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合拍片早已名存實亡。香港電影人北上拍片,早就不單純是經濟行為,更是一場政治表態和投誠——不高調「愛國」的話,就得被封殺。但反過來說,在中港政治矛盾已經難以逆轉的當下,愈來愈多香港電影人「放棄」內地市場,高調宣示其政治取態。這會否是萎靡不振的香港本土電影進行絕地反擊、構建新型本土電影圈的契機?
五部港片,在被封殺的金馬
今年8月,內地官方宣佈「暫停」所有內地電影工作者參與本屆金馬獎競賽,算是單方面「封殺」金馬,惟此舉亦連帶令去年香港電影在金馬獎中大放異彩的景象幾不復見。消息傳出至今,香港傳媒對金馬獎相關新聞低調處理,甚至連有多少部港片入圍的基本資料都掌握得不準確,部份港媒指共有三部,有部份說四部,但實際上應該是五部:劇情長片《金都》和《叔‧叔》、短片《紅棗薏米花生》和《老人與狗》、以及紀錄片《戲棚》。
五部影片,全都是成本較低的獨立製作。相對而言,香港電影人高調配合內地官方抵制,並退出金馬獎的消息,則更令人關注了。這說的,是數月來先後有多部商業大片都宣佈退選或表明不參選金馬,主演男星名單羅列出來,名氣之大,令人咋舌:劉德華、古天樂、張家輝、梁家輝、任達華、梁朝偉、郭富城。另剛揚威威尼斯影展的動畫《繼園臺七號》亦主動放棄競逐。當然最受爭議的,是香港導演杜琪峯於9月突然辭任金馬獎評審主席一職。其正式請辭理由是「與電影投資方的製作合約所限」,這個曖昧的說法顯然是暗示他受制於內地的官方態度,從而讓他新近執導的電影《我的拳王男友》,得以在內地順利上映。
香港影人內地生存法則
在內地工作的香港電影人必須跟從官方風向,這早已不是什麼秘密,金馬獎被封殺而令他們必須馬上表態歸邊,亦肯定不是個別事件。對香港電影人來說,昔日因合拍片興起而北上發展的美好歲月早已結束,當香港本土電影市場嚴重萎縮,電影投資者與內地資金千絲萬縷,大批優秀的資深香港電影人便如陷入泥沼之中,難以從內地電影市場抽身而走。為了讓電影可繼續拍攝和上映,他們必須跟隨內地官方主旋律,即使強如杜琪峯亦不能悻免。
從宏觀結構上看,香港電影人在內地所遭遇的,並不是單純的歸邊和表態。近年內地政治環境日漸收緊,官方對文化事業的鉗制愈加明顯,電影審查限制了電影人的創作自主性,除了少部份完全符合官方意識形態的題材外,愈來愈多不直接涉及政治的題材和畫面都被禁止,像「穿越」不可拍、「現代鬼怪」不可拍、「婚外情」不可拍、「同性戀」也不可拍,但官方又從來不會告訴你具體的標準,換言之,電影人必須先做自我審查,花費大量氣力去猜度審查的準則,漸漸消磨掉創作上的意志。
例如香港導演彭浩翔早前宣佈開拍《鹿鼎記》,但電影批文卻遲遲未有消息,據報官方認為外族入侵題材敏感,故不批准拍攝。饒有意思的是,彭浩翔曾在今年夏天香港反修例運動期間,嚮應內地網民在微博發起「我是護旗手」運動,高調表態做「護旗手」,但此舉對其電影的審批沒有幫助。至於另一香港藝人王祖藍,近年主力在內地發展,一向的政治取態也相當「親中」,卻因為在運動中沒及時宣示自己是「護旗手」,便遭到內地網民灌水圍攻。在一個訪問中,王祖藍亦承認,內地主流輿論對政治十分敏感,偶一不慎,便會觸碰到幾百萬網民的神經。
合拍片是怎麼失敗的
彭浩翔跟王祖藍的例子,說明了香港電影人及藝人在內地生存的尷尬處境:他們為了生存,不得不高調、迅速且準確地在任何政治事件中表態,尤其是當中港政治矛盾愈演愈烈,藝人表態親中愛國是在內地生存的基本條件,也是免受網絡攻擊的護身符。然而這種表態,卻不能夠完全保證他們的電影可以順利開拍。於是,政治表態漸漸變成了香港電影人的條件反射動作,他們對內地政治風向非常敏感,既要揣摸官方意識形態的微妙變化,以順利通過審查,也得跟循內地網絡上的民粹走向,以免因偏離民情而變成不受歡迎藝人,繼而遭到集體封殺。
2014年,內地廣電總局公佈「封殺劣跡藝人」措施,明文規定禁用一些有「道德問題」的藝人,如「吸毒」、「嫖娼」等。 雖然措施針對的,只是藝人的道德操守,例如房祖名、柯震東純因吸毒而被封殺,與政治立場無關,但「封殺」也同樣是內地官方懲治言行不符官方意識形態之藝人的慣常技倆。「劣跡令」出爐之際,適逢香港雨傘運動開始之時,台灣太陽花運動亦剛結束不久,如杜汶澤、何韻詩、黃秋生等高調支持運動的藝人皆被內地封殺至今。
從官方角度看來,封殺藝人自然是為了收殺雞儆猴之效,同時也明確向所有台港藝人釋出訊息:政治表態並非交換籌碼,而是生存條件,藝人要在內地生存,就必須完全迎合官方意識形態,不能有半點含糊。也就是說,在現實政治環境中,香港和台灣的反中意識愈漸激化,藝人卻愈來愈難保持中立,他們必須先在政治上投誠,才能換取進入內地市場的入場劵;而一旦他們在言行上有什麼行差踏錯,表現出丁點遲疑和不忠,就會馬上遭到抵制,嚴重的甚至被掃出內地電影市場。
對於曾經對中港文化融合、合拍片市場抱有希望的香港電影人來說,這是一個十分清楚的訊號:內地的所謂以億計算的電影市場,說穿了就是一個政治主導資本的體系,「文化融合」本來可能是善意的,但至今已成人盡皆知的謊言,香港電影人北上,所看到只是量化的市場和資本,而不是文化交流。過去如徐克、周星馳甚至杜琪峯都曾嘗試把港產片的文化精神(港味)溝進(摻進)內地電影市場,最後都被政治操作陰乾了。所謂合拍片,幾可宣告徹底失敗。
沒有政治中立可言
當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當香港電影人和藝人紛紛北上,香港本土電影市場也同時出現萎縮。在可見的將來,香港本土電影市場並沒有復甦的跡象和契機。單純以市場調節,幾乎已不可能令香港電影市道回復昔日風光;香港政府對電影工業的資助一直被受抨擊,除了出產個別幾部優秀作品之外,近年很多受資助的作品都是不叫好又不叫座的劣作;再加上在反修例運動的風潮下,香港政治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裡,過去幾年似乎已摸出一點發展模式的本土話題電影,也似有回軟之勢,即使沒有這次內地封殺金馬獎事件,今年的香港電影也似乎欠缺過去幾年那種文化意涵,難以在金馬獎大放異彩。但從另一角度看,中港兩地本來在文化意識和電影工業生態上都存在著不少差異,政治爭議不過是將這種差異浮出水面甚至激化,同時也令香港電影人不得迴避一個生存問題:在「政治必須表態」的時代,香港電影也沒有政治中立可言。
電影不再只是娛樂,或者說,政治也成為了娛樂。對於日後香港電影工業發展,跟香港電影人的前景,以下兩點值得注意:
其一是獨立電影的發展。2015年的《十年》,不僅是香港電影人對內地政治的反撲,也是對舊式商業港產片生產邏輯的回應。如果說合拍片的圖謀是香港電影資本化的終極表現,《十年》的刀仔鋸大樹則表現了電影生產零散化的生態轉型,新一代電影人更多選擇拍攝短片和微電影,或題材冷門的劇情片以及紀錄片;香港本土觀眾亦會為電影的「本土意識」而支持電影,而非單單將「看電影」視為一種純粹的娛樂消費行為;而更多的本土電影製作,將會以眾籌集資、參加影展、社區放映及網上串流來生存,以擺脫單位投資者及大型院線的政治制肘,等等。
例如在2017年,一部以香港本土派政治人物梁天琦為題的紀錄片《地厚天高》,由於題材敏感,無法在大型院線播放,但卻在反修例運動中大受歡迎,並進行了多次不同形式的放映會。影片亦獲得香港電影評論學會選為年度推薦電影之一,以及在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中獲評審團特別獎。《地厚天高》無法以傳統票房衡量其價值,但對於香港本土觀眾來說,這反而是他們更值得珍視的本土文化實踐,用以對抗日漸蠶蝕香港社會的內地政治。
以杜汶澤轉型為例
其二是藝人在政治表態上的自主性。愈來愈多藝人不介意「放棄」內地市場,亦高調地作出具本土意識的政治表態。2014年的雨傘運動後冒出了一批被內地封殺的「反中藝人」,像杜汶澤和黃秋生失去大量片約,電影產量遽減,何韻詩、黃耀明等無法在內地開演唱會、甚至影響他們在香港的演出機會等。但反過來說,正是由於中港政治矛盾加遽,這批在政治上敢言的藝人反能吸納更多本土觀眾支持,尤其近月反修例運動中,高調支持抗爭者儼然成了一種對抗性的政治表態,跟「親中藝人」壁疊分明。香港民間紛紛亦以「黃絲藝人」、「藍絲藝人」標籤兩種政治取態的藝人,亦令這批被內地封殺的藝人建立起一批以政治立場先行、也更加堅實的粉絲群體。
即使有粉絲,也未必能為被封殺的藝人帶來實質生計,像黃秋生被封殺後,雖有一部《淪落人》有口皆碑,卻無助他的電影事業復甦。反而杜汶澤的轉型,則是一個十分有趣的案例。杜汶澤在2014年因高調支持台灣太陽花運動而被內地封殺,片約銳減,卻也非全無作品,起碼他曾在2017年自編自導自演作品《空手道》,亦深獲好評。然而,他卻在2018年創辦自家網台「杜汶澤喱騷」,至今已累積近五十萬訂戶,其節目內容幾乎觸及了所有主流廣播傳媒的禁忌,如敏感政治話題、性話題、粗口等。杜汶澤的網台雖以娛樂為主,其政治立場卻令他成了一名黃絲KOL。近日香港電台一個電視節目中,杜汶澤以「黃絲藝人」身份,獲邀跟另一名「藍絲藝人」陳百祥就反修例運動進行辯論,成為一時熱話。
當然,杜汶澤可能只是一個特例,卻揭示了香港電影人的未來出路:香港電影工業的零散化、網絡化、本土化和政治化等趨勢,似乎正為留守本土的香港電影人創造出新型娛樂經濟模式,香港藝人不甘為生計而向內地投誠,並試圖捍衛作為藝人的政治自主性。近月香港的黃色經濟圈(由支持香港抗爭者的商舖和消費者所組成的經濟網絡)正在萌芽,香港電影能否向其借鏡,建立一個獨立生存的本土電影經濟圈,以擺脫內地電影經濟政治體系的制肘?可以拭目以待。
我喜歡今年的金馬獎,第一少掉主持人的安排,讓所有重心都可以放在電影人的精彩作品,而不用分心討論和主持人表現有關的話題。另外就是,這樣說也許殘酷,中港電影無法或拒絕參加,反而讓典禮內容的呈現和各種發言更加自由,也更加在地化。從未感受過如此清新與自在的金馬,掙脫了束縛就是這麼簡單而美好啊!
致自由
商业的成功还是艺术的无束缚,香港影人面临很艰难的选择。
一堆人顯然不懂資本市場的真諦
好像能夠到中國賺錢是貴朝的一種施捨
奇怪了,那些明星是白領乾薪?還是他們沒有提供相應的服務?
還是他們當初就是以愛國的名義被僱用?
如此封建思維難怪會在現代國際社會中被美國壓著摩擦
有中國白目讀者說是台灣先挑起金馬事端的,當初贏講的女導演也只說她希望台灣有昭一天是獨立國家,這沒錯啊,她自己的意見也沒說她的意見代表所有台灣人的意見,她期望世界和平,期望全世界人都有錢,或是期望不切實際或是任何其他的事,那都是她自己一個人的意見,中國政府過度解讀,自己過敏症爆發,神經病一個,有些中國白癡網民沒腦子思考是吧,被洗腦了還來這洗腦別人,大腦小腦你都確啊? 頭殼空的
贊同土撥鼠讀者的意見,中共真是雙標,一副神經病爆發樣,任何大中小微事都可以讓中共政府和被洗腦盲從的人民歇斯底里,神經質爆發,什麼爛髒政府,這就是代表
太依靠别人...
垃圾中共
金馬獎本來就是台灣的獎
結果今年沒中國還是活得好好的啊XD
台獨又如何?不支持台獨也不會跟中國統一啦
統一就是侵略
中國只會政治審查
政治言論應該被包容
哪像垃圾共匪直接封殺金馬獎?
張藝謀故意講中國台灣也沒被金馬封殺啊
包容跟言論自由不存在中共的破腦子裡
中间一段说的很对:北上,合拍片就是个笑话。政治形态影响下,两地电影人的文化几乎不可能完全融合。
不自由的市场很难诞生伟大的作品,看看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百花齐放与焚书坑儒后文化断层就能够对比出差异。
等香港拿出几部好电影再算吧。大陆市场确实受政治影响,但大陆电影这两年是在进步的,出现了不少有竞争力的新面孔。反观香港,似乎市场都在靠中生代撑着。至于彭浩翔...这几年除了一直炒春娇志明的冷饭也没出什么好作品吧。
这不台湾同胞先掀的桌子嘛。
屎盆子又扣到CCP了。
拿了N座金馬、香港金像獎的黃秋生很有本事吧⋯⋯
依靠內地,你只能有一種立場。 做個只會呼吸的藝人就好了。
不得不說 不少香港藝人即使做黃絲都沒市場 因為是真的沒本事
金马奖当时也是因为台独这个政治话题而开始敏感的吧 内地观众当时不爽杜汶哲的原因是一边内地挣钱一边骂内地观众???
這篇好像有點零散,不過後半提到黃秋生和杜汶澤,對他們在被中國封殺後的商業轉型與出路感到好奇,畢竟他們之前都算接蠻多商業片(印象中?)。何韻詩又跟他們不同,至少歌手還可以開獨立演唱會。
他们争着抢着想进进出出你的祖国母亲,姿势体态当然要听你祖国母亲的,但进出一番能有几多爽,还得看他们自己活儿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