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梁朝伟:对明星的放大镜时代,最能全身而退的人?|四地影评人对谈

据说,他有一种黑洞共振的“伤口感”,那对接了华语观众不同地域与时空的记忆与脉络吗?他背后是怎样的华语影视工业拼图?
None
台湾 大陆 香港 电影 风物

【编者按】我的语言能够沟通你的语言,你的记忆可是我的记忆?华语不同区域,虽然言语似可互为沟通,实有各自的脉络、记忆,与时光的质感。但也依然有一些关键“意象”,可在地域间穿针引线,勾连与对照。一直的心愿,是找到这样的共通“意象”,让不同地域的我们,共坐一处倾谈,牵引出各自的经验与脉络拼图。“梁朝伟”这名字,便是如此之一吧。

许多年,与这名字相连的那么多形象、神容、角色,随香港八九十年代影视剧产业之崛起与外扬,不仅盛名于本地,也在大陆、台湾及海外华人地区被记下,甚至目为经典。当然,他是那时代乘香港影音娱乐王国东风的众多人物之一,惟那时运潮退,时日穿梭至今,他却并未退场,反而持续不断在华语银幕上贡献著高质量的呈现与记忆。

这一次,他在两个月前今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成为六度影帝之后,我们请来身在北京、广州、香港、台北的影评人,共聚聊聊“梁朝伟”这名字。“大家都喜欢梁朝伟!”影评人这样讲,对话由此展开,那是关于各地的集体记忆、演员之所为,也关于各自所处的文化现象与纹理,不同地方影视剧行业的对比,以及华人演员之于国际等话题。我们来聊一个名字,但最终,不止关于这名字。

“虽然有时只是逢场作戏,虽然有许多只是雾水情缘,不过没关系了,哪来那么多一生一世。”周慕云

《2046》剧照。
《2046》剧照。

对谈人
主持:端传媒文化版编辑
马欣:同时是音乐迷与电影痴,背后动机为嗜读人性。曾任金马、金曲、金钟、金音评审,著书多种,主持Podcast节目《人间好失格》。
木卫二:长住广州,曾任第50届金马奖,平遥国际电影展评委。现专职写作,兼从事策展和选片工作。 著有《非必要清单》《浪迹:电影与旅行》。
红眼:香港影评人,作家。《艺文青》杂志总编辑。著有小说集《坏掉的爱情》、《伽南号角》;评论集《影迷你的眼:春风.无花.梁朝伟》即将出版。
余雅琴:居于北京,⻓期关注纪录片、独立电影与女性电影。曾任FIRST ⻘年影展、Minute国际短片节等多个影展的评审,及电影活动项目的策划。近年也参与纪录片与短片的策划与制片工作。
张书玮:以文字书写音乐、电影及流行文化。创作过流行歌词,也参予不同音乐大奖评选。著有《潘源良》及《林若宁——藏在歌词后的人》等书。

“恰值大陆淘碟年代,我淘到越南导演陈英雄的《三轮车伕》。对他有印象,最关键还是《花样年华》和《无间道》——那也是影迷圈认为的,港片最后的荣光吧。”木卫二

大陆:90年代大批港星涌来,他只是其中之一

端:先请大家聊聊对梁朝伟第一次的印象吧,我们每人都身属不同地域、年代和世代,自己的环境里,当其时对这名字的接受是怎样的?

余雅琴:我在90年代的内地度过童年,基本就错过了梁朝伟在香港TVB的时代。那时也有些电视台重映了梁朝伟的《鹿鼎记》。但对我来讲,那时的TVB剧制作都有些太粗糙了。2000年之后,内地流行DVD家庭播放,我和妈妈一起看了《花样年华》、《无间道》,前者提供了一种内地观众没想像过的时尚小资情调,当时觉得他很有文艺气质;后者作为类型作品,陈永仁是一个内敛、悲情的人物。这些都是最早的印象。

高中时代我很喜欢电影,最早偶像是张国荣,因此看了很多王家卫,作品里也有梁朝伟。张在王的电影里比较张扬、热烈,梁朝伟是张性格的反面:内敛、忧郁。如同《春光乍泄》里二人的形象。至今我们写梁朝伟比较社恐、内向,大概也都是从这些印象来的。

木卫二:我1984年出生,看梁朝伟最早应该是《绝代双骄》(1988)。对大陆70、80后来说,香港娱乐工业制造出来的一大批明星是同一时期进入大陆的,梁朝伟只是其中之一。其他更夺目的,还有“双周一成”(周润发、周星驰、成龙)、李连杰(虽然其实是内地出道)、张曼玉、刘德华等。我和身边一批80后朋友还都记得《新流星蝴蝶剑》(1993)、《新仙鹤神针》(1993),男孩子的世界关注的,始终是谁的武功高,谁的兵器强。基本上,金庸古龙的江湖世界也在讲述类似的事,“以德服人”之类基本是喜剧笑料。因此同时期来讲,李连杰就要比梁朝伟,令我印象深多了。

中学开始,看《东邪西毒》(1994),他演的盲武士比较特别,因不是金庸本来的角色,是王家卫原创的。那时留意到差异,好奇为何有这样的新角色加入,一个看来是无名之辈,为何能进入东邪西毒南帝北丐的世界,一定有什么神秘原因藏在背后。然后是《东成西就》(1993),这部直到前几年内地论坛上,还有很多梁朝伟的表情包。

上大学后,渐渐有了电影史的观看角度,才真正对他有印象,仿佛他在一道河流中浮现了出来。那时看了《悲情城市》(1989),又恰值大陆淘碟年代,淘到陈英雄的《三轮车伕》(1995)。最关键的还是《花样年华》和《无间道》系列——那也是影迷圈子认为的,港片最后的荣光吧。那时开始认为梁朝伟是非常特别的演员,像他拿到戛纳(康城、坎城)影帝殊荣。2000到2010年这十年,梁朝伟非常光芒夺目。再到《色戒》易先生,李安对他的表演有过很多指导或激励。

所以我对梁朝伟的影响接受,受到渠道与口径的制约。TVB剧集、香港电影、一系列艺术电影,再到开始进电影院,成为高度同步的现在进行时。对应的就是电视机,录像带,VCD,DVD,电脑下载(盗版),最终才是电影院,还有电影节,电影展。

张书玮:八九十年代,因为家乡有线台,我看了很多TVB剧。梁朝伟的《鹿鼎记》很红,但他另一部剧《侠客行》对当时的整个四川都很有影响,那是他在TVB的最后一部剧,一人分饰双胞胎兄弟,一个精灵,一个很呆。可能他那时已很明确知道,严肃题材和角色是自己的一个路线,而插科打诨搞笑是另一路线。

后来我开始发现“梁朝伟”的形象在不同群体里很不同。如很多90后LGBT都说不喜欢TVB时期的他,但觉得90年代初去台湾发展的他非常性感。那时梁找了周治平做制作人、张叔平做专辑形象设计。在这些90后LGBT眼中,他演《悲情城市》或拿了康城影帝也没什么厉害,但在张叔平的指导下他变得非常性感。然后是木卫说的阶段:舆论开始关注他拿了国际影帝,关注他的严肃作品。这里存在三个阶段的变化,而每次变化,他都比较幸运或聪明,每次转变都令他非常突出。

《阿飞正传》剧照。
《阿飞正传》剧照。

台湾:港星突破岛上“言情”宇宙

“台湾80年代一面倒风行琼瑶电影和言情剧,很窒息,而香港无论演员还是歌手都是现象级的轰炸。我们好像可以不再是可怜的媳妇在可怕的多重宇宙里不停出现,韦小宝或梁朝伟是当时家喻户晓的时代图腾。”马欣

马欣:1993年他在台湾出唱片《一天一点爱恋》,我访问过他。那张唱片比较像明星出专辑,不过是一次性偶像包装,所以其后他在乐坛也并没有太大表现。台湾八九十年代唱片业非常红火,李宗盛作品极盛期、滚石唱片、飞碟唱片(华纳前身)等等,梁朝伟只是唱片流金岁月里的一颗金砂,没有引起太大反响。

香港历来被认为是非常会造星的地方,但对台湾市场来讲,梁朝伟不是一个绝对的“明星”。他是文化脉络里一个独特的存在。台湾80年代一面倒风行琼瑶电影和言情剧,大家很窒息,所以香港无线五虎将、金庸剧的兴起给那时的台湾学子开了一扇窗,来了新鲜空气。升学主义下大家其实都偷读金庸,金庸对台湾的五六七年级(60、70、80后)非常重要。

而梁朝伟演了金庸世界里一个非常关键的角色,韦小宝。金庸最重要角色之一,亦正亦邪,很难诠释。梁朝伟是跟刘德华搭戏,两个男一号同场有轰天雷的效果,台湾观众发现原来梁朝伟那么帅,俏皮。他演的韦小宝深植人心,超越了他演张无忌等其他角色,也让后来张卫健等其他人再演韦小宝都相形有点匠气。那时大家已发现香港五虎将里出现了一个演技很卓越的人,他很自然,可以克服各种奇怪、难演的角色。

台湾有两个社会现象很重要,一是港星热,一是日本明星热,两者几乎同时发酵。因为台湾是较封闭的影剧环境,“二秦二林”的银幕形象都重复又封闭的,香港那时对西洋的看齐让我们觉得,无论演员还是歌手都是现象级的轰炸。梅艳芳、张国荣、张曼玉跟梁朝伟,都是代表人物。

我们好像可以突破整座岛上可怕的言情气氛,不再是可怜的媳妇在可怕的多重宇宙里不停出现。五虎将时代或港星时代对台湾来说,完全是现象级。韦小宝或梁朝伟就是当时家喻户晓的一个时代图腾。

《重庆森林》剧照。
《重庆森林》剧照。

王家卫在台湾种下的根

“属于亚洲的一种因为突然过度、想要爆涨、想要迎来下一个盛世而产生的孤独感。满满的资本主义下面,梁朝伟是“孤独”的代言人。”马欣

马欣:他演了王家卫的角色后,成为了文化界的一个代表。《重庆森林》里,跟家具、玩偶、毛巾讲话的部分,就是他的寂寞感。也有刚刚木卫说的《三轮车伕》。大家都觉得这个明星可以诠释20世纪那种非常虚无、孤独的人物,在亚洲很少看到有一位这样独门担当:属于亚洲的一种因为突然过度、想要爆涨、想要迎来下一个盛世而产生的孤独感。满满的资本主义下面,梁朝伟是“孤独”的代言人。

《重庆森林》打动了很多那时的年轻人,他跟王菲去买饮料等好几幕经典镜头都被不同方式不停回放。那时梁朝伟已成为一个文化符码,这名字已不只是一个“港星”了。对台湾人来说,有三位常重要的影视圈“港星”可以放在文化领域里,张国荣、张曼玉跟梁朝伟。这三人是可以打破国界的。张曼玉的演出完全不是一个典型的亚洲女性,尤其演阮玲玉及其后的突破。那之前她演一些较卖座的商业片,直到阮玲玉,大家才正式说天啊有一个亚洲最会演的女明星出来了。梁朝伟更是莫名其妙,到后来他演任何角色,都有他奇特的孤独感,即便在《尚气》 之类烂片里,也不知为什么他都可以有一种属于他的质地。

他不与世道同,也没办法混迹世道。王家卫在台湾八九十年代种下一棵很深的根,尤其是《春光乍泄》。台湾同志运动全过程到后来通过同婚法案,《春光乍泄》等于是在push一个非常强大的力量,说服了很多人这个感情是没办法deny掉的,它不是一般的BL剧,而是一部非常深刻的同志电影领头堡。所以在某些台湾社会现象里,梁朝伟甚至不小心参与了一些时代魅影。

大家现在对八九零年代有种反刍的乡愁,疫情之后大家都很茫然,开始不停回味八九零年最经典的时刻,韦小宝或《花样年华》里的他,通常都出现在我们认为最美的时候,八九零年代最美的人。他不是外表美,是整个气韵美,可以跟张国荣相提并论的美。张国荣是举手投足风华绝代,梁朝伟是寥落、空虚、虚妄的。你后来很少看到可以取代梁朝伟能演出来的那种20到21世纪因物质主义而空虚的角色,他几乎可以演出像日本片《东尼泷谷》那种角色,是三地华人里最能诠释寂寞的人。

“对台湾人来说,有三位重要“港星”可以放在文化领域,且可以打破国界:张国荣、张曼玉跟梁朝伟。梁朝伟后来莫名其妙到演任何角色,都有他奇特的孤独感,即便是烂片《尚气》。他是三地华人里最能诠释寂寞的人。”马欣

《春光乍泄》剧照。
《春光乍泄》剧照。

《春光乍泄》里,他不仅是同志精神、心灵上的皈依,还有他演出的寥落、寂寞。《happy together》的歌响起是他最后搭上台北捷运的时候,那歌一响起就变成他跟台北/台湾有种忽近忽远的感觉,突然有一种对爱情的乡愁出现。那是最关键的一幕。所以梁朝伟好像不是一个可以被国籍认定的人,不论他在欧洲得了多少大奖,他就变成一个超越的存在,这在港星里非常少见。同时梁朝伟在台湾的异男心中也很重要,因《无间道》里的他,反而不是因为他演了新浪潮电影。

香港:UFO时期Yuppie!90年代香港年轻中产

红眼:他90年代初当歌手的时期,在大陆观众眼中很迷人吗?很多香港人眼中,应该是他的人生污点吧。香港人会觉得那年代每个港星都不能免俗要歌影视一起发展,所以刚离开电视台的他也发过几张唱片,是出于商业潮流下延伸的副业。但他没有唱得很好,而且他的歌手造型跟大家在电影里认识的梁朝伟不一样,所以作为歌手的那个面向,在香港不太受主流欢迎。

我跟很多人一样,认识梁朝伟很会演戏都是因为王家卫,《花样年华》、《重庆森林》等。但此外,他在90年代初还帮“UFO”(电影人制作有限公司United Filmmakers Organization Limted,活跃于90年代)拍了很多地道香港中产的电影,如《新难兄难弟》、《风尘三侠》,我是因这些电影觉得他很特别。

拍UFO电影的他,跟现在很忧郁的他完全不痛,他演一种香港的风流小流氓,年轻,帅气,一直追女仔,但又不是那种王晶式“把妹”,而是很知识分子,怀才不遇,中产的谈情说爱。这个梁朝伟是没办法被取代的。没有梁朝伟,就不会有整个UFO电影浪潮。张国荣也是UFO重要电影的男主角,但张国荣就很张国荣,而梁朝伟在UFO,是他在王家卫或其他导演作品都没出现过的一种类型:Yuppie,有一种风流特质。

后来的梁朝伟似乎也慢慢失去了这种特质,可能也没遇到这类剧本了。但此后也没人可以取代他的这种特质:他明明是那个登徒浪子,可又不讨厌,人物设定蛮有气质,学历也高,代表了那时代一种香港年轻的中产世代。从90年代初到97回归,UFO电影浪潮很短时间就结束了,可我觉得这是梁朝伟介于他的俗套商业片与王家卫电影之间的一种特别类型。

“他在90年代初帮UFO拍了很多的电影,此后也没人可以取代他的这种特质:他明明是那个登徒浪子,可又不讨厌,代表了那时代香港年轻的中产世代。这是介于他的俗套商业片与王家卫电影之间的特别类型。”红眼

端:听来有很多“梁朝伟”存在,TVB的他,武侠片里的他,都市电影的他,以及王家卫、悲情城市的他。是否香港电影一开始商业和艺术没有那样明显的分野?

红眼:90年代,他跟刘德华等香港男演员一样接拍了大量俗套商业电影,有剧本就拍,一年六七部。但他也同时会拍不那么商业的文艺作品,这跟其他人就有点不同。比如郑伊健没拍过很文艺的,刘德华有但不多。后来能够被谈论的梁朝伟90年代代表性作品,都会谈到王家卫,这就令20年后我们都可能忽略了他拍过的那些不好的作品,尽管他跟王晶合作可能比周星驰还要多,也比跟王家卫要多,但大家都不会记得。他拍的烂片慢慢淡化,被忘记了。

同时他也有一个有趣的特质:就是拍商业片大概用10%的能力去演,拍艺术电影会用8-90%去演。他会完全不认真去拍马楚成的旅游电影如《东京攻略》,明显是去度假的;又用很大力气去拍王家卫。他没有那种我是一个如何的演员所以要认真演好每部戏之类的包袱,这可能跟电视台出身有关。

香港的电视台出身会被分配工作,没法挑选,他在这样的背景长大,所以他在90年代拍电影也好像从来不挑,遇到好的就用力演。不挑工作,我觉得是一种香港精神,香港人工作都这样。梁朝伟在这方面很香港,王家卫才不香港。

马欣:我觉得那是工业成熟才会有的,台湾还在修补工业链,较难出现梁朝伟这样成熟的演员。一个演员要累积大量经验值,好烂戏都得演,才能驾驭各种角色,否则为下一个角色就等两年,可能会患得患失。台湾产业链断掉蛮多年,后来就发生了这样的状况,其实台湾也需要这种电影产业链的大量活络,才有可能再去创造世界级影帝的人物。

2007年8月3日,成龙出席荷里活电影《尖峰时刻3》的首映。Virginia Sherwood/NBCU Photo Bank/NBCUniversal via Getty Images via Getty Images
2007年8月3日,成龙出席荷里活电影《尖峰时刻3》的首映。Virginia Sherwood/NBCU Photo Bank/NBCUniversal via Getty Images via Getty Images

一个演员的野心?

“刘德华是作为一个偶像出现的,但梁朝伟对我来说从来不是作为idol出现的。”余雅琴

余雅琴:梁朝伟对表演有较强的自觉性,看回他早年很多片,即使不那么好的作品,他在一众演员中也是出挑的。他对表演的琢磨,著名例子是《阿飞正传》最后那场戏,他怎样被王家卫不断打磨,反复去承受不断重复的表演。

当然,他对严肃表演的认识可能来自侯孝贤,王家卫和侯孝贤对他的影响应该都非常大,让他越来越有文艺气质,明确做演员是作为志业,也因此不太会有“偶像包袱”。刘德华是作为一个偶像出现的,但梁朝伟对我来说从来不是作为idol出现的。比如,刘德华很多年都不敢公开恋爱和婚事,但梁朝伟和刘嘉玲的关系一直都公开的。

我觉得我们很容易忽视他其实演过特别丰富的类型,接的戏很杂,并不都是艺术片。去年他也有至少三部影片在内地上映,《风再起时》、《无名》和《金手指》,都不是特别好的作品,但他也OK。好像凡是他没演过、但觉得有意思的,都愿意去试。这可能是他作为影响力很大的演员很重要的特质,如果只接某一类戏,就把自己的能力做窄了。

而且作为顶级影星,他在文艺片之外,一定要有能拿得出手的商业剧作,包括他去跟好莱坞合作的《尚气》,不是很成功,但对他作为演员的布局,我觉得非常重要。我记得他早年接受采访讲自己不能像周润发或李连杰那样,去走一种国际路线,但我觉得他现在,包括正在德国拍的跨国艺术电影,都是很愿意尝试,走出舒适区。我觉得他对演员事业的野心越来越明确,越来越有自觉意识。

红眼:我的想法刚好相反,我觉得他现在越来越没有演艺事业上的野心。从电视台走到电影圈的那个年代,他反而野心很大,商业的、不商业的、文艺的,中国、香港、台湾的电影,他全都想拍。现在虽然好像有些拍国际电影的野心,但只是那些他还没试过的才会想去拍。这跟以前不挑电影有很大分别,已到了没有太大野心的阶段,反而有种纯粹地回归演员本位,继续寻找作为演员的可能性。

《海上花》剧照。
《海上花》剧照。

“《尚气》虽是烂片,但此前华语语境里还是有别人可以跟他相提并论的,《尚气》之后他是绝对的C位,再没人可以跟他争夺咖位。”张书玮

马欣:侯孝贤爱用素人演员,这是他作为作者导演的风格。于是在《悲情城市》要用梁朝伟的时候,侯导发现有个问题是梁朝伟太“亮”了,他就企图让梁有素人化的表演。《悲情城市》跟《海上花》,侯导都让梁朝伟打磨了一段时间,在素人电影里不要有太炸的明星感。这对梁朝伟来讲可能也蛮大影响,他后来进入严肃电影再也没有之前那种好像意识到自己是“明星”的感觉,而是有一种质朴。这是一次非常关键的教导、合作。

张书玮:也许他没有艺术上的野心,但我觉得他近年非常有职业野心。比如跟王一博同场的《无名》,通常内地语境一个资深演员要去给一个流量明星做所谓陪衬⋯⋯这部片就是一部爱国题材影片,是被骂的,但没人骂梁朝伟,他满载而归,好似片烂了但跟他没什么关系,而他通过这部片获得很多国内思维保守的观众的支持。

他去给韩国女团NewJeans拍MV也类似。《尚气》虽是烂片,但此前华语语境里还是有别人可以跟他相提并论的,《尚气》之后他是绝对的C位,再没人可以跟他争夺咖位。工业思维来讲,他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所以不能说他没野心,功利角度来看,他这几步都走得很对,反而艺术角色对他来说没有意义了,大家记得的还是他中生阶段在侯孝贤或王家卫作品里的演出。

2004年12月5日,中国四川成都,大量粉丝在周星驰电影《功夫》的宣传现场。摄:China Photos/Getty Images
2004年12月5日,中国四川成都,大量粉丝在周星驰电影《功夫》的宣传现场。摄:China Photos/Getty Images

合拍片与中国大片带给他们的⋯⋯

从那个时候一直到大陆出现“票房过亿”现象,从10亿、30亿到60亿,这对演员乃至导演影响是非常大的。

端:刚才讲香港影视剧工业在1990年代输入大陆,对大陆的文化氛围形成不小冲击,也造就了几代人的集体回忆,木卫对此还有什么观察吗?

木卫二:对梁朝伟那批香港演员来说,形成大冲击的先是九七大限,后来就是2003年随CEPA开始的合拍片。那时大陆也出现“大片”概念,如2002梁朝伟、张曼玉参演的《英雄》。那阶段大陆刚开始出现“商业片”,很多香港导演来淘金,但大部分都失败,可能只有陈可辛这样的“聪明人”能一直拍到现在。从那个时候一直到大陆出现“票房过亿”现象,从10亿、30亿到60亿,这对演员乃至导演影响是非常大的。

刚有“大片”时,当时了解到周润发、李连杰的片酬已很高,这也令他们跟90年代要大量拍片拿片酬,乃至背负束缚合约不太一样,导致他们没有希望拍很多片。不太了解梁朝伟有没这种困惑,但这也会令“野心”随之变淡吧,成败都是江湖,大起又回落。尤其《2046》(2004)之后,感觉他拍片非常少,,一直持续到《一代宗师》(2013)。

也正因接戏不多,梁朝伟跟他同时代涌入大陆的香港演员有了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他还在演戏,以演员身分长青至今,但其他人如李连杰、周润发基本都已退出,周星驰基本只当导演了,刘德华一直形象很拼命,但其实每个人都停留在自己的定位上。而梁朝伟就刚好,始终保持在一个很有趣的节奏上,一方面跟王家卫继续合作,一方面也经常演出像《听风者》、《金手指》这些不太需要看的电影。

马欣:他的生活方式也很演员,采访内容跟一般港星都不太一样。他是比较特别的采访对象,会讲生活方式、家里装潢。那时村上春树在台湾还没大红,他就会讲村上的书。他好像也没在意记者们会不会写下这些,自己在讲的有没有新闻点。其他人会找新闻梗,讲记者要的资讯。可他比较缓慢,晃晃悠悠讲出生活中一些有质地的东西。私下采访就觉得这人的“生活感”不太一样,他有在追求生活。演员有没有在追求生活,采访时能感觉到,比方说树木希林就是少有的在追求生活而不是追求工作,是比较慢的调性。

那时《东成西就》在台湾引发现象,梁朝伟的腊肠嘴造型娃娃在台湾到处都是,连夜市也有,很多人家客厅也有,真是深植人心。可以穿越世代成为一种迷因梗。00后对迷因梗很熟,80年代的明星可以呼应到2024的迷因梗,蛮不容易的。《东成西就》成为很多台湾人的童年乡愁。

红眼:我真的不懂为什么腊肠嘴梁朝伟会那么红(笑)。

《东成西就》剧照。
《东成西就》剧照。

王家卫还是侯孝贤?当香港遇见台湾

“尔冬升的《人民英雄》是讽刺意味很强的反警匪片,关锦鹏的《地下情》偏文艺爱情,谭家明的《杀手蝴蝶梦》就借黑帮类型片暗喻当时面对九七回归的离散潮。这些都为他打开了更多戏路。”红眼

端:“香肠嘴”似乎在整个华人世界都很红。刚才讲梁朝伟在演员道路上对他比较关键的导演是侯孝贤还是王家卫,但到底哪位导演对“成就”今天的梁朝伟起到最关键的作用?曾有台港影评人为此各执一词,这里似乎有一种台港之争?

红眼:未必只有一个导演,应是好多位导演的累积。谭家明的《杀手蝴蝶梦》跟《悲情城市》同年,他也演得很好,还得了香港金像奖,是他第二次得最佳男配。

若他真的有事业野心,是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要摆脱电视台演员、“五虎将”形象的时候。那时他不断跟创作型导演合作,虽然大家比较会谈侯孝贤跟王家卫,但其实此前他也跟尔冬升、关锦鹏、谭家明合作。相比之下,他80年代后期在无线的作品开始不太理想,明显不像早年《新扎师兄》《鹿鼎记》那么出色,有些显然不适合他演出,有些非常重复,电视台的流水作业对他有一定限制。

反观他同期在电影作品的形象更为多变,尔冬升的《人民英雄》是讽刺意味很强的反警匪片,关锦鹏的《地下情》偏文艺爱情,谭家明的《杀手蝴蝶梦》就借黑帮类型片暗喻当时面对九七回归的离散潮。这些都为他打开了更多戏路,明显看到他的重心已转往电影。他本身有意如此发展,才会积极跟作者导演合作,洗去“电视味”,发展演员视野;并非因侯或是王才从电视台明星变成一个“演员”。

梁朝伟主演的《新扎师兄》剧照。
梁朝伟主演的《新扎师兄》剧照。

“《悲情城市》对他来讲算是里程碑的建立,变成那个原来有另外一面的“梁朝伟”;而梁朝伟能一直存在于王家卫的宇宙里,代表他们之间对这种意识流的创作方式是习惯的。”马欣

马欣:但侯导部分还是较特别。除了叫他减低专业亮度变成素人,侯导也介绍了台湾历史等书给他看。梁朝伟在戏里是跟他自身环境完全不同的台湾大家族,怎样祭拜,怎样吃食物,长镜头是一种凝视,演员完全没法躲避掉。任何身段一旦有了一种“演员”的自觉,可能就会不合。而除非你很深入沈浸在那个大家族的脉络里,才能拍出那种兴衰感。这对他来讲算是里程碑的建立,他就变成那个原来有另外一面的“梁朝伟”,是绝对不同于香港无线演员训练班的。

不是每个演员都有这样的机会,若是库伯立克可能早就换演员了。侯孝贤在书里也称赞梁朝伟真的乐于被打磨,做了很多功课来准备这个其实戏份不多的角色。台湾的族群很多种,跟香港一样也是各族群融合的,即便我在台湾那么久,也不见得都能理解那些族群文化或家族史,而他能融入其中,表现出那个年代的台湾人,属于那个年代的家庭氛围,是很不容易的。

侯导书里提到他们交换很多读书心得。梁朝伟有文化底蕴,他对社会的观察,在书的领域培养出对人的共鸣,他到后来会很自然流淌出这些,所谓的素人演技应该就是这样。梁朝伟采访时也说自己本来就爱看书,这就是基本的人文养成吧。他对抽象、无意识、潜意识状态都能把握。

王家卫受刘以鬯影响,是意识流的东西,他手上折损了那么多演员比如木村拓哉—— 一看就知道滑铁卢了,所以王家卫这关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过的,很多人在他电影里就是昙花一现或被剪到乱七八糟。但梁朝伟可以一直存在于王家卫的宇宙里,代表他们之间对这种意识流的方式是习惯的。

《无间道》或我们刚刚讲的其他电影,都是可以去推演、去做功课的,比如把角色的整个状况写出来。但王家卫没有剧本,你必须要跟着他一起做一些无意识创作。这非常看天分。所以这两个导演的确对他都有关键的作用,一旦演过这两个以后,自信心会大涨。

《无间道》剧照。
《无间道》剧照。

“那个情感投射是台湾人的,结果是由一个香港人演出来。”马欣

端:这相当于一次当台湾电影遇见香港电影的经验吗?台湾电影工业比较是从作者导演源起,跟香港电影甫开始就是非常商业的导向和模式非常不同。

马欣:是的。比如蔡明亮是在台湾崛起的,他喜欢用李康生;杨德昌的角色有吴念真这些人;侯孝贤的演员比如《恋恋风尘》里,都是一些很像你读书时隔壁班同学的人。这是好也是坏,别的地方比较少见,就是会有一种隔壁邻居来串场、可是他是主角的感觉。那时代的台湾电影圈很萧条,后来新浪潮起来,如王童导演已经开始在用看起来不那么有明星亮度的人,然后我们很刻意地从“中影”年代开始就往人文面向发展,像文学改编的电影《儿子的大玩偶》。

这在香港我觉得很难发生。所以梁朝伟这样的人到台湾来,简直是外星人入境。那时台湾人对他的情感、认同或肯定,大致上都有一个脉络,就觉得:奇怪,这个外星人入境,竟然可以演我们认为是李康生或者隔壁班同学的角色,黄春明的小说、乡土文学改编的,这些照理说应该不可能找香港演员,可是这个人做到了,好像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不记得还有谁可以做到在那个时候可以打进台湾,而又可以无缝接轨。

一直到现在,梁朝伟饰演的林文清在火车上被人盘问是哪里人的镜头,还在表情包或各短影片出现。那场的心情很复杂,可是梁朝伟就在那一分钟出现了,那个情感投射是台湾人的,结果是由一个香港人演出来。

《悲情城市》剧照。
《悲情城市》剧照。

港台明星微博护旗手时代:他可以全身而退?

端:近年大陆网络环境对台港演员“要求”经常很明确,比如看是不是有当“护旗手”,会不会在日本某些地方拍过照片,若被网友捉住就可能引发很大反应。但所有这些似乎从来跟梁朝伟无关?他如何可以在大陆这种言论环境里全身而退,几乎没有骂声?

马欣:因为他都在角色的后面。刘德华等人有明星魅力,个人魅力大过角色本身,但梁朝伟是角色大于个人。虽然他公开恋情,但并没把私生活摊开来,狗仔队也没拍到什么,因为他真的蛮低调。大家记得的是他的角色,而他的角色又是可以超越时代的。

角色就像莎士比亚讲的是一个代替我们讲话、穿越时代的代表。他有这么多穿越时代的角色代表护体,所以今天大家基本上不会这样对待他。加上他是迄今金马奖最多的影帝,又得了欧洲大奖,其实亚洲明星没几个能这样。所以大家觉得他是一个超越我们认知的明星标准。比方大家还是会用程蝶衣来纪念张国荣,你全垒打一般演过一个非常好的角色,大家还是会记得这个角色。

余雅琴:梁朝伟并非一个知识分子型或者社会活动家型的演员,没有公开发表过跟政治或意识形态相关的发言,也没参与过社会运动。除了商务活动外,几乎就是只出席和电影相关的活动,最多做做公益,此外也就是婚恋八卦了。刘嘉玲当然非常高调,持续上娱乐新闻;梁朝伟其实也有些绯闻,比如早年与曾华倩、刘嘉玲的多年纠葛,走戛纳红毯同时牵着刘嘉玲和张曼玉的照片,都给我留下很深印象。后来刘嘉玲的壹周刊事件,梁朝伟当时的表现给他拉了很多好感。

总之除了角色,他留给人的就是婚恋方面的讨论。此外似乎没有什么关涉立场的公共发言。刘德华已是中国电影家协会的副主席了,会参加官方文艺活动,但这些事梁朝伟就是消失的。他也演《无名》、《听风者》,演谍报人员,但即使这样的角色好像也不折损他的形象。他的公开发言几乎全跟表演相关,人设就是特别专注和专业的演员,没有跟立场比较鲜明的人走得很近,他无论参与哪一边的电影,好像都只是他的一件工作。

“刘德华已是中国电影家协会的副主席了,会参加官方文艺活动,但这些事梁朝伟就是消失的。”余雅琴

《无名》剧照。
《无名》剧照。

端:近年大陆综艺很喜欢怀旧TVB,不少当年的TVB演员和导演都去上了这些节目,但他似乎没有这样。也有不少香港明星早在在大陆社交平台用地道的内地口吻来做大陆市场,但他似乎没做过类似的策略。

木卫二:去年《无名》刚上映,梁朝伟没有出现在大陆首映式,但同时他好像一直有出席台湾、香港、日本《悲情城市》的修复活动。当时有人揣测他虽然演了《无名》但是否下意识保持距离,不过这种说法满阴谋论的,也没人想到他后来又凭此拿了金鸡影帝。也可能是博纳的公关做得好,专长此道,结果就变成梁朝伟好像毫不费力、也不怎么配合宣传,但就轻轻松松又拿了一个影帝。

这些年很多港台明星容易“犯错”,是因为现在有点像拿着放大镜去照一个人,烈日之下你早晚都会着火。演员的形象潮来潮去,谁也说不好。比如说《悲情城市》即便修复了,但当时我认定这么“台”、涉及台湾认同的电影,大陆不会上的,但事实上它在北京、上海放映了。而且放之后这一年,又很多台湾电影引进,似乎释放了很多“和好”信号。

但也有奇怪的信号,比如这次北京电影节上,香港新片《但愿人长久》突然讲拷贝坏掉了,以这样离谱的理由不做放映。有人揣测是不是吴慷仁有问题,但我又觉得也不是。反正大陆现在类似的情况,每年都是变来变去的,赌博摸彩一样的,对于演员肯定也相当无语。

“这些年很多港台明星容易“犯错”,是因为现在有点像拿着放大镜去照一个人,烈日之下你早晚都会着火。本来其实也没什么,但大环境相当恶化了,受访者很容易就踩线。”木卫二

余雅琴:后来《富都青年》也没放,让人觉得好像不仅是技术问题了。但这次北影节出了很多事故,也可能就是放映水平太差。

木卫二:对,其实去年吴慷仁来厦门金鸡奖也非常低调,不太接受媒体采访。他说他没有经纪人,但我不知道是否是为了尽量不要说错话,尤其不要被自媒体挖到什么料,或者两边都拿放大镜去照到。确实尤其大陆的自媒体,现在常问一些犀利的问题,本来其实也没什么,但大环境相当恶化了,受访者很容易就踩线。反过来说,梁朝伟确实很少在电影以外去发言,很少有会让记者很兴奋的言论。

独特人设?避免被政治化

端:从合拍片时代,就不停有香港演员和导演北上拍片赚钱,香港比较本土的观众对其中某些人物或举动会有比较激烈的反应。梁朝伟也拍了不少合拍片,但即使在香港近年的言论状况里,较本土的香港人好像也对梁朝伟没什么意见?

红眼:刘德华之前被香港人称为香港“民间特首”,但现在被香港人骂惨。看他这两年投资的《红毯先生》就知道,他抱怨说自己除了当演员,也是监制和投资人,要去拉投资;而梁朝伟只做演员,没有电影公司,不需要去做投资,没这个包袱,其实他还是会拍爱国电影和主旋律电影,但没有在香港引起很大回响,可能就是因为他没有像刘德华一样要抛头露面,为那些电影去做很多宣传。

其实他可能自己也有取舍,90年代还蛮多面向,电影、广播剧、歌手,后来可能因为跟王家卫合作他觉得只专注做演员已很好。周星驰、刘德华等去大陆发展时都是电影公司老板,要为自己公司背书。但梁朝伟一直都由泽东做经理人,直到2015年约满离开,由妻子刘嘉玲接手,替他处理经理人的工作,而他就可以一直当演员。

“梁朝伟只做演员,没有电影公司,不需要做投资。他还是会拍爱国电影和主旋律电影,但并没在香港引起很大回响,可能就是因为他没有像刘德华一样需要抛头露面,去做很多宣传。”红眼

2012年4月23日,刘德华和叶德娴出席第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摄:Feng Li/Getty Images
2012年4月23日,刘德华和叶德娴出席第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摄:Feng Li/Getty Images

红眼:最近《九龙城寨之围城》很红,古天乐、导演和主演都在大陆宣传,主要市场其实都不在香港;可在香港也没有被骂,这跟电影公司的公关策略有关。又比如《饭戏攻心》在大陆上映,片名改叫《还是觉得你最好》,在香港几乎不提这个名,演员也有去大陆做宣传可在香港不会曝光,隔离得很好。梁朝伟宣传《金手指》也跟庄文强去大陆做很多谢票,拍抖音,但在香港完全没有这部分曝光。现在香港电影公司宣传策略都很懂得要把香港跟大陆完全切割,让自己不会在香港受到很大民众反弹。

做得比较不好的就是刘德华,大家都知道他在大陆有很多投资项目,所以要长期生活在大陆。还有谢霆锋、陈可辛,用香港观众的讲法就是,香港现在都不喜欢他们,或他们在香港已没有市场,只能往大陆去跑。但如果公关做得好,其实还是可以兼顾两个市场。梁朝伟就是其中做得比较好的。

对香港人来说,他在言论上也没有犯错,但这就很难说,如果哪个月出了什么意外,他瞬间就会在香港失去所有。刘德华就是这样,他是什么时候从一个香港演员的模范,变成被香港人唾弃的?就是他宣传香港政府的人工岛填海工程,他在社媒转发和参与了政府的宣传工作,之后很多事如他在大陆有政协身份,也有大陆投资公司等,累积起来就被香港人认为他已不属于香港市场了。梁朝伟完全没有在这方面受到批评。

“他有时在角色后,有时又在角色前面。大家对梁朝伟的印象是这是一个浑身为艺术的人,所以不要拿艺术以外的东西去烦他,这时他其实远远抛离了其他角色。他有自己的一个独特的人设,让大家不去政治化的解读。”张书玮

张书玮:刚才红眼举的艺人,我觉得跟香港本土观众听众是一种互相抛弃,他们本身也不在乎香港市场了,香港人才觉得那你不回来算了,就去大陆发展吧,我们也不需要你了。比如谢霆锋要在香港开show很容易,但他们觉得大陆市场太大了,不需要为了香港这个小市场来做什么。

我认识一群梁朝伟的女生粉丝,她们喜欢梁朝伟但非常讨厌刘嘉玲。在她们眼里,刘嘉玲完全是梁朝伟的反面,不艺术也没气质,这样刘嘉玲就成为梁朝伟的一种屏障。有报导说梁朝伟可能得罪记者的时候,就会有刘嘉玲出来解围或帮忙讲话(访谈节目《嘉人自有约》中,刘嘉玲向嘉宾叶童解释当时拉住梁朝伟跟记者做访问的原因,因为记者等了他很久,她想体恤记者的工作),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妙的结构。在这种外界注视下,她似乎无形帮梁朝伟做了很多事,让梁朝伟可以不必亲自深陷各种困境。也许刘嘉玲在人际关系上的活跃,梁朝伟就不必再去应酬了。如果真是如此,梁朝伟蛮幸运的。

很多香港艺人,记者可以直接跟他手机或网上聊家常,但梁朝伟并不是一个你日常可以联络到的人,也就少了很多渠道让他去发表可能引起反感的意见。大家也很保护他,曾经他在接受外媒访问时似乎讲过对于六四事件,自己支持稳定,如果别人讲一定被香港媒体抓出来做成大标题,但那次也并没有。

刚才说他在角色后面,但我觉得他很暧昧,有时在角色后,有时又在角色前面。大家对梁朝伟的印象就是这是一个浑身为艺术的人,所以我们不要拿艺术以外的东西去烦他,但这时他其实远远抛离了其他的角色。他有自己的一个独特的人设,让大家不去政治化的解读。

红眼:他现在是从神台掉下来的大热门人物啊。如果要我排五个明年会从高峰掉下来的香港演员,梁朝伟肯定是其中之一,香港人就很喜欢看这种事。说记者好像有默契对他特别包容,其实也不是,如果他有什么事发生了,传媒肯定疯狂找素材奚落他。所以我觉得他现在好危险。

张书玮:社恐可能是一个最近期大家愿意去给他的一种想象,大家很喜欢他,觉得他不是那种社交狂人的话,会让大家心里好过一些。

马欣:他的确不是社交狂人,这些事发生之前,他算是来台湾最低调的港星。

《色戒》剧照。
《色戒》剧照。

香港vs大陆:演员养成体系截然不同

“和梁朝伟那批香港演员不同,大陆的优秀演员都有舞台功力,且绝大多数几乎只和顶级大导合作,他们就是这样被要求、被培养的,不会什么戏都接。”余雅琴

端:演技方面,梁朝伟的风格和方法,跟大陆、台湾各自脉络下出来的演员有什么不同?他是方法演技吗?演技到底好在哪里?

马欣:他讲过自己会花蛮多时间进入角色,筹备角色的细节听来没什么伪造感觉,而且他的角色的确也是难的,比如“易先生”。他谈论出戏困难时,不像其他明星讲的那么痛苦或撕心裂肺,我觉得不像假的。他的原生家庭有些问题,有些明星会一直讲这类伤疤,他好像也只轻描淡写偶然谈了一下。道德上也找不到什么瑕疵,除了一些捕风捉影。他其实吾道一以贯之,在香港、在台湾都没什么不一样的状况。

演员的演技应该大都一脉相承。据说吴慷仁曾经也想要方法演技,但那的确很伤身,体验生活、暴瘦暴胖等,我觉得对演员都不可能长久进行的,要生活很配合才行。

余雅琴:大陆的很多优秀演员都是有舞台功力的。内地演员除了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很多来自中央戏剧学院和上海戏剧学院。后两所学校都很注重舞台表演,这些年也有很多内地影视演员都试图回到话剧舞台。中央戏剧学院培养出很多知名的演员,比如巩俐、章子怡,她们显然是受过严格的舞台训练的。这类的演员可以说比较“学院派”,学习时注重的不是如何在银幕前展现魅力。

香港演员几乎都是在实践的过程中磨练演技的,像梁朝伟这些出身电视台的人也一定经历了从小屏幕到大银幕的变化。在电视屏幕上面展现演技和到电影银幕上的演技,表演的细腻层次不太一样。像梁朝伟后来走向顶级演员的人,也一定经历过很多调试和训练,但他们的实践特别多,可能应对现场种种状况的方法也特别多。而且以当时的香港速度,他们的顶压能力、高速工作的能力也是特别强的,大陆演员肯定不具备这样的方式,整个培养体系和思维方式都不太一样。

大陆的优秀演员可能绝大多数——比较典型的如巩俐 、章子怡——几乎只和顶级大导合作过,他们就是这样被要求、被培养的,不会什么戏都接。章子怡成名时,张艺谋告诉她说一定不能演电视剧,尽管她前几年不知什么原因也演了电视剧,但基本上他们还是会有这样的一个观念:我是要很挑戏的,我不是什么都演的。这跟香港演员截然不同。

梁朝伟显然也不完全是典型的方法派,他肯定还有很多办法。尤其早年间的高密度拍戏,方法不了呀。但后来可能有些戏用这种方法,比如说《色,戒》,比如我之前读过说吴宇森请他演《赤壁》,他一开始拒绝因为觉得要学骑马很累,而他也不愿意用替身,觉得必须要自己会骑。这肯定是方法派的思路,但他不是一个典型的方法派演员。

“香港演员几乎都是在实践中磨练演技的。他们可能应对现场种种状况的方法特别多。以当时的香港速度,顶压高速工作的能力也会特别强,与大陆演员整个培养体系和思维方式都不太一样。”余雅琴

《一代宗师》剧照。
《一代宗师》剧照。

木卫二:表演上,他很多时候应该也是体验派。他本身已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形象,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他眼神的反应。去年金马六十的形象片,就选了《无间道》他目睹黄秋生从天台掉下来的眼神给到的反应。还有《一代宗师》,他不仅说自己的眼神要留个东西,也要对方的表演给个回应。梁朝伟在给反馈方面一直做得很好,他跟宫二在香港重见,那段是章子怡的高光表现,梁朝伟演出了一种不知所措、尴尬, 一直往里收,而眼睛还是有在给章子怡回应。我当时看就觉得还挺感触的。

大陆高校教育的表演体系,中央戏剧学院比北京电影学院好很多,后者的表演系基本上是向著打造偶像和明星去的,但中戏表演系,至少现在应该还是会练声、练台词,坊间也流传像孙红雷等一批人在中戏脱胎换骨的传说。大陆演员这些年,很多人可能过早感受到流量和诱惑,说实话基本功比较缺乏,时常让人感到匪夷所思。香港真正在演艺学院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可能是黄秋生、袁富华;但梁朝伟这批人,当年就是在整个香港视影工业打造下,本身已在这个潮流中形成一定的个人魅力,比如周润发就是很风流潇洒,梁朝伟就可能儒雅或雅痞。

刚才大家说梁朝伟挑角色,我一直想举例就是其实千禧年后,郭富城也很努力,会经常挑一些河南农民、杀猪佬这类角色,但大家发现这等挑战,也不一定就带来角色的说服力,当年看到有人评《父子》(2006,谭家明导)说,郭富城脱掉衣服还是有六块腹肌,杀猪佬不可能身材如此完好,因此这个角色还是说服不了他们。

“大陆演员这些年,很多人过早感受到流量和诱惑,基本功比较缺乏,时常让人匪夷所思。但梁朝伟等人当年就是在整个香港视影工业打造下,本身已在潮流中形成一定的个人魅力。”木卫二

另外我想提到“韩国的梁朝伟”——宋康昊的表演方式,当然这样称呼是开玩笑。宋康昊没有梁朝伟这么靓仔,但他经常积攒一些动作细节,而这可能就建立在他对角色的揣摩上,他观察能力很仔细,确实也很挑角色,现实中也不会过分抛头露面,保持了“演员”的样子。

这类演员还有我欣赏的役所广司,他是接受过严格训练的演员,能胜任很多角色。所以表演好和坏肯定有方法,但此外也是靠演员自身的魅力,这在梁朝伟身上体现最为明显,即便大家把他的角色拿掉,可能也觉得他还是一个儒雅的、即便不说话、看来有点自闭、孤僻,但还是很有魅力的演员。他不是完全的方法演技,还是包含了百分之三四十的天分,包括他对别人有足够的共感性,像李安讲,梁朝伟就是有点享受艺术家的痛苦。

红眼:跟郭富城对比,我觉得蛮有趣,其实早期梁朝伟很用力演戏,80年代一些配角他都很用心去演,《杀手蝴蝶梦》里他超级用力去演一个迷恋黑帮大姐的小弟,但完全被王祖贤压住。如果说郭富城很用力去演,也可以看看《杀手蝴蝶梦》里的梁朝伟,他还是有不成熟的阶段。那部跟《父子》也一样都是谭家明的作品。

木卫二:谭嘉明的电影女主角一般都比男主角出色很多,无论《烈火青春》还是《杀手蝴蝶梦》、《最后胜利》。

马欣:那短时期他也应该在茫然期吧,比较是一个缓慢的蜕变过程。

红眼:梁朝伟的不成熟时期比较短,大概就是80年代刚转型时有一点这种感觉:很用力去表现自己不是电视台偶像,是个演技派。后来拍王家卫或UFO时,他已很有自信了,不会特意要去表现自己演技很好。

而我们现在谈演员演技好不好,这个讲法其实在80年代跟90年代初期的香港是不成立的,那时的香港电影工业其实没人去谈演技的,他们只是要挑名气没有人要挑演技的。确实是90年代过后,香港电影工业已经没有那么发达的时候,大家才开始去看谁的演技好。郭富城才开始要转变成为一个演技派。

“演技其实在80到90年代初的香港电影工业没人去谈,他们只是要挑名气而非演技。确实90年代香港电影工业已经没那么发达的时候,大家才开始去看谁的演技好。”红眼

张书玮:梁朝伟的优势是他的Ego刚刚好,香港绝大多数演员表演时ego非常强,比如张国荣,但他的自我不讨厌,反而太迷人了,当然同时他的演技也很好。比如周润发,演的时候非常强调我是周润发。香港演员通常有这样一个自我认知在。但大陆学院派的培训是尽量让他们忘记自己是谁,完全丢掉自己而去变成角色。

这方面梁朝伟好像马欣老师讲的变成台湾那个世代年轻人的一种寄托、符号或投射,原因之一就是他的Ego恰恰好,他不会强调我是梁朝伟,但他也不忘记我是梁朝伟。他的很多眼神不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New Jeans MV里的就很不同;但同时他的很多眼神也有共通的部分,会让你知道这个就是梁朝伟。

2002年12月16日,程小东、梁朝伟、张曼玉、张艺谋、李连杰、章子怡、甄子丹等出席《英雄》记者会。摄:Liang Zhen/WireImage
2002年12月16日,程小东、梁朝伟、张曼玉、张艺谋、李连杰、章子怡、甄子丹等出席《英雄》记者会。摄:Liang Zhen/WireImage

“香港演员通常表演时Ego非常强,有这样一个自我认知在。但大陆学院派的培训是尽量让他们忘记自己是谁,完全丢掉自己而去变成角色。”张书玮

国际牌:成龙、章子怡路线已过时

端:华人演员走国际线,梁朝伟的轨迹怎样不同?现在美国似乎有亚裔潮流,但多是本来在国外生活较多的华人,世界电影图景里,华人演员可能的样子和位置是怎样的?

马欣:欧洲一直赏识艺术性作品。而美国这边好莱坞的力量在减弱,已经很多年没有全球风靡的大片和superstar出现,造星能力急遽下滑,剧本缺乏,一直在拍续集,网络世代好莱坞明星的流量也普通,肖战搞不好还有两三千人来看,艾玛斯通可能就一千。漫威也差不多完蛋了,好莱坞的影响力和文化力都在下降。

现在亚洲巨星已经不用再像章子怡以前跑去他们那边了,十年下来现在是好莱坞要去借某个亚裔演员的光,他们要不要去请亚洲像宋康昊、梁朝伟这种人,让我们可以进戏院看一下你们漫威还有没有救,结果出来果然没救。他们那年捧《寄生上流》我也觉得是想要借由亚洲演员跟亚洲导演给自己注入新血。所以现在亚洲明星不一定要主动去国际,反而好莱坞会觉得留在这里本土的人香喷喷。

红眼:他在一些访问讲自己认识《尚气》导演,对方邀请了就去试一下,最近的德国导演也是他很仰慕的,所以就去拍。他现在去参加一些国际性的作品,但并没说“要打进国际市场”,可能只是演员自己的一个突破。这跟周润发、成龙的年代那么有目的要去打开国际市场很不一样。现在你问外国人他们还是会觉得成龙在外国影响力很大,成龙是有心去经营国际的地位,但梁朝伟大概没有这个想法吧。

有段时间中国电影市场几乎可以取代国际电影市场的影响力,很多人都去中国发展。梁朝伟也是这样,其实王家卫泽东电影在合拍片年代也去大陆发展,可不是很成功。梁朝伟可能也是经过那个阶段之后,想要离开中国电影市场,在海外市场寻找另外的合作。

2020年5月15日,李安、杨紫琼、章子怡、张震的出席《卧虎藏龙》在康城的首映礼。摄:Toni Anne Barson Archive/WireImage
2020年5月15日,李安、杨紫琼、章子怡、张震的出席《卧虎藏龙》在康城的首映礼。摄:Toni Anne Barson Archive/WireImage

“现在亚洲巨星已经不用再像章子怡以前跑去他们那边了,十年下来现在是好莱坞要去借某个亚裔演员的光,他们要不要去请亚洲的宋康昊、梁朝伟。”马欣

端:这样说来在“国际章”那波浪潮之后,既然中国电影市场如此庞大,演员们的路线也并没有真的非要国际不可吧。

余雅琴:这是一个向内收的时代,不是说大家不想要国际市场了,而是客观原因让这个诉求越来越难以实现了。或者说,我们很难做出在中外都可以获得声誉的作品了。何况,文化差异的问题一时半会也难以解决,而演员能不能进入国际,也不仅仅是语言文化的问题。

客观来讲,即使之前章子怡、周润发、成龙可能在这方面最成功,但你会发现其实好莱坞想要你的,无非也还是“功夫”的形象。章子怡在美国也是以“打女”的形象出现,那除非像成龙这样心甘情愿定义自己是功夫巨星,否则演员的主体性在哪里?章子怡最好的作品还是跟中国几位大导合作。《卧虎藏龙》虽然在美国打开了她的声望,但这还是一个非常中国的故事,她还是适合在这样的语境下去发展。

中国的市场的确很大,但很难说好的演员就不渴望打开国际市场,只能说很多东西不适配。或许这也是梁朝伟没有像周润发等人那样去好莱坞,事实上也证明了他可能是对的,周润发再回到华语地区发展后,势头明显就不行了。但梁朝伟还是在努力地尝试国际化的可能性,路径不见得是好莱坞,更可能的事欧洲的艺术片。

他很早就跟陈英雄合作《三轮车伕》,说明一直对跨国制作有兴趣,只是他定位自己比较清晰,国际间的合作他应该是一个艺术片演员,而事实上国际合作也很难让中国或亚洲的演员成为一部商业大片主角,你也无非就是给人家做配角或去做一种符号性演出,那这肯定是梁朝伟不愿意的,他真想要发挥自己作为演员的主体性,也只能在国际艺术电影更有空间。

《三轮车伕》剧照。
《三轮车伕》剧照。

“现在大撕裂年代,每个地方其实都孤岛状态,即便这些年亚裔题材很火,但可能只有赵婷这样的导演来主动找他合作,他只需要等机会来就行。”木卫二

比如他跟侯孝贤、王家卫的合作,这些电影也绝对不仅仅面向内地或者港台的院线,艺术电影本来就是要行销全球的,否则很难回本。王家卫和侯孝贤在海外都有庞大的观众群体,如果仅仅针对华语市场,那影响力也不会像如今这样了。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批创作者本来就是很有国际视野的,非常知道自己要走到国际上的时候要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拍什么样的电影, 只是这样的机会可能相对不多,因为有国际影响力的导演也没那么多。

新千年后,梁朝伟选择了张艺谋以及李安合作,而《英雄》也是当时的冲奥电影,要去奥斯卡、卖到美国去的。我认为他有这种野心的,借由中国顶级大导作品去到全世界。没有这些作品他也很难想像他得到威尼斯电影节的终身成就奖。所以后来功成名就后,他要去拍《尚气》以及跟德国女导演合作,都是很自然的。而且他未来也可能会更多跟国际艺术片导演、甚至日韩导演去合作,拍一些针对三大电影节的作品。因为华语地区的好导演,他几乎都合作过了。

木卫二:现在大撕裂年代,每个地方其实都孤岛状态,即便这些年亚裔题材很火,但可能只有赵婷这样的导演来主动找他合作,他只需要等机会来就行。

“传奇”因何而成

端:梁朝伟也很主动在跟新世代导演合作,显然没把自己放在一个老牌影帝的定位上,但他不可替代吗? 会有下一个梁朝伟?华语不同地区的年轻演员,需要什么样的特质、环境或机制,来成为这样有品牌效应、国际影响力、业界实力标准的演员呢?

余雅琴:我不认为会再出现一个梁朝伟,换句话说我们也未必需要再有一个这样的演员。任何成就都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他恰好是他的世代里的佼佼者。今天也一定很多年轻演员和他一样有成功的个人愿望和努力付出,而且今天若论演员培训和体系认知,我相信都远超梁的时代。但成就梁朝伟的还有他周遭的环境——一整个时代里,华人电影工业蓬勃发展,高歌猛进,高度融合,彼此学习,并到国际舞台展露头角、被人看到。梁朝伟在国际电影节的扬名与同他合作的顶级导演也有关系。首先我就不认为以后华语电影还会出现这样的导演,那又怎会有这样的演员?

《花样年华》剧照。
《花样年华》剧照。

“我甚至悲观的认为以后我们再也不会有像《悲情城市》、《花样年华》这样的作品了,甚至电影本身就正走在一条衰落的轨迹上。”余雅琴

我甚至悲观的认为以后我们再也不会有像《悲情城市》、《花样年华》这样的作品了,甚至电影本身就正走在一条衰落的轨迹上。当然微观层面来说,优秀演员还会层出不穷的,没有任何一个伟大的演员是独自伟大的,不要忘记梁朝伟那个时代不是有他一个优秀演员,而是有太多优秀演员,他们是彼此配合的,比如说他跟张国荣、张曼玉、周润发的合作,而这一点这个时代不会再有了。可能以后我们看到精彩演技都是在剧集里,因为电影也没有什么好导演可以给好演员遇到了,作为演员这是很可悲的,因为要想找一个类似于侯孝贤这样的导演去合作,哪有这样的人?

木卫二:雅琴说的很好,梁朝伟的出现,背景是香港电影从80年代开始积极拓展整个东南亚外埠市场,包括有体现在对韩国电影的直接影响,一直到这些年都还是有回响。那时代香港电影工业,有势不可挡的扩张倾向。

而2024年无论香港、台湾、大陆哪一方,大家都没有这种实力、机遇或运气。大陆虽然看起来最有资本去推动这些,但它现在非常满足于内部消化,对进军奥斯卡之类的话题,也已经不感兴趣了。如果杨紫琼是10年、20年前拿奥斯卡,大家早就很疯狂了,但现在说实话,大家没感觉她怎样。

所以我同意雅琴,梁朝伟就是梁朝伟,很难再出现一个。但我又想到,是否张震是一个比较平易版的梁朝伟呢?他的演技也有要再琢磨的地方,但他也是去演好莱坞片,也是跟着王家卫出来,他也许可以努力向梁朝伟去靠拢。

红眼:刚好相反,我觉得是梁朝伟现在越来越像张震。梁朝伟以前是很典型在香港电影工业里打转的演员,接很多各类型片,但张震从一开始就起点很高,后来就只做演员,拍的戏很少,低调,不做访问。现在的梁朝伟在慢慢接近以前的张震,我觉得很好。

马欣:那时台湾也没那么多戏可以给张震演和挑,这跟当年香港情况刚好相反。让梁朝伟变成一个传奇也没什么不好。现在的影视产业尤其是电影有明确的危机,而梁朝伟的魅力特质是他有一种“伤口感”,黑洞共振的,忧伤的,每个角色都有一种幽深、幽微的东西在里面,应该没法被复制,除非希斯·莱杰或瑞凡菲尼克斯再活过来。那种伤口共振一来要有大量机会才能表现很好,新演员里刘俊谦的质感不错,但我不知道他有没有运气可以接到那么多好本子。三地现在的剧本都贫血,偶尔几个好剧本大家已经觉得真是太棒了。

时代也是他很特别的地这时代也难专心做一件本业,当演员必须同时有网红特质,要随时在网络上跟大家聊天,话题分享,这种情绪劳动会内耗得很严重。所以现在的演员也不太可能像梁朝伟这样专心去做一件事,而是可能也需要变成自媒体或者面对更多媒体,这也有可能是不会再有这个传奇的原因。

红眼:如果像刘嘉玲所说,梁朝伟是一个伟大的演员,那么刘嘉玲帮他挡住和处理那些社交场合的应酬活动,帮他吸掉所有负面的能量,让他可以专心做一件本业,所以刘嘉玲也真是一个蛮伟大的女人。

读者评论 6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梁朝偉在經紀約從王家衛轉到劉嘉玲之後,演藝事業有了更多方嘗試,氣質也更隨興更輕鬆。這樣的轉變其實蠻明顯的

  2. 「宋康昊沒有梁朝偉這麼靚仔」哈哈哈哈笑死,饼叔在《蝙蝠》里全裸戏能看出来身材很好的好嘛,就只是吃了脸大的亏!

  3. 文中所說梁朝偉正在合作的德國導演是指誰?只知他目前正在跟匈牙利導演 Enyedi 拍攝。

  4. 臥虎藏龍首影禮應該不是2020年吧?

  5. 抓虫。
    《絕代雙交》(1988)应为: 絕代雙驕(Two Most Honorable Knights)

  6. 楊紫瓊是馬來西亞人,她得奧斯卡獎中國是能怎樣?🤣本來就沒什麼好高興的,用這個來論證「中國不關心奧斯卡」本身就很有問題,基礎也非常薄弱。那段的中國影評人木衛二講得簡直不知所云,記錄者還打錯演員的名字變「楊子瓊」。
    此外,最後一段有個「兩岸(刪除)三地」,這是什麼意思?看上下文看不太出來,已經不知道在寫什麼了。
    身為一個台灣人,馬欣好幾處的意見我都有點保留,感覺我們經歷的好像不是同一個台灣……