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端的五週年連結,文化組希望以互換的視角,讓台港兩地的樂評人異地而論,推薦來自另一座城市的聲音。昨天由身在香港的黃志淙和江慧楓書寫自己喜歡的台灣音樂,今天則換由台灣樂評人陳玠安分享自己對香港獨立音樂的想法。儘管這些音樂並不陌生,但平日熟悉的觀點和說法,換到另一個城市的角度,會出現怎樣的改變?音樂總是最直接的方式,讓我們貼近另一種生活。
註:文中有 YouTube 歌曲試聽,以網頁版瀏覽為佳。
對於略有資歷的台灣Indie樂迷來說,這二十年來,香港的 Indie 音樂一定多多少少在心中有些粗略印象。但究竟「香港的 Indie 音樂」總的來說,是什麼?這些答案如剪影般掠過記憶,三兩個深刻的名字,或許與台灣有關聯,也有「異國感」不乏驚艷,香港的 Indie 是什麼,也就是這些 artist 的代表作了吧。
比如,曾與陳珊妮合作的「人山人海」相關 artists 作品,曾帶起一陣電音迷幻風潮,台灣文青奉之為珍品。千禧小清新竄起之時,成為最棒的「外國團」之一的 My Little Airport,在台曾經被代理過的 Marshmallow Kisses,則是先合上時勢,此後在台有影響的樂團。已堪稱整個亞洲嘻哈至尊的 LMF(Lazy Mother Fucker),也是「必聽」的強勢一席。對我來說,香港 Indie 音樂時不時走進我的聆聽,有時是熟悉香江的朋友引介,有時去會賣粵語唱片的唱片店突襲,很多則是在袁智聰先生曾主理的經典音樂雜誌「MCB」裏認識。
林一峰,李嘉強,對我來說也能稱之為樂團音樂。帶著 band 來台演出「貢寮海洋音樂祭」的恭碩良,當然也是。有幸訪問過的 Primary Shapes,我只聽了那麼一張,卻在記憶裏難以忘懷。同樣也曾有機緣相遇聊音樂的 Edmund Leung(他曾經的 ....HUH!?樂團也是)好有故事,多年來,我努力在 google 避開「梁漢文」,想要找他的新動態,卻好難好難。
好像香港傑出的 Indie 音樂人從來不曾在聆聽裏缺席,但怎麼會如此資訊不對等,往往是到了樂團要來台演出或做一些相關,我才想:「啊,一定要去聽」。網路上當然找得到資訊,但比起強勢的台灣樂團場景,香港的陌生感太強烈,同為華人,語言一方面是阻礙,可對我而言不算是絕對,更多是沒有香港樂團積極在台發展吧。社群媒體出現,我追了好些香港新樂團的頁,總算有點同步,但上述那些記憶裏的名字與好音樂,有時影音難尋,沒消沒息。我相信他們一定仍在,只是,既使去了香港,也未必找得到「下落」吧?
其實,這些 artists 都曾示範了奇特野生的音樂樣式:受到西洋音樂大量的影響,或在平仄感強烈的粵語語言感裏演繹,更多是英文的詮釋,生長出各自令我難忘的質地。很高興,寫這篇時,能想起這一切。之所以用「在帝國的末日裏恣意遊走」做題目,大概覺得香港 Indie 總能在大國(先是英國後是中國)的強勢政經影響下,生長出屬於島嶼城市的遍地經歷,那與台灣的島嶼情感完全不同,既難免受到壓抑,卻也因而勁草疾風,或許樂團數量沒那麼多,帶著那份回歸前後的複雜,馬上進入千禧年的局勢,而後又是中國的因素。我在這篇文章裏聽見的樂團,多數生長於此背景,一種「總是面臨末日」的美感與躁動。
百般努力之下,這幾年吧,我終於找到了不是港星梁漢文的 Edmund Leung 的資訊,在二手唱片店重逢 Primary Shapes 跟 Marshmallow Kisses 的碟,參與了 My Little Airport 出道十週年台北演唱會,甚至意外的結識了恭碩良本人,緣分豈止奇妙,我幾乎不放過自己所能吸收的香港新團,是一種補償心態:現在,總能 follow up 了吧!
不得不提的是,以台灣作為主戰場的優秀香港 artists,真真切切的成為了台灣 Indie scene 之中的核心人物,都已經開花結果。比如 Yoyo 岑寧兒,感謝她在台灣音樂平台上傳作品,我們一步步跟隨著,眼見她成為樂壇最優雅最具發展性的其中一個名字,連主流金曲獎也無法忽視她的存在。也得要感謝 Ellen,從台灣再次起步,自己花上努力與時間,勤走場景基層,終於走出僅此一個盧凱彤,在音樂和身份認同上,她帶給我們太多收放自若的本真,將被永遠記著。
接下來要說說的幾支香港樂團。有些說不上新的「新」,但在台灣或許仍是比較陌生的名字。有些真的很新,甚至會寫電郵過來給我,主動表達互動。似乎能來台灣演出,都是得來不易的機會。這樣到底表示台灣場景值得驕傲,又或者香港的場景實在太貧瘠?
希望有一天也能再去到香港,在那裏的 Live House 看上很多很多演出。
雞蛋蒸肉餅GDJYB
2017年,雞蛋蒸肉餅來台演出,當時他們的專輯《23:59 Before Tomorrow》在台灣內行人已經傳開,包括那絕讚的專輯裝幀,使人留下美好印象。我認為他們是亞洲現場演出最有魅力的樂團之一,嫻熟把玩著樂器,將民謠氣質與 Math Rock 融合一氣,整體感十足,專輯完成度叫人盡興,演出時節奏對點精準到舒服驚人。後來陸續追回了幾張專輯聽,聽見他們在音樂裏編曲的功力,擅長以專輯整體概念做敘事,實是兼具故事意念與執行的佳作,底氣裏也不單是 Math Rock,對於旋律也是有所執著的。專輯生動悅耳,現場氣氛滿分,夫復何求,能再看幾次,我也永不會膩。
新青年理髮廳
從2013年開始發行了一大票單曲,新青年理髮廳的「如果一生只有三十歲」一直留我心。輕裝上陣,木吉他開場,和聲輕吟,副歌的迴轉淡泊卻旋律性十足,整首歌五分多鐘的經營,像抹上了單方精油,純然萃取,極度有療效。那時我還沒三十歲,對歌詞印象深刻,對的,這就是還未三十歲的人會想的事情。
如果一生只有三十歲
仲邊會讀書讀到二十幾
如果一生只有三十歲
我愛你誰嫌說多一句
仲點會掛住儲錢
想去邊就去邊
仲邊會先苦後甜
想發癲就發癲
如今,我三十六歲,終於等到他們在2020年初了第一張專輯《晚安晚安》,那份苦甜瘋癲的想望,變成了「生活還欠你什麼」,「難道這不是你想要嗎/ 難道這不是你相信嗎/ 難道這不是叫自由嗎/難道已沒有孤單」,簡簡單單,把歌做得入味,跟台灣創作者的「厭世代」正好做相互映照,格外有趣。新青年理髮廳的單純並不單調,甚至,台灣已經很久沒有出這樣歌唱形式組合,評審若聽得進去,這是金曲獎「最佳演唱組合」該鼓勵的對象。
Underground地底樂團
在2016年認識地底樂團,當時,團長 Jim So 來訊我主導的獨立音樂評論專頁,寄上樂團正在做的事情,包括漫畫書跟樂團的結合,還有歌曲的檔案。我感覺得到那份想要分享與被看見的慾望,概念很有意思啊,不會是信手捻來就有的,特別需要被看見。不時在臉書瞧見他們又做了新事情,會放下心,啊,「還在玩音樂就太好了。」
2020年,地底樂團讓我一陣錯愕,是正向的驚訝,一年做了三張?我有沒有看錯?難道變成實驗樂團了?說實驗也是,說不是,也不是。基本上找了三方不同風格人馬合作,顯見在地底樂團自己的同溫層裏,肯定人脈是越來越豐富的,這三張做了呢喃女聲,做了純 Instrumetal 概念,做了很棒的 Indie Pop,參與者包括 Shine 瀅兒,蔡婷婷與 Littlebrother Kel.L……我自己最喜歡的是《新吹奏樂》,這個角度的地底樂團放得很開,沒有受到人聲編曲的限制,是條更有意思的路子。若能持續與更多人合作,地底樂團遲早會能參與更有趣的事情,創造出樂團更多價值。
小紅帽
與「雞蛋蒸肉餅」差不多時間發行唱片(2015),小紅帽至今我只聽過一張四首歌EP《聽著呼吸擴張狀態》,類型上,也有 Math Rock/Fusion 成分,但他們明顯更為青春洋溢,更有著一些 Lo-Fi 感,說是沒有太多心念,不妨看成情感直率,有一點「澀谷系」(Shibuya-Kei),Punk riff 妝點主唱甜聲,歌詞趣味橫生。
《失魂魚》以魚借題,問情感與生活裏不夠痛快的翻覆,很有想像力,尤其 MV 奇想爆發,千萬要看。另首歌《漸漸》堆疊疑問,其實並不「漸漸」,但的確有事情正在長成,一時難以言明,整首歌詞沒有用到「漸漸」,但卻達成意思,功力不凡。什麼時候能聽到新作品?四首太少啦。
Franklin Telescope
非常近期才組成,來過台灣演出一次的新團。2020年推出的新單曲《Wan Si Deon》(雲斯頓)講述抽菸的情境。背景「科普」一下,雲斯頓過去是美牌,非常濃重的味道,在日商買下後,雲斯頓不再烈口,而產生了意想不到,卻又悵然若失的柔順味道。關於一支香菸的不合時宜,造就了這個樂團至今最好的一首歌曲,同時發表的 demo 版本亦餘韻繞樑。
太陽太鋪張
夜還太光亮
幸還有一些
不變色相
渴望有刀鋒
降臨我手上
記下最好的
給我方向
你說這是悲傷的寄託,或只是瞬時的平靜,都可以。這支年輕樂團終於走出自己的路子,噪音迷幻搖滾裏頭,回聲堆疊,令人不禁憶起 Beach House 與 MGMT 的方向,帶點俐落感,熟稔而不陳腐的新式迷幻(Neo Psychedelica)。若可大膽一些,將歌聲處理得更為輕盈,編曲聲響比例再增加 Dynamic,會更入味。無論如何,這首歌已經成為今年我最常播放的歌曲之一。
Instinct of Sight
曾勇奪2016「The Next Big Thing 香港大團」徵選冠軍,Instinct of Sight 說明了香港硬核(Hardcore)樂團也可以有型有款。耐唱深具爆發力的男女主唱,從 Metal 根基出發,吸取 Bring Me The Horizon, One OK Rock 的流行流暢,「核嗓」運用得宜,像是一場華麗而兇悍的冒險,是硬實力。如果說,每個樂團場景裏總會需要一隊魅力實力兼具的 band sound,Instinct of Sight 已是一個關注焦點,就看樂團如何趁勢而上,多些演出與作品,蓄積出更多屬於自身的音色特質。
tfvsjs
幾個字母拼起粵語的意涵,即使不懂意思,這仍是一個已成功走出香港的樂團(我其實挺好奇為什麼香港不少人做 Math Rock 底蘊的音樂)。在 Instrumental Rock 範疇裏,tfvsjs 的成熟與空間思考,在亞洲也是第一級別。有能力做亞洲巡演,去到日本 Summer Sonic 的 Island Stage,現場實際上比專輯更猛,光是聽那「雙鼓齊下」,節奏與鼓聲已經震入身體。音樂充滿即興之美,聽著感受,像是望著一張臉孔,轉了正側,側正,「大珠小珠落玉盤」,方方面面叫人爽快不能喘息。
tfvsjs 編織音樂的方式已十分洗鍊,在《zoi在》專輯找來日本 Math Rock 巨擎 toe 的吉他手混音後製,不僅成果更上層樓,樂團也進階,那不是名份:你以為大師加持便能,其實團本身有特質才能真成事兒。我特別推薦《殖+Battle from the bottom》一曲,搭配MV尤其能見得tfvsjs那樣「變臉」一般的 Math Rock 邏輯,一個表情,多一點少一點,器樂比配的流動感(Dynamic)美麗,能從不同表情開合,似乎總又能回到初始的歌曲起點。做 Math Rock 樂團何其多,雙鼓手編制是少數,準確對點已經是基本,美感跟曲式設計,是 tfvsjs 能稱作香港樂團國際化的實力與原因。
觸執毛
絕對可稱得上香港近十年進攻亞洲最大的名字,同時也在香港本地派歌成績斐然,雖只有兩張專輯的發表,觸執毛正是我心中最接近典範的一式香港組合:西洋搖滾的脈絡對他們而言是熟稔養分,不僅如此,觸執毛的老搖滾魂魄不花式,真道地,突然一個 solo 居然 King Crimson,換手一彈,是 Free Jazz 的 Bebop味兒,雖樂手們更迭,來者皆是習武高段之人:從六七零的迷幻搖滾,一路到近年的 Math Rock,也陸續鋪陳著1990年代《Alternative》的音樂精華,觸執毛既好聽又「另類」,更可敬的是,Funk/Disco/Fusion 也都成立,細節處理真格高招,絲毫不凌亂,站在台下不跳舞也難舞。現場的氣焰與魅力是恰好妝點音樂特質的 bonus,親眼見過他們現場,跟唱不唱英語無關,是真的超越語言的騷動與「搖滾巨星」。不僅是香港,整個華語樂壇都需要一隊觸執毛。
Ice!
初开始听觉得太吵。五年之后,完全理解了为什么会那么吵。
十分有趣。
献上大大的爱心~~
好喜歡端這期的介紹,希望將來還會有更多!
我的印象還停留在鐵樹蘭唱英文歌的時候,是否已證明自己上了年紀?
點改冇話梅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