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影在春節檔怎麼垮掉了:這年頭除非電影叫人一起哭,觀眾不會去戲院?

串流當道,但依然無法取代去戲院一起哭、或自己去秘密哭的電影「專屬體驗」,台灣電影從2021年起要學會面對這道習題了。
《角頭—浪流連》電影劇照。
台灣 影視 風物

春節假期結束之後,早在台灣連假之前就已先行上映的黑幫電影《角頭—浪流連》以破9200萬新台幣的票房成績稱霸賀歲檔,至本文截稿前,電影上映三週全國票房已近1.30億,正式超越前集《角頭2:王者再起》的1.27億,這個數字甚至是去年賀歲檔台片票房總合的數倍以上。

「台片爆發」局面並未出現

回望台灣電影在21世紀第二個十年的賀歲檔成績,始於2010年把台片重新帶回農曆年的黑幫片《艋舺》,這部以黑幫為背景的青春偶像片締造了高達2.6億元新台幣的傲人成績,就此揭開台灣黑幫片稱霸賀歲檔的序幕。2011年,豬哥亮在《雞排英雄》驚喜亮相,以全新造型演繹了一個即時悔過的父親角色,他那獨特鮮明的表演成功將不同世代家庭觀眾召喚進戲院過年。2013年,豬哥亮連四年分別主演《大尾鱸鰻》、《大稻埕》、《大囍臨門》和《大尾鱸鰻2》四部賀歲片,創下每年皆破億的票房佳績。不可諱言台灣電影在賀歲檔有過一段美好時光,不過觀眾對於豬哥亮的喜愛終究不及他們對於影片品質的要求,2017年豬哥亮主演的賀歲片《大釣哥》票房並未破億,終結了自己創下的賀歲檔紀錄,同檔期另兩部同樣由「億元俱樂部」導演執導的《健忘村》、《52赫茲我愛你》票房亦不盡理想,賀歲檔台片從影片品質到市場吸引力都陷入瓶頸。

隨著豬哥亮在2017年5月過世,2018年賀歲檔台片又是新的一番風景,由夯劇《花甲男孩轉大人》延伸出來的電影版《花甲大人轉男孩》及以「角頭宇宙」模式發展IP的《角頭2:王者再起》皆票房破億;只可惜2019年賀歲檔未能延續前一年榮景,黑幫片《寒單》票房直接減半,兩部充滿節慶氛圍的喜劇《大三元》和《瘋狂電視台瘋電影》表現亦未如預期。2020年,賀歲檔台片遭逢COVID-19疫情衝擊,三部片票房加總(《你的情歌》約2000萬,《喜從天降》約370萬,《殺手撿到槍》約210萬)頂多前一年《寒單》一半,如此尷尬的票房數字,彷彿宣告台片在賀歲檔曾經的十年榮景已然灰飛煙滅。

2020年對於台灣電影來說,是非常魔幻的一年。台灣防疫有成,下半年觀眾慢慢回流,在好萊塢強片紛紛退散的情況下,多部台片票房表現亮眼,其中《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和《孤味》更是創下破億佳績。許多人期待2020年第三、四季台片起飛的氣勢能夠延續到2021年賀歲檔,不過在今年農曆年只有湯姆貓與傑利鼠、哆啦A夢、龍貓(經典重映)等動畫虛擬角色參戰的情況下,台灣電影雖從一月下旬便有周杰倫監製的賽車電影《叱吒風雲》、集結兩大明星張震和張鈞甯主演的科幻犯罪片《緝魂》揭開賀歲檔序幕,加上搶在春節假期前一週上檔的黑幫片《角頭—浪流連》、小年夜上檔的兩部愛情片《我沒有談的那場戀愛》和《跟你老婆去旅行》、以及全片在金門拍攝的喜劇片《金不厭詐》總計六部台灣電影,從收假後第一時間發布的春節檔票房數字來看,除了《角頭—浪流連》成績出色且愈賣愈好,其他台片並沒有因此接收好萊塢商業片的基本盤,眾所期待的「台片爆發」局面並未出現。

2020年對於台灣電影來說,是非常魔幻的一年。台灣防疫有成,下半年觀眾慢慢回流,在好萊塢強片紛紛退散的情況下,多部台片票房表現亮眼⋯⋯然而(在春節檔)眾所期待的「台片爆發」局面並未出現。

《緝魂》電影劇照。
《緝魂》電影劇照。

黑幫片是台灣賀歲檔票房萬靈丹?

就拿目前票房分別名列第二及第三位的《緝魂》和《叱吒風雲》來說,兩部都是台片少見的類型題材,有大明星撐腰,同樣集結兩岸資金,在類型敘事和技術上已具有一定的成熟與完成度,導演不約而同想要在合拍的層層限制中去彰顯台灣特色甚至偷渡台灣本位觀點,《緝魂》累積四千多萬票房、《叱吒風雲》累積三千多萬票房,前者贏過十五年前由張震主演(張鈞甯也有參演)的同類型作品《詭絲》,後者尚差十六年前由周杰倫主演的《頭文字D》一大截。上述兩個類型作品,以華語片來說,在台灣電影市場原本就難以討好,今次配合中國檔期搶先於春節連假之前公映,雖沒佔到好萊塢片類型片悉數缺席後的地主國優勢,所創下三、四千萬票房成績倒也稱不上慘敗,只是如此平盤結果與其投入的拍攝資金相比較,終究有著巨大落差。

至於《我沒有談的那場戀愛》和《跟你老婆去旅行》,兩組導演分別以《誰先愛上他的》及《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創下票房佳績,這回雖然同樣拍愛情片,但是主創並非複製過往成功模式迎合目標觀眾,反倒勇敢跳脫舒適圈以不同敘事角度或類型方法去辯證愛情,可惜片子即便是放在春節檔又適逢西洋情人節,似乎沒有因為應景內容而佔到絲毫便宜,倘若和去年春節檔類型相近的音樂愛情片《你的情歌》相較,《我沒有談的那場戀愛》票房比《你的情歌》略高25%,《跟你老婆去旅行》票房則是只有《你的情歌》一半。春節檔票房敬陪末座的台片,是誓言在十五年內自我挑戰拍攝52部台片的資深導演王重正的最新作品《金不厭詐》,王重正承繼系列前作《祭旗》的中年危機母題,此番大費周章將一群資深演員帶到金門,一方面消遣他們男人五十只剩一張嘴,一方面粗暴地置入各式各樣的離島風情,奈何拍攝手法過時、觀點迂腐、笑料毫無新意,加上票房慘不忍睹,所以並沒有掀起什麼漣漪,在此略過不論。

豬哥亮的稱霸台灣賀歲檔那些年,他那獨特的喜劇節奏加上結合自身傳奇經歷所發展而成的「國民老爹」草根形象,成為難以取代的銀幕ICON,他是串起台灣不同世代觀眾的唯一交集,他不用去發展IP,因為他自己本身就是一個IP。

《角頭—浪流連》票房賣座,是否意味黑幫片是台灣賀歲檔票房萬靈丹?《角頭2:王者再起》和《艋舺》是黑幫,兩部《大尾鱸鰻》是黑幫,就連《雞排英雄》、《大稻埕》、《痞子英雄首部曲:全面開戰》也都有觸及黑幫,大過年呼朋引伴扶老攜幼一齊進戲院,到底是黑幫片特別受青睞,還是不管豬哥亮演什麼都進戲院支持?豬哥亮的稱霸台灣賀歲檔那些年,他那獨特的喜劇節奏加上結合自身傳奇經歷所發展而成的「國民老爹」草根形象,成為難以取代的銀幕ICON,他是串起台灣不同世代觀眾的唯一交集,他不用去發展IP,因為他自己本身就是一個IP。豬哥亮死後,一度有人期待這個位置可以由《花甲大人轉男孩》的「國民長孫」盧廣仲接棒,可惜電影票房雖然如願破億,但「國民長孫」這個ICON單憑一套劇加上一部電影建立得可不夠踏實,要發展成為IP還需要從長計議。

再講回賀歲檔黑幫片稱霸這件事,其實《艋舺》不是嚴格定義的黑幫片,它骨子裏是青春成長片,偶像劇元素多過黑幫類型元素;兩部《大尾鱸鰻》是以黑幫題材為背景的喜劇,故事真正要探討的是親情,是刻劃家庭關係,說穿了《大尾鱸鰻》的情感內核與《花甲大人轉男孩》、甚至《孤味》、《大釣哥》、《雞排英雄》、《陣頭》相去不遠,都是關於不同世代的衝突與和解;至於《艋舺》,它的中心思想非常接近偶像劇《鬥魚》,和《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我的少女時代》所鼓吹的同樣是「致青春」三個字,而《角頭—浪流連》事實上也是在致青春,致鄭人碩演的阿慶和謝欣穎演的小淇那段有緣無份的戀情。

《角頭—浪流連》電影劇照。
《角頭—浪流連》電影劇照。

何以《角頭—浪流連》會拔頭籌?

這部(《我沒有談的那場戀愛》)大量運用社群軟體對話方塊充當敘事的作品,或許為台灣當前略顯落伍的臉書世代做了一個階段性的總結。

《角頭—浪流連》雖然情節和角色是承襲《角頭2:王者再起》,敘事時間軸設定在《角頭2》之前,但它並非「角頭宇宙」正傳,頂多算是番外。有別於《角頭2》顯露想要拍出台版《教父》的勃勃野心,《角頭—浪流連》編導姜瑞智(他也是《角頭2》執行導演)以「前傳」的概念,娓娓道來女性視角的黑幫不歸路,不確定這個切入角度是否與姜瑞智擅拍偶像劇有關,這回他透過謝欣穎飾演的文青攝影師及曾莞婷飾演的出身黑道世家議員,去看待她們對於生命中的男人的愛戀與不捨,就是一個相形突出的點子。即便受限戲份及敘事技巧的平庸而無法更深入刻劃兩個女角的天人交戰,但姜瑞智把拍偶像劇慣用的場面調度拿來套在文青女和黑道男身上,把他在近作《天堂的微笑》娓娓道來女性罹癌心路歷程的細膩感移植到身不由己的女議員身上,那種浪漫與細膩感對於觀眾是有新鮮感的,是在前兩集《角頭》中沒看過的,是與其他黑幫片中講到「大哥的女人」就只能呈現一種刻板印象的扁平是有著天壤之別的。《角頭—浪流連》賣的不只是打殺更是情懷,它在票房上的勝出正是贏在這一點。

那麼何以《角頭—浪流連》的女性視角奏效,票房與迴響甚至遠勝《我沒有談的那場戀愛》和《跟你老婆去旅行》兩部目標女性觀眾的愛情片?先講前者,如果懷抱著徐譽庭+許智彥=《誰先愛上他的》來看《我沒有談的那場戀愛》,可能會非常失望。這是一部亂哄哄的片子,看起來很炫但真的通通刪掉也不影響故事的線上社群對話方塊,有艾怡良唱的那首好聽到會流耳油的主題曲,還有為了角色需要把自己吃成胖子的吳慷仁前所未見的放鬆演出。《誰先愛上他的》票房評價兩得意對於徐譽庭來說,最重要的應該是讓她有勇氣照自己的方式拍《我沒有談的那場戀愛》,畢竟《誰先愛上她的》是呂蒔媛的劇本、是呂蒔媛的人生經歷(劉三蓮正是徹徹底底的呂蒔媛的自我投射),但是這回郭勤勤是徐譽庭的自我代入。有個朋友跟我說徐譽庭在現實生活中是有「哥哥情結」的人,仔細想想的確如此,《我沒有談的那場戀愛》活脫是她連續劇作品《妹妹》的B面,不只要講愛情,更要講親情,講家人與家人之間,講朋友與朋友之間,的悲歡離合。

徐譽庭是個感性又充滿故事之人,無論電影還是電視,在她的劇本裡面,生活不是唯有愛情,所以她要用非常感性的筆觸去寫生離和死別,這其實才是她的最強項。而這一次,她與許智彥的默契更好了,許智彥是個從思考到拍片都非常跳躍的鬼才,徐譽庭決定把《我沒有談的那場戀愛》剪接得如此混亂,我相信不是拍壞也不是剪壞,而是刻意為之,因為她和許智彥認為這樣的混亂,更能如實傳達現實生活中千百種情緒交雜的複雜感受——那是恰如劇中郭勤勤帶領手下日夜趕工以應付主管不合理要求的職場焦躁,那也是類似白先勇小說慣用今昔交錯把人生中所有的失落與遺憾打散再重新排列組合的情感蒙太奇……。

吳慷仁在片中演郭勤勤的哥哥南之仰,一個為了拍片賠掉身家賠掉妻小的失敗者,某種程度上他比郭勤勤更像是徐譽庭的自我投射。很少有電影的男女主角是一對兄妹,然後這對兄妹居然都是徐譽庭的銀幕自我,而且這部大量運用社群軟體對話方塊充當敘事的作品,或許為台灣當前略顯落伍的臉書世代做了一個階段性的總結。聽起來好像有點不可思議,但《我沒有談的那場戀愛》是一部很難被三言兩語定義的個人主義之作,無論放在賀歲檔還是西洋情人節檔,它有合適卻也有尷尬之處,它賣的是情懷,偏偏那個情懷勢必引發兩極反應。

《跟你老婆去旅行》電影劇照。
《跟你老婆去旅行》電影劇照。

什麼是當下把觀眾吸引到戲院的法寶?

而這樣的私密感,在這個疫情當前、串流當道的當下,其實意味著一種「專屬」的尊榮感。

相形之下,林孝謙執導的《跟你老婆去旅行》面臨的挑戰不是觀眾會否引發兩極反應,而是觀眾會被這部片撩撥、打動到什麼地步。《跟你老婆去旅行》和《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同樣改編自韓國片,不過原作是部短片,所以這回只是取其概念(自己的老婆被自己的好友帶去旅行),台版《跟你老婆去旅行》更接近原創電影。林孝謙找來久未演台片的陳妍希飾演老婆這個角色,故事在兩男一女的大學生活和人事已非的十年後有效率地切換,電影乍看有點像是擷取了《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及《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最純真燦爛的部份,不過對於熟悉林孝謙創作脈絡的影迷來說,這部片或許更接近他在十年前首部劇情長片《街角的小王子》所要闡述的中心思想——人生中無法避免的分離與失去,以及有人在旁陪伴的重要。

當然林孝謙早已不是當年那個調度生澀情感施展不開的菜鳥導演,如今他已然掌握到如何把故事說得足夠精彩的訣竅,重點不在於買到一個好看的韓國IP來橫向移植,而是從角色塑造、演員調整、敘事節奏的掌控上面,他都找到了那支「鑰匙」,打開了一扇能夠吸引觀眾跟著進去的神秘之門。《跟你老婆去旅行》是非典型公路喜劇,不僅喜劇節奏掌握得宜、明星魅力充分展現,它在很多插科打諢的背後,是有流露出真情的。這讓我不禁左思右想,假如《跟你老婆去旅行》拍得這麼好,何以無法反映在票房數字之上?我唯一能想到的原因是,這部片子實在太「小」。我所謂「小」指的是,它既不是藝術取向的影展片,娛樂性也不至於強大到逼人非進戲院不可,它很輕巧好看,也有散發出迷人復古情懷,但是不夠強烈,無法如《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那般摧枯拉朽、驚天地泣鬼神。

這年頭要吸引觀眾進戲院,是不是需要多一點儀式感?例如《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的集體性和儀式感非常強,口碑相傳之下會很想找人一起進戲院哭一哭發洩一樣,甚至就連看起來很像八點檔連續劇的《孤味》、《角頭—浪流連》和《我沒有談的那場戀愛》都有類似的儀式性和號召力,尤其是後者,雖然觀賞門檻比《跟你老婆去旅行》高上許多,但徐譽庭滿滿的情懷,營造出一種「與其找人進戲院,不如自己單獨看」的私密感。而這樣的私密感,在這個疫情當前、串流當道的當下,其實意味著一種「專屬」的尊榮感。《跟你老婆去旅行》便缺乏這樣的專屬性質及尊榮感,它看起來比較適合等Netflix首播在家邊看邊吃,而一部電影如今要誘使觀眾願意買票進戲院,從形式到風格、從預告到觀眾口碑擴散,能夠釋放多少訊息,如何準確傳送給目標觀眾,讓他們知道看這部電影不只是單純打發時間,而是為了經歷一場專屬體驗,或許是自2021年起台灣電影所需面對的首要習題。

讀者評論 1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為何要討論台片的「賀歲檔」呢,首段豈不點出賀歲片已成為過去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