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警方在其警队历史网址中有关1967年左派暴动的部分作了一些删改。虽然这些动作不是秘密,但却是低调进行,警方尝试不动声色、默默地干,有如龙潜虎伏。不过,由于删改的内容实在太突兀了,所反映和暴露出来的问题更引起各界关注,可见,警方此举所起的作用,只是欲盖弥彰,适得其反。
平情而论,1967年左派暴动的成因复杂,既有港英政府的高压原因,也有以新华社香港分社为主的驻港共产党领导胡乱激化矛盾的原因,又有北京官员误判形势,胡乱发号司令而引起刺激作用的原因。这也就是我经常说的“三把火”的比喻:港英、港共、北京,这三把火不断在烧,把镬浇得通红,而香港的传统左派就是火上的一只镬,在镬上任由煎熬的则是全港市民。
面对这些历史,香港警方仍罔顾史实地篡改。警方的删改包括:把当年左派与港英政府斗争的“斗委会”、恐怖主义行动,以及有左派学校的人制造炸弹等事实删去,然后轻描淡写地、聊备一格地进行简述。此外,当年在沙头角禁区发生的开枪射杀事件,警方也刻意淡化,把向香港境内开枪射杀五名香港警察的“共产党民兵”,修改为“内地枪手”,仿佛把官方背景的武装力量变成电影中“收钱办事的杀手”。(其他删改详情请参阅有关新闻)
为什么警方要在这个时候作出上述删改?
我想,既有大环境的宏观因素,也有小环境的微观因素。
所谓大环境,乃指近年来的北京治港政策和梁振英政府的手法均不断左倾,从他们不理民情而大力推动片面的“国民教育”,到对《基本法》进行扭曲解释,以至在政制上不断脱离民情地一意孤行,可见官方正努力“为我所用”地利用历史来为眼前的政治需要服务。警方作为港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政治上寻求一致,早已不是奇怪的事。
所谓小环境,乃指近年来有一些当年“六七暴动”的参与者感到“应该还他们一个公道”,不断有所行动,希望北京和港府能为他们的遭遇平反。用今天的标准看,在这些人士中,确有一些是在争取言论和公民自由时无辜被捕、被判入狱,至今仍背负刑事纪录的;但也有一些曾参与暴力行动,并造成对民众的伤害。不同人士的经历,应该细致分析。
面对上述人士的要求,北京和港府心知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要求,因为当年北京和驻在香港的共产党官员在背后操控其事,才导致左派头脑发热,演变为“六七暴动”,正是崩口人忌崩口碗。但如果对上述左派群众的诉求置诸不理,又会形成内部不满。所以,港府在回归后尝试找机会对传统左派进行安抚,例如向当年的“斗委会”主任杨光颁发大紫荆勋章,邀请当年的“YP仔”(Young Prisoner,即青少年犯)出席官方的统战活动等,以作安抚慰解。如今,警方删改“左派暴动”的历史,客观效果也有同一个目的。
不过,警方此举暴露了很多问题。例如,这反映了大陆那一套胡乱扭曲历史、一切要为政治服务的歪风已吹遍全港,如今更吹入警队之中。把这些实例跟最近北京扭曲抗日战争的历史(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放在一起,更可见在政权眼中,历史是多么脆弱的。
左倾思潮或会扩大
此外,警方淡化“六七暴动”的行动属于警方自己的行动,但与近期北京和港府的一些动作放在一起考量,就会发觉他们早已有所默契的。例如,中联办主任张晓明认为“行政长官享有超然于行政、立法、司法之上的特殊法律地位”,相信他在宣读这番理论之前,也预期必然会引起社会的反弹,但他还是照本宣科,可见早有预备的了。此外,北京对李嘉诚的批判,也是近年少见的。在在反映,已有一种左倾的思潮主导着北京的施政方向,而这种方向又驾驭着梁振英政府,从而转化到香港其他领域,包括警方在内。也许,这种左倾的趋势还会持续一段颇长的时候,甚至还会扩大。
不过,即使官方和传统左派不断强调当年的“六七事件”只是“反英抗暴”,而且“先有港英政府的『暴』,才能左派群众的『动』”,但市民总不是这样看,而是认为北京和港共在背后的推动,才是造成伤亡惨重、神憎鬼厌的原因。
再看深一层,警方这样做,其目的是追求政治正确,配合北京和港府的一贯正确,包括在历史事件上的正当性、正义性、合理性和合法性。但实际的效果却是,警方刻意淡化了“六七暴动”对全社会的伤害,掩盖了整个事件的核心事实,只会令后代更加不能掌握历史的真实,更不能从惨痛的历史教训中汲取经验,最后只会埋下重蹈覆辙的祸根。
(刘锐绍,香港资深时事评论员,曾任《文汇报》职驻北京记者)
整体政策还是右倾的,中共现在很亲商,看看建制派组成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