意义。但不可忽视的是,在过去几年,中国社会已曝光过许多针对女性的犯罪新闻,即使在政府疯狂删除和围堵之下,像徐州铁链女这样的事件依然引起了巨大轰动。仅从呈现即是意义层面来讲,这些电影也远远落后于现实需要了。

奇案与审查:从与之周旋,到与之共舞

在过去,与电影人聊天,对方会告诉你这不能拍、那不能拍。现在,对方会告诉你只能这么拍。从质疑审查,到理解审查,再到融入审查,越来越多制作者已逐渐适应日益严苛的文化环境。由于政治尺度是犯罪悬疑类型的必备元素,相比其它类型,这些奇案电影显得尤为典型。

《孤注一掷》是一部在轰轰烈烈的反诈运动背景下推出的主旋律奇案故事,几乎不会有审查之忧。在上映期间,不少地方的公安机构借助影片热度普及反诈宣传,这些官方行为同时又成为电影营销的一环。

从早年样板戏,到以徐克、林超贤、吴京为代表的类型化探索,主旋律电影到了近两年,制造正能量的伟光正叙事尽显疲态,被寄予厚望的《志愿军》国庆假期票房不足5亿元。而《孤注一掷》呈现小人物视角下的人性善恶,故事性更足。它意味着主旋律电影已摆脱旧套路,正在尝试更隐晦、更贴近生活的叙事方式。

《第八个嫌疑人》剧照。网上图片
《第八个嫌疑人》剧照。网上图片

从立意上看,《三大队》和《第八个嫌疑人》是迎合审查的典型。两个长年追凶的故事在视角上完全互补,都是反映体制的最好素材。改编自纪实文学《请转告局长,三大队任务完成了》的《三大队》,以刑侦大队队长程兵为主视角,而改编自1995年广东武装劫钞案的《第八个嫌疑人》里,主视角来自凶手陈信文。

在原型事件里,三大队因刑讯逼供打死人而被判刑,队长程兵出狱后独自一人开始追凶,在这个人物身上,我们能看到个体和体制的关系,以及执念里的丰富人性。电影更改了这个设定,以热血的口号渲染队员出狱后重新集结又逐渐分别的悲壮情绪,一个被体制淘汰的个体英雄叙事,就这样成为了煽情的集体英雄叙事。

一些长期未能上映的奇案电影,因为国家电影局针对电影市场救市的需要,最终得以上映。它们被称为“库存电影”。在观看过程中,观众可以明显感受到审查带来的累累伤痕。

《第八个嫌疑人》不呈现体制细节,表演重点是主角陈信文在逃亡中受到的人性折磨和心理转变。有一个情节是,东南亚生存环境过于恶劣,他选择假冒他人身份回国生活,为此影片着意拍摄了一场杀人戏。考虑中国电影市场没有分级制度,审查对暴力情节的尺度把握实在令人猜不透。

相比而言,改编自余华小说的《河边的错误》要聪明得多,它偏离出类型叙事,作者电影的意味更重。男主角马哲在体制内工作却被体制异化,魏书钧使用暧昧不明的超现实元素,时常失焦且颗粒感很强的胶片摄影,让影片看起来更像在探索新的视听风格,而非对体制的批判。

还有一些长期未能上映的奇案电影,因为国家电影局针对电影市场救市的需要,最终得以上映。它们被称为“库存电影”。在观看过程中,观众可以明显感受到审查带来的累累伤痕。

电影《回廊亭》改编自东野圭吾小说《回廊亭杀人事件》,原本定档2022年3月,因为疫情原因而撤档,最终在2023年3月得以上映。影片有多处口型对不上配音的场景。原著中主角复仇和动用私刑情节,被修改为按照公安程序推动调查,并增设一个社区民警角色,推理逻辑因此被破坏,谜底基本是靠凶手自曝来揭露的。

《坚如磐石》最初公布的定档海报上,体现了“官上有官,钱外有钱”的口号。海报上线不久便被要求下架,重新上线版本删去了这句口号。

《涉过愤怒的海》是一部沉寂四年的库存电影。在了解曹保平的影迷看来,影片的缺陷不应该是导演正常水准下会犯的失误。例如,老金和景岚两家人的阶层差距未能体现,二人之间本来有更激烈的情欲戏发生。当这些戏份被删改,人物关系也就被弱化了。

同样历时四年方能上映,《坚如磐石》最初公布的定档海报上,体现了“官上有官,钱外有钱”的口号,这句话是对整个故事的概括。海报上线不久便被要求下架,重新上线版本删去了这句口号。

多位自称看过《坚如磐石》未删减版本的网友,透露了一些与上映版不同的细节,例如郑市长被改为郑副市长,陈道明饰演的督导组组长戏份是后来补拍的等等。虽然这些细节未被证实,但不少网友因此为影片辩护,他们认为尽管接受了删改,它依然是一部敢于挑战政治尺度的电影。

《坚如磐石》剧照。网上图片
《坚如磐石》剧照。网上图片

满屏打码,对不上的口型,不流畅的剪辑,失去逻辑的推理,被抽离现实的现实题材等等,审查看似只是限制了拍摄内容,但其对思想的钳制,和普遍薄弱的电影原创能力之间也存在着微妙的关联。

从审查角度看,与其说陈思诚探索出一条弱原创和强营销绑定的路子,不如说他为了避免审查风险,主动放弃了对原创的追求,这正是审查想要达到的结果。

比如,这些奇案电影几乎没有原创剧本。而像《消失的她》这样把奇观、议题缝合在一起的改编或翻拍项目,不仅是安全的,还能衍生出噱头十足的营销物料。从审查角度看,与其说陈思诚探索出一条弱原创和强营销绑定的路子,不如说他为了避免审查风险,主动放弃了对原创的追求,这正是审查想要达到的结果。

然而,对观众来说,电影只有好看与不好看之别,与审查共舞不过是创作者自欺欺人的说辞。质量和营销之间的落差,让越来越多观众意识到营销的欺骗性。大部分片方会花费巨资维护口碑,却没有一部奇案电影在豆瓣上超过8分,几部爆款都在映后出现口碑大幅下滑现象,《消失的她》豆瓣开分7.5分,如今已降到了6.2分。

这个局面令人想起导演娄烨在《今天》杂志采访里说的话:“对我来说,戴着镣铐跳舞,就是你失去了跳舞的快乐,也失去了面对镣铐时的沉重和尊严。我觉得这是你自己骗自己。”

small>王秋辰,电影媒体编辑,记者。常驻北京。

读者评论 5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这篇文章没啥新意,大家不觉得把很多篇幅都放在了简述电影剧情上了吗?其他探讨也都是泛泛,分析陈思成的文章《人物》在暑假出过一期,至少比本文透彻。中国院线电影压根没有分析的必要,探讨女性在荧幕上的比例就是个笑话,中国院线根本没有真正的女权电影!

  2. “对我来说,戴着镣铐跳舞,就是你失去了跳舞的快乐,也失去了面对镣铐时的沉重和尊严。我觉得这是你自己骗自己。”

  3. 爛片藏著人最兇惡的意識。

  4. 大陆电影一滩烂泥,有什么好写的,拍成什么样各位心里清楚就好了,不用写成文章,太对得起它了,它根本不配,就像去年的黑兔年春晚,早有预料的东西还废什么文笔呢?这些影片根本就是沉沙,立刻要被时间抛弃,还来分析它干什么呢?

  5. 虽然也不是很喜欢《怒海》,但是这部片子跟怒潮拯救嫌疑人之流,还是有一些显著的区别:怒海发生在海外,个人认为并不是讨巧和躲避审查,而是原著故事本身就发生在日本;另外,怒、拯等片的东南亚国家,全都因为审查的关系,没有真真实实的东南亚国家地名(巴兰迪亚、槟市等等假名),而且基本都是在澳门、海南等地取景,而怒海真真实实交代了东京中国地名,并且实地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