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似乎在無形中為我們設下了框架。書本都是從左到右讀,或者從上到下讀。記錄下的風景要遵循着照相機的設定。在電腦上作圖,也畫不出屏幕外。規矩的誕生或許是因為資源有限,或許是因為方便、效率,但循規蹈矩卻可能帶來單調的統一。還好,人有一種美好的能力,叫想像力。
沃爾夫岡.魏格特( Wolfgang Weingart )被譽為「瑞士龐克字文排版之父」。他出生於 1941 年,二戰時期的德國。看着他似乎才知道什麼叫天才般的創造力。在今天,電腦繪圖,添加特效似乎已經成為人人都有的基本能力時,他的設計仍然讓人感到新鮮,甚至前衛。
魏格特曾在魯維( Ruwe )印刷公司當排版學徒。排版時人們會把一粒一粒的印刷用字碼成一排。他則突發奇想,將字粒塞滿卡紙環內,創造了第一個「圓形構圖」。這個構圖內含兩種創作,字母表面的印刷和字粒底部的印刷。印刷品上那看似隨意的小長條,像古城牆上堆砌在一起的石塊,相互分離又彼此滲透。魏格特還發現字粒的稍稍移位會在印刷品上留下痕跡,便又通過分階段覆蓋排版和重新打印,製造出了明暗效果。
60年代初,他到瑞士的巴塞爾工藝學校( Kunstgewerbeschule Basel )求學。在那裏,他的想像與其說是天馬行空,不如說是被當做「不懂事的孩子」,因為他突破規矩,讓「大人們」頭痛。他的老師秉持的觀念是排版應該讓內容更突出,讀者不應該感覺到排版的存在。但他卻想賦予瑞士字體更多的活力。
魏格特嘗試把直線縮成小點,將之延伸、重複、推進、調校密度、施加張力,探索線條在平面上的不同可能性。那時的印刷技術有限,線條無法彎曲,也做不出極細的線,他便將鉛線和黃銅線扭成不同的形狀,用石膏固定在底板上,做出不同粗細,不同形狀的構圖。
他天才式的創造絕不是一、兩次的偶然。香港知專設計學院( HKDI )與蘇黎世設計博物館( Museum of Design Zurich )合作舉辦的展覽“ Weingart Typography ”劃分了 13 個展區,展示了 250 件作品。從他早期當學徒時的作品到跨過千禧年後的創作,從手稿到成品。走在這個展覽裏,時代在變,他也在不停歇的實驗裏成長。
本次的展覽裏有一條伏線是從 60 年代到今天的科技發展。從最初的鉛線印刷到黑白打印,再到後來蘋果公司的 Macintosh 電腦。科技的進步讓他的作品有了更多的可能,他卻從沒讓科技代替他的手和大腦。
魏格特從巴塞爾工藝學校畢業後一直從事教育工作。他所在的巴塞爾設計學院採納他的建議,於 1984 年引入第一台較小型蘋果電腦,但直至 1990 年代末,他幾乎從未把電腦當做排版工具使用。這是因為當時電腦程式和記憶體容量十分有限,無法滿足他的要求。魏格特並沒有依賴新的科技,或單純因為有趣而嘗試,而是為了自己的創作目的,利用現有的便利到達他想像力的終點。
科技似乎有自己的平衡,隨着電腦軟件越來越發達,收穫方便的同時,在某種程度上也增加了生活對我們的框架。以往大筆一揮,不論好看與否,都自成一種字體,但若在電腦上打字似乎總是只有那幾種字體可以選擇。用顏料繪圖時,東拼西湊,或許就可以找到從未見過的顏色,但電腦的調色盤卻將顏色分得清楚。然而魏格特在這次展覽中的作品告訴我們故事不止於此。
展覽走過一圈,會為魏格特的創作而驚嘆、感動。這或許是因為想像力的美好不僅可以看淡世間物件的慣用方法,利用現有的便利,創造出新的美麗。新的創造也會為科技帶來更多的思考,讓科技走出更多的可能。
Weingart Typography
日期:即日起至2016年3月30日
地點:香港知專設計學院 d-mart 將軍澳景嶺路 3 號 (調景嶺地鐵站 A2 出口)
讀者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