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由马英九基金会邀请的中国大陆学生访问团离台,这趟为期九天八夜的参访行程,因着中国学生“中国台北”发言,让这趟两岸青年交流之行围绕争议,直到陆生团从桃园机场出境当天,亦有不少反对者手持“交流要平等,民主是前提”、“中国可以过除夕吗”、“国有器官们,Bye!Bye!别再来”、“武汉肺炎 中国制造”、“台湾中国 一边一国”的标语抗议,有多名学生向陆生递出中华民国国旗。
与之相对的,则是中国乒乓球名将马龙的粉丝,热情地以“马龙再来一球,回家一路平安”、“马龙我会想你”手板应援。
来台参访的中国学生,在这两股声音下,手持装着伴手礼的黄色购物袋离境,这趟充满冲突与政治攻防的参访行程,至此暂时划下句点。然而,也在行程中,从涉及两岸称谓的敏感议题,折射出两岸对于交流本质上的根本不同;特别是,在台湾仍未褪去在世界棒球12强(WBSC Premier 12)首度夺冠的狂欢之下,一席“中国台北”言论,在此刻更加催化不满情绪。
一场精心规划的陆生访台团
此次陆生团访台行程,实为马英九基金会近年来两岸交流活动的延续。
此前,前总统马英九已于2023年3月27日首开先例,成为两岸分治以来第一位踏上中国大陆土地的中华民国卸任总统。当时他展开为期12天的返乡祭祖行程,除家人外,也带领三十多名“大九学堂”的台湾大学生同行。马英九一行人抵达上海浦东机场时,由国台办副主任陈元丰、上海市委常委张为等人接机。
2024年4月10日,马英九再度访问中国,并于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会面,这是继2015年“马习会”后,两人时隔九年的第二次会晤。在这次“马习二会”中,习近平强调“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并表示“两岸制度的不同改变不了两岸同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客观事实”。马英九则主张应以“确保人民福祉”为最大目标,并引用鲁迅诗句“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呼吁维护两岸和平。
而此次陆生访台团,根据马英九基金会26日发布的新闻稿,共有40名来自中国七所高校的师生参与,其中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等知名学府的代表。值得注意的是,访问团名单中另有中国乒乓球名将马龙及奥运射击金牌得主杨倩等具有高知名度的运动员。
陆生团先于11月27日抵达台湾,展开为期九天的行程横跨台湾的多个城市,包括台北市、新竹市、台中市和南投县,参访对象包括台湾大学、清华大学及部分知名高中。此外,基金会也安排团员参观台湾的文化地标,如故宫博物院、台北101、九份、日月潭等地。
奥运六金王马龙访台
在此次陆生团中名单中,奥运“六金王”马龙也以北京体育大学学生身分随团来访。他在行前接受中国央视采访时表示,对台湾一直怀有向往,希望能实地探访课本与电视中所见的风景,也期待品尝台湾美食。他强调,此行不仅是以运动员身分,更以大学生的角色与台湾青年交流,“这样可能大家感觉更亲切一些。”
11月29日,马龙前往台北的文化大学与台湾前、现役选手蒋澎龙、陈思羽切磋球技,赛前与马英九一同开球时,他礼貌地称呼对方为“马先生”,赛后笑称:“这应该是我生涯除了马琳之外,另一位跟马先生打球。”
值得注意的是,当提到台湾刚在世界12强棒球赛夺冠时,马龙以“台湾队”称呼,并表示期待体验棒球运动:“我也知道之前台湾队拿到冠军,所以期待有好的体验。”
12月5日,马龙搭机离台前,在个人微博发文分享此行感受:“感谢这些天支持我们的朋友们,也收到很多温暖的鼓励,这一次让我解锁了很多新的地方,认识了很多新的朋友,也吃了很多地道的小吃。”文章附上九份夜景、棒球体验等照片,但未提及陆生团访台期间引发的争议。
中山女高参访,“盘丝洞”言论点燃火药
马龙一行人所涉争议事件,先是陆生团于11月27日造访台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级中学,然而此趟属于校园参访的行程,却在中国社群平台和媒体上引发争议。有中国网友将此行形容为“唐僧进盘丝洞”,暗指中山女高的女学生为《西游记》中的蜘蛛精。这类物化女性的言论立即引发中山女高师生及家长的强烈不满。
校方于12月3日发表声明,表示严正抗议,强调要捍卫校誉及女性尊严。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对此回应称,这些言论仅属于网友留言,希望外界不要过度解读或扩大事件。
台北市长蒋万安也对此事表态,明确表示反对并谴责中国网友物化女性、贬低学生的言论。作家颜择雅在社群媒体上更进一步指出,将中山女高比喻为“盘丝洞”,等同于将该校女学生比作《西游记》中带有性暗示的角色,这种比喻对女性具有贬抑意味。
前总统蔡英文于12月7日重返母校中山女高参加127周年校庆活动时,特别在致词中强调,女生不需要被别人定义或限制,应该勇敢走向世界。这番话被视为对此次争议的回应。
洲际球场“中国台北”风波催化冲突
在“盘丝洞”言论在台湾舆论还未平息之际,陆生团于12月1日参访台中洲际棒球场时,复旦大学学生宋思瑶的一番发言,再度于台湾社会引发轩然大波。当被问及对台湾队在世界12强棒球赛夺冠的看法时,宋思瑶回应:“我先代表师生访问团,对中国台北队获得世界冠军表示祝贺。”随后更表示,希望两岸同胞能像中信兄弟队名中的“Brothers”一样,共同为“祖国”在棒球领域的进步而努力。
这番言论引发台湾社会强烈反响,争议焦点除在“中国台北队”的称谓,更因提及“祖国”一词而扩大讨论——尤其在台湾甫夺下史上第一面棒球12强的金牌,更首度击败全职业的日本代表队,这对棒球被认为是“国球”的台湾,且在“中华队”vs.“台湾队”队名在台湾社会依旧有着高度认知歧异下,此番“中国台北”言论,则让台湾舆论瞬间沸腾——特别是在台湾队长陈杰宪在球衣胸口比划缺位的“国名”引发社会共感之时,“中国台北”的发言,则为这样的胜利激情以及缺位国名的怅然,再度增添舆论张力。
萧旭岑则为该争议辩驳:宋思瑶使用“中国台北队”称呼台湾队,这是她的习惯用语,并无其他意图,“一个20岁的女同学被铺天盖地霸凌,难道这是台湾要给大陆同学看到的吗?”
值得注意的是,“Chinese Taipei”的正式中文译名应为“中华台北”而非“中国台北”,此一译名曾于1988年经过两岸协商确认,2008年北京奥运期间,中国官方也使用“中华台北”称呼台湾代表队。
不过,中国官方对“中华台北”的使用态度已悄然改变。2016年7月,《新华社》发布《新闻信息报导中的禁用词和慎用词》,明定参与国际组织的台湾代表团应称为“中国台北”或“中国台湾”,若要使用“中华台北”则需事先请示外交部和国台办。从2018年平昌冬季奥运、东京奥运以及今年举办的巴黎奥运期间,中国官媒已几乎统一使用“中国台北”称谓。
两岸来往过程中的敏感用词,屡屡引发争议。今年4月,中国广西摇滚乐团回春丹在来台演出前夕,于 Instagram 发文称将前往“中国台湾”演出,也引发台湾网友强烈反弹。尽管贴文随即下架,仍导致其屏东音乐节“台湾祭”演出被取消。在台北 Legacy 的售票专场演出现场,有观众高举台独旗、雪山狮子旗及“光复香港,时代革命”的黑旗表达抗议,演出结束后更有民众在后台出口高喊“台湾中国,一边一国”。
邱垂正于12月2日针对“中国台北”风波接受民进党立委王义川质询“马英九所邀交流团来台已逾越不谈政治的红线”时回应,将依既有机制进行行政处分,申请单位可能会被限制六个月到五年不得再邀请相关人士来台。
萧旭岑为此缓颊,呼吁外界不要苛责这位20岁的年轻学生,强调应该理解两岸用语的差异。他表示遗憾,“因为一个大陆女同学没有恶意的习惯用语,陆委会居然要用这么重的行政处分。”他称自己愿意亲赴陆委会说明。
一些中国官媒肯定陆生团的类似发言。如福建省官方的《今日海峡》就制作短片,称赞这是“复旦女生高情商回应”。其还称赞另一位陆生在参访时的言论。这名男生在被问到是否了解灭火器乐团时表示:“了解的都是大众比较喜欢的一些音乐”,并提到张雨生的歌词“我期待,有一天我会回来。”
多所大学师生串连抗议行动
在前有“盘丝洞”,后续又以“中国台北”让陆生团争议持续延烧之时,12月3日,陆生团前往台湾大学参访,现场有约30名台大学生自发性发起抗议行动。学生手持“民主人权自由,我要平等交流”、“这里不是中国台北”、““亲,民主是个好东西””等标语,高喊“台大同学爱自由,中国同学来交流”的口号。抗议学生准备了与中国民主化、人权及自由平等相关的书籍打算与陆生团学生交流,但参访团及马英九基金会人员快步穿越校园,未与台大学生进行互动。
有学生认为,支持陆生交流但须建立在对等互动基础上,不应是单向参访或自我审查,而应开放讨论包含民主、人权等议题,并让台湾学生有机会参与。
台大社会研究所学生黄种贤指出,宋思瑶曾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第三十六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优秀学员”。他也质疑,此次担任中国团领队的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的身分,显示此行可能是“假交流、真统战”。
在台大学生发起抗议行动后,台湾多所大学随即展开串联行动,包含台大、清大、阳明交大、中山女高等被参访学校的学生于12月4日在立法院召开“校园拒绝统战、交流应该对等:跨校学生串连拒绝统战团”记者会,提出三大诉求:一是“拒绝假交流、真统战”,反对中国共产党员与党委书记假学生交流之名,行统战外宣之实;二是“捍卫交流言论自由”,主张学生交流应真诚,不应自我设限、自我审查;三是“恪守对等双方交流”,强调对等交流应以尊重为前提,不应诋毁台湾主权。
台大浊水溪社社长冯同学在记者会上批评,萧旭岑面对学生和平理性表达诉求时,以“绿色政客”、“玻璃心碎”、“可悲”等字眼回应,是无视学生的主体性以及根本性否定他们的观点及价值。
同日上午的同一时间,台北正由一群学生召开记者会批判陆生团“假交流”,争议热点的陆生团正抵达新竹清华大学,现场已聚集不少清大学生抗议。学生高举“交流要平等、民主是前提”、“有主权才有平等、有民主才有交流”、“梅有自由、梅有交流”等标语,其中“梅花”代表清华精神。部分学生更高举“平六四”的红色标语及“台湾独立”旗帜。
现场学生试图向刚下车的陆生发放中华民国国旗,但陆生并未接受。同时,现场也聚集部分马龙支持者挥舞五星旗表达欢迎,两派人马呼喊声此起彼落。抗议学生高喊“五星旗滚出去”、“不要文革、要改革!”,场面一度混乱。
清华大学社会所研究生王姓同学表示,所有的交流应该要建立在平等开放的基础之上,他要求清华校方应捍卫学术殿堂的尊严,拒绝模棱两可的统战活动。另名清大学生认为自己是以开放心态欢迎,“我们现在是专注在运动上面,因为我们都很喜欢运动。”
面对抗议声浪,萧旭岑在媒体联访时多次被学生打断。他呼吁陈抗学生应以包容态度看待陆生言论,强调文化交流应求同存异,展现台湾的多元价值,他并拜托学生不要干扰媒体采访,“这样才是民主。”
清华校方在活动后发出声明,呼吁学生理性表达意见,并表示交流活动的宗旨是促进理解,校方将进一步检讨活动安排。
陆生团成蓝绿政治攻防热点
在陆生团接连引发的争议事件中,民进党中国部针对中国学生在台湾参访期间使用“中国台北队”的称呼,发表声明表示,该发言完全不尊重台湾社会,并批评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的相关言论,认为其已沦为中共对台统战工具。民进党也指出,中共及相关人士应清楚认知两岸互不隶属的客观事实,两岸交流应建立在对等、尊严的基础上,避免成为中共对台统战的工具。
国民党文传会主委李彦秀对于陆委会拟对马英九基金会进行行政处分表示,应审慎思考此举对两岸交流的影响。她指出,中国学生的用词习惯不应以高度政治化的方式处理,反而应该珍惜这类教育、文化等各层面的交流机会。
李彦秀强调,台湾学生在校园内表达不同意见,正展现台湾民主的高度。她回顾马英九执政时期的经验,指出频繁的两岸交流并未减损台湾的民主价值。
民众党及时代力量并未对此议题发表任何谈话。
12月5日,行政院长卓荣泰对这一系列的陆生团风波回应,“若是透过年轻人的无知或刻意行为,质疑主人身份立场,那么也不应该中计。”他强调,政府未来仍欢迎在平等互惠前提下进行各种交流活动,但须加强事前沟通并进行必要的事后检讨。此段回应适逢台北“台北上海双城论坛”前夕,不无宣示执政党对两岸交流的基本立场。
6日,萧旭岑协同国民党立委赖士葆、罗智强等人在立法院召开记者会,针对陆委会拟对基金会进行行政处分一事表达立场。萧旭岑表示,根据与陆委会签署的切结书,若有违规情形应“即刻停止行程”,但陆委会当时并未要求。他认为,陆生的用词仅是无心之过,不应扩大解释或升高对立。“交流不是统战,反对交流戒严”,他警告此类处分可能造成寒蝉效应,影响未来民间交流意愿。
罗智强则批评政府对陆生言论的反应过度,并质疑是否要对两岸交流实施“戒严”。赖士葆提及,超过十位蓝委今日到场力挺基金会推动两岸交流的努力,并对陆委会可能的处分决定表达强烈异议,认为此举可能进一步恶化两岸关系。
教育部也于6日表示,两岸教育交流目的,在于促进相互了解与沟通,教育部向来支持两岸青年学子在平等互惠及对等尊严原则下,进行健康有序之交流活动。教育部指出,曾提醒马英九基金会,来台行程应秉持对等尊严原则,依规画的行程表进行,不发表与活动无关的政治性言论与宣传等,也提醒入校时应避免干扰学生正常上课,维持校园安宁。
7日,萧旭岑再投书亲蓝媒体《中国时报》时指出,九天访台行程所遇到的民众反应,反映“真真正正的台湾民意”。他表示,从台北到台中,从埔里到桃园、新竹,都有民众主动表示:“两岸太久没有交流了,你们邀请这个团来,真好!”
萧旭岑认为此次陆生团访台具有三大意义:在两岸危局中扮演安定“围阻体”、重新将交流带回两岸“主旋律”,以及透过“马龙热”创造两岸新的“公约数”。他强调,台湾社会出现“马龙热”让两岸低迷关系重现火花,有助减缓两岸民间升高的对立。
针对陆委会的可能处分,萧旭岑警告这将造成“寒蝉效应”,让其他民间团体更不敢邀请大陆团。他反驳以“统战”定调陆生团的说法,认为“对一群20多岁的大陆年轻人如临大敌,是完全不了解台湾人的想法”,并呼吁政府应展现自信,开放更多两岸交流机会。
值得留意的是,中国大陆方面对相关冲突的官方回应较为强硬。中国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在12月6日答记者问时称,“民进党当局伙同岛内特定媒体、网军对大陆高校师生赴台访问团成员祝贺‘中国台北队’进行网络霸凌⋯⋯我们予以强烈谴责。”她称:“中国台北队”的用语“没有任何问题”,还指民进党政府“企图制造绿色恐怖”。
讀者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