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民間獨立書商在書展外尋生存空間,遭左報指控軟對抗|Whatsnew 

在官方書展運作期間,獨立書店舉辦的民間書展遭左報放蛇,另有書商活動取消。
2025年7月19日,獵人書店自7月18日起一連四日舉行的「無處不閱讀」獨立出版書展第二日,店外的人流。攝:鄧家烜/端傳媒

端傳媒十歲了,邀請你填寫 2025 年度用戶調研問卷,讓我們更了解你的需求,一起走向下一個十年。

  • 完成問卷即可獲得十週年電子書、年度調研視覺化報告
  • 前 100 位完成的讀者,將獲得「一年份尊享會籍」或等值禮物卡。
  • 隨機再抽 100 位用戶贈送相同福利。

近日,香港深水埗的獨立書店、食肆等連日被左報指控軟對抗,另有團體活動取消、出版社無法參與香港書展等狀況,反映文化出版界的困境。

今年7月,除了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的書展外,一批獨立出版社亦在深水埗大南街的獵人書店,由7月18日起一連四日舉行「無處不閱讀」獨立出版書展。該書展強調無審查自由,吸引被香港書展排除的出版社參與,而書籍涵蓋社會議題、少數族裔、LGBTQ 等題材。

《文匯報》於周一(21日)頭版報導獵人書店售賣反中亂港作家如民主黨前主席劉慧卿的作品,更派記者放蛇,向職員查詢會否售賣最近出版的《黎智英傳》,質疑活動含「軟對抗」意味。鄰近的一拳書店則被指售賣記協鎖匙扣;報導又指在旺角序言書店店外電梯內發現「黑暴文宣」,而沒有參加獨立書展的老牌書店樂文書店,亦因為售賣作家顏純鈎作品,有煽動之嫌。

周二(22日)《文匯報》繼續頭版報導指獵人書店所在的深水埗大南街、黃竹街一帶多間食肆、零售店藉獨立書展串連,組織「軟對抗團伙」。報導指素食餐廳「素年」店內售賣的鎖匙扣有「香港」字樣、原子筆標示「2019年得獎設計限量版」為渲染黑暴年份。獵人書店負責人黃文萱表示,獨立書展開鑼兩日內都有食環署職員到場巡查,稱收到投訴指書店「未領有牌照舉辦公眾娛樂活動」。

香港文學生活館同樣於7月18日舉行「香港文學生活館搬遷散書祭」,原定到27日結束,但是21日香港文學生活館在社交平台指,因「不可抗力因素」活動須即日中止。籌辦活動的文化人鄧小樺接受查詢時說,文學生活館今年是自2018年來首次被拒參加香港書展,其他文藝組織、獨立小型出版社同樣缺席,希望經濟差時不要再打擊小生意。

翻查資料,近年多間獨立出版社參展香港書展期間,曾被主辦機構香港貿易發展局要求下架書籍,甚至被拒參展。今年香港書展拒絕至少三間書商參展,包括去年被要求下架區家麟、邵家臻著作的出版社「藍藍的天」,及「界限書店」。

2025年7月18日,獵人書店「無處不閱讀」獨立出版書展。攝:鄧家烜/端傳媒

風波中的文藝界:紅線不明、巡查、追稅等「行政問候」

書展拒諸門外,各本地中小型出版社為謀求出路,於7月14日發布一項本地獨立出版生態調查。問卷調查由界限書店發起,獲19間獨立出版社回應,而當中有11間出版社於過去五年內成立,但有一半以上出版社沒有或僅得小額資助。有5間為一人出版社,須一人兼顧編輯、行銷、物流環節,即使有能力聘請員工,也僅以兼職為主。

調查亦指出,現時獨立出版社多數出版文學、小說、社會科學、藝術設計,獨立書店是最重要銷售渠道。然而,獵人書店負責人黃文萱在發布會上表示,自從政府取消發放消費卷後,獨立書店生意額下跌,零售黃金期亦隨移民潮趨緩及疫情結束後,變得更加波動。《國安法》實施五年,業界同樣憂慮未來的創作及出版自由,問卷顯示6間出版社表樂觀或非常樂觀,8間中立,5間不樂觀。

獨立書店外,發布會上的出版社代表同樣指出,即使和主流大型連鎖書店如誠品書店、三聯書店、中華書店、商務印書店等有合作銷售,但合作會隨作者立場等因素而隨時取消。

經濟不景氣,生意難做之外,根據 Hong Kong Free Press 報導,港府行政部門經常針對本地藝文或獨立機構,無形中增加其經營成本。至少6間獨立書店與出版社收到香港稅務局的稅務稽查,包括「獵人書店」與其他3間成立超過八年的業界機構,以及2間新近成立的出版社。稅務稽查不僅涵蓋公司帳目,還深入追查公司負責人的個人銀行帳戶,時間跨度達七年以上。

黃文萱受訪時舉例指,如果稅務局稽查你2019年時的一筆300元轉帳,你有可能記得當時是誰轉帳嗎?

除了多次收到稅務局要求提供個人過往交易紀錄、捐款來源、房租補貼等資料外,書店也多次被政府部門如食環署、消防處、警方及公司註冊處上門巡查,雖然沒有提出具體違法理由及執法行動,但她認為這種「行政問候」對業界人士而言屬潛在震懾。

2025年7月19日,獵人書店「無處不閱讀」獨立出版書展的顧客。攝:鄧家烜/端傳媒

港府、建制媒體警告社會仍存「軟對抗」

今年為《港區國安法》實施第五年,集會、示威如六四悼念晚會、七一遊行等已經消失,民主派初選案各被告亦於去年11月被定罪。然而,港府各級官員今年頻頻表示香港社會仍存「軟對抗」,親建制媒體亦不時放蛇,指控文藝活動為軟對抗。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於7月22日在《大公報》訪問指,國安風險會以「軟對抗」形式出現,「常以與國家安全無關的議題作切入點,通過輿情、網上發酵或文化滲透等手法分化社會,蠱惑人心。」

6月,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指出,「軟對抗」可能以多種藝術形式出現,如表演、歌曲、故事情節等,當局在資助審批、場地表演、展覽內容等方面會嚴格把關。行政長官李家超回應羅淑佩言論時指,有人打不同旗號,實際上是破壞國家安全,形容小人滿街,不得不提防。

羅淑佩言論同時引起香港文藝界憂慮,擔心「軟對抗」會動輒成為取消場地租用、資助的口實。編劇家莊梅岩亦回應指,「軟對抗」等口號只會「縱容一班欺壓藝術家的手下」、「冤枉幾多無辜的人和作品」。她慨嘆香港社會如今變得步步為營,矯枉過正。

莊梅岩強調,「軟對抗」定義過於模糊,懷疑有人犯法可以執法、檢控,但動輒指控「軟對抗」會成為擾民的整治行動。

評論區 0

評論為會員專屬功能。立即登入加入會員享受更多福利。
本文尚未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