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安倍之死:他的經濟、外交、政治遺產,與日本的未來

無論是否喜歡安倍,若要論之後日本的變與不變,仍須從日本人的角度出發。
2020年3月22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出席橫須賀特國防學院畢業典禮。
國際 日本 政治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日前在助選時遭到槍擊身亡。各界在表達哀悼之意以外,也極為關注此事將如何影響日本政局。然而,在華文世界,許多人以「抗中親台」作為安倍的歷史定位,並以此為主軸討論日本往後的走向。但這就如日本多以「親日」化約李登輝一樣,若僅關注政治人物面向自己方的那一面,往往會忽略了其思想與實踐的多重面向。

無論是否喜歡安倍,若要論之後日本的變與不變,仍須從日本人的角度出發,好好盤點這位戰後日本任期最長的首相,究竟在日本留下了什麼?

「安倍經濟學」:日本人過得更好了嗎?

安倍晋三在2012年重返政權時,記取了首次執政時的教訓,放低了自身在歷史與憲法議題上的聲量,打出「安倍經濟學」的口號,矢言要讓日本脫離長年的通貨緊縮。

日本自1990年代的泡沫經濟崩壞以來,即便已經重整了金融秩序,但消費者已經養成了「節約」的習慣,對物價相當敏感。這導致企業長年不敢調漲商品售價,若成本提高,則以壓低員工薪資,或是以「隱形漲價」,亦即減少商品份量或更改成分來因應。這讓日本的生產與消費都陷入長期停滯,進而影響了企業獲利與勞工薪資。再加上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以及日幣大幅升值打擊出口產業,更是雪上加霜,這成為了2013年「安倍經濟學」備受期待的背景。

「安倍經濟學」的「三支箭」:貨幣量化寬鬆、擴大財政支出、促進民間投資,已是耳熟能詳。安倍立下「2年內通貨膨脹2%」的目標,希望透過注入大量資金,促進企業投資,進而帶動物價上漲,再令勞工薪資隨著企業獲利水漲船高,進一步刺激消費,形成良性循環。具體作為包括讓日圓貶值、負利率政策、為企業減稅、由日本銀行(日本的中央銀行)大量購入國債與指數股票型基金(ETF)、促進女性就業並引入外國技能實習生(實質移工)以解決缺工問題、調高消費稅率、推動國際觀光等等。

到了2015年,安倍提出了「2020年GDP600兆日圓」、「出生率1.8%」與「看護離職率歸零」的安倍經濟學「新三支箭」。除了持續執行舊「三支箭」政策,以整體經濟指標為目標外,也修正路線,希望透過改善育兒及長照政策,降低民眾對未能分配到企業獲利的不滿,以及對未來生計的不安,以促進消費。同時也回應了對安倍經濟學「重市場、輕社福」的批評,讓在野黨不易在這點上做出明確政策區隔。

「安倍經濟學」最明顯的效果,就是日經指數從2012年的八千多點一路攀升,在2015年突破了2萬點大關。而若先排除2020年疫情帶來的波動,根據日本政府在2019年所發佈的「安倍經濟學」成果報告,日本在GDP、失業率、女性就業率、基本工資等方面,均較2012年為佳。特別是日本雖廣受港台遊客喜愛,但在國際上並非觀光大國。在安倍的政策下,訪日外國觀光客從2012年的855萬,躍升至2018年的3848萬。這些成績也是許多人肯定安倍經濟政策的主要依據。

2022年7月10日,一名女士在被槍殺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住所外哀悼哭泣。
2022年7月10日,一名女士在被槍殺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住所外哀悼哭泣。

然而,雖然報告列出了多項指標成長,但幾乎均未達到安倍原本訂下的目標。被視為主要目標的「通貨膨脹率2%」,除了2014年因消費稅率自5%調漲為8%,而達到2.76%以外,全數都在1%以下。而2021年的名目GDP為544兆日圓,距離600兆還有相當的距離。而喊出「歸零」的看護離職率從2012年的17%下降至2020年的14.9%,仍略高於全體勞工平均的14.2%。

雖然企業收益受惠於貨幣貶值、減稅等優惠政策,但未來前景依舊保守。除了急速成長的觀光業外,日本國內亦未出現適合投入大量資本的新興產業,因此獲利並未反映在進一步投資與加薪上。從消費者的角度而言,薪資成長停滯,對景氣展望的不安依舊濃厚,加上二度調升消費稅率,多數民眾仍不得不勤儉持家。安倍經濟學所期待的「貨幣寬鬆-企業獲利-投資與薪資成長-消費成長-脫離通縮」的良性循環,實際上效果並不如預期。

此外,政府報告以比較2012年與2019年的日本為主,批評者則認為政府故意無視了日本與國際比較之下的相對停滯。2020年日本的人均名目GDP是39,890美元,韓國為31,954美元,台灣為28,054美元。但去年日本經濟研究中心,以韓國年增率6%、台灣8.4%、日本2%試算,提出日本的人均GDP將於2027年被韓國超越、2028年被台灣超越的預測。報告中並指出日本成長緩慢的主因,是企業與政府在數位升級與產業轉型上的落後,導致生產效率低落所致。

而在薪資方面,根據OECD的統計,OECD諸國年薪的平均值從2012年的45,700美元,成長至2019年的49,200美元(購買力平價)。同一期間內日本則僅從38,058美元微增至38,500美元,排名從第21名微降至第22名。而女性就業率雖然增加,但日本的性別工資差距指數雖從2012年的26.5下降至2019年的23.5,但仍高居世界前三,且與OECD平均(2012:13.6;2019:12.6)有相當大的差距。

除了對其成效的評價外,安倍經濟學的在財政上的代價亦不容忽視。日本政府自1990年泡沫經濟崩壞後,即高度依賴國債與借款維持財政,日本政府的債務總額在1990年為291兆日圓,在2012年為1131兆日圓,2019年則為1318兆日圓。因此安倍一面強調托育與長照政策,但為撙節財政支出,同時也調漲高齡者就醫自付額、並兩度調降生活保護費(對窮困民眾的生活津貼)。

2019年日本金融廳在報告書中指出,除年金之外,每對夫妻應再自備2000萬日圓,方足以養老,呼籲民眾應及早積極投資理財。這引發了「何不食肉糜」的大量批評,也反映了日本民眾對未來生活的不安。

簡言之,「安倍經濟學」是否成功,其實端看以何種角度評價。正如官方主張,企業獲利、就業率、股價指數與觀光業等確實顯著成長。但即便是在2015年的「新三支箭」之後,經濟成長仍未充分惠及一般勞工,與國際比較下更顯停滯。至於經濟弱勢者的生活,則因政府補助減少而變得更苦了。2020年的疫情與2022年的通膨(通脹)雖然無法歸咎於安倍,但對多數的日本民眾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另一個重大問題是,安倍經濟學帶來的貨幣寬鬆政策,以及由日本銀行與公共年金基金(GPIF)對股市的多年挹注,是否應該退場,又在何時、如何退場。2021年日銀持有的ETF資產總額為52兆日圓,GPIF則持有49兆日圓。在日本經濟的基本面遲遲未有明顯改善之下,一旦政府資金開始退場,該如何消化市場賣壓,將相當困難。而若因股市下跌而造成鉅額虧損,亦可能損及日銀與GPIF,甚至年金制度的信用與穩定。

「安倍經濟學」原本應是針對日本經濟衰退的「強心針」,在景氣復甦,產業體質強健後就功成身退。結果在持續了近十年後,仍然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以至於安倍在辭職後,仍堅持經濟政策應該延續。在本次參議院選舉之前,於自民黨政權內部,就出現了應重視財政紀律與民眾生計,進而修正經濟政策的聲浪。當時安倍親自出馬,壓下了黨內的批判,最後岸田首相也宣稱會依循安倍經濟學路線。

然而,在參議院選後,岸田首相接受媒體專訪,談到今後的經濟政策,媒體仍是以「失落的『三十』年」下標,岸田首相也承認股價雖高,但一般勞工並未雨露均霑。顯然安倍經濟學的這十年,在日本人眼中,仍未讓日本走出1990年泡沫經濟崩壞後的失落。而在安倍逝世後,選後黨內的經濟政策是否會有所變化,明年新任日本銀行總裁的人選,將是重要的觀察重點。

2020年6月23日,人們在東京穿過澀谷繁忙街頭。
2020年6月23日,人們在東京穿過澀谷繁忙街頭。

「俯瞰地球儀的外交」:日本將航向何方?

華文世界對安倍的激烈反應,也環繞著其「親台港抗中國」這點展開,隨著論者立場不同,或痛悔憂心,或額手稱慶。就台灣而言,安倍在從政期間與台灣政界建立深厚情誼,光是近期就在疫苗援助與鳳梨輸日上相助,也令長期在國際上受到孤立的台灣民眾備感溫暖。

但安倍的外交路線,並非僅有「親台」而已,也無法以「抗中」來概括。作為日本首相的安倍,多年來執行的是「俯瞰地球儀的外交」。

安倍在2012年競選時的知名口號為「拿回日本」(日本を、取り戻す),一般認為是為了喚起經歷過高度成長期以及泡沫經濟時期選民的懷舊情緒,批評者則認為是要讓戰前的軍國主義復辟,安倍本人則曾表示「是要讓日本人親手,從戰後歷史中,把日本國拿回來」。

此一思想也體現在安倍的外交路線上,他希望日本不僅僅是緊跟美國,而是要在世界上有自主的外交議程與空間。他一方面推動修憲與安保法案,希望增加自衛隊的正當性與活動空間,以增加日本的外交籌碼。另一方面則利用日本的緩衝國地位,著力於首腦外交,在各國間力求平衡,從中取得他心目中日本的最佳外交利益。

安倍外交中最為人所知的,是由日美印澳組成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以及更廣泛的「印太構想」。安倍在2013年上任首相之後,首次外訪就選擇了越南、泰國與印尼,表達對東協(ASEAN)各國的重視,並提倡「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而安倍在2007年第一次執政時就提出的「QUAD」,多年來由於印度不結盟的外交傳統,以及日、美、澳各國在不同時期的政黨輪替及外交政策轉換,四國始終難以穩定地維持合作。一直到2019年,「QUAD」四國才首次招開了外長會議,此後除了軍事與外交之外,也預期將深化基礎建設、資訊安全等面向的合作,並擴及整個印太地區。

從「QUAD」與「印太構想」形成的歷程來看,安倍並非僅在對美關係之下考慮外交,而是充分發揮了日本的自主性,先於美國提出了上述構想。而在推動上,也善用了日本同時作為美國盟邦與亞洲國家的優勢,不少亞洲國家比起美國,對日本較無戒心。

2014年11月11日,北京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論壇歡迎儀式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會見國家主席習近平。
2014年11月11日,北京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論壇歡迎儀式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會見國家主席習近平。

但另一方面,安倍在首相任內,也同時著力於改善與俄中的關係。在俄國方面,日俄間在二戰後遺留下所謂「北方領土」問題,亦即俄國在二戰末期佔領了北海道東端的四座島嶼,並在戰後拒絕歸還。也因領土問題懸而未決,兩國間雖於1956年簽署日蘇和平宣言宣告終戰,但至今仍未締結和平條約。

為了解決領土問題,安倍任內與普丁(普京)直接會談27次,甚至招待普丁到老家泡溫泉,表示兩人間的情誼深厚。在親善氣氛下,日本與俄國間展開了許多經濟合作,例如合作開採石油與天然氣的「庫頁島計畫」,日本政府與企業在「庫頁1號」出資30%,「庫頁2號」出資22.5%,所產出的石油與天然氣,也以日本為主要輸出市場。

而在中國方面,2013年安倍上台時,面臨的是因為釣魚台國有化問題,中國各地爆發反日遊行,甚至出現打砸日貨、日商的場面,兩國關係降至冰點。而安倍在上任之後,也因參拜靖國神社遭受批評,任內再也未前往參拜。日中關係在安倍的經營之下不斷升溫,終於在2018年,以慶祝日中友好和平條約締約40週年為名,安倍訪問中國並會見習近平,並正式邀請習近平訪日。

而在2020年初肺炎疫情開始傳播時,日本卻遲遲不封關,一般認為安倍擔心封關會造成習近平訪日生變,是主要原因之一。除此之外,日本各級政府與民間團體,也都大舉捐贈口罩等抗疫物資給中國的姐妹城市或友好團體,顯示出日中在各個層級之間,都累積了大量交流經驗與人脈。

站在習近平的角度來看,反日民族主義與歷史問題,在促使中國國內團結愛國時固然相當有效,但卻極少成為中國外交的主要議程。這只要與韓國一比,就相當清楚。透過倡導一帶一路與亞投行,希望領導國際秩序的中國,在國內外都歡迎日本的投資與合作,同時也期待可以透過拉攏日本,來牽制美國。而正如安倍對訪中的重視,習近平若能訪日,亦是作為中國領導人重要的外交里程碑。

回顧日中間的互相投資確實相當活絡,例如日本軟銀集團(Soft Bank)是阿里巴巴的最大股東,集團旗下的願景基金也投資滴滴等中國企業。另一方面,美的集團收購了東芝的家電部門,騰訊則投資了日本角川書店與樂天集團。而在安倍的經濟政策當中,人口眾多的中國,是移工、留學生與外國觀光客的重要來源。

日本曾經在天安門事件爆發後,率先遊說各國放鬆對中制裁,被中國鎖定為突破國際制裁的破口。對如俄國與中國一般的威權國家而言,身在所謂民主陣營,但既不提倡人權價值,又隨時伺機左右逢源的日本,是值得也能夠利誘的對象。日本也相當清楚自身價值所在,並巧妙地一面透過外交言論表態,站穩民主陣營的立場,也讓各國民主派人士抱持期待;但另一面又幾乎不真的進行制裁,持續等待威權陣營前來談生意。

就近年的例子而言,俄軍進佔克里米亞後,安倍依舊出席索契冬奧力挺普丁;在緬甸政變之後,日本政府則主張為了維持與緬甸軍方的溝通管道,而拒絕制裁;在新疆集中營爆發後,知名日本企業Uniqlo始終堅持在中美間保持中立,拒絕抵制新疆棉花;而當香港反送中遭到鎮壓,日本亦有國會議員提出應制定日本版馬格尼茨基法案,以制裁嚴重侵害人權的外國人士,但執政黨雖表示支持,但實質上毫無進度。

當然各國均非省油的燈,日本再會打算盤,也不可能穩賺不賠。例如與普丁的領土談判,到最後都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而長期押寶中國網路企業的軟銀集團,受到近年中國政府整頓阿里巴巴等大企業的影響,也摔了重重一跤。而日本願意賠償戰前的中國徵用工,但卻要求企業不得遵循韓國的法院判決賠償韓國人。日韓歷史問題相當複雜,在此無法細說,但不得不說安倍對殖民歷史問題的執著,是讓聯盟缺了重要一角的原因之一。

2019年9月17日,東京,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自衛隊高級軍官會議前視察儀仗隊。 安倍承諾在改組內閣後,將推動修改憲法第 9 條中的自衛隊規定。
2019年9月17日,東京,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自衛隊高級軍官會議前視察儀仗隊。 安倍承諾在改組內閣後,將推動修改憲法第 9 條中的自衛隊規定。

但即便是講究平衡與實利的日本,在中國於南海填海建設軍事基地、以海警與漁船進逼釣魚台、並持續威脅武力犯台之下,多年來鬆散的「QUAD」與「印太構想」,也開始明確地擺出與中國對峙的姿態。而當俄羅斯全面進攻烏克蘭時,安倍也對曾裸裎相見的「摯友」普丁束手無策,並未阻止日本政府加入制裁俄羅斯。

作為對日本外交路線的反制,俄中近日開始以軍艦與軍機繞行日本,再加上中國輿論對安倍逝世的幸災樂禍,可以想見只會令日本民眾更加反感。這樣的變化與其說是日本更加重視「民主價值」,不如說是俄中刮起的北風太過凜冽,令日本失去了轉圜空間,至少在目前找不到交易的餘地,但不代表未來不會有改變。

然而,不談價值,講究實利的日本外交,固然讓日本政府在交涉上多了談判空間,但對外交也有負面影響。例如在以外國人民為訴求對象的「公共外交」(Public Diplomacy)領域,日本向來主打動漫、傳統藝術等文化軟實力,也卓有成效。但慶應大學的渡邊靖教授在「外交」雜誌的一篇文章指出,一個國家對外國民眾的吸引力除了來自文化特殊性外,對於人權、自由、永續發展等「普世價值」的共鳴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但日本即便承辦了奧運這般國際盛典,對價值的倡議卻始終付之闕如。渡邊教授舉例,當日本在國際會議上被問到「東京奧運要彰顯什麼價值?跟北京奧運有什麼不一樣?」時,卻給不出明確的答案。若日本今後要在民主陣營中擔任要角,不僅是建立經貿與國防的同盟,如何具體改善國內民主與人權環境,並積極對國際發聲,讓「民主陣營」名實相符,而不只是劃分敵我的便宜標籤,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安倍政治」:公民自由的倒退

渡邊教授指出的日本公共外交課題,其實也象徵了安倍最受批評的一點,那就是所謂的「安倍政治」,造成了日本公民自由的嚴重倒退。根據無國界記者公布的2022年全球自由新聞指數,日本排名第71,為G7中最低。在東亞中台灣為38,韓國則為43。而在民主黨執政的2010年,日本則排名世界第11。但安倍對於持續衰退的新聞自由,在國會答詢時只表示「日本憲法已充分保障新聞自由」。

而造成日本新聞自由低落的理由,則是企業與政府造成記者嚴重的自我審查,特別是媒體普遍感受到來自政府的壓力。例如日本獨有的「記者俱樂部」制度,規定只有加入俱樂部的媒體,才能夠參加各部會的記者會。記者們為了擔心被排除,在採訪與提問時都會避免與政府發生衝突,甚至提問尖銳的記者,會遭到同業的排擠。而在安倍任內,所有記者會的提問都經過事前篩選,由幕僚準備好讓安倍念稿回答,也不能追問。這也是日本人聽說台灣的防疫記者會可以「問到飽」,感到不可思議的原因。

2016年,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的特別報告員大衛凱伊(David Kaye)教授赴日訪查日本的新聞自由。在2017年發表的報告書中,除了批判前述的記者俱樂部外,還指出日本政府經常向媒體施壓,要求修改批判政府的報導內容,甚至更換主播或評論者,特別著重福島核災與慰安婦等歷史議題。此外,在安倍任內成立的「共謀罪」與「特定秘密保護法」,前者對「共謀」的定義過於模糊,後者則有浮濫指定的可能,都將造成消息來源的寒蟬效應,危及新聞自由。

而對於這份報告書,日本出席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岡庭建大使則當場反駁:「日本憲法已經充分保障言論自由,日本政府向來著力於保護民主自由。」而在2019年,大衛凱伊教授在人權理事會上報告時表示,日本政府幾乎沒有就2017年報告書中的建議進行改善,而這次日本政府則不予置評。

而在今年,公安警察(政治警察)出身,長年擔任安倍政權情治首長,被視為其左右手的北村滋,在退休後轉任日本電視控股公司的監事。這僅是一份高階公務員退休後的肥缺,還是另有任務,也引發揣測。

2022年7月10日,東京行人走過一個展示日本參議院選舉候選人海報的佈告牌。
2022年7月10日,東京行人走過一個展示日本參議院選舉候選人海報的佈告牌。

在日本媒體「一片和諧」的背後,安倍任內則是弊案纏身,例如2017年關說圖利特定私校的「森友學園」(將國有地以市價一成賣給該校)與「加計學園」(特別許可該校設立獸醫系)案、2019年被發現連年使用公家預算,違法招待支持者飲宴的「賞櫻會」、2020年在疫情期間花費466億日圓公帑,向空殼公司採購無效但昂貴的布口罩發給全民,通稱「安倍口罩」事件等等。

這些案件都有相當明確的證據:在「森友學園」案中被命令竄改公文書以隱蔽安倍涉入的公務員赤木俊夫,留下抗議遺書之後自殺身亡。其遺孀對媒體公開遺書後,提起國家賠償訴訟,要求法院查明真相。但就在部分命令赤木竄改公文書的信件在法庭上被公開後,政府在去年突然轉而認諾,支付了一億日圓的賠償,就此終結訴訟。

而在「加計學園」案中,文部科學省(相當於教育部)先表示經過內部調查,並無相關文件。但其後文科省的前事務次官(事務官的最高職位)前川喜平,出面公開證實在本案受到來自總理的施壓,在追查後發現確有相關會議記錄。但前川本人在出面作證後,旋即被爆料涉及買春,最後又發現該買春報導是烏龍一場。

在這些弊案中,安倍本人最終都能全身而退,除了媒體未能持續追查外,一般認為擔任東京高檢署檢察長的黑川弘務力挺安倍,也是重要的因素。安倍甚至在2020年特意修法,要讓本應屆齡退休的黑川,能當上檢察總長。最後引發網路輿論反彈下,黑川又被爆料在防疫期間仍與記者打麻將賭錢,就因此引咎辭職,修法也就不了了之。

另外比新聞自由還要低落的,是由世界經濟論壇所統計的性別差距指數,日本在2021年僅排名世界第120,在亞洲還低於韓國(102)與中國(107)。而日本排名低落的主因,是在政治領域的極端性別不平等。目前日本的眾議院議員與內閣閣員的女性比例,均不及10%,亦從未出現過女性總理。

即便在2018年通過了「男女參政促進法」,要求各政黨在提名時要盡量顧及性別比例。但在2021年的眾議院選舉中,自民黨僅提名9.8%的女性候選人,執政聯盟的公明黨則為7.5%,各在野黨則在兩到三成左右,顯然執政黨並無促進女性參政的意願。

在缺乏女性參政的情況下,日本至今仍維持全球罕見的「夫妻強制同姓」制度,在實際上幾乎都是由女方改為男方的姓氏。而同性婚姻以及針對LGBT的反歧視法等與性別平權相關的法律,也遲遲無法進入日本的國會議程。實際上即便在自民黨內部,也有許多議員對性別議題持較開放態度。但以安倍為首的政治勢力,包括許多支持自民黨的宗教團體,以守護日本傳統家庭價值之名,仍舊將反對性別平權,作為主要的政治綱領。

在安倍所涉及的案件中,司法、媒體與政治間是否有更深的內幕,在當事人已逝的今日,或許是難有解明的一天了。但他留下的「安倍政治」,是持續倒退的言論自由、失去中立性的事務官僚與檢察體系、以及遙遙無期的性別平權。這些均非傾向特定政黨的主張,而是支撐健全民主體制的必要基礎。對在意這些價值的人們而言,安倍在外交上越是以「民主、自由與人權的捍衛者」自居,對照日本國內的「安倍政治」,就越顯得諷刺。

「偉大領袖」是一面照出歧異的鏡子

要評論一位像安倍一樣的資深政治家,其實並不容易。因為他們的所作所為,往往具備深遠的層次與複雜的面向,又經常隨著時勢而變化,再加上檯面下一定有許多不為人知的內幕與考量。這篇文章所能論及的,也不過是其中一個切面罷了。

但正如安倍逝世激起的各方反應,當我們在談論安倍,或是任何一位「偉大領袖」時,往往也是在談論我們自己。許多台灣人對安倍的感念,來自於面對中國武力威脅的焦慮,因此安倍的雪中送炭,格外讓人心暖;而期待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人們,則視安倍所留下的外交佈局為眼中釘。在日本有著許多受惠於安倍,或是認同安倍理念的人,流著淚懷念他是如何地和藹可親又高瞻遠矚;但同時也有許多人,因為所在意的價值或人們遭到踐踏,對「安倍政治」感到深深的憂心與憤怒。

安倍已經過世了,但談論他的人們還要繼續走下去。當我們發現其他人對安倍,或是任何一位「偉大領袖」與自己有不同評價時,那並不一定代表你們之中有誰是對的或錯的,而或許是顯示出了你們在處境或是價值上的不同。也正是因此,對「偉大領袖」──或者說是歷史──的完整記錄與自由討論,是如此的重要。如果我們能因此更理解彼此的歧異從何而來,察覺到自己的盲點,進而開啟更深入的對話的話,才能向著共同的未來,更往前一步。那多半是艱難的一步,但卻是重要的一步。

2018年3月25日,日本東京舉行的自民黨年度黨代會期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發表講話。
2018年3月25日,日本東京舉行的自民黨年度黨代會期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發表講話。

讀者評論 34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goplayer
    能看到作者本人的回應真的很欣喜,由於我是轉角常年的讀者,所以也承惠您的評論文章良多,在此先表感謝。
    我受幾位評論區讀者資料的啟發,直接去閱讀了自民党憲法改正草案的原文,意識到@柳契丹 所提的文章中的內容,是確實存在的,而該版本的修改對自由的限制與民主的傷害毋庸置疑。
    在台灣主要看到的分析基本是就第九修正案展開的,但自民党等所說的「憲法改正」,似乎從來沒有特定於第九條而已的意思。我們知道憲法改正所遇到的最大阻力一直以來都是日本的民意,所以自民党在當前究竟會怎麼做?如果您將來有機會從這些角度,推出進一步的關於日本將往何處去的分析,我將不勝感激!

  2. 我是作者,看了評論區的留言,有幾點想要回應:
    首先,我完全同意修憲議題非常重要,但在文中沒有提及的原因,ˋ是因為在篇幅有限下,這篇文章希望聚焦於安倍的「遺產」,也就是實際上在他任內已通過並施行,能夠具體評價其實際效應的政策與法案,因此最後沒有討論始終處於黨內草案階段的修憲。
    當然,如果這篇文章能寫得更快且精練,就能納入包括修憲在內的更多議題,這完全是我個人能力上的問題,絕非否定憲法議題的重要性,也希望讀者能持續關注日本的憲法議題。
    其次,很感謝有讀者熱心提供了許多資訊,但考慮到不是所有讀者都能閱讀日文,在此不揣浅陋,也提供幾篇拙作供參:
    「和平之國」何去何從? 剖析安倍「自衛隊入憲」(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3/2521422)
    逆襲的草根保守派:日本女性主義運動反挫的教訓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3495933)
    另外有一本譯自京都大學山室信一教授的入門書「憲法九條:非戰思想的水脈與脆弱的和平」,但因為銷量不盡理想,已經絕版。作為譯者感到非常遺憾,有興趣的讀者,或許在圖書館或二手書市還能找到。
    最後,這篇文章刊出後收到許多鞭策與回應,正所謂拋磚引玉,正是因為有著耐心閱讀這篇文章,甚至還願意費心發言的讀者,才能讓對這個議題的討論更加豐富,作為作者亦是一向獲益良多,衷心感謝。

  3. @柳契丹
    感恩!

  4. 我也是在日本生活的留学生。这篇给我感觉想论述的方面很是全面,但是深挖的不够,对关注日本新闻和舆论的我来说基本上没有没听过的信息,明显不如作者以前给端写的长篇大论来的读的过瘾(我尤其喜欢作者写安倍退任花道的那篇!)。猜测可能是安倍死的太突然,作者没有时间仔细查阅资料和构思?期待后续有更好的深度文章补充。
    我刚看到暗杀新闻的时候也很震惊难过,也有担忧万一他真的就此死去,丑闻就此被埋葬,他还要被奉为国民英雄。结果还真是日本媒体这几天一直在渲染全民悲伤,这让我几乎看不下去了,主流媒体甚至还有重点报道六岁的孩子给安倍写信表达怀念,我好想吐槽六岁孩子懂政治吗,还不是身边大人给灌输的观念吗,给拿来大肆做宣传材料真的合适吗?!在网络媒体和推特上还是能看到不少质疑造神安倍的声音,但是和主流媒体报道相比,声量显得好小。我很是担忧趁着这股造神热潮,安倍的修宪梦真的要实现了,并且助长日本右翼保守思想的势力。刚刚结束的参议院选举里,连不入流的nhk党都拿到了2.%多的政党比例票,而nhk的立花党首可是在选前才发表了极度蔑视女性的言论(大意是女人就该在家里待着提高生育率)。同时看参议院选举的候选人里,边缘小党的政治观点几乎个个都是极右翼,喊着极端排外恢复日本传统价值的口号。
    端友发的自民党修宪方案和现状对比我在左翼推主发的链接看过,是自由民主的极大倒退无误,但是法律条文多且晦涩,理解修宪的真意可是不容易。不知在修宪内容的讨论环节和最后的全民公投环节,能被民意和护宪派议员修改或者阻止成什么发展。鉴于刚刚结束的参议院选举投票率只有52%,修宪派又获得三分之二以上席位,猜测自民党修宪方案没有大改就通过的可能性应该是不小的。

  5. @默蒼離
    這個做得相當詳盡易懂,和上一條鏈結一樣,我沒有時間細看它們寫得是否嚴謹,但作為入門讀物應該沒問題
    https://kenpousouan.com

  6. @墨蒼離
    你好,很高興你能關注這個問題。網上有流傳把現有憲法和自民黨提案改動的部分並列比較的資料,一目了然,但我這兩週在旅行,查資料不太方便,可能要花點時間。
    借此機會說一個我很確信的觀察——喜歡安倍的日本人,大致相當於喜歡習近平的華人

  7. @Deadone @柳契丹
    求教二位,能否給予相關資料?我雖然有一定日文閱讀能力但不太熟悉如何找尋日本的資料,於是所有能找到的討論都是關於憲法第九條修正案的延伸討論,但光就此點而言,要得出「顛覆民主體制」的結論還是太滑坡了,如果二位能看到的話,還希望能分享相關的日文資料。

  8. 另外,我個人判斷一個政黨在多大程度上追求自由民主,不是看其對台灣的態度——台灣既在美國的保護下,又有很大經濟潛力,出於利益而親台的可能性很大,特別日本還有這麼多台灣來的華人華僑,本身的政治影響力對政客也頗有誘惑力。
    相對能看出政黨和政府領導人成色的,是2019年時對香港的態度。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查查當時日本各大政黨的表态,各家媒體,尤其是安倍欽點董事長的NHK是如何报道市民运动的。

  9. 我也是長年居住在日本的華人,難得有這樣一篇試圖全面梳理安倍功過的文章,卻完全沒寫安倍長年來對修改憲法的執念和自民黨憲法修改案的內容(真全部通過了幾乎會把日本民主回送到明治時期),真是太太太讓人遺憾了。
    不得不說,如果作者沒有忽略這樣一個根源性的主題,對於安倍本人及其給日本市民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他本該會🈶️更深的理解

  10. @Shietsu
    可能是後一位的評論影響了您的理解,或者我假設您使用簡體字所以在您的教育背景裡對「八股」的定義跟我不同,但「八股」本質上就一一種寫文章的方法,今日寫文章時所謂的「起承轉合」算是一種簡化版。
    我在這裡特別說的就是所謂「結語」部分的運用,作者做的相當好,以至於評論區的看法有了天差地別。
    在我看來,新聞報道,評論文章,深度報道各有不同標準,在「評論」類文章下指責作者沒深度的行為是牛頭不對馬嘴,個遑論每個人對深度的定義不同。正如學術界有一種論文,通篇都是類似文獻回顧的東西,完全在整理別人的看法而沒有新知,但這種文章確是重要且很有價值的,在我的標準裡整理新聞資訊的評論文章已經是很有價值的了,至少可以成為我一直願意為端付費的原因之一。

  11. @端
    我是端多年的老会员、老读者了,也曾经死缠烂打地试图把端推荐给多位朋友,但读到如今这篇文章已经是出离于愤怒了
    我猜端的编辑大概对日本政治和安倍了解不多、只是和很多大陆反体制分子一样,对粉红狂欢安倍的死感到抵触,因此想邀请作者写一篇“公正、客观”地评价安倍的文章。于是出现了这么一篇为同情、拥护安倍者辩护、强调“安倍虽然有恶行单其实还是有不少功绩”的“各打五十大板”类文章。
    我强烈建议编辑组去把安倍所试图推动的自民党宪法修正草案的全部要点拿出来读一读——如果你们不懂日语的话邀请一位懂日语的人翻译一下。你们看了就知道,安备鼓吹的修宪远远不止于中国作为热点议题的解禁集体自卫权即“宪法第九条”问题,而是要从根本上颠覆战后宪法所建立的日本自由民主制度的框架……看完之后,你们可以再思考一下你们发这种和稀泥的文章是否合适。我付钱给你们不是为了让你们给法西斯辩护的——不是说中国法西斯仇视日本法西斯,就意味着日本法西斯是好人了。
    另外,建议你们自己读完后,把自民党宪法修正草案要点全文的中译文发在端上,也帮助大量同情安倍的读者看清楚安倍是什么样的人

  12. 个人不太喜欢“观点不同不代表对错”那句,如果支撑观点的事实是错的,那么观点一定是错的。然而更常见的是选择性地挑出某些事实来合理化自身的目的/利益/价值,case by case, 确实很难统一地评价对错。认识这种复杂性正是需要作者文末强调的对历史人物做全面记述、保持开放评价,用对“伟大领袖”的评价这面镜子认识别人也认识自己。
    如果连希望各方看到共同点,保持开放保持对话这种人文关怀都成了某些人口中所谓的“八股”,那我确实不理解你们想要的社会是什么样。

  13. @默苍离
    十分赞同,最后这一段和稀泥的八股竟然博得评论区一片叫好,乃至于正经讨论正文的都没几个,实在是令人啼笑皆非

  14. 評論部分中規中矩,認真來講算是新聞資訊的整理,作為一個關注日本新聞的人其實每一個敘述我都很熟悉。跟很多你會在評論區看見「缺乏深度」的評論是幾乎一樣的。
    但最後一段的立意升華,一下子就讓評論區盡是讚好之聲,可見社會上雖然沒什麼看得起八股,但它就是有用啊。

  15. 好文章,有深度。
    將安倍的經濟、政治、外交概括道出。

  16. 精彩好文,外交國安戰略談多了,也要更深入理解國內政治

  17. 評論區是不是移民太久歸化了,大陸民眾知道安倍形象和韓國人知道安倍形象是一樣的,沒有利益關係,知道不是個善類。你在日華人,說到底是和在日朝鮮人一樣,從眾群體順應當地環境,只關心身邊經濟情況的動物,如果當地經濟好那肯定認為是領導人功勞。這篇文章作者批評日本實用主義外交不是特殊,中美韓都是這樣,中國問題更大一些,被民族主義搞得畏首畏尾,缺少了以前的靈活性。

  18. 最后一段说得中肯,安倍被暗杀后,作为长年不喜欢安倍的在日华人,仍然是震惊和难过,安倍纵有千错万错不应该死于非命。
    过度的妖魔化和神话在这几天不断发酵,即丧失了理性的思考也丧失了最基本的人道主义同情。
    文中对年金描述似乎有误,年金领取年龄阶段性上调是平成13年(2001)的修改,只是实施期是在安倍任内。13年后再无更改。安倍上调了延迟领取年金(越迟领的越多)的年龄范围,可以让愿意继续工作的老人自主选择,从而减缓压力,不存在强制更改上限。

    1. 年金的部分,謝謝你的指正,編輯和作者已經修正了文章~

  19. 最后一段说得中肯,安倍被暗杀后,作为长年不喜欢安倍的在日华人,仍然是震惊和难过,安倍纵有千错万错不应该死于非命。
    过度的妖魔化和神话在这几天不断发酵,即丧失了理性的思考也丧失了最基本的人道主义同情。
    文中对年金描述似乎有误,年金领取年龄阶段性上调是平成13年(2001)的修改,只是实施期是在安倍任内。13年后再无更改。安倍上调了延迟领取年金(越迟领的越多)的年龄范围,可以让愿意继续工作的老人自主选择,从而减缓压力,不存在强制更改上限。

  20. 解开维多利亚的秘密表示:

    好文

  21. 自由風吹倒劊子手表示:

    好詳盡的文章!

  22. Excellent read, thank you so much.

  23. @天上人間
    這裏講的新聞審查當然不是指某強國的那種。日本媒體對政策的批評基本上是不會惹禍上身的。然而再深入的調查報道、牽涉人身、醜聞、或者一些「大勢力」的面子問題的話,主流媒體自然會有來自上頭的壓力,把一些新聞壓下來。
    盛傳美國駐日大使館訂閲了日本共產黨機關報《赤旗》也是這個原因:只有他們敢報某些「真新聞」。

  24. 多謝作者,敢於寫出客觀的評價。將政治家神化還是妖魔化,都對客觀評價他的政治遺產沒有好處。安倍的突然去世激起不同的強烈情緒,在情緒消退之前,這篇文章可以作為試金石,提醒我們的思考盲點。
    安倍推動的「正常國家」,著眼點多在於國防與外交的範疇。然而日本在公民權利方面與「正常國家」的距離,有時卻是令人相當沮喪,特別當日本是東亞自由世界陣營的重要一員。
    歷史沒有回頭路,我們無法知道安倍活下來的平行宇宙會如何發展。日本今後的政策何去何從,作為外國人也只能祝願日本的公民,在世界大變局之下作出令人鼓舞的選擇。

  25. 寫得很好,謝謝。最後一段更彰顯了非威權及自由不干預的重要性。
    也望亞洲國家都能盡早脫離威權。

  26. 平心而論,安倍的確不值得以英雄視之

  27. 寫得很好,謝謝。最後一段更彰顯了非威權及自由不干預的重要性。
    也望亞洲國家都能盡早脫離威權。

  28.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29. 好文,深受感動。

  30. 好吧,我還是第一次知道日本媒體審查也這麼嚴重,我印象中日本媒體左右不是分很開嗎?像讀賣什麼的。那應該總會找到人批評吧

  31. 写得非常好,面对政治人物,绝非简单评语能够概括,有不喜他的人也会有崇拜他的人,归根到底,是彼此的立场不同,看事物的角度也就不同

  32. 最後一段寫得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