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幻大片《明日战记》于8月25日香港上映前夕,由于其在中国大陆的票房失利,尤其是跑输同一档期的另一国产科幻电影《独行月球》,男主角暨制片人古天乐不惜亲自亮相,带货直播为电影奔波宣传。这部影片筹备制作长达十年、斥资超过四亿港元,如今十年耕耘,蚀(亏钱)到入肉,一度被多家传媒解读成落泪“卖惨”,在香港引起不少回响,继而演变成香港电影遭内地市场杯葛、香港人需撑自己人的城中热话。
过去两周,《明日战记》先是在优先放映场次赚得观众普遍喝采,网上洗版式感激古天乐千金散尽,让委靡多年的香港电影雄风再起;至电影正式上映两天,影片已赚过千万票房,很大机会成为今年香港华语片票房之冠。票房虽然比预期好,只是票房以外,则显得有点病态。
平心而论,《明日战记》确实盛载著新一代本地电影大亨的热诚,香港人的骄傲、时代价值,媲美国际电影的野心等等;但当下一刻,赞美之声远远多于实际谈论电影文本,甚至有些观众纯粹入场为撑古天乐,撑香港电影,反过来又批评劣评者不撑香港人、不是自己人,不难见到网友留言谓“科幻电影不应该计较故事深度”、“机甲爽片又不是艺术电影”、“百多元看场戏有必要那么挑剔吗”⋯⋯对此类评论,笔者认为或有矫枉过正,过于激烈地远离某一意识形态,结果就变成了拥抱该种意识形态本身:
出于不忿香港电影、香港电影人在内地赔本失威,便群起盲撑,用钱用票房买回声势,这种作为是否颇像中国大陆的小粉红?就连撑不撑香港电影或香港人这个问题,在如今氛围下,也开始变得像你到底爱不爱国那样霸道,那样玻璃心。而看回影片内部,虽说是香港科幻片,但除了繁体字和广东话配音,其中的“香港”,几乎只剩下一处追逐战场景——一条用电脑特技抹走了附近所有景物的观塘绕道,这真的不可惜吗?
不忿香港电影、香港电影人在内地赔本失威,便群起盲撑,用钱用票房买回声势,这种作为是否颇像中国大陆的小粉红?就连撑不撑香港电影或香港人这个问题,在如今氛围下,也开始变得像你到底爱不爱国那样霸道,那样玻璃心。
你尽力做(特技),不等于你会做得好
倒不是说所有盲撑《明日战记》的观众,与来自演艺圈里的各种夸誉都言过其实,但要知道,在今日的香港电影业,古天乐举足轻重,他不只是一位著名的影视明星,也是一间业务广泛的电影公司老板,而且牵涉到后期制作、经理人公司、配音、院线发行、媒体公关等等。以我自己为例,作为一本流行杂志的主编,这几年跟我合作过的台前幕后单位,便有近一半都隶属古天乐名下相关公司。
而由其电影公司天下一制作的《明日战记》人见人赞,说得客气,不一定完全是拍马屁,但是古天乐可能真是他们的老板。毕竟是自己老板出钱出力、苦心经营多年的一场电影梦,厚道恭维一点在所难免。掌声之中,有些看得出是门面漂亮话,而最诚实的人要数杜汶泽,在《明日战记》上映前,他就在社交平台写道:“你可能会觉得愿意帮忙的人只想拍马屁,你会这样想,那只是因为你不清楚姓古的这个人,曾经救过多少人。”
话说得没错,但都与电影好坏完全无关。我们已看过那些访问及报道,明白古天乐为人慷慨,做尽好事,兴建小学与卫生所等之外,更愿意不计得失照顾电影同业,也所以对《明日战记》的追捧和欢呼,是需要减去大量欣赏、感激古天乐的部分(而且是占很大的一部分),再减去部分观众基于身份认同的过度情感投射,那才是对电影本身的中肯评价。
人缘好,心肠好,不一定代表电影拍得好。“你尽力做,但不等于你会做得好。”这一句话,是《明日战记》戏中古天乐对姜皓文说的。结果,听来就像他对这部电影的自况。
电脑特技作为《明日战记》的最大卖点,以香港电影的水平来讲确实不差,但明显跟国际水平有著一些距离。电影从筹备到完成制作差不多十年,确实是赔了经费、输了时间。毕竟你在追赶的同时,别人也在进步,而且步伐更快,将距离残酷地再抛开一些。
众所周知,古天乐除了有个电影王国,也是香港著名的模型玩具收藏家。《明日战记》显然带著他许多个人情怀,完全感受到各种热情和野心,而摄制团队对于科幻电影与日本动漫(如《杀戮都市》、《攻壳机动队》等)的参照也很丰富。电脑特技作为《明日战记》的最大卖点,以香港电影的水平来讲确实不差,但明显跟国际水平有著一些距离。
我这样说可能很客套,具体一点,例如实景拍摄和绿幕部份,画质和镜头调度上都有显著落差,而且,为了节省成本和减低拍摄难度,古天乐和刘青云的大部分动作场面都戴上密封头盔,既可以通过这样来使用替身演员,电脑绘图方面也不需要处理脸部细节。至于故事另一主要演员姜皓文的角色,则从来没戴头盔,所以大部份时间都做司机后援。
看完优先场,已有许多朋友私下问我值不值得入场,又或者“卖惨”的古天乐到底值不值得“撑”。我说,就是用 PS5 去玩一只尚未完成的 PS3 游戏,这并非贬义,也不代表游戏本身做得差,只是电影从筹备到完成制作差不多十年,确实是赔了经费、输了时间。毕竟你在追赶的同时,别人也在进步,而且步伐更快,将距离残酷地再抛开一些。
时如今日,韩国商业电影超越香港制作已是不争事实,跟《明日战记》同期在香港上映的韩国科幻电影《祖宗胶战外星人》(Alienoid,又译《外星+人》)便是其中一个好例子。片商更打趣于宣传海报上写著“寻日战记”(寻日,粤语即昨天)之名,要跟《明日战记》打对台。
这部深受八九十年代经典港产片影响,夹杂大量周星驰电影套路的“港味韩制”时空穿越喜剧,便真正做到青出于蓝,只是用了《明日战记》的一半时间、一半预算,便已经拍了上下两集,电脑特技亦比《明日战记》还要自然流畅。
但是,相对后面要谈的不足之处,《明日战记》在电脑特技上的落于人后,都还只是一些美中不足的小瑕疵。
烧鹅价钱,败笔却在蔗渣剧本
剧本和角色描写上的问题,比起造价惊人但很PS3的电脑特技还要粗糙,尽管戏中每一个角色都由“有头有脸”的知名演员扮演;但他们都只是为了完成单一剧情需要而存在,角色面目模糊。
尽管《明日战记》拍摄经年、耗资不斐,但故事题材上,却是一部相对简单,没玩到什么花招的科幻片 —— 起码不是近年荷里活盛行的那些量子宇宙大爆炸烧脑电影。
近未来,在一个貌似香港的B16区,人类受到宇宙生物威胁,特种部队奉命出征、消灭祸源,最终发现政府高层才是从中作梗的最大反派。看惯这几年的中港警匪片,对捉内鬼维护主旋律的基本套路应该都不会陌生。用了四亿多港元来拍一个乏善可陈的旧酒新瓶,著实有点浪费。至于“机甲爽片”这个类型,我不是太熟悉,可能是从Michael Bay 执导的《变形金刚》系列转化而来,即是很多机械人战斗,很多爆破场面,让观众看得很爽,爽快先行,故事细节及逻辑则属其次。剧本差、公式化,明明是不足之处,变成一个类型片种居然就是特色。
当然,不同观众各有所爱,但《明日战记》对老派观众如我的体验,确实像二十多年前到机舖入银仔(到游戏机舖入硬币)玩一场射击游戏:任务解说 —— 进入战斗 —— 过场对话 —— 再战斗。故事流程浅白,人物设计更是浅白到连这个形容词都不够负面,我的意思是,简陋。
剧本和角色描写上的问题,比起造价惊人但很 PS3 的电脑特技还要粗糙,尽管戏中每一个角色都由“有头有脸”的知名演员扮演,阵容华丽;但他们都只是为了完成单一剧情需要而存在,角色面目模糊,无异于怀旧电子游戏里那些永远站在原地,重复同一句对白的 NPC 角色。张家辉饰演的反派角色,甚至从头到尾都皱著眉头,把“反派”两字凿在额头,居然让其中一名最有个性的影帝演员,做最简陋的儿童节目效果。
电影上映前,古天乐本人在一些宣传访问里提过自己对《明日战记》的期待,不想买现成的外国特技,情愿花时间自己研究,自己学习怎样做电脑特技,但很快发现这个部份比想像中复杂,于是剧本、角色等部份则一切从简,以浅白易懂为主,期望观众将焦点放在作为一部特技电影的突破。
其志可嘉,但出色的电脑特技跟后期制作,与简陋的剧本有直接关系吗?确实用了很多心机和资源去开发自家科幻电影,可惜的是有点捉错用神。无论是电影,还是任何媒介的创作,值得关心的往往都是其意念和实践形式,却很少会用投资银码和应用技术的先进程度去衡量作品好坏。聘请顶级团队打造的流行天后新歌,结果可能不及一名网络歌手的Demo作品,用过期菲林(胶卷)、素人演员的实验电影,也可以超越星光熠熠的制片厂大堆头制作。
如果古天乐真是用了四亿港元去做一场科幻电影梦,但愿意转移百分之零点几的资金去处理剧本问题,丰富角色描写,让他们不是只有性格设定而没有血肉的剧情机器,赢得的掌声和票房会显得更理所当然,而不是因为古天乐人好心善。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古天乐是香港影坛的骄傲,但他同样不能例外。不是心高志远、掷下大钱,就可以弥补创意不足和内容平淡的缺陷。电子游戏仍然是一个好例子,就算是今日最著名的跨国游戏开发商,拥有最多资源优势,用上最先进的游戏引擎,都可以创造一堆被唾弃的电子垃圾。《明日战记》肯定不是垃圾电影,却是用烧鹅价钱交出了蔗渣(甘蔗渣)作品。蔗渣的并不是稍为过时的电脑特技,而是那份蔗渣剧本,像蔗渣一样硬读对白的角色。
执笔前,花了些时间看过网上很多观众评语,有种消费至上主义认为,科幻片一向只看特技、看画面,追求视觉享受及官能刺激,我猜执导《星际启示录》(Interstellar)和《天能》(Tenet)的Christopher Nolan、《廿二世纪杀人网络》(The Matrix)的 Wachowskis 姊妹,让Marvel电影红遍全球的Russo兄弟都不会同意。就算不讲哲学层面的深度,也讲商业制作上的计算。事实上Marvel超级英雄电影做得最出色的地方,就是剧本(甚至被一些影评人讥为计算机剧本)。演员出场时间、对话长短、有多少个笑位、隔多久出现一个小高潮,以至如何避免闷场,全部都严格编排,可能比起它的电脑特技还要精准。
若然一部科幻片看华丽特技、明星阵容便足够,完全忽略了说故事的技巧,认为情节编排、角色描写简单就好,最活生生的失败例子就是《复仇者联盟:终局之战》(Avengers: Endgame)后,随著Russo兄弟离巢,衍生作品过多,质素却每况愈下的那些蔗渣Marvel作品。曾经是全球最赚钱的电影系列,如今正以肉眼可见的姿态在走下坡,不是因为它的特技水平降了级,或者资金不足。可惜《明日战记》开拍时,正值Marvel黄金年代,因此未能汲取它们的教训。
如果古天乐真是用了四亿港元去做一场科幻电影梦,但愿意转移百分之零点几的资金去处理剧本问题,丰富角色描写,让他们不是只有性格设定而没有血肉的剧情机器,赢得的掌声和票房会显得更理所当然,而不是因为古天乐人好心善,因为他是很多人的老板,扛起了半个香港电影圈。
香港电影不能没有古天乐?
古天乐的个人成就已经足够超越《明日战记》所有好坏参半的评价。但如果支持香港电影等于某种香港人的身份认同,一个民主进步的社会,是应该有足够的民智拒绝盲撑和歌功颂德。
在《明日战记》这个过于平舖直叙的故事里,相信很多观众都会看得出,作为投资者/男主角的古天乐是借作品来说话,将个人抱负和郁不得志的心声都放在里面。毕竟那些对白写得很直接,譬如“结局可以由我们自己改写”、“我不但要做到,还要做得好好”、“天可以灰,地可以灰,但我们不可以”。是有点浅白,把内心想法说得太白。
不过,戏中有一个语带相关的地方不晓得是否有意,如果有意的话,那倒是藏得挺有心思。古天乐与刘青云坚持完成任务,净化宇宙生物,改变世界,但其实政府内部另有一股势力,主张继续兴建造价惊人(但迟迟未完成)的天幕防御装置。是否暗喻香港有许多大白象工程,或者政治铁幕,就不得而知。
但天幕其实是一间在 90 年代成立的制片公司,由著名影星刘德华创办。天幕制作的代表,应该是元奎、黎大炜执导的《九一神雕侠侣》、《九二神雕侠侣》,以及陈果的《香港制造》和《去年烟花特别多》,从商业爱情片到偏锋小众的独立作品,皆有意为香港电影谋求新路向。可惜天幕最终倒下,戏里戏外,明日 —— 是属于古天乐领导的香港电影新王国。
古天乐确实养活了许多香港电影工作者,乐于扶持后辈,又正如许多网络罐头文章所传颂,他在中国内地开了很多间希望小学,乐善好施疏财仗义。相信没几多个艺人可以公开发表“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是我老婆”这种言论,而没有被太多人骂无赖,觉得是性骚扰,最多只是嫌他有点情绪勒索。换了是曾志伟、成龙就不行了,昨日还是“民间特首”的刘德华今天亦已经不行了。古天乐可以,证明他的个人成就已经足够超越《明日战记》所有好坏参半的评价。
香港电影是否已经不能没有古天乐呢?但如果支持香港电影等于某种香港人的身份认同,一个民主进步的社会,是应该有足够的民智拒绝盲撑和歌功颂德,有瑕疵和失败的作品,同样都可以很有价值,都有值得支持的原因,值得让更多孩子去指出那件“国王的新衣”。
笔者写这篇文章起初就充满了偏见,这部电影不用跟别国比,跟香港自己比即可。
十分同意作者對這部電影在劇本上的評價 它的劇本真的是遠未達標準
但我認為在特技上已算是十分高水平
荷里活鉅製,如變形金剛系列,Marvel 系列,金剛系統,外星人打地球科幻片,戰爭鉅片,星球大戰系列,等等,咪又係故事老土,反駁處處,你條友就避重就輕唔講;明日戰記故事簡單,但主打CG 好細緻流暢,實景CG 溶入度非常好,不像變形金剛打來打去模糊不清,也完全看到CG 係CG;我不是小粉紅,睇完trailer 以為垃圾片,點知入塲睇完全唔係trailer 入面咁流,成套戲睇好10 倍唔止。
韓國片拍得好,唔代表明日戰記拍得唔好。你成篇文章洋洋洒洒其實一百個字可以寫晒你主觀感受,冇謂浪費時間寫長文好似令你篇感受solid 一點。
字裡行間表達的是唱好明日戰記的就是盲撐。一套電影有很多的著眼點,美指動作燈光服飾劇本主角配角歌曲音響等等,是否在每一環節不能做到世界一,結果這套戲就是一套不值得給好評的戲?
“盡力做但唔代表你做得好”,這句非常同意;我們在乎的是有沒有盡力做,而不是這是否一套宇宙最佳電影。
作者明顯存在偏見,主觀地評論,希望作者能從不同角度剖析賣座原因,也可向不同觀眾了解。
作為一個只看了預告,沒有去看正片,也不打算去看正片的人來說,想說一下對這部電影的一些直觀感受。
刨去一些很主觀的因素,譬如賣慘或者是在內地上映這些觀感上的因素以外,即便只看預告,還是能估摸出一些硬傷的。
其實我能理解這是香港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cg大片,也能理解第一個開拍總會有很多技術上的缺陷,問題是只看預告都能很直觀的看到電影主賣點(CG)的不足,也就是與世界各地的巨大差異。不說marvel這些金字塔頂端的科技大片,即便與韓國內地的也有很大差異,這些差異在預告就很明顯了,正片的質量可想而知。
這衍生出另一個問題,很多人都說要鼓勵香港電影,我也能理解這套說法。但問題在於,香港為什麼要拍這類電影呢?香港電影業現在是有缺陷,但是也有自己擅長的地方。既然資金上不如其他大市場,為什麼還要把缺點放大呢?多去投資一些優秀的小眾劇本不可以嗎?振興電影一定要用這種大製作的商業片嗎?我覺得這是很值得去思考的地方。
要揚長避短,不要捨本逐末。這不單是香港電影,也是香港應該正視的問題,好高騖遠終究還是一事無成。
以電影評論來說,這篇文章不合格。
但同意作者所講,沒有好劇本,單靠電腦特技無法支撐整部電影。
我覺得文章作者非常有問題, 文章完全立論於自己先入為主的偏見, 去批評看這電影的香港觀眾就是為了撑古仔、 就是一種政治表態, 是小粉紅, 古仔為電影宣傳是賣慘!
我認為作者才是將這電影政治化, 而且有故意賣弄自己分析能力超然物外、真知灼見之嫌!
每套電影都有長短處, 同樣, 每個消費者去看電影都有多元的原因, 不能一概而論! 而且, 觀眾對不同片種有不同的尺度。以科幻機甲片来說, 我個人認為首要就是看片中的機甲設計, 特技/CGI的想象力及其逞現的迫真度, 加上激烈而且 larger than life 跨張又超現實的, 機甲打鬥互片的場境; 相對而言, 有機甲科幻片時對劇情要求並不會太高! 抱着這種心態去看科幻片的觀眾,恐怕不是小數!
之所以, 已經拍了N集Transformers, Pacific Rim, 魔幻紀Jumanji, 生化危機等系烈電影, 及已經泛濫到天怒人怨的超级英雄片…都還有不錯的票房, 但所有這些科幻電影的故事, 無一例外, 都是如作者所說蔗渣劇情!
同理, 明日戰記故事好弱雞是事實, 而且選角也差 (張家輝, 劉嘉玲, 那對小情侶 都慘不忍睹), 但我覺得二位主角表演, 電影的特技, 科技感, 機甲及昆虫怪戰物, CGI效果等都交足功課, 再加上古仔的誠意及為港片開出新片種的努力, 就100%值回票價! 完全與政治表態, 中港駡戰無關!
文章作者, 你想多了!
Unlike this article. I don’t know why this author reckons hk people “blindly” support this movie if we go to watch this movie. It’s audience’s freedom to choose which movie they wanna watch. Even though the movie is really that “bad” movie. Curiosity certainly is a great reason. As hongkongers, we all have a good reason to support this movie – to see how this movie ultimately looks like with curiosity.
我想很多人進場看《明日戰記》並不是因為古天樂人帥心善或者受了古生多少恩惠吧,畢竟也不是每個觀眾都是像作者一樣的圈內人,看的動機可能就是想看看香港本地主力製作的科幻片做成了什麼樣子。個人看完覺得其實不太失望,劇情也沒有《流浪地球》那麼煽情和雞血,(要說平鋪直敘美國很多科幻片也特別頭腦簡單平鋪直敘),最後兩小時看得還挺爽,唯一尷尬的是小女孩角色設置太多餘了,而且確實覺得香港本地力量能做出這樣的科幻片還是不錯的一步,期待未來可以做得更好,就這樣咯。現在能讓人有期待的事情還多嗎?也不用凡事踩得太盡的。
硬要跟韓國商業電影比有意思嗎⋯ 而且完全不覺得《祖宗膠戰外星人》有多好。
平心而論套戲真係算係咁,各方面都平衡得算唔錯,亦都無乜所謂出醜核突位,點解要同荷里活比?成個製作規模根本都唔同,無論套戲好定差,香港人撐本地電影又有咩問題?呢個係支持本地電影業發展好重要既一環,應該要鼓勵而唔係彈。呢篇評論將唔同context既野撈埋一齊黎講,論點又唔夠solid, 期待端會有更好的影評。
這部電影至於這麼差嗎⋯⋯
好定差,真係睇你用邊把尺度。硬要用cherry pick同世界一流去比,乜都唔洗做可以直接放棄最輕鬆。同自己比,算得上係一場突破,其志可嘉。兩個鐘,唔尷尬,不失禮,也談不上好看,足矣。
和Marvel比是可以的,但只可以跟Ironman 1比,當時Marvel押上全部資產孤注一擲,最平鋪直敘的(改篇自漫畫的)故事,簡單的背景和角色,不算很多的CG場面,然後造就了空前的成功。今次古天樂的確想複製這個成功經驗,但有留意片頭字幕的都會發現,這部《明日戰記》的投資方包括甚麼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的各大電腦公司,所以不難想像要滿足眾多國內(可能如暴龍哥般的)老闆要求之下的劇本,便只會成為現在各位進場觀賞的四不象:「港式兄弟情加一點無間度,加一點異形的恐怖元素,再加點魚鷹和黑鷹直升機還有阿凡達運輸機,世界末日災難片背景下去拯救世界拯救小女孩,所有元素加起來一定大賣!還有當然是左軚車吧!」
恨鐵不成鋼呀,所有方面都只差一點點就會完美了~
論點有些亂,不過在香港大家不appreciate自己創造的東西,也是很常見了。動輒要和荷里活比,要和triple A比。孩子生下來是長不成一個巨人的,荷里活和triple A也很多問題。遊戲的比喻有失偏頗,一會aaa來比,一會又用街霸拳皇來比,PS街霸拳皇挺好玩的。說到遊戲,公認好玩的大製作有些到了後幾代才會被廣泛歡迎,希望古仔加油堅持!
無好劇本可以先試下用港產經典科幻小說做藍本 不過可能授權費唔平
星期一帶了一家大小入場睇。老婆問:「是否因為古生拍所以入場睇?」我話:「不在乎是否古生拍。一套港產片(合拍或合資片)投入咁大誠意去拍,用大量CG拍到Marvel咁係一個breakthrough。」套片係有不足之處,人地其他國家可能CG已經好成熟,但係呢套係全套CG特技自己人拍,不假外求,係港產先河,係一個新嘅里程碑。好開心能夠親身,仲帶埋屋企人見證呢個新里程。雖然打鬥場面有D亂,但比起第一集Transformer, Transformer亂十倍。筆者可能覺得韓國已經好成熟,只係追求CG特技唔足夠,但係我認為萬事記頭難,第一套做到咁已經收貨。其實有一個人有咁大勇氣,投資咁多,做一件之前未做過嘅野,係好值得鼓勵!佩服! (我諗起TSMC, 未賺錢時成日俾人鬧、外國咪有IC廠囉,但係短視嘅人係睇唔到行家嘅遠見。)古生其實野心好大,當佢可以用自己班底做到咁,成功的話可能會有更多本港/內地片商投資。希望未來在故事上繼續改善。
明日戰記最有意義的一點,是把很多放棄咗港產片的香港人吸引番入戲院,能否似Mirror吸引人聽番廣東歌般,為電影人尋更多出路,拭目以待。至於祖宗膠戰外星人,已經疲態畢露,和與神同行冇得比。
可能有些人並不明白,“機甲”為男人浪漫之一種,單憑該款元素,只要打磨得好,已有一半值回票價。譬如《悍戰太平洋1》,觀衆可以有“大型機械人就應該是這種質感”的感嘆,是其收穫好評的重要因素。相比《悍戰太平洋2》那種塑膠玩具感,《明日戰記》至少對於機械的寫實度方面做得不錯。不過同樣與《悍戰太平洋1》比較,其劇情的缺點亦十分明顯。觀衆入戲院,一是想知道謎團是如何解開的,二是想看人物究竟有如何成長變化。以上兩點,《明日戰記》好多都未交代,或者草草帶過,譬如爲何張家輝如此執著於天幕,使得姜皓文離隊的所謂“害死班兄弟”事件究竟有多慘烈,爲何起天幕之時未發現變異蟲等等。所以全片看完,感覺不到多大起伏是真。若果拍長哪怕20分鐘,將種種交代清楚,就是一部不錯的電影了。
『明日戰記』這部片好不好看我不知道,我在台灣這邊也沒看到有人討論這部片,反倒是前一段時間我的FB上面突然反覆出現HK社群『明日戰記票房不如預期、古天樂淚崩』之類的推薦貼文。
由於之前完全沒有在追蹤HK影視資訊,可以推測相關方面在社群宣傳上是下了重本。
facebook上《明日戰記》相關帖子一面倒的好評使我甚至懷疑是否有大量評價來自所謂「水軍」。電影的核心是講故事,愛情、動作、科幻都只是外部包裝,無法代替故事本身。《明日戰記》最大敗筆在於故事主軸模糊不清,未能由始至终紧扣主题,空洞乏味的表演太多,不断打破故事氛围,万国鹏、吴倩、程小夏的角色完全多余,被配角拖垮主線劇情這種情形講白一點通常只有在爛片出現,而《明日戰記》當然不是爛片,至少誠意方面就比同期的《獨行月球》高幾層樓。我認為導演mean something,最終卻can’t tell anything,4億製作費換來一部流暢度欠奉的電影認真可惜。說點題外話,導演吳炫輝聲稱正片其實有119分鐘,只是經審查後縮減為現在上映的99分鐘版本。我相信足本的《明日戰記》應該能把目前過渡不自然的部分描寫得更細緻,消除很多「理所當然」的因果關係,然而無法否認的是,最終剪輯的版本同樣要經過製作團隊把關,打鬥時鏡頭快速切換之迷亂使我完全無法接受這是一部港產片,一個曾經以功夫片揚威海內外、培養出多位龍虎武師的地方出品的電影。
「明天的結局系點,由我地自己黎定」,劉青雲在片中的台詞此刻擲地有聲。用一句我之前同朋友討論的說話作為結語,希望《明日戰記》有續集,把這個系列打磨得完善些。這一部存在的問題實在太多太多。科幻片是否港產片的明天?沒人能斷言,總得有人走走試試。
而且直接比較《明日戰記》與Alienoid在CG上的投資與成本我覺得是不公道的。港產片較少運用CG,更少運用本地的CG。而古天樂與其旗下的電影公司更是希望好多環節自己來。技術上的研究開發以及缺乏其他作品攤薄成本自己令電影投資上升。但近幾年韓國電影大量用CG的,就我知道的就已經有《與神同行》《勝利號》以及今次的Alienoid,背後的DEXTER STUDIOS除了接韓國本土的電影project,不少內地電影(比如流浪星球),甚至是合拍片(比如徐老怪)都會找他負責電影特效部分。成熟的流水線生產與初期試產的成本做直接比較,我覺得是不公道的。
電影爭議所在大多是觀眾對於作品的包容,一方認為即使很多荷里活電影質素平平,大眾仍然現身支持;相反另一方則如作者般。
純粹評論電影劇本,內容是很公平的評論。
尤其同意劇情不應因制作成本問題而降低要求。
不過,既然是端新聞,內容方向推廣多角度,我建議加多一個角度,發掘香港時下科幻片的產業發展和特效制作技術,然後再比較一下在香港現有的資源制作上的難題,除了成本問題,人材是否真的缺乏,現在起步還有沒有空間發展,最後再回到結論,對於以4億元的成本制作,劇本真的不能再好?等等…
我覺得YouTuber Happy Konger做嘅一個評論幾有趣:《明日戰記》自己電影的出品方與宣發方真的在做賣慘宣傳嗎?(最起碼是在香港?)裏面提到明日戰記在香港做的宣發與宣傳路數其實都是比較傳統的電影宣發路數,比較新的宣傳頂多就是與新銳Youtuber一齊拍片宣傳下(e.g. 試當真,小薯茄)。而所謂賣慘宣傳似乎是內地短視頻平台的影片「出口轉內銷」,然後經各個新聞媒體討論在香港輿論場引起討論。最起碼,我認為明日戰記自己都知道,香港人唔受賣慘這一套。
影片地址:
https://youtu.be/WlBPwjmVb9g
只可以講只用四億港紙就想同荷里活大製作比較係太異想天開
單單成本都多你幾倍 咁樣同marvel 天能嗰啲比較未免有啲唔公平 就算係類似嘅edge of tomorrow 成本都已經過億美金
雖然劇本差 cg唔算頂級 但係配港式嘅武術動物都係有啲睇頭 最少都無咩悶場
中港台市場風氣都係以網絡流量為主,再難用作品質素說話;用十年時間製作成品,只可以說實驗成功,踏出第一步,期望下一套作品會更完整更控制成本,更加善待獎勵留港的製作人材
那種科幻片可以無劇情的說法 的確很令人意外 盲撐的程度也太過 應該好好看看倪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