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读者评论精选”栏目每周择选报导及圆桌话题中十条精彩读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会因应长度及语意清晰作节录或编辑。
1. qqrqqt,回应《周保松:真正的教者 ──侧记高锟校长》
这和高先生的经历有关,高先生在66年就提出高纯度石英玻璃能做远距离通讯,但一直被业内权威当“憨居仔”,觉得是天方夜谭,直到玻璃权威康宁公司(注意不是通讯业权威)做了类似实验,证实该理论系“坚嘢”,再到81年第一条通讯光纤出现,整整十五年被当做异见,但真理最终证明他是对的。
这就是科学。科学精神就是学术面前,人人平等,以理服人,哪怕是再厉害的权威,也很可能被一个毛头小子的理论撂倒。所以高先生非常能够尊重学生的观点,而不是“容忍”甚至“镇压”,这就是科学大家的风范。
2. FrankLiuPhD,回应《他们在美墨边境穿墙而过》
Nogales诺加莱斯小镇原本就是为了贸易的目的而产生的。1880年,一对俄罗斯兄弟在美墨边境的美国端设立了一个贸易站,为的是能利用当时建好的南方铁路线来发展跨国贸易。小镇的位置正好处于东西线和南北线的交叉口。为了方便管理,美国邮政局把贸易站的所在地取名为Nogales。后来贸易站吸引了墨西哥端的生意人。由于Nogales所处的亚利桑那州的边境线是由土地线而不是根据地形直接划分的,贸易站的国境线原本就是一条街,因此墨西哥人就跟随美国邮政局的命名而称呼Nogales。
纵观历史,值得提的是最开始的围墙是由墨西哥政府发起而建成。后来由于担忧1910年开始的墨西哥内战会对亚利桑那州造成影响,美方开始在Nogales驻军,一同和墨西哥政府合作来加强围墙的巩固工作。
至于后来围墙越来越高,对边境的管控力度越来越强,除了跟墨西哥境内想偷渡到美国的人口变多有关以外,也跟当地的贸易发展逐渐离开铁路线的依赖有一定联系。
站在学者的角度来看,历史很有趣,所有的事情都并不是偶然的。但是作为当地的居民,感受最贴切的也许是在人为下那失去了的跨过边境线的自由。
3. Cyra,回应《专访陈日君——我想对地下教会说:“不要造反啊,要冷静。”》
我倒觉得不必那么悲观。对于梵蒂冈来说,只要能够突破中共官方意志的把守,就能进入信仰市场的巨大蓝海。重要的是先接上头,交上手,不用太在意一时的胜负,博弈的过程中总会发现机会。毕竟数亿国人的精神需求摆在那里,严防的一方总有疏漏的时候。
另一方面,虽然天主教有其腐朽的一面,但它毕竟接受过现代社会的洗礼,其教义内涵对当代国人仍具启蒙意义,在中国社会的现实伦理中应属进步思想。有了教廷这个新入局者,未必不能给当下自由精神的颓势带来变数。
当然了,乐观和悲观都有各自的理由。以上算是对陈枢机观点的一点补充吧。
4. 苏查哈尔灿,回应圆桌话题《“香港共产党”的成立,是另辟蹊径的抗争,还是作茧自缚?》
香港共产党是否能成立和运作意义并不大,因为现在的香港已经有了诸如民建联、工联会这类“共产党”,需要名字更为根正苗红的政党来替他们“出卖”香港吗?大可不必。政府用殖民恶法《社团条例》取缔了一个不是社团的香港民族党本身就是一件极度讽刺的事情,香港共产党的出现,保安局会一棒子打去说共产党是“非法社团”吗,又会依法取缔吗?这不仅会造成所谓“宪政危机”,更是在检测香港政府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政府不敢取缔真正的黑社会,反而拿二十八岁的“讲独”年轻人开刀,只能表明当下的政府就是最大的“黑社会”,因为它什么都怕,他会怕这个向它宣誓的“香港共产党”吗,不如拭目以待。
5. 绯红杏白,回应圆桌话题《“香港共产党”的成立,是另辟蹊径的抗争,还是作茧自缚》
目前香港政治环境下,一般左翼势力以托派/社会民主主义为主要意识,推动劳动者的民主及反官僚主义。他们会刻意和极左的毛主义保持一定距离。因此目前的较主流政治意识与毛主义背道而驰,由年轻人建立的香港共产党更像只能成为空谈笑用的空壳政党。
这一个主张以打倒资本阶级而推动革命的政党。搬出中共一大党章,洋洋洒洒的写上要武装起义。实质作为只是透过稍为羞辱亲中势力从而换取市民支持,取得政治资本。而其本质无心无意无实力从根本上推动革命解放受压迫的人。这一地上共产党,到底凭甚么和地下共产党抗衡?是凭幽默感吗?
世界上演技最好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能把自己承诺的事和愿景打做出来的政治家。另一种是没有尝试尽一切可能把自己所许诺的事情兑现的演员。你说现在的香港共产党更像哪一方?
6. 咸鱼姬,回应圆桌话题《游客纠纷引发中国瑞典官民大战,你怎么看?》
北欧人对亚裔有刻板印象,而去旅游的那一家子的行为无疑就是对刻板印象的一次加深,国家层面参与进去,又是第二次加固。瑞典电视台不是CCTV,也不会有审查,主持人的立场终归是个人立场。这里最大的文化冲突也许是瑞典人很难理解华裔祖传的护短精神,即使仅是嘲讽那一家子的碰瓷行为也会被想象成对整个华裔群体的攻击。
墙内对于节目言论义愤填膺的同时,“阿三”、“绿绿”、“黑鬼”等称呼却不曾从他们口中消失过,对于与非裔交往的国内女性也不曾停止过攻击。即使是中产阶层,也有不时说出“在美国,不努力还不是要跟阿三和黑人读同一所学校”。对这些充斥墙内的言论,又有多少人义愤填膺?这样环境之下的反歧视不过是宽以律己严于待人,所要求的平等不过是要求别人只对自己平等。
7. 塔森,回应圆桌话题《游客纠纷引发中国瑞典官民大战,你怎么看?》
瑞典电视台已在youtube上上传完整节目的英文字幕版,建议各位能看完完整版后再发言,讨论会比较有意义。因为整集节目的主旨确实如其制作人所说,是为了讽刺瑞典人普遍对中国人的偏见(随地便溺、没礼貌等),而最后面那段明显是种族歧视的影片正是为了讽刺而做的。
节目一开始主持人便说了,所谓“中国游客因不当行为被政府禁止出境”这种新闻,其实是对中国人以偏概全的攻击,而瑞典人不把普遍这样的攻击和偏见当回事,是因为瑞典人对中国认识太少。他在节目中段甚至又强调了一次,尽管这169名中国人在外国表现不文明是事实,但对比14亿中国人口,表现不文明的中国人只是少数,这比例就像在瑞典,有1/4个人随地大小便一样,意即瑞典人不应该因为这种新闻,而对中国人产生偏见。
既然主持人已经如此表示自己的立场,那最后那段影片明显就应该是仿造瑞典旅游局口吻去制作的讽刺片,这样的讽刺效果好不好当然可以讨论,但要说节目故意歧视,那显然是和节目的主旨背道而驰。
节目组的疏失应该在于把这段意图用来讽刺的影片单独上传优酷,以及没考虑到在只有这段影片有中文字幕、不懂瑞典语的观众不会去看节目前半段铺陈的情况下,最后这段影片一定会被认为是明目张胆的种族歧视。因此最后节目组就节目安排失当作出道歉,也算合情合理。
至于中国地图问题,大部分外媒都不会把台湾放进中国地图里吧,中国政府如果硬要针对这点,是不是应该向每个外媒都抗议一次?
总而言之,这是一集安排失当、笑点又不太高明的节目,但不是一集表达种族歧视、针对中国人的节目,其主旨反而是为了指出瑞典人对中国人漫不经心的种族歧视。这样的节目可以要求节目组就疏失道歉,但不至于要瑞典政府去限制节目制播自由,因为其目的并不是煽动歧视.于是现在的问题是,中国政府是否看过了节目的完整版本,又是否了解了节目要表达的意思,否则瑞中两边终究是一个说东,一个说西,没有达成共识的可能。
8. 雨月、塔森,回应圆桌话题《游客纠纷引发中国瑞典官民大战,你怎么看?》
雨月:看了一遍节目,其实节目组的自我辩护也不是狡辩,主持人是在调侃自己国家的种族主义者,只不过对于那几个中国人也有挺多戏谑。这其实也不能说是种族歧视,因为这种歧视不是基于某个种族天生低劣的观点,只是对某个群体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共性特征的一种刻板印象罢了。要说这方面我们中国电视台的节目一点都不比西方差,央视卫视里嘲讽日韩和非洲人的话不要太多。
主要让我感觉不太舒服的是最后那个视频。不管目的是什么也有点过火了。再怎么说会去瑞典旅游的人也都是有点小钱的,说什么别在瑞典随地大小便的有点太作了。这种玩笑放在哪个国家都会跟你急的好吗。
塔森:我感觉最后那段影片是在模仿瑞典旅游局的口吻,去讽刺瑞典政府和瑞典人普遍对中国人的无知和偏见,其中的言论当然是种族歧视,但不是节目组的意思。当然效果实在是不太好就是了。
9. 市区的风,回应《<分域大道>导演Matthew Torne:公民意识活跃新一代?我怕这来得太迟》
我对香港的了解只停留在道听途说上,比如高中时听一个同学讲看到的一篇文章,作者提到第一次去香港居住,因为楼下开了一个酒吧很吵,然后居民投诉,过不了几天那个酒吧就关闭了。当时觉得这样真好,有问题的时候可以有渠道来解决。我还听说,在香港,如果行人闯红灯被车撞死了,车主不用负法律责任,我也觉得挺好。也许我听说的都是假的,就像通过古惑仔的电影是无法认识真正的香港一样,但这些都给我留下了关于香港的很多好的印象。
10. ColinXu、Rainbow___,回应《<分域大道>导演Matthew Torne:公民意识活跃新一代?我怕这来得太迟》
ColinXu:香港自解放军驻军后就没有离开过北京的武力权力范围,而香港对大陆的重要性(自挟有效性)减弱,这是事实。所以就算抗争到最后,全香港都同意脱离大陆,北京不允许也是白搭。香港文化与大陆差异又大,做不到影响大陆以扩大力量。所以香港到底能争取到什么?始终缺乏一个可以被看见的清晰目标,这是我一直对香港同情又抱不起希望的原因。
Rainbow___:@ColinXu 我个人认为,作为一个有健全心智的人,都不会认为香港独立会实现,而假设香港独立后,形势只会对香港有害而不是有益。我甚至怀疑,宣扬港独的青年和(或)组织,是否真的相信港独的可行性。
我个人更倾向于,香港人抗争的目标,绝不是独立,而是高度自治,亦即政治、经历、司法、文化和各种自由不受内地干预太多,同时年青人亦都想可以在这个社会好好地生活,而不是买不起房,又要排十年等分公屋。
人在每个社会,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生活,生活过得好,自由、权利不被限制,亦都会少有怨言。可惜的是,高度自治,从第一次人大释法开始,已成为笑话;维持香港人原有的生活不变,在新闻自由、出版自由等被蚕食开始已经是逐年创新低;生活水平,在房价连续7年成为全世界最难负担的城市,并且最低时薪旧年先从32升至34.5,月入中位数还是16000。租个㓥房就要4000以上,加上2047,究竟香港会被中共全面接管,还是维持现状仍是未知数。
试问,在这一个不知道未来会不会越来越绝望的社会生活,年青人要求民主自决,有无问题?我认为香港人斗争目标其实非常清晰,就系民主自决,不需求独立,只想拥有一个可以掌握在香港人自己手里的未来,甚至,可以只是拥有一个适宜大众生活的社会,而不是只适宜精英生活的社会。
Further response to Kami’s comment below: “對外一定要爭取尊重,對內要提升文明”. As mentioned I am in complete agreement with you on not conflating these goals. However I think the main reason why so many people (myself included) feel a distinct sense of shame mixed with Schadenfreude when watching the Swedish satire of Mainland Chinese tourists is precisely that by their own very disgraceful behaviours the three tourists involved in this incident invited and reinforced such negative racial stereotypes not only upon themselves but upon anyone who happen to look like them (yellow-skinned Asians). We do very much need to combat racist stereotypes of Asians in general and Chinese in particular, but the outrageous behaviours of some Mainland tourists are not helping that goal in any way, shape or form. There is in fact, a Cantonese saying that captures this succinctly: “other people may give you face, but you lose respect all by your own doing.”
Finally, I don’t understand why the Initium editor saw fit to deliberately leave out Rainbow’s full sentence in the selectef quote box, deliberately leaving out the key phrase “民主自決” in the commenter’s original version, and to have done without in any way indicating by punctuation (i.e. an ellipsis) that certain words have been excised from the original quote by editorial decision. This is extremely poor form, and should not be a mistake made by even a college freshman much less an editor of a paper aimed at accountable and transparent jourmalism.
For the record, the editor’s quoted version in the yellow boxed highlight:
“我認為香港人鬥爭目標其實非常清晰,只想擁有一個可以掌握在香港人自己手裡的未來,甚至,可以只是擁有一個適宜大眾生活的社會,而不是只適宜精英生活的社會。”
The original full quote from Rainbow:
“我認為香港人鬥爭目標其實非常清晰,就係民主自決,不需求獨立,只想擁有一個可以掌握在香港人自己手裡的未來,甚至,可以只是擁有一個適宜大眾生活的社會,而不是只適宜精英生活的社會。”
Any editor of a quality newspaper worthy of the name would never have simply ellided parts of the sentence without indicating that editorial omission was exercised. How else could we as readers trust that other seemingly verbatim quotes cited in this online journal haven’t also undergone similar surreptitious editing but without us ever knowing???
The proper way of quoting the comment would have been like this:
“我認為香港人鬥爭目標其實非常清晰 […] 只想擁有一個可以掌握在香港人自己手裡的未來,甚至,可以只是擁有一個適宜大眾生活的社會,而不是只適宜精英生活的社會。”
I cannot believe this basic punctuation principle in citing verbatim quotation needed pointing out, but manifestly this needed to be done. This is extremely disappointing and concerning.
Completely second Kami’s view below: “其二、中國人在自己國家內有種族歧視的說法,那麼就等於中國人不可以去爭取不被歧視的權利嗎?對外一定要爭取尊重,對內要提升文明,我覺得不能將二者混為一談,因為行為的主題並不一致。”
I cannot believe that such an impressionistic and completely misleading comment as “我還聽說,在香港,如果行人闖紅燈被車撞死了,車主不用負法律責任,我也覺得挺好。” is actually selected as one of the “top ten comments of the week”!! I would have reported this comment as heavily biased if not bordering on hate speech if a reporting function is actually available, and to see this selected as a top comment by Initium, a media outlet aimed at quality journalism, beggars belief.
@kami
对外寻求尊重,对内提升文明,恐怕在当下而言是同一个过程,混为一谈也完全没有问题。
在当下我们正在走入一个循环,链条如下:
陆人出游——素质堪忧引发当地不满——上升为对大陆人的偏见——以此偏见对待(其他的、后来的)陆客——大陆民族主义沉渣泛起——(或许会)引起两国民间互信破裂
而结束这个循环,自然要从源头开始。否则仅仅是义愤填膺,只会让更多文明的陆客为不文明陆客的行为付出代价。应该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咸鱼姬的意见——歧视他人者追求不被歧视的权利,除了这种权利是“应得”的之外,还需要其自身行为的正当性。
最后,一种观点针对个人还是群体,差别非常大,并不是“不过是”可以描述、概括的。
不獨立,不過可以在中國共產黨治下自決,令社會公平、公正、正義,10月1日可以悼念港殤,不用看到煙花匯演。同時大多數事情不受北京干預,包括教育、經濟等等。就像東突厥斯坦一樣,啊….不,新疆一樣開放、進步,對吧!我明白了!
說實話,並不同意咸鱼姬的觀點。其一,「北歐人對亞裔有刻板印象」「瑞典人不理解華裔的護短」,在有刻板印象的情況下,怎樣做到不護短呢?我倒是覺得這與華裔無關,任何一個「弱勢群體」都會選擇護短。畢竟無論歧視的觀點存在與否,對象不過是「個別中國人」和「全體中國人」的差別。其二、中國人在自己國家內有種族歧視的說法,那麼就等於中國人不可以去爭取不被歧視的權利嗎?對外一定要爭取尊重,對內要提升文明,我覺得不能將二者混為一談,因為行為的主題並不一致。此外,種族歧視的中國人是不是個別人呢?如果覺得中國人不值得享有其他人的尊重,是不是又沒有看到那些遵紀守法、文明有禮的人可能面對的不公正待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