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2020年,我以「老兵」身分重返「貫徹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前線

兩岸長期軍事對峙,服兵役是每個台灣生理男性的法定義務,僅服役方式隨時移而有變遷。然而,軍隊為誰而戰?答案並不總是清晰。

2020年,我以「老兵」身分重返「貫徹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前線
北竿綜合運動公園。

【編者按】2020 年,在全球疫情和美國大選 / 中美對峙的推波之下,台美之間的互動和關係「進入了史無前例的階段」共軍軍機多次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而美國駐台人員在兩岸間的前線金門也動作頻頻;一時之間,兩岸開戰的可能性再次成為熱門的話題。

與此同時,以「金門」與「馬祖」兩個前線島嶼命名的電影「金馬獎」,亦繼續迎接「沒有中國電影」的一年。兩岸局勢的緊張與政權間的角力,飄蕩在台澎金馬的每一吋土地上空。

2020年的下半年,端傳媒曾於九月推出〈兩岸停火四十年〉專題,總體報導兩岸關係的歷史流變與未來新局;緊接著,於年底推出〈金馬前線專題〉,探看作為「前線」的金門、馬祖,如何在地緣政治板塊的挪動中自處,同時追溯「中華民國台灣」在「外島」促成的認同流變。

端傳媒台灣記者李易安,因台灣規定所有體位合格的屆齡男子都必須服義務兵役,十年前曾在馬祖前線服役,短暫成為「保衛中華民國」的一份子。本篇報導是他以「老兵視角」重訪馬祖,對照軍旅回憶來梳理這個「戰地前線」的變與不變,以此掀開〈金馬前線專題〉的序幕。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