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南加州的一起案件震驚了本地華人社群,餘波至今尚未消散。洛杉磯東郊小城亞凱迪亞(Arcadia)警方在調查一起虐兒案件時,發現一對華人夫婦總共養育了21個孩子,其中至少部分兒童疑為借助代孕所生。
事件源於今年5月初。綜合NBC、KTLA、《世界日報》等媒體的消息,5月7日,洛杉磯兒童醫院社工報警稱,一名因頭部受創而入院的兩個月大嬰兒傷情可疑。隨後警探來到嬰兒位於亞凱迪亞住處調查,並在這座豪宅中找到多達15名未成年人,後又在房主親友處陸續發現6名。這些兒童年齡從2個月到13歲不等,但絕大多數小於3歲。所有兒童目前都被送交保護性監護。
據《世界日報》獲得的警方在法院發布的搜查記錄,這套原有九臥的房子中的三個較大房間被設置成「學習中心」,房內小孩無論男女都被剃成平頭。「學習中心」裡有六個據信為褓姆或老師的中年亞裔女性。房屋中包括衛生間在內裝有大量監控攝像頭,而戶主夫婦居住的主臥中,有一個大顯示屏播出各處監控畫面。
在獲得搜查令後,警方調取了屋内監控與戶主手機中的影像資料,並找到了一段關鍵證據:涉事褓姆走出監控拍攝範圍之外,而原本在哭鬧的嬰兒在一聲巨響後停止哭喊,隨後失去意識。此外,警探還發現幾位褓姆和教師在「學習中心」中對至少三名兒童打耳光﹑罰蹲的監控影像。警方以「危害與忽視兒童重罪」(felony of child endangerment and neglect)逮捕了戶主夫婦——65歲的宣國軍(Guojun Xuan)與38歲的Silvia Zhang。這對夫婦隨後被釋放,一些報道稱兩人無需支付保釋金,但也有報道稱保釋金為每人50萬美元。警方並指現時FBI(美國聯邦調查局)已介入調查。
隨著7月數名據稱為這對夫婦代孕的女性站出來發聲,大量媒體開始報道此事。本地電視臺KTLA、美聯社、《華爾街日報》等美國媒體報道了不下七位代孕母親的經歷。這些代孕母親來自美國各地,既有洛杉磯本地人,也有來自德州、佛州、維州、賓州。除了兩位尚在懷孕階段外,其他幾人在2022年至今年6月期間,為這對夫婦生下至少五個孩子。她們似乎都被告知,自己是在幫助一對不孕不育的華人夫婦養育第二個孩子,完全不知其他代孕母親的存在。

亞凱迪亞所在的洛杉磯東郊聖蓋博谷(San Gabriel Valley)是南加州著名的華人新移民聚居地,尤其亞凱迪亞的華人比例在一些人口統計中已接近該市總人口的一半。再加上該市有大量高端不動產,因而吸引了大量中國權貴在此置業。早在十年前,中文網路上就有許多報導將亞凱迪亞稱為「華人比弗利山莊」,甚至「小三城」。
美國媒體對此事的報導聚焦於虐童﹑人口販運的可能與代孕欺詐,但端傳媒通過查找公開資料發現,這起案件或有更複雜的圖景:除了人口販運的猜測未必可信,而宣國軍操作代孕公司的模式,與他操作自己的「主業」——房產買賣空殼公司的模式也高度相似,他的故事,或許能折射出中國外流資本來到美國后,如何利用監管漏洞攻城略地的更廣闊畫面。
人口販運的猜測合理嗎?
這對夫婦生育那麽多孩子的意圖到底是什麽?美國多家媒體引用了協助其中一位孕母的反代孕行動者Kallie Fell的話,稱這其中「有販運的味道」。孕母的代理律師Rijon Charne也告知《華爾街日報》,已要求當局查明此案是否與人口販運相關。最早報道此事的保守派媒體The Daily Wire甚至引用一位「聯邦官員」的說法,認為這些擁有美國公民權的嬰兒「被疏忽照料,然後被運回中國」,因而「這是對國家安全的威脅」。到了許多中文媒體和自媒體中,「販賣孩子回中國」更是直接登上標題。
一位曾為二人工作的前員工告訴NBC新聞,她在這座大宅裏見過四五個孩子,據她了解,其中一個是Silvia與前夫所生,三個是由一名自稱代孕母親兼褓姆的女子所生,還有一個宣國軍與Silvia的親生孩子。多名代孕母親對媒體透露,移植入她們體內的胚胎由父親(即宣國軍)的精子和捐贈的卵子結合而成。這意味著很可能這些孩子中的大多僅與宣國軍有血緣關係。
但沒有一家媒體試圖仔細辨析或推測,這種販賣會如何進行,孩子又會被賣給誰?加州EFC生殖中心(Ember Fertility Center)運營總監張敏毅向端傳媒表示,兩種可能的假設是販賣給不孕不育的中國夫婦,或販賣給想藉以獲得美國國籍的中國父母。但她認爲,只要算一下成本賬,就會發現這兩種模式都不現實。
目前在加州通過第三方輔助生殖(即代孕)生育一個孩子的成本,僅代孕部分(除支付給代孕母親的補償金外,還有律師、體檢、心理諮詢等雜費,以及代孕中介的利潤)就需要13-18萬美元,醫療成本和支付捐精或捐卵者的費用也不便宜。

記者以顧客身份諮詢了幾家中國的輔助生殖醫療旅游機構,對方均表示赴美代孕的總價至少要人民幣150-200萬元(約20-28萬美元)。張敏毅認為,即使宣國軍二人想把孩子販運給中國的不孕不育家庭,也未必會有人願意斥如此巨資,買一個和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
另一種假設,即一些中國家庭可能會為了獲美國身份而將這些出生在美國的兒童帶回中國收養,張敏毅同樣覺得並不合理。雖然這麽做的花費看起來比投資移民(至少80萬美元)等渠道便宜不少,但需要等上將近20年,即孩子成年後,收養者才有可能連帶獲得美國身份。願意等上這段時間的人,大可以選擇更為便宜的赴美生子(大約5萬美元)路徑,何況那樣孩子還和自己有血緣關係。
至於宣國軍本人,在《世界日報》的專訪中,堅稱孩子都是自己的,沒有一個是為了販賣。而之所以要那麽多孩子,就是因為「特別喜歡孩子……老了有那麼多孩子在身邊多開心,培養他們成材、成長。將來都有一份事業,都超過我。」
空殼公司:代孕欺詐的隱身術
無論想要那麼多孩子的原因為何,二人的代孕公司運作模式有諸多不合常理之處。端傳媒發現,宣國軍家族登記了多家代孕公司,這種「快進快出」的操作在監管薄弱的加州代孕行業中,為其提供了不少「隱身」空間。
根據各孕母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的回憶,Silvia Zhang常以委托父母的身份聯系她們,並稱自己與一家叫Mark Surrogacy的公司合作。但她隱瞞的是,這家公司就注冊在他們自己位於亞凱迪亞的宅邸地址,而她本人即為機構經理。換言之,如果從純粹商業的角度來看,在這些代孕交易中,這對夫婦其實同時扮演了甲方和中間人的角色,且並沒有向乙方透露。
2021年3月,Silvia Zhang就已在與前夫共同擁有的一套房產中,註冊了一家名為Hope Surrogacy LLC的機構,業務範圍為「諮詢」。但這家LLC(有限責任公司)運營不到3個月即告註銷,記者亦沒有在公開信息中檢索到任何這家機構的推廣資料。同年5月,她與另一名黃姓人士共同註冊了今次代孕醜聞中被提及最多的Mark Surrogacy Investment LLC。這家LLC的業務範圍為「代孕與房地產」,並於2024年10月註銷。
Mark Surrogacy的網站已不再運作,而其Facebook主頁上發布的內容也多為簡單的複製、粘貼。倒數第二則發布的貼文稱:「美國是最安全的代孕地……Mark Surrogate位於美國對代孕最友好的加利福尼亞州……代孕媽媽將得到最好的補償和最安全的醫療服務。」
2024年7月,一家名爲Future Spring Surrogacy的公司成立,注冊地位於聖蓋博谷埃爾蒙特(El Monte)市的一座辦公樓中。該樓在2019年被宣國軍的前妻李玉琴買下,并由多間宣家名下的公司接力持有。Future Spring Surrogacy的業務範圍為「代孕諮詢」,並於2025年5月註銷,存續時間不足1年。其持有人湯雷軍是宣國軍的親戚,也是他在美國的重要業務夥伴。
今年2月,黃姓人士再次在亞凱迪亞的原地址註冊了一家完全重名的Mark Surrogacy。這家LLC在6月註銷,存續時間不足4個月。

代孕公司頻繁注冊、注銷的同時,本地華人論壇上也經常出現使用宣國軍名下房地產公司郵箱,招聘幼兒教師、褓姆的貼文。甚至在今年5月虐童案發生,二人的孩子理應都已被接走送去保護性監護(protective custody)後,仍有一則貼文發佈,招聘「住家褓姆」,要求「有帶孩子的經驗、做過幼兒教師的優先」。
尚不清楚這些機構只是為服務宣國軍夫婦而開設,還是也有其他客戶。Silvia Zhang曾回應《華爾街日報》稱,Mark Surrogacy「只服務我們家庭」,但洛杉磯本地華人論壇上2023年5月由另一家宣國軍名下地產公司人事發佈的一則招聘「代孕協調員」的啓事則讓人懷疑,他們至少曾認真考慮過將代孕發展成一項對外的生意。
這種頻繁開關、「換殼」的操作,或許與隔絕法律風險有關。如據《華爾街日報》報導,2024年7月,也就是第一家Mark Surrogacy注銷前三個月,就已經有人報警稱,宣國軍的家中可能存在兒童虐待現象。而Future Spring Surrogacy注銷的2025年5月,也正是褓姆虐童案東窗事發之時。
記者在加州州務卿網站檢索後發現,在加州至少有10組公司和Mark Surrogacy一樣,進行過同名更替,意味著這種「換殼」現象在代孕行業並非孤例。加州是美國輔助生殖技術(ART)產業最為發達的州。根據美國疾控中心(CDC)2024年9月公布的數據,美國總計457家ART診所中,僅加州就開有85家,遙遙領先其他各州。這也為位於ART產業鏈下游的代孕產業提供了發展的土壤。
加州的法律通常被認為對代孕產業非常友好。據張敏毅介紹,在加州,代孕母親在孕中期時會有專門的法庭程序,將孕母腹中胎兒判給意向父母,此後新生兒的出生證上便會直接寫上意向父母的姓名;而在其他一些州,出生證上往往會寫代孕母親的名字,隨後再通過複雜的收養程序過繼給委託母親。因此加州也是許多外國人士,尤其華人前往美國尋求代孕服務的首選。
根據OpenCorporates和加州州務卿網站的信息整合,全美有756間名稱中帶有「代孕」字樣的公司,而加州就有261家,也遙遙領先其他各州。在加州的這些公司中,尚在運營的約占一半。此外,從註冊者姓名特徵判斷,至少有93家為華人持有。
埃默里大學5名學者在一篇關於美國的跨境代孕產業的研究中指出,2014—2020年期間,美國的代孕胚胎移植中,有32%是為外國意向父母進行的,而其中又有41.7%來自中國。
儘管加州的輔助生殖與代孕產業都規模巨大,但張敏毅強調,這兩個行業在從業資質和監管上都區別巨大。ART診所的醫師都需要有行醫執照,遵守美國生殖醫學協會(ASRM)指定的行業規範,且診所要接受食藥監局(FDA)、CDC和州一級政府的層層監督。
而代孕中介的工作核心是介紹意向父母、捐卵捐精者和代孕母親組局,本質上「只是一個媒婆的角色」,對從業者沒有任何資質要求,也沒有實質性的行業監管。它既不提供醫療服務,也不提供法律建議,「他們能做的只有那麽多,大家也不要對他們有太高的期待」。像宣國軍夫婦這樣為自己代孕那麽多孩子的情況,雖然有違常理,但在代孕領域,並沒有法律法規可以規管代孕孩童的數量。因此,代孕母親雖然控訴宣國軍二人此前欺騙他們,説自己只有一個孩子,但其實在代孕過程中,意向父母沒有義務向孕母透露家中有幾個孩子、從事什麼職業等信息。
一家名爲「凍卵與代孕倫理協會」(縮寫SEEDS)的非盈利組織試圖規範全球代孕行業,並制定了一份行業準則。如果嚴格按照準則,那麽夫婦二人的代孕操作至少違反了其中有關利益衝突披露、多代孕周期並行限制、匹配透明度與重大信息披露等多項條款。不過,這一準則沒有任何強制性,哪怕是協會會員,最多也只會被取消會員資格。事實上,根據機構網站上提供的信息,成爲其會員的加州代孕排除重複後有66家,而其中名稱含有「代孕」的只有33家。若以這個標準換算,大約只有一成多的代孕機構加入了該協會。諸如宣國軍家族的Hope、Mark、Future Spring這三家機構,就都非其成員,因此不會受該準則的任何限制。
宣國軍夫婦的代孕風波發生後,一些美國媒體推測,未來加州可能會因此加强對代孕產業的監管,不過目前還沒有見到有關動議的發佈。
端傳媒曾發電郵向Silvia Zhang查詢其代孕業務和孩子目前情況,她回覆稱,正在積極配合法律程序推進。「出於對案件公正性與相關人員隱私的保護,我們暫不便就具體問題接受採訪。但我們計劃在案件結束後,以適當的方式對外發聲,澄清事實、回應外在關切。」

從代孕到地產的空殼公司矩陣
代孕事件中的主角宣國軍是南加州活躍僑領,而在中國時也曾擔任自治區人大代表。端傳媒調查發現,宣國軍從新疆國企經理人到加州房地產投資人的轉身,恰好跨越了中國反腐運動和資本管制收緊的關鍵十年,而他和Silvia Zhang用於代孕和房地產行業的空殼公司模式,其實是這一時代中國權貴資本外逃的典型路徑。
宣國軍在1980年代帶領瀕臨破產的國營烏魯木齊冷凍廠扭虧為盈,並主導企業改制,創建自己的新疆創達冷凍公司。創達公司涉獵過諸多產業,但最終還是中國的房地產增長浪潮成就了創達的商業王國,使其逐漸發展為至少由15家創達系公司組成的大型企業集團。
2008年,宣國軍成為新疆自治區第十一屆人大代表。2012年底,習近平在中共十八大就任總書記,雖然發起大規模反腐運動。大約同一時間,宣國軍之子宣東超於洛杉磯東南郊的約巴林達(Yorba Linda)購置了一套價值240萬美元的大宅。2018年前後,宣國軍與其前妻李玉琴、宣東超在美國先後註冊了至少9家公司實體。與此同時在中國國內,創達系的多家企業或自行註銷,或被母公司撤資,或被其他企業大額注資並改名。天眼查數據顯示,宣國軍於2019年卸任創達系母公司職務,目前剩餘的創達系企業實際控制人大多為李玉琴和宣東超。
據美媒報道稱,宣國軍夫婦在亞凱迪亞的住所是一套九臥十一衛的豪宅,面積近1000平米,目前市場估價超過400萬美元。除了前文提及的兩家代孕公司外,在該地址還注冊了一家名為HLRB Investment LLC的公司。也正是這家公司在2021年3月買下了這套房產。
在加州州務卿網站上公布的該公司的歷史文件、報表中,可以看到其註冊地址與負責人信息多有變更,而宣國軍、Silvia Zhang、湯雷軍的名字都反覆出現。
HLRB的註冊經營類別為「房地產投資管理」,但在一家招聘網站上,端傳媒發現了該公司在2024年8月發布的一份啟事,聘人「教授1-6歲兒童英語、數學」、「協助兒童的日常護理活動」等,且要求應聘者必須會普通話。在僱員評價網站Glassdoor上,該公司獲得的全部三條評價都為最低的1分。

宣國軍家族在美國的生意網絡遠不止於這一個地址、一家公司。根據對OpenCorporates、BizProfile和加州州務卿等網站公開數據的整合,端傳媒發現宣國軍夫婦及其親屬、業務夥伴在美國持有至少113家獨立公司實體。而這些公司有非常明顯的空殼跡象,並呈現出諸多正常經營的企業所沒有的可疑特徵。大多數公司都註冊在埃爾蒙特市的同一個地址上,也就是上文提到的Future Spring代孕公司的註冊地。而且這些公司多數生命周期很短。在這113家公司裏,只有17家仍在運作,而48家公司的存續時間甚至不足一年。多批公司在同一天註冊,並在幾個月甚至幾周後統一註銷,甚至有一批公司僅僅存續了9天。
這種「快進快出」模式不符合正常商業活動的節奏,而且不論是命名方式還是註冊日期,都反映出批量註冊、用後即棄的特徵。宣國軍矩陣的多數公司都為LLC,也就是有限責任公司。在美國房地產投資領域,註冊多家LLC進行運營可以幫助投資人避稅、隔離不同項目的風險,並保護購房者隱私,並非罕見做法,但宣氏家族的LLC矩陣規模之大、開關之頻繁,很難用這些簡單的原因來解釋。
這些LLC的「操作方法」,可以在Silvia Zhang的房產交易記錄中看見端倪。原名張莎莎(音譯)的Silvia Zhang是加州持證房產經紀人,五年間共促成超過一億美元的房產交易,其中多數都與宣家相關。她的銷售紀錄呈現出一個高度一致的模式:大洛杉磯地區的房產經常由宣家旗下的多個LLC接力式轉讓,每家公司持有時間極短,往往僅數月甚至一個月。這些交易幾乎沒有出現貸款紀錄,意味著很可能都採用不受銀行反洗錢監管的現金交易。
進一步比對公司註冊、註銷日期,可以看到許多LLC在完成交易後隨即解散,甚至有公司在房產尚未售出前就已註銷。這些短命的「投資LLC」與「管理LLC」相互配合:前者專門買入與轉售,後者則負責裝修、驗收與日常管理,並在華人社區網站上招募臨時員工。招聘廣告常自稱「同時有十個以上項目在開發」,內容涵蓋收購、設計、翻修、租賃到銷售的完整鏈條。
整體而言,宣家房產網絡展現出若干極具可疑性的特徵:現金集中買入、短期持有與頻繁轉讓、大量空殼公司參與、以及翻修後迅速出售。再加上公司一旦捲入糾紛便立即註銷、另起爐灶,這種架構既能隱藏實際受益人,也能切斷法律責任鏈。黑石集團旗下Citrin Cooperman諮詢公司發佈的一篇分析羅列了美國房地產洗錢的四大風險徵兆:現金交易;與包括房產經紀人在内的其他各方合謀交易;通過空殼公司購買;翻修房產(看似因翻修費用產生現金流,其實資金在自己的公司間流轉;裝修完又能提高房產價值,並在出售時更多獲利)。宣國軍房產的運營方式,完全契合這四條的描述。
記者諮詢了一批金融與法律業人士的看法,雖然受訪者並沒有統一的意見,但大多都認爲,類似操作至少可以説是有洗錢的嫌疑。
一位國際投行合規總監告訴端傳媒,由於房產價格高昂,因此房地產一直就是非常方便的洗錢手段。用公司買房,賣完後把公司注銷,錢回到自己手裏,又毀滅了洗錢的痕跡,這種操作屬於「非常典型的房產洗錢」;另一方面,以公司的名義持有物業,外界就看不到房產的真正出資人,而這些公司可能也並非注冊在真正的買家名下,只是「幫別人代持的工具」。另一位銀行風險部老總則直接稱這種經營模式是「很初級的洗錢手法」。一家大型律所的合夥人認爲「挺可疑的」,但不能説一定涉嫌洗錢或違法活動。而一位券商風控人士則表示「實在理解不了,洗錢也沒這麽洗的」。

監管薄弱的行業如何容許灰色操作?
中國權貴在美國,尤其加州的房產,一直是媒體津津樂道的話題。尤其在習近平第一任期發起反腐運動期間,就連央視、新華社、《環球時報》這樣的中國官媒也都常前去加州,追查因各種原因落馬的官員的財產,如令計劃出逃美國的弟弟令完成、鐵道部副總工程師張曙光、河南糧食官員喬建軍等。其中喬氏尤其受到關注,因爲他不僅在中國追索貪官的「紅色通緝令」中位置靠前,且也在美國因移民欺詐和洗錢等被起訴,而洗錢的罪證就包括他在洛杉磯等地購買的一系列房產。不過,《環球時報》在2013年的報導中就已發現,這些官員實名持有房產的做法已經過時,如今真正的大買家在美國買房,都是依靠「白手套公司」。
比起這些官員實名持有的房產,由空殼公司或信托基金代持的高端房產更難被追查。《紐約時報》曾在2015年耗時一年,調查持有紐約豪華房產的大量LLC背後的資金鏈條,並發布一系列獲獎報導。調查揭示,美國高端房地產正被全球政商精英用作隱匿財富與洗錢的管道。來自中國、馬來西亞、俄羅斯等國的權貴與其家屬,透過匿名空殼公司大量購置豪宅,將數以億計資金合法化,以規避本國監管。系列報道中的一位重要主人公,便是來自遼寧的全國人大代表王文良,他被發現通過一家空殼公司,持有紐約時代華納中心的3套豪華公寓。
在之後10年裏,許多研究機構和媒體都曾警告過,匿名空殼公司的存在和行業監管的匱乏已使得美國的房地產市場受到全球洗錢和權貴腐敗網絡的嚴重腐蝕。全球金融誠信(GFI)組織的一份報告表明,僅2015–2020年,美國房地產市場中至少有23億美元被用於洗錢,而這些數字全都來自已報告或判決案件,因而真實數字至少數倍於此。不過,相關的法規卻遲遲未有系統修訂。2016年,美國財政部下屬的金融犯罪執法局(FinCEN)發佈了幾項小規模的「地理定位令」,要求在邁阿密和紐約曼哈頓,如房產交易超過一定金額門檻,且涉及LLC與現金交易,產權保險公司就必須報告房產的實際持有者。
同年夏天,洛杉磯也被納入監管範圍。這些措施確實在短期內起到震懾效果,壓低了匿名殼公司現金購屋的比例,但從長期來看,如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2022年發佈的一份研究所言,對全現金購買「並無總體影響」,甚至幾乎沒有證據顯示有人試圖規避該計劃。
10年過後,隨著中國經濟越來越深地嵌入全球化,中國玩家在全球洗錢網絡中的地位也愈發重要。《金融時報》2024年的一篇報導揭示,美國執法部門稱,中國地下錢莊正利用美國政府無法監督的微信和「鏡像轉賬」等手段,為墨西哥販毒集團大規模洗錢。而資金鏈的另一端則是大量試圖規避資本管制、將財富轉移海外的中國富人,這些美元現金常被迅速投入美國合法經濟,包括在加州等地購買房產、豪車等資產,從而既助長了芬太尼毒資洗白,也加速了中國富裕階層資本外逃與美國房地產市場的聯動。

2024年8月,FinCEN終於制定了全國級別的反洗錢新規,規定只要住宅房地產所有權通過現金交易轉讓給公司或信托基金,相關的地產專業人士就有必要提交一份關於實際所有人信息和交易細節的報告。《華爾街日報》稱之爲美國反洗錢框架數十年來最重大的變革。這項規定將從今年12月起實施。目前尚不清楚它會對美國的房地產市場帶來什麽影響。
在這一脈絡下,雖然無法確定宣國軍空殼公司矩陣的運作目的,但這個模式全球權貴資本的共同行為高度一致。當然,洗錢的法律構成要件在於資金來源必須屬於非法所得。目前公開信息僅能證實宣氏家族的交易結構「具備洗錢功能」並與已知模式相符,但不足以確認其實際運用於非法資金的轉化。
很難説宣家的房產和代孕生意之間有什麽直接的聯系,但兩者還是共享了一些相似的模式。首先,這兩個行業都缺乏行業内部的監管,原本多少應起到一些監督作用的中介(房產經紀人、代孕中介機構)在這一案例中根本就是宣家的人。而僅有的外部強制監管環節也可以被輕易繞過——在地產購置時,目前僅有的外部監管來自銀行,但只要不申請貸款,就能輕鬆繞開;同樣,在代孕進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與受到嚴格監管的輔助生殖診所合作,診所醫生未必會同意替客戶代孕十幾個孩子,但只要分散在不同診所進行,醫生就未必會發現其中蹊蹺。
評論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