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杀”金马奖,港片如何站队?政治激化下香港电影的困境和生机

香港电影人不能再回避一个生存问题:在“政治必须表态”的时代,香港电影也没有政治中立可言。
2019年11月2日,铜锣湾一块电车站的电影海报,当中的演员被涂上了黑色口罩。
台湾 香港 电影 风物

时至今日,合拍片早已名存实亡。香港电影人北上拍片,早就不单纯是经济行为,更是一场政治表态和投诚——不高调“爱国”的话,就得被封杀。但反过来说,在中港政治矛盾已经难以逆转的当下,愈来愈多香港电影人“放弃”内地市场,高调宣示其政治取态。这会否是萎靡不振的香港本土电影进行绝地反击、构建新型本土电影圈的契机?

五部港片,在被封杀的金马

今年8月,内地官方宣布“暂停”所有内地电影工作者参与本届金马奖竞赛,算是单方面“封杀”金马,惟此举亦连带令去年香港电影在金马奖中大放异彩的景象几不复见。消息传出至今,香港传媒对金马奖相关新闻低调处理,甚至连有多少部港片入围的基本资料都掌握得不准确,部份港媒指共有三部,有部份说四部,但实际上应该是五部:剧情长片《金都》和《叔‧叔》、短片《红枣薏米花生》和《老人与狗》、以及纪录片《戏棚》。

五部影片,全都是成本较低的独立制作。相对而言,香港电影人高调配合内地官方抵制,并退出金马奖的消息,则更令人关注了。这说的,是数月来先后有多部商业大片都宣布退选或表明不参选金马,主演男星名单罗列出来,名气之大,令人咋舌:刘德华、古天乐、张家辉、梁家辉、任达华、梁朝伟、郭富城。另刚扬威威尼斯影展的动画《继园台七号》亦主动放弃竞逐。当然最受争议的,是香港导演杜琪峰于9月突然辞任金马奖评审主席一职。其正式请辞理由是“与电影投资方的制作合约所限”,这个暧昧的说法显然是暗示他受制于内地的官方态度,从而让他新近执导的电影《我的拳王男友》,得以在内地顺利上映。

香港影人内地生存法则

在内地工作的香港电影人必须跟从官方风向,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金马奖被封杀而令他们必须马上表态归边,亦肯定不是个别事件。对香港电影人来说,昔日因合拍片兴起而北上发展的美好岁月早已结束,当香港本土电影市场严重萎缩,电影投资者与内地资金千丝万缕,大批优秀的资深香港电影人便如陷入泥沼之中,难以从内地电影市场抽身而走。为了让电影可继续拍摄和上映,他们必须跟随内地官方主旋律,即使强如杜琪峰亦不能悻免。

从宏观结构上看,香港电影人在内地所遭遇的,并不是单纯的归边和表态。近年内地政治环境日渐收紧,官方对文化事业的钳制愈加明显,电影审查限制了电影人的创作自主性,除了少部份完全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题材外,愈来愈多不直接涉及政治的题材和画面都被禁止,像“穿越”不可拍、“现代鬼怪”不可拍、“婚外情”不可拍、“同性恋”也不可拍,但官方又从来不会告诉你具体的标准,换言之,电影人必须先做自我审查,花费大量气力去猜度审查的准则,渐渐消磨掉创作上的意志。

例如香港导演彭浩翔早前宣布开拍《鹿鼎记》,但电影批文却迟迟未有消息,据报官方认为外族入侵题材敏感,故不批准拍摄。饶有意思的是,彭浩翔曾在今年夏天香港反修例运动期间,向应内地网民在微博发起“我是护旗手”运动,高调表态做“护旗手”,但此举对其电影的审批没有帮助。至于另一香港艺人王祖蓝,近年主力在内地发展,一向的政治取态也相当“亲中”,却因为在运动中没及时宣示自己是“护旗手”,便遭到内地网民灌水围攻。在一个访问中,王祖蓝亦承认,内地主流舆论对政治十分敏感,偶一不慎,便会触碰到几百万网民的神经。

香港导演彭浩翔早前宣布开拍《鹿鼎记》,据报官方认为外族入侵题材敏感,故不批准拍摄。
香港导演彭浩翔早前宣布开拍《鹿鼎记》,据报官方认为外族入侵题材敏感,故不批准拍摄。

合拍片是怎么失败的

彭浩翔跟王祖蓝的例子,说明了香港电影人及艺人在内地生存的尴尬处境:他们为了生存,不得不高调、迅速且准确地在任何政治事件中表态,尤其是当中港政治矛盾愈演愈烈,艺人表态亲中爱国是在内地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免受网络攻击的护身符。然而这种表态,却不能够完全保证他们的电影可以顺利开拍。于是,政治表态渐渐变成了香港电影人的条件反射动作,他们对内地政治风向非常敏感,既要揣摸官方意识形态的微妙变化,以顺利通过审查,也得跟循内地网络上的民粹走向,以免因偏离民情而变成不受欢迎艺人,继而遭到集体封杀。

2014年,内地广电总局公布“封杀劣迹艺人”措施,明文规定禁用一些有“道德问题”的艺人,如“吸毒”、“嫖娼”等。 虽然措施针对的,只是艺人的道德操守,例如房祖名、柯震东纯因吸毒而被封杀,与政治立场无关,但“封杀”也同样是内地官方惩治言行不符官方意识形态之艺人的惯常技俩。“劣迹令”出炉之际,适逢香港雨伞运动开始之时,台湾太阳花运动亦刚结束不久,如杜汶泽、何韵诗、黄秋生等高调支持运动的艺人皆被内地封杀至今。

从官方角度看来,封杀艺人自然是为了收杀鸡儆猴之效,同时也明确向所有台港艺人释出信息:政治表态并非交换筹码,而是生存条件,艺人要在内地生存,就必须完全迎合官方意识形态,不能有半点含糊。也就是说,在现实政治环境中,香港和台湾的反中意识愈渐激化,艺人却愈来愈难保持中立,他们必须先在政治上投诚,才能换取进入内地市场的入场劵;而一旦他们在言行上有什么行差踏错,表现出丁点迟疑和不忠,就会马上遭到抵制,严重的甚至被扫出内地电影市场。

对于曾经对中港文化融合、合拍片市场抱有希望的香港电影人来说,这是一个十分清楚的讯号:内地的所谓以亿计算的电影市场,说穿了就是一个政治主导资本的体系,“文化融合”本来可能是善意的,但至今已成人尽皆知的谎言,香港电影人北上,所看到只是量化的市场和资本,而不是文化交流。过去如徐克、周星驰甚至杜琪峰都曾尝试把港产片的文化精神(港味)沟进(掺进)内地电影市场,最后都被政治操作阴干了。所谓合拍片,几可宣告彻底失败。

2015年的《十年》,不仅是香港电影人对内地政治的反扑,也是对旧式商业港产片生产逻辑的回应。
2015年的《十年》,不仅是香港电影人对内地政治的反扑,也是对旧式商业港产片生产逻辑的回应。

没有政治中立可言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香港电影人和艺人纷纷北上,香港本土电影市场也同时出现萎缩。在可见的将来,香港本土电影市场并没有复苏的迹象和契机。单纯以市场调节,几乎已不可能令香港电影市道回复昔日风光;香港政府对电影工业的资助一直被受抨击,除了出产个别几部优秀作品之外,近年很多受资助的作品都是不叫好又不叫座的劣作;再加上在反修例运动的风潮下,香港政治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里,过去几年似乎已摸出一点发展模式的本土话题电影,也似有回软之势,即使没有这次内地封杀金马奖事件,今年的香港电影也似乎欠缺过去几年那种文化意涵,难以在金马奖大放异彩。但从另一角度看,中港两地本来在文化意识和电影工业生态上都存在著不少差异,政治争议不过是将这种差异浮出水面甚至激化,同时也令香港电影人不得回避一个生存问题:在“政治必须表态”的时代,香港电影也没有政治中立可言。

电影不再只是娱乐,或者说,政治也成为了娱乐。对于日后香港电影工业发展,跟香港电影人的前景,以下两点值得注意:

其一是独立电影的发展。2015年的《十年》,不仅是香港电影人对内地政治的反扑,也是对旧式商业港产片生产逻辑的回应。如果说合拍片的图谋是香港电影资本化的终极表现,《十年》的刀仔锯大树则表现了电影生产零散化的生态转型,新一代电影人更多选择拍摄短片和微电影,或题材冷门的剧情片以及纪录片;香港本土观众亦会为电影的“本土意识”而支持电影,而非单单将“看电影”视为一种纯粹的娱乐消费行为;而更多的本土电影制作,将会以众筹集资、参加影展、社区放映及网上串流来生存,以摆脱单位投资者及大型院线的政治制肘,等等。

例如在2017年,一部以香港本土派政治人物梁天琦为题的纪录片《地厚天高》,由于题材敏感,无法在大型院线播放,但却在反修例运动中大受欢迎,并进行了多次不同形式的放映会。影片亦获得香港电影评论学会选为年度推荐电影之一,以及在台湾国际纪录片影展中获评审团特别奖。《地厚天高》无法以传统票房衡量其价值,但对于香港本土观众来说,这反而是他们更值得珍视的本土文化实践,用以对抗日渐蚕蚀香港社会的内地政治。

2019年11月5日,杜汶泽和陈百祥于香港电台“视点31”的直播节目《谈局势论民情》讨论现时香港局势。
2019年11月5日,杜汶泽和陈百祥于香港电台“视点31”的直播节目《谈局势论民情》讨论现时香港局势。

以杜汶泽转型为例

其二是艺人在政治表态上的自主性。愈来愈多艺人不介意“放弃”内地市场,亦高调地作出具本土意识的政治表态。2014年的雨伞运动后冒出了一批被内地封杀的“反中艺人”,像杜汶泽和黄秋生失去大量片约,电影产量遽减,何韵诗、黄耀明等无法在内地开演唱会、甚至影响他们在香港的演出机会等。但反过来说,正是由于中港政治矛盾加遽,这批在政治上敢言的艺人反能吸纳更多本土观众支持,尤其近月反修例运动中,高调支持抗争者俨然成了一种对抗性的政治表态,跟“亲中艺人”壁叠分明。香港民间纷纷亦以“黄丝艺人”、“蓝丝艺人”标签两种政治取态的艺人,亦令这批被内地封杀的艺人建立起一批以政治立场先行、也更加坚实的粉丝群体。

即使有粉丝,也未必能为被封杀的艺人带来实质生计,像黄秋生被封杀后,虽有一部《沦落人》有口皆碑,却无助他的电影事业复苏。反而杜汶泽的转型,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案例。杜汶泽在2014年因高调支持台湾太阳花运动而被内地封杀,片约锐减,却也非全无作品,起码他曾在2017年自编自导自演作品《空手道》,亦深获好评。然而,他却在2018年创办自家网台“杜汶泽喱骚”,至今已累积近五十万订户,其节目内容几乎触及了所有主流广播传媒的禁忌,如敏感政治话题、性话题、粗口等。杜汶泽的网台虽以娱乐为主,其政治立场却令他成了一名黄丝KOL。近日香港电台一个电视节目中,杜汶泽以“黄丝艺人”身份,获邀跟另一名“蓝丝艺人”陈百祥就反修例运动进行辩论,成为一时热话。

当然,杜汶泽可能只是一个特例,却揭示了香港电影人的未来出路:香港电影工业的零散化、网络化、本土化和政治化等趋势,似乎正为留守本土的香港电影人创造出新型娱乐经济模式,香港艺人不甘为生计而向内地投诚,并试图捍卫作为艺人的政治自主性。近月香港的黄色经济圈(由支持香港抗争者的商舖和消费者所组成的经济网络)正在萌芽,香港电影能否向其借镜,建立一个独立生存的本土电影经济圈,以摆脱内地电影经济政治体系的制肘?可以拭目以待。

读者评论 17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我喜歡今年的金馬獎,第一少掉主持人的安排,讓所有重心都可以放在電影人的精彩作品,而不用分心討論和主持人表現有關的話題。另外就是,這樣說也許殘酷,中港電影無法或拒絕參加,反而讓典禮內容的呈現和各種發言更加自由,也更加在地化。從未感受過如此清新與自在的金馬,掙脫了束縛就是這麼簡單而美好啊!
    致自由

  2. 商业的成功还是艺术的无束缚,香港影人面临很艰难的选择。

  3. 一堆人顯然不懂資本市場的真諦
    好像能夠到中國賺錢是貴朝的一種施捨
    奇怪了,那些明星是白領乾薪?還是他們沒有提供相應的服務?
    還是他們當初就是以愛國的名義被僱用?
    如此封建思維難怪會在現代國際社會中被美國壓著摩擦

  4. 有中國白目讀者說是台灣先挑起金馬事端的,當初贏講的女導演也只說她希望台灣有昭一天是獨立國家,這沒錯啊,她自己的意見也沒說她的意見代表所有台灣人的意見,她期望世界和平,期望全世界人都有錢,或是期望不切實際或是任何其他的事,那都是她自己一個人的意見,中國政府過度解讀,自己過敏症爆發,神經病一個,有些中國白癡網民沒腦子思考是吧,被洗腦了還來這洗腦別人,大腦小腦你都確啊? 頭殼空的

  5. 贊同土撥鼠讀者的意見,中共真是雙標,一副神經病爆發樣,任何大中小微事都可以讓中共政府和被洗腦盲從的人民歇斯底里,神經質爆發,什麼爛髒政府,這就是代表

  6. 太依靠别人…

  7. 垃圾中共
    金馬獎本來就是台灣的獎
    結果今年沒中國還是活得好好的啊XD
    台獨又如何?不支持台獨也不會跟中國統一啦
    統一就是侵略
    中國只會政治審查
    政治言論應該被包容
    哪像垃圾共匪直接封殺金馬獎?
    張藝謀故意講中國台灣也沒被金馬封殺啊
    包容跟言論自由不存在中共的破腦子裡

  8. 中间一段说的很对:北上,合拍片就是个笑话。政治形态影响下,两地电影人的文化几乎不可能完全融合。

  9. 不自由的市场很难诞生伟大的作品,看看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百花齐放与焚书坑儒后文化断层就能够对比出差异。

  10. 等香港拿出几部好电影再算吧。大陆市场确实受政治影响,但大陆电影这两年是在进步的,出现了不少有竞争力的新面孔。反观香港,似乎市场都在靠中生代撑着。至于彭浩翔…这几年除了一直炒春娇志明的冷饭也没出什么好作品吧。

  11. 这不台湾同胞先掀的桌子嘛。
    屎盆子又扣到CCP了。

  12. 拿了N座金馬、香港金像獎的黃秋生很有本事吧⋯⋯

  13. 依靠內地,你只能有一種立場。 做個只會呼吸的藝人就好了。

  14. 不得不說 不少香港藝人即使做黃絲都沒市場 因為是真的沒本事

  15. 金马奖当时也是因为台独这个政治话题而开始敏感的吧 内地观众当时不爽杜汶哲的原因是一边内地挣钱一边骂内地观众???

  16. 這篇好像有點零散,不過後半提到黃秋生和杜汶澤,對他們在被中國封殺後的商業轉型與出路感到好奇,畢竟他們之前都算接蠻多商業片(印象中?)。何韻詩又跟他們不同,至少歌手還可以開獨立演唱會。

  17. 他们争着抢着想进进出出你的祖国母亲,姿势体态当然要听你祖国母亲的,但进出一番能有几多爽,还得看他们自己活儿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