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海看金马颁奖礼:失去金马奖,大陆电影界失去了什么?

虽然墙内外不乏小粉红,但几家大陆自媒体还是坚持以“一边发布消息,一边删除稿件”的方式,展现完颁奖的全过程。
第58届金马奖 台湾 电影 风物

2021年11月27日,第58届金马奖在台湾国父纪念馆举行。而在中国大陆,金马奖已经连续三年不被主流媒体报导了——人们似乎已经遗忘了金马奖。

但这里的人们又从来没有忘记金马奖。颁奖典礼第二天早上,笔者一觉醒来,微信朋友圈已经被金马奖刷满。张震获得最佳男主角时感谢杨德昌;最佳女主角贾静雯终获金马肯定;甚至那部讲述香港青年抗争的纪录片《时代革命》⋯⋯都有人在大陆的社交媒体讨论和转发。

一边发布消息,一边删除稿件

曾经2018年,纪录片导演傅榆在金马颁奖典礼上发言,金马奖便于翌年遭到大陆全面“抵制”。中国国家电影局发布消息,暂停大陆影片和人员参加金马影展。而今年,因金鸡奖推迟,金马奖在大陆社交媒体暂时“松绑”,一度登上微博“热搜”首名。数家大陆电影媒体和自媒体纷纷选择以图文方式“直播”金马奖。但当《时代革命》获得“最佳纪录片”的消息放出,微博一度将“金马奖”设为“敏感词”,从搜索栏消失。“小粉红”群体也开始在墙内外对金马奖再次发起情绪性攻击,认为电影节是所谓支持“独立”的黑恶势力。

金马的包容度在华人地区的电影奖项里也是最高的,不论持有什么立场的电影人,在这里都可以获得表达自我的机会。诞生在台湾的金马奖从来不仅仅是台湾的,它属于华人文化,更属于全世界。

2018年,《我们的青春在台湾》得到第55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导演傅榆(右)的得奖感言便掀起纷争。
2018年,《我们的青春在台湾》得到第55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导演傅榆(右)的得奖感言便掀起纷争。

但即便如此,几家自媒体(包括大陆影迷中颇有影响力的“深焦DeepFocus”)还是坚持以“一边发布消息,一边删除稿件”的方式,展现完颁奖的全过程。

果然,金马奖翌日,几家公众号关于金马奖颁奖信息的消息都在公权力的影响下被删除,但讽刺的是,只要不提“金马奖获奖名单”,除了《时代革命》,在大陆上映过的《缉魂》,钟孟宏探讨母女关系的《瀑布》,甚至是关于香港底层生存的《浊水漂流》,都可以在自媒体甚至主流媒体的讨论中出现。

多年来,金马奖一直被视为华语地区的“奥斯卡”,不仅因其严苛的艺术标准,也因为它有一以贯之的价值坚守。有学者认为正是因为金马奖的评审过程“严谨丝毫不受外界影响,加上参赛影片无地域限制的包容性,造就它逾半世纪来在台湾电影奖项中最具公信与声望,被得奖者视为最受肯定和至高荣誉的主因”。

尤其让人感动的是,在这里从来不仅有资本和星光,也有人情和关怀。大陆播客自媒体“反派影评”就曾制作了“台湾电影十年”特辑,来致敬金马奖。单单以纪录片一个奖项来说,不仅有反映港台社会抗争的纪录片,也有不少中国大陆纪录片在这里被看到,因此绝不应该因为一两部与大陆主流价值观不符合的纪录片就对金马奖产生某种态度。而在被抵制的前一年,也有大陆导演马莉在金马舞台上呼吁人们关注“低端人口”。

另一方面,金马的包容度在华人地区的电影奖项里也是最高的,不论持有什么立场的电影人,在这里都可以获得表达自我的机会。笔者相信,诞生在台湾的金马奖从来不仅仅是台湾的,它属于华人文化,更属于全世界。

2021年11月27日,香港电影《浊水漂流》获最佳改编剧本奖,导演李骏硕会见传媒。
2021年11月27日,香港电影《浊水漂流》获最佳改编剧本奖,导演李骏硕会见传媒。

通过《时代革命》表述抗议官方审查

处理《时代革命》这部“敏感”作品也不会以避而不提的方式,而是以“XXXX”暗示此处有一部不可提的片子,体现出一种对官方审查的抗议态度。

“我的片子是独立制作,又是短片,几乎不可能在大陆被人看到,是金马给了我一个机会,如今这样的机会变得很稀缺。”一位短片曾入围金马奖的作者小丁(化名)告诉笔者,但是他也补充道:“不过,因为没有大陆电影的参与,反而给了台湾和东南亚等地区的华人青年导演更多机会,这是大陆年轻电影人很羡慕的。三年来,金马奖渐渐从名导角逐的‘战场’变成挖掘大华语地域电影人才的平台,也让我们有一个机会打开自己的视野,看看其它地区的华人在想什么。”

笔者也在27日晚上的社交媒体上看到这样的言论:“不必指责金马奖会鼓励HK地区的抗争纪录片,当内地电影选择退出这个赛道,就应该预测到这个结果。”还有人在微信朋友圈直接表达“当一个奖没有领奖者上台领奖的时候,它就是颁给所有人的⋯⋯”,以此来隐晦表达对金马奖的支持态度。

乍看上去,没有了大陆电影和电影人的参与,金马奖的影响力似不比从前;但在全球电影行业萧条之时,金马奖也从本土再出发,孕育出了华语电影新的可能性。即便大陆电影人无法参与,金马奖遴选出的作品依然可以通过网络等方式传播到大陆,并在电影人和影迷中产生持续的影响力。

正如前文提及的,在中国大陆,电影人和影迷从来没有忘记金马奖。台港观众未必知道的是,每一年颁奖季,“#金马奖#”三个字都可以在社交媒体刷出热度,今年也一样;数月前提名名单出来时,大陆电影自媒体发出提名名单的速度和台湾社交媒体的速度几乎同步(可能比港台媒体还要快),处理《时代革命》这部“敏感”作品也不会以避而不提的方式,而是以“XXXX”暗示此处有一部不可提的片子,体现出一种对官方审查的抗议态度。

《时代革命》获得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导演周冠威未有赴台出席颁奖礼,大会播放其两分钟的得奖感言。
《时代革命》获得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导演周冠威未有赴台出席颁奖礼,大会播放其两分钟的得奖感言。

不论是《阳光普照》《消失的情人节》,还是《孤味》《同学麦娜丝》,几乎每一部都能在大陆观众中间引发长久的讨论。两岸或因疫情与政策隔绝,电影却依然是重要的“使者”。

笔者所见,无论大陆年轻影迷对“统独”问题如何莫衷一是,对电影的热爱却可超越政治立场差异。2019年,大陆官方为向台湾当局施压,唱衰金马奖,刻意选择在与台湾一海之隔的城市厦门、与金马奖颁奖同日,来举办自己的金鸡奖。这种举动令演艺圈人士被迫站队。但即使如此,大陆影迷依然没有放弃对金马奖的关注,那一天社交媒体上,金马奖的热度也并不低。

甚至,只要打开大陆搜索引擎“百度”,金马奖相关内容约有上万条,即使在金马奖被“封杀”后,金马奖的消息也并未从大陆观众的视野中消失。不论是《阳光普照》《消失的情人节》这样的大奖作品,还是《孤味》《同学麦娜丝》这样的口碑之作,几乎每一部都能在大陆观众中间引发长久的讨论。两岸或因疫情与政策隔绝,电影却依然是重要的“使者”。

大陆影迷在《孤味》里看到了华人家庭女性生命的彼此联结;在《同学麦娜斯》里看到小人物被权力倾轧的苦中作乐;在《消失的情人节》里看到爱情的奇妙;在《热带雨》里看到华文教育的尴尬处境⋯⋯情感经验既有共享的部分,又可令不同地域的观众在相似又相异的文化里,去认知彼此差异。

重新发现华语新电影

在金马,资深导演和新人导演获得同样礼遇和机会,没有一般电影节的门户之见,也没有泾渭分明的意识形态之争,很长时间里,金马都是大华语区电影人交流的自由平台。

以新近获得“最佳改编剧本奖”的电影《浊水漂流》为例,这部电影虽未直接表现香港近年社会运动,却以一群露宿街头的“街友”向政府讨回公道的过程表达作者的态度,让人很容易联想到许鞍华摄于1999年的《千言万语》,两者相较,似是对香港几十年命运的一种勾勒。

意外也不意外的是,导演和编剧李骏硕在颁奖典礼上,提到自己受大陆导演胡波(1988-2017)的作品《大象席地而坐》影响,并向已故世的胡波致谢。今年八月,《浊水漂流》在大陆FIRST青年电影展获得“评委会大奖”,豆瓣网上也获得不少大陆观众的喜爱和认同。可见,大陆亦有人在当下环境中,同港台青年一样坚持对社会问题思考,对底层的被剥削与被损害而愤怒,对青年人“失语”状态历尽无奈。

2021年11月27日,一座金马奖放在椅子上。
2021年11月27日,一座金马奖放在椅子上。

回首再看金马奖,其最大价值之一在于搭建了一个华语地区电影和电影文化有效交流的平台。20多年来,这个电影节见证并努力适应着地缘政治、全球化、网络化等趋势变幻对华语电影生态产生的深刻影响。

1997年香港回归,台湾新闻主管部门废除《奖励优良国语电影办法》,将金马奖定位为全球华语影片竞赛,至此金马奖逐渐成为我们熟悉的那个大华语地区电影盛事;千禧年前后,金马奖开始逐步取消参赛影片须获得准演执照,和大陆影片须获得中国大陆有关单位认证的资格限制;2003年始,金马奖也逐步放宽对语言使用的限制,不再限定电影语言必须为华语,只要涉及华人地区所使用的语言或方言即可;2010年金马奖再度改变规则,规定只要导演和主要创作人员中有五名为华人,即可参赛。

这样的鼓励机制下,金马奖不仅影响着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的电影生产,也为东南亚等地区的海外华人提供了机会。它不仅是一个电影节,也是一个华人文化彼此分享的平台。当李安登上金马奖颁奖典礼时,主持人称他为“台湾之光,华人骄傲”,既是对李安的敬意,也巧妙照顾到两岸四地及海外华人的情绪。

有观点认为失去了大陆电影资本和电影人身影,金马奖无法再作为华语地区电影节龙头存在,但事实上金马奖的核心价值并不因此折损。在“被迫”将焦点放回本土和东南亚等地区后,金马奖却有了意外的收获。在大陆电影不能参赛。香港电影越发萧条的当下,金马奖给了年轻电影人和东南亚华人电影人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

大陆电影退场三年,东南亚青年电影人也“出圈”三年。对中国大陆的观众来说,很难想像如果没有金马奖,如何知道在越南、缅甸等国家,还有那么多在拍摄电影的华人青年。多年来,不论是中国大陆、香港,还是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缅甸等国的华人,年轻电影人因金马这个平台走上影坛的案例不在少数。如今在国际影坛活跃的新加坡导演陈哲艺,就是凭借处女作长片《爸妈不在家》获得金马大奖从而备受瞩目。大陆导演张大磊的《八月》、已故胡波的《大象席地而坐》,也都是处女作就获得金马大奖。在金马,资深导演和新人导演获得同样礼遇和机会,没有一般电影节的门户之见,也没有泾渭分明的意识形态之争,在很长时间里,金马都是大华语区电影人交流的自由平台。

2018年,《大象席地而坐》获颁第55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
2018年,《大象席地而坐》获颁第55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

由于网络等通道依然存在,大陆影迷不会真的失去金马奖中的好电影;但失去金马奖,大陆电影界失去了一个绝佳的、影人之间、华人世界之间的交流平台。

而台湾年轻一代也在崛起,中坚力量钟孟宏、魏德圣,至年轻的陈正道、杨雅喆、黄信尧,台湾电影的传统从来未曾断裂。而当蔡明亮将台湾电影的异质性发挥到了极致,也开始深深影响东南亚青年导演的创作。不同流派和美学倾向在金马奖的舞台上相遇,继承下台湾新电影的精神。

失去金马奖,由于网络等通道依然存在,大陆影迷不会真的失去金马奖中的好电影;但失去金马奖,大陆电影界失去了一个绝佳的、影人之间、华人世界之间的交流平台。何况,作为华人地区最具有电影专业性的奖项金马奖为华人导演提供的不止是荣誉,还有包括资金和创作支持等帮助。没有金马奖,大陆电影工业整体上或许不会受到影响;但对于一些艺术片创作来说,则恐怕会失去一个无论物质上、还是精神意义上的重要支持平台。当大陆导演无法与其他华人地区导演同台竞争的时候,也意味着他们失去了一个可以参照彼此、互通有无的机会。

而笔者也相信,在政治、电影的众多交锋中,随时代精神和群体价值观的改变,一些事件会变成历史佳话,另外一些则会成为丑闻。身处时代漩涡中的电影人用自己的创作,记录和反映着正在发生的现实。

2021年11月27日,歌手艾怡良获最佳电影原创歌曲。
2021年11月27日,歌手艾怡良获最佳电影原创歌曲。

读者评论 11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真心希望金马越来越好!

  2. 金馬獎做好自己就好,從小就支持!!一直都很棒!加油!

  3. 我依然相信,華語電影有著美好的未來

  4. 大陆影迷真心祝金马越来越好

  5. 小粉紅不重要,韭菜工具而已。

  6. 今年金鸡奖的入围名单刚好也公布了,对比起来还真的蛮好笑的。

  7. 看到提到“反派影评”

  8. 在大陸拍攝電影本來就有嚴格規範。

  9. 大陆电影人受到的也是沉重打击,如今创作优秀的华语电影是,越来越难。

  10. 失去大陆的对于金马反而是个好事,有太多的东南亚地区的华人电影可以被看见,而不是一个只能被大陆主流所裹挟的另一个有一些“格调”的金鸡奖。

  11. 支持黃明志新歌,牆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